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作意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觀察作意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觀察作意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觀察作意

【觀察作意 】

p1469

瑜伽三十三卷六頁雲;彼由如是樂斷樂修正修加行善品任持,欲界所繫諸煩惱纏、若行若住、不復現行。便作是念:我今為有於諸欲中貪慾煩惱、不覺知耶?為無有耶?為審觀察如是事故;隨於一種可愛淨相,作意思惟。猶未永斷諸隨眠故;思惟如是淨妙相時,便復發起隨習近心、趣習近心、臨習近心。不能住捨,不能厭毀、制伏、違逆。彼作是念:我於諸欲,猶未解脫。其心猶未正能解脫。我心仍為諸行制伏,如水被持;未為法性之所制伏。我今復應為欲永斷余隨眠故;心勤安住樂斷樂修。如是名為觀察作意。

二解 此出世間道所攝七作意中之觀察作意也。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一頁云:復從此後,為欲進斷修所斷惑;如所得道,更數修習。永斷欲界上品中品諸煩惱已;得一來果。如預流果所有諸相,今於此中,當知亦爾。然少差別。謂若行境界,於能隨順上品猛利煩惱纏處,由失念故,暫起微劣諸煩惱纏,尋能作意,速疾除遣。唯一度來生此世間,便能究竟作苦邊際。得不還果及不還相,如前已說。當知此中由觀察作意,於一切修道,數數觀察已斷未斷;如所得道,而正修習。

三解 瑜伽九十二卷四頁雲;復次有諸苾芻、為離欲貪,勤修方便。由正修習加行道故;伏諸煩惱。作是思惟:我於諸欲,為有欲貪而不覺了?為無有耶?乃以淨相、作意思惟;於斷未斷,方得決定。觀察作意為依止故;尋求貪慾生起處所,如實了知憶念分別;是諸煩惱勝安足處。由彼煩惱、未永斷故;若為煩惱漂漾心時,了知能趣下劣分故;便即制伏。若不制伏;於先所得少三摩地,尚還退失;況能進趣勝品功德。由整攝故;能不退失。亦能進趣勝品功德。若不觀察、復還發起增上慢故;亦有退失。由觀察故;能證決定。若心漂漾;能正了知,還復整攝。是故不退。如修方便為離欲貪;於余上位,隨其所應,當知亦爾。若猛利見、審觀察時,而不生起;彼便獲得決定勝解。我於諸處,已能勝伏。謂此所緣,應生煩惱;我於是處,已勝伏故;令不生起。超過學地;猶如大王、能隨己心,自在而轉;降伏一切魔羅聚落;證得究竟盡無生智、梵行圓滿。

四解 顯揚七卷十二頁云:觀察作意者:謂如是正修樂斷樂修已;善品方便之所扶持,令欲界系諸煩惱纏、若行若住、不復現行。如是行者、復自思惟:我此身中,為有貪慾?為無貪慾。而於諸欲境不執受耶?為自觀察故;隨於一境,思惟勝妙清淨之相。而彼行者、由未盡斷諸隨眠故;思惟如是淨妙相時,隨順染習,趣向染習,臨至染習;不住於捨,亦不厭毀遮止違逆。行者爾時、如是自知,我於諸欲,未正遠離;心未解脫。故諸欲行、系攝我心,猶如持水、法爾攝伏。我今定當倍修治道,令余隨眠,無餘斷故;倍復欣樂勝斷勝修。是名觀察作意。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