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海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懷海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懷海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懷海

【懷海 】

(720~814)唐代禪宗高僧,我國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福州長樂(福建)人,俗姓王(一說姓黃)。以師之後半生皆住於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稱百丈禪師。從潮陽西山(廣東潮安)慧照禪師落髮,依衡山法朝律師受具足戒。後至廬江(安徽)浮槎寺閱藏。於大歷初年(766)頃,聞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康(位於江西)豎立南禪法幢,師遂前往投其座下。

 據百丈懷海禪師語錄載,一日,師隨馬祖出行,途中見一群野鴨飛過,馬祖問(卍續一一九·四○九下):『是甚麼?』師答:『野鴨子。』馬祖再問:『甚麼處去也?』師答:『飛過去也。』馬祖乃擰師之鼻,師負痛失聲。馬祖道:『又道飛過去也!』師遂於言下開悟。以得馬祖大機大用之禪,遂嗣其法。馬祖示寂後,受眾之請,於百丈山開堂說法,高倡南宗之旨。其最大之貢獻,在糅合大小乘律,制定禪門儀規,即『百丈清規』。為禪宗首創法制。

 祖堂集卷十四載其風範,謂師平生苦節高行,凡日常作務必先於眾,主事者不忍,密收其作具而請息焉,師以『吾無德,焉可勞於人』而拒之,並遍求作具,既不獲而亦忘食,故叢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話。師至晚年,猶勤勞不息。其俗弟陳詡書塔銘(大四八·一一五六下):『行同於眾故,門人力役必等其艱勞;怨親兩忘故,棄遺舊裡;賢愚一貫故,普授來學。常以三身無住,萬行皆空,邪正並捐,源流齊泯;用此教旨,作人表式。』又常教大眾平等從事作務,亦以平等心攝受門徒,故天下俊秀齊集門下。傑出者有黃檗希運、溈山靈祐,百丈法正、西院大安、大慈寰中等,其中,黃檗門下出臨濟義玄,開臨濟宗。溈山門下出仰山慧寂,創溈仰宗。

 關於師之語錄,據陳詡塔銘(大四八·一一五七上):『門人神行梵雲結集微言,纂成語本,凡今學者,不踐門閾,奉以為師法焉。初閩越靈藹律師,一川教宗,三學歸仰,嘗以佛性有無,響風發問,大師寓書以釋之,今與語本並流於後學。』祖堂集亦載師有語錄行世。可知當時門人編集語錄一事,當屬實情。現存之百丈語錄有百丈懷海禪師語要二卷、百丈懷海禪師語錄一卷、百丈懷海禪師廣錄一卷,收在卍續藏第一一九冊四家語錄之卷二、卷三及古尊宿語錄卷一。又天聖廣燈錄卷八、卷九,載有師之全部語錄。此等語錄與祖堂集卷十四、景德傳燈錄卷六百丈章,及宗鏡錄卷九十八之語合觀,當可得見百丈語錄之全貌。禪宗語錄,最古者為六祖壇經與神會語錄,其次為馬祖與百丈之語錄。

 關於師之公案,較著名者,除前引『野鴨子』公案外,另有獨坐大雄峰、並卻咽喉、百丈野狐、卷席、再參馬祖等數則。至於百丈之寂年,通常以元和元年為諸傳一致之說。惟陳詡塔銘記其年壽為六十六,此與宋高僧傳卷十、景德傳燈錄卷六、天聖廣燈錄卷八所記之『春秋九十五』不一致。師示寂後,長慶元年(821)謚號為『大智禪師』,塔名『大勝寶輪』。北宋大觀元年(1107)追諡『覺照禪師』,元順帝元統三年(1335)加謚『弘宗妙行禪師』。〔碧巖錄第二十六則、第五十三則、第七十則、第七十一則、無門關第二則〕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