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靜慮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第四靜慮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第四靜慮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第四靜慮

【第四靜慮 】

p0964

瑜伽十二卷十七頁云:又於第四、喻有差別。清淨心者:謂與捨念清淨相應。超過下地諸災患故。鮮白者:謂性是善。自地煩惱、無愛味故。何故復以長者為喻?謂彼所作、皆審悉故;不放逸故;思惟籌量、觀察勝故;於增減門、無不知故。證得清淨第四靜慮者,亦復如是。凡有所為、審諦圓滿,無諸放逸。於一切義,無不了知。其性捷利。八經九經以為喻者:由堅致故;顯蚊虻等,不能侵損。首足皆覆者:若有二失;容可侵損。謂衣薄故;有露處故。今此顯示二失俱無。此定亦爾。其心清淨鮮白周遍。一切散動、所不能侵。堪忍寒暑,乃至他所呵叱惡言;及內身中種種苦受。

二解 瑜伽三十三卷十二頁云:復次此中對治種類、勢相似故;略不宣說樂斷對治,但說對治所作樂斷。何等名為此中對治?所謂捨念、及以正知。由即於此,數修習故;便能棄捨令不出離第三靜慮,第三靜慮地中勝樂。是故說言由樂斷故。修靜慮者、即於爾時,所有苦樂、皆得超越。由是因緣,若先所斷,若今所斷,總集說言樂斷苦斷先喜憂沒。謂入第四靜慮定時,樂受斷故。入第二靜慮定時,苦受斷故。入第三靜慮定時,喜受沒故。入初靜慮定時,憂受沒故。今於此中,且約苦樂二受斷故;說有所餘。非苦樂受。是故說言彼於爾時不苦不樂。從初靜慮一切下地災患已斷。謂尋、伺、喜、樂、入息、出息。由彼斷故,此中捨念清淨鮮白。由是因緣,正入第四靜慮定時,心住無動。一切動亂、皆悉遠離。是故說言捨念清淨。第四等言、如前所說初靜慮等,應知其相。

三解 法蘊足論五卷十五頁云:復有一類、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第四天道。六卷六頁釋云:斷樂者雲何?樂謂順樂觸所起身樂、心樂、平等受受所攝、總名為樂。復次修第三靜慮時,順樂受觸所起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樂。斷苦者雲何?苦謂順苦觸所起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苦。此苦及樂、爾時俱得斷遍知,遠離極遠離,調伏極調伏,隱沒除滅;是故說為斷樂斷苦。先喜憂沒者雲何?喜、謂順喜觸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攝,是名喜。復次修第二靜慮時,順喜受觸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攝、是名喜。雲何憂?謂順憂觸所起心憂、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憂。此及前喜、爾時俱得斷遍知,乃至隱沒除滅;是故說為先喜憂沒。復次入初靜慮時,憂得斷遍知。入第二靜慮時,苦得斷遍知。入第三靜慮時,喜得斷遍知。入第四靜慮時,若樂、若苦、若喜、若憂、皆得斷遍知,遠離極遠離,調伏極調伏,隱沒除滅。是故說為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者:顯此中無苦樂二受,唯有第三非苦非樂受。捨念清淨者:雲何捨?謂彼爾時,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總名為捨。雲何念?謂彼爾時,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性,總名為念。彼於爾時,若捨、若念、俱得清淨。樂、苦、喜、憂、尋、伺、二息、皆遠離故;說名清淨。第四者:謂此靜慮、順次數中,居第四故。復次此於九種次第定中,在第四故。靜慮者:謂在此定中,不苦不樂受、捨、念、心一境性、總此四支、名第四靜慮。如有頌言:樂苦等已滅。心堅住不動。得清淨天眼,能廣見眾色。不苦不樂受、淨捨念及定,名第四靜慮。諸佛所稱譽。在此定中諸心意識、名第四靜慮俱有之心。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業、名第四靜慮俱有意業。諸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名第四靜慮俱有勝解。在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第四靜慮俱有諸法。如是諸法、亦得名為第四靜慮。此靜慮名所依之義、具足及住、皆如前說。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