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袈裟
【袈裟 】
身披袈裟,是佛教出家人的特徵。南朝陳·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說:「才脫袈裟,逢人輒稱汝我。」《北史·西域傳》記載,疏勒國曾遣使贈釋迦牟尼佛袈裟一件,入火不燃。「袈裟」是梵語Kasaya的音譯,意為不正色,即僧侶的法衣。法衣的用色要避開五正色(青黃赤白黑)和五間色(緋紅紫綠碧),故稱。因其色濁,亦稱「淄衣」、「染衣」等。不過,袈裟傳入中國後,用色也不盡一致。也有用鮮艷顏色的,如金縷袈裟、紫袈裟等。正如《中國佛教漫談·漢族僧服》指出:「在唐宋時代一直都以賜紫衣為沙門的榮譽。因而引起忽視戒律的規定,隨意選用袈裟的顏色。」袈裟用小片連綴而成,呈長方形。其制分五條、七條和九條(九條至二十五條為一類,稱作袒衣)三種。(李明權)
分類:俗語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