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是什麼意思,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識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識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識】唯識學立論,以為一切法相(世間一切現象)唯識所變,此在唯識理論上稱為『識』。欲瞭解識變,必先瞭解什麼是『識』。《大乘法苑義林章》曰:『識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畫為主之根本,故經曰唯心;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曰唯識。或經義通因果,總言唯心,論說唯在因,但稱唯識。識了別義,在因位中識用強故,說識為唯,其義無二。二十論曰:心意識了,名之差別。』由上文可知,識即是心。但是,心又是什麼呢?此心,非我人胸腔中的肉團心,亦非我人腦殼中的大腦,而是一種功能——功能二字,最早出現於無著論師的《攝大乘論》中。若以今日科學知識來看,所謂『功能』,事實上就是能量(一種有功用的能量),在心識是一種能量的前題下,我們探討識做功用如下:一、識非有質礙性之物,而是一種功能。識有四個名稱,曰心、意、識、了。但此四者,都是指一種無質礙性的功能。唯識學解釋心、意、識三種名稱,謂積集義是心,思量義是意,了別義是識(如張見時鐘,是名曰了,從而分別時刻,是名曰別。)八識各有此四種功能,各得通稱為心、意、識、了,但以功能勝顯說,則第八識集諸法種子,生起諸法,名之為心。第七識恆審思量,執著自我,名之為意。前六識了別別境、及粗顯之境,名之為識。以上數者,只是一種能變的法性,是離開名稱言說的境界。而唯識之教,是『即用顯體』。說到其體,名之為『如如』,說到其用,名之為『能變』。能則勢力生起,運轉不居;變則生滅如幻,非實有性。唯識立論,謂離識之外,無別有法。而所謂識,亦不過一能變的功能而已。二、識之功能,非局限於肉身,而交遍於法界:識與大腦之不同者,不僅是一有質礙、一無質礙,尤其重要的,是識的功能交遍法界,而大腦的作用僅局限於根身(如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其作用僅局限於我人的肉身。)什麼叫做交遍法界?譬如我們登山臨水,所見所聞,至遠至廣。舉凡所見所聞,皆是我人眼識、耳識、意識(此處指五具意識)之所在。試問此所見所聞,是在我人大腦之內,抑在大腦之外?大腦不過方寸之地,與所見所聞比較,有如爪上塵與大地土,其不是大腦所能範圍者,至為明瞭。因此,識的功用在大腦之外,又不可以十百千萬里計。是故其量必同虛空而無極,因此稱識的功用交遍法界(此系就種子而言,至於識的現行,則隨量之大小而有局限。)三、識為種子之現行,而種子起現行,必待緣俱︰識為一種功能,此功能未起現行之前,不稱識而稱種子:種子起現行時,不稱種子而稱識。所以種子是潛在的功能,識是此潛在功能的發生作用(即現行)。而識之起現行,必待四緣俱備。參閱『四緣』條。

分類: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