月氏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月氏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月氏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月氏

【月氏 】

(Kus!ana)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五世紀頃,活動於我國西北地方、西域、中印之間、印度西北、恆河流域、五河流域等地之種族名。又作月支、月氐。其族屬,學者主張不一,有藏族、蒙古族、突厥族、印度西提亞(Indo-Scythians)、氐羌等數說,習俗與匈奴相同。據史記、漢書等載,月氏原居我國西北地方敦煌、祁連山之間,漢初避北匈奴而西移,後奪塞族(Saka)、烏孫之地,降服大夏(Bactria),據有媯水(今阿姆河)以北,稱大月氏。其留止敦煌之餘眾保有南山(即祁連山),稱小月氏,又稱湟中月氏(湟中即今西寧附近)、湟中月氏胡。另有數百戶居張掖者,則稱為義從胡。

 大月氏定住後,都於媯水之南之藍子城(今阿富汗北部),以大夏土著諸侯五翕侯分別鎮撫舊地,休密翕侯統理和墨域(Sarik-chaupan),雙靡翕侯統理雙靡城(Mastoj),貴霜翕侯統理護澡城(Wakhan 之西部),肸頓翕侯統理薄茅城(Badaxshan),都密(高附)翕侯統理高附城(Jamgan),五翕侯皆隸屬大月氏。然其後百餘年中,貴霜翕侯丘就卻(Kujura Kadphises Ⅰ(攻滅其餘四翕侯,取大月氏之地位而代之,自立為王,國號貴霜(Kusha^n),又征伐安息,併吞高附(Kabul)之地,並滅濮達、罽賓(Dardisthan),取天竺旁遮普(Panjab)之地。故此後應稱貴霜王朝,然我國仍稱之為大月氏。丘就卻歿後,其子閻膏珍(Wema Kadphises II)覆滅北天竺,於犍陀羅國留將監守,是為月氏之全盛時期。閻膏珍在位時,極力開發對外交通,尤以與羅馬之通使,取其地之金以鑄造貨幣,發展成經濟之顛峰狀態。又由於東西文化之融合,乃形成希臘式之佛教美術,即犍陀羅美術,對後世亞洲佛教美術有極深遠之影響。至迦膩色迦王(梵Kanis!ka ),更大擴疆域,其勢力東至蔥嶺之東,北達媯水,西及安息,南自五河流域至頻陀山脈(Vindhya),定都犍陀羅之布路沙布邏城(梵Purus!apura ),保護佛教,建設寺塔,並會集迦濕彌羅國五百阿羅漢纂輯大毗婆沙論。王之虔誠信仰佛教,於印度佛教史上,貢獻僅次於阿育王(梵As/oka )。著名的大論師,如龍樹、馬鳴等,皆生逢迦膩色迦之時代。

 蓋西元前三世紀頃,印度阿育王曾派遣僧侶弘化於大夏,大夏曾為大月氏之本據地,故大月氏與佛教接觸,事屬當然。大月氏領有北印度至興都庫什山脈南北之廣大版圖,故不僅成為中國與印度文化交流之媒介,並對佛法之東傳影響至鉅。依牟子理惑論及後漢書卷四十二載,後漢明帝永平年中(58~75),嘗遣蔡愔、秦景等赴大月氏抄寫佛經,繼還洛陽。月氏著名之三藏大德,如支婁迦讖、支曜、支疆梁接等,亦相繼至我國傳法。另如支亮、支謙、竺法護、支法度、支道根、支施侖等支姓者,其先祖概屬月氏族。其中,竺法護素有『月支菩薩』之稱,系敦煌人,乃殘留於南山的小月氏之後裔。另據玄奘(大唐西域記)及新羅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之記錄謂,傳說中妙音、法勝、曇摩難提、浮陀跋摩、彌陀山、達磨末磨等皆出於此地。

 迦膩色迦王之後,瓦西色迦(梵Vasis!ka )、弗維色迦(梵Huvis!ka )、瓦蘇提婆(梵Va^sudeva )等王先後繼位。至瓦蘇提婆時,由於波斯之薩珊王朝(Sa^san)、中印度之笈多王朝(梵Gupta )相次崛起,其北方又受到匈奴之壓迫,國勢漸衰。據魏書西域列傳第九十小月氏條所載,至寄多羅王時,為匈奴所逐,遂西徙至薄羅城,其子留守布路沙布邏之舊地,是為小月氏。然此一記載,與上記漢書西域傳大月氏條『留止敦煌之餘眾,保有南山,稱為小月氏』之記載,頗有混同不清之嫌,且兩項記載所屬之年代相去甚遠,一在漢初(西元前二世紀頃),一在魏世祖時代(424~425),故『小月氏』一詞所指,及大小月氏之分別,究竟為漢初之世,或魏世祖之時,抑或兼指兩者,稽之史籍,迄無定論。另據洛陽伽藍記卷五所載,月氏在印度所創建之王國(犍陀羅),於五世紀頃(470~480),為咽噠(Ephtalites,即白匈奴)所併吞。若據日本學者羽溪了諦之說,則咽噠所滅之月氏國即是小月氏。〔出三藏記集卷二、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後漢書西域傳第七十八、後漢書列傳第三十七、大月氏國之佛教(羽溪了諦)、中國邊疆民族史(劉義棠)、西域史上新研究(白鳥庫吉,東洋學報第二之一)〕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