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唯識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五種唯識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種唯識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五種唯識

【五種唯識 】

(一)法相宗之慈恩,將諸經論所說唯識之文義總攝為五種,即:(一)境唯識,就所觀之境而闡明唯識之義者。如阿毗達磨經說『一處四見』之喻即是。(二)教唯識,就能詮之言教而闡明唯識之義者。即楞伽、華嚴、深密等諸經所說之唯識唯心之旨。(三)理唯識,經論中成就唯識之道理者。即說唯識轉變之理。(四)行唯識,經論中闡明唯識之觀法者。即說菩薩依四尋思、四如實智等,思惟觀察唯識之理。(五)果唯識,經論中闡明佛果之妙境界者。即說由思惟觀察唯識之理而得之果智。五種唯識之中,教唯識為總體之能詮,其他四者則為所詮之別義。〔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唯識義章卷三本、般若心經幽贊捲上、成唯識論樞要捲上本〕

 (二)法相宗於一切諸法悉稱唯識,而立五義之說,即:(一)自相,八識為識之自體。(二) 相應,六位心所為識之相應。(三)所變,心、心所之見、相二分為其所變。(四)分位,不相應法為假立於心、心所與其所變色法之分位者。(五)實性,無為法乃心、心所、色、不相應法四種之實體。以此五義之故,一切法悉稱唯識。又以一切諸法皆不離識之一義而說唯識之理者,稱總門唯識;此五種各別而論者,則稱別門唯識。〔成唯識論卷七〕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