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智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願智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願智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願智

【願智 】

p1441

瑜伽六十九卷十四頁云:雲何願智?謂俱分解脫利根阿羅漢苾芻、熏修邊際第四靜慮、為依止故;若聲聞乘,隨聲聞智所行境界;若獨覺乘,隨獨覺智所行境界;起如是願。願我當知如是如是所知境界。從此趣入熏修邊際第四靜慮。既入定已;隨先所願,一切了知。若諸如來、遍於一切所知境界,智無障礙。

二解 無性釋九卷二十四頁頌云:無功用無著,無礙常寂定。於一切問難,能解釋;歸禮。此頌顯願智、勝聲聞等,由五相故。謂無功用故,無著故,無礙故,常寂定故,一切疑難、能解釋故。諸聲聞等所得願智、隨其所願,而入於定。唯能知此,不知其餘。佛即不爾。由無功用智,不作功用,如末尼天樂,隨願能知一切境界。由無著智,於所知境,皆無滯故。由無礙智,斷煩惱障、并習氣故。由常寂定,定障斷故。如有頌言:那伽行寂定,那伽住寂定,那伽坐寂定,那伽臥寂定。由此所發微妙願智,於一切時,善能解釋一切問難。

三解 雜集論十四卷一頁云:願智者:謂依止靜慮,於為了所知願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所以者何?由得願智者,為欲了知所有三世等所應知事,先於彼彼事、發正願心,願我如實了知如是如是;次入增上靜慮。從彼起已;所願成滿。謂能了知所應知故。又云:願智作何業?謂善能記別三世等事。一切世間鹹所恭敬。由達一切,所歸仰故。

四解 俱捨論二十七卷七頁云:辯論諍已;次辯願智。頌曰:願智能遍緣;余如無諍說。論曰:以願為先,引妙智起,如願而了;故名願智。此智自性地種姓身,與無諍同。但所緣別。以一切法為所緣故。毘婆沙者、作如是言:願智不能證知無色。觀彼因行,及彼等流差別故知。如田夫類。諸有欲起此願智時,先發誠願,求知彼境;便入邊際第四靜慮,以為加行;從此無間,隨所入定勢力勝劣,如先願力,引正智起;於所求境,皆如實知。

五解 發智論十八卷十七頁云:願智雲何?答: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隨欲知義,發正願已;便入邊際第四靜慮。從定起已;如願皆知。願智、當言善耶,無記耶?答:或善或無記。

六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八卷十一頁云:願智雲何?答:以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隨欲知義,發正願已;便入邊際第四靜慮。從定起已;如願皆知。隨欲知義者:問:何故阿羅漢、欲知義耶?答:三因緣故。一、為饒益弟子故,二、為住持佛法故,三、為知世間安不安故。饒益弟子者:謂阿羅漢、於諸弟子修觀行時,法應觀彼入聖久近。我壽盡來,某甲能入正性離生不。設不能入者:我命終後,有餘能教令得入不。如此皆以願智。故知是等、名為饒益弟子。住持佛法者:謂阿羅漢、或有經營窣堵波毗訶羅僧伽藍等佛法僧事時,法應觀察久近成辦。盡我壽來,為能辦不。設不辦者,我命終後,為有餘人能續辦不。或有國王大臣長者及商主等,欲於佛法作衰損事。有阿羅漢、念欲化之。即便觀察;彼可化不。設可化者;為久近耶?我壽盡來,化事果不。設不果者;我命終後,有能續不。此等皆以願智。故知諸如是事,名住持佛法。知世間安不安者:謂阿羅漢、或時觀察所在國土、及時分中,當有豐儉怖畏安隱疾疫等事。欲令自他知趣捨故;起願智知。如彼廣說。又云:問:願智自性是何?答:自性是慧。如自性,如是我物性相本性亦爾。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願智?答:如願能知,故名願智。問:為如自願能知?為如他願能知耶?答:如自願亦知,如他願亦知。隨所所願,皆能知故。復次知所有願,故名願智。願有二種。謂菩提願、及有願。菩提願者:如慈氏等願。有願者:如阿氏多等願。知此等願,故名願智。復次智隨願起,故名願智。謂此智殊勝,要由先願作意加行所引發故。如來雖無作意加行;而亦必有心願為先。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