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梵語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梵語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梵語

【梵語 】

(Sanskrit)古印度之標準語文。又稱天竺語。即吠陀、梵書、森林書、奧義書及北傳佛教聖典所用之語文。屬印歐語族。Sanskrit乃源自 sam!skr!ta(完成之意)。我國、日本依據此語言由梵天所造之傳說,故稱梵語或聖語。相對於一般民間所用之俗語,梵語又稱雅語。廣義而言,可分為吠陀梵語(Vedic Sanskrit)與古典梵語(Classical Sanskrit)。前者為婆羅門教之聖典(吠陀)之語言;後者繫於西元前四世紀左右,由文法學者波爾尼(梵Pa^n!ini )加以規格化而集其大成。

 據推測,約西元前二千年頃,雅利安族由印度西北侵入,驅走當地土著,移住於印度五河地方(梵Pan~ja^b ),編集以梨俱吠陀為始之四吠陀,不久亦陸續撰述解釋吠陀祭詞之梵書、發揮其深意之森林書與奧義書,乃至略詮梵書要義之『本經』(梵Su^tra )等;此等聖典所用之語言,總稱為古代梵語(Ancient Sanskrit)、吠陀梵語,即屬於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西元前五百年左右之聖典語文。相對於此者,印度二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耶那所用之語言,則屬於古典梵語之一種,然因含有為數甚多之通俗語形,故又特稱敘事詩梵語(EpicSanskrit)。

 關於梵語之文法書,自古即有『字彙』(梵Nighan!t!u ),西元前五世紀之『尼鹿多論』(梵Nirukta )即是『字彙』之註釋書。其後,波爾尼根據『尼鹿多論』,另又參考諸種文法書,以『本經』之語法撰聲明記論,此即『毗伽羅論』(梵Vya^karan!a ),後經缽顛社羅(梵Patan~jali )等加以註釋,使古印度文章語韻、文法得以確定;由是,其後吠陀梵語經由時代之演進,逐漸發展成定型之古典梵語,而漸脫離日常用語;惟其變化較少而久被傳承。

 又於十八種富蘭那聖典(梵Pura^n!a )、美文體(梵ka^vya )之愛經(梵Ka^ma -s/a^stra ),以及佛所行贊(梵Buddha -carita )、大事(梵Maha^vastu )、本生鬘(梵Ja^takama^la^ )等佛教聖典皆用古典梵語書寫。為區別於古代之梵語,乃將佛教經典所用之梵語特稱為佛教梵語(BuddhistSanskrit);又因佛典所用之梵語並非純梵語,而已混用為數甚多之俗語,呈現極為複雜之型態,故又稱為佛教混淆梵語(Buddhist HybridSanskrit)。

 八世紀頃,耆那教之典籍亦使用梵語。隨著印度人南下,及向東南亞之擴張,其文字對於南印達羅毗荼語(梵Dra^vid!a )文學、東南亞諸國文學皆有鉅大影響。十世紀左右,由於近代印度各種方言發達,以及回教徒之入侵,梵語乃逐漸失去其實際之勢力,僅以古典語之地位存在而已。要之,此一語文具有複雜之文法體系,在現代印度知識階級中仍然存在,多用於書寫方面。

 梵語字母(梵aks!ara )計四十七音,此外別加 am!,ah!,ks!a 三音,則成五十音。名詞、代名詞及形容詞分為性、數、格三門。其中,性有男、

女、中性,數有單、雙、複數,格有體、業、具、為、從、屬、依、呼格;每一梵語隨其性、數、格不同而有語尾變化。動詞有自動、被動,時態有過去、現在、未來,亦各有語尾變化。我國研究梵語之書籍頗多,有翻梵語十卷(寶唱)、一切經音義(玄應、慧琳、希麟)、華嚴經音義(慧苑)、悉曇字記(智廣)、梵語千字文(義淨)、翻譯名義集(法雲)等。〔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十八執魅者儀則品、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九、卷一七二、MaxMu|ller: A history of AncientSanskrit Literature; Rhys Davids: Buddhist India〕(參閱『佛教梵語』2693)

分類:佛學大詞典

梵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