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釋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攝大乘論釋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攝大乘論釋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攝大乘論釋

【攝大乘論釋 】

無著所造攝大乘論之註釋書。(一)梵名Maha^ya^na -sam!graha-bha^s!ya 。世親造。漢譯本有三:(一)陳代真諦譯,凡十二卷,一說十五卷。天嘉四年(563)於廣州制旨寺譯出,慧愷筆錄。又稱梁譯攝大乘論釋,略作攝論釋、梁釋論。(二) 隋開皇十年(590),沙門達摩笈多暨行矩等合譯,凡十卷。題名攝大乘論釋論,又稱隋譯世親攝論。(三)唐代玄奘譯。貞觀二十一至二十三年(647~649)譯出,凡十卷。世稱唐譯世親攝論。以上三譯均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其中,真諦譯本闡示八識體一、種現一體及阿陀那七識異名說等,為隋唐二譯所無,余相異處亦頗多。蓋因世親門下產生相異之見解,遂就其釋論增添刪削,故新舊譯本之原本即有不同,而真諦於翻譯之際,為使義理更明瞭,亦曾加以補充。本書主要為攝論宗所用,又唐代慈恩家專用玄奘譯本,華嚴宗法藏等則依真諦之舊本,而配於五教中始終二教之說。現存註疏有攝論章、攝大乘論抄(假題)、攝大乘論疏、攝大乘論義記(以上真諦譯註疏,為敦煌出土之斷簡)、攝大乘論天親釋略疏五卷(日僧普寂)等。〔歷代三寶紀卷十三、法經錄卷五、彥琮錄卷二、大唐內典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七、卷八〕

 (二)梵名Maha^ya^na -sam!grahopanibandhana 。凡十卷。無性造。唐代玄奘譯。又稱無性攝大乘論釋、無性攝論。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本書約與世親攝大乘論釋同時譯出,而精細過之,對總標綱要分中之十相殊勝殊勝語之大意、所知依分中之聲聞乘不說阿賴耶識之理由、諸師關於阿賴耶之異說、所知相分中之佛二十一種功德及十六業差別、入所知相分中聲聞菩薩之現觀十一種差別,及果斷分中之法身功德等,解釋尤為詳盡。成唯識論依本書處甚伙,窺基之述記亦多援引本書釋義。註疏有無性釋論疏四卷(智儼)、無性釋論古跡記一卷(日僧太賢)等,皆已佚失。〔續高僧傳卷十三、大唐內典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八〕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