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那先比丘經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那先比丘經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那先比丘經

【那先比丘經 】

巴利名Milindapan~ha^ (譯作彌蘭陀王問經)。凡二卷(或三卷)。略稱那先經。約譯於東晉(317~420)年間,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那先系那伽犀那、那伽斯那(梵Na^gasena )之略稱,意譯為龍軍、象軍。本書系記錄印度佛教僧侶那先與當時(西元前二世紀後半葉)支配西北印度之希臘人大夏國王彌蘭多羅斯(Menandros,梵Milinda ,巴同,即彌蘭陀)論難,而使之歸依佛教之經過。

 本經內容著重於闡明緣起、無我、業報、輪迴等佛教基本教義,分序文、本文、結文三段。序文首先敘述那先比丘之前生,再敘彌蘭陀王之本生,以及那先出生乃至得道之因緣;複述及彌蘭陀王之性格,及其訪問那先,以至迎請那先入宮會見論難等情形。其次,本文為本經之重心,敘述那先與彌蘭陀王就佛教教理及有關事項所作之問答。最後結文以問答至夜半,王行佈施,恭送那先,並表出家意願,那先感激與王一日之辯論為結。

 本經之教理內容僅涉及小乘,未言及大乘,文體流利簡潔,計敘述泥洹道、復生、善事等五十條佛教教義,在佛教文學史上居重要地位。又本經有二卷本、三卷本兩種。各種藏經中,高麗藏收二卷本,宋、元、明三藏則收三卷本,其字句相異處頗多。縮刷大藏經及大正藏則俱收此二本。

 巴利本『彌蘭陀王問經』未編入南傳三藏之中,為三藏外重要之巴利語經典,並有數種寫本。依據英國學者大衛斯(Rhys Davids)之英譯本(The 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S.B.E. 35. 36; 1890~1894),巴利本分為世俗故事(ba^hira-kath)、法相質疑(lakkhan!a-pan~ha)、斷惑質疑(vimaticchedana-pan~ha)、矛盾質疑(men!d!aka-pan~ha)、推論質疑(anuma^na-pan~ha)、頭陀行(dhutan%ga)、譬喻說質疑(opammakatha^-pan~ha)等七篇,共計二十二章、二三六條問答;其中前三篇相當於漢譯,可視為本經之原型,第四篇以下或為後世所附加者。在結構方面,巴利本與漢譯本相同。大體言之,漢巴兩本在本文與結文部分,並無分別;但在序文,除終了部分相同外,其餘大部分皆不同。

 關於本經之撰集,依據大衛斯夫人之說,本經(即前三篇)系彌蘭陀王之繼承者戴奧尼西歐斯(Dionysios)在位之時,由摩那瓦(巴Ma^n!ava )婆羅門以梵語筆錄而成者,其後譯為巴利語,復由巴利語譯為錫蘭語,乃至有錫蘭語本之開版。巴利本亦有英、日、法、德、意等國之譯本。〔出三藏記集卷四、法經錄卷三、歷代三寶紀卷七、開元釋教錄卷三、M.Winternitz: 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 Bd. II; V.A.Smith: Early History of India〕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