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婆羅門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婆羅門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婆羅門

【婆羅門 】

梵語bra^hman!a。又作婆囉賀磨拏、婆羅欱末拏、沒囉憾摩。意譯淨行、梵行、梵志、承習。印度四姓中,最上位之僧侶、學者階級。為古印度一切知識之壟斷者,自認為印度社會之最勝種姓。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卷十五種德經、慧琳音義卷二十九等皆載此階級由梵天之口生,顏貌端正,清淨高潔,以習吠陀、司祭祀為業。依摩奴法典規定,四姓中婆羅門有六法,即學習吠陀、教授吠陀、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佈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羅族外,其餘三姓皆得誦吠陀、自作祭祀,然為他人祭師、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則僅限於婆羅門。

 婆羅門一生可分四期:(一)梵行(梵brahma -ca^rin )期,八歲就師,其後十二年學吠陀,習祭儀。(二)家住(梵gr!ha -stha )期,返家結婚生子,祭祖靈,營俗務。(三) 林棲(梵va^na-prastha )期,年老則家產讓子,棲居樹林修苦行,專心思惟,入宗教生活。(四)遁世(梵sam!nya^sin )期,絕世俗之執著,被粗衣,持水瓶,遊行遍歷。遁世期婆羅門之行法,其後為佛教沿用者不少,如遊行、乞食、雨安居等即是;又此期行之婆羅門稱比丘(梵bhiks!u )、沙門(梵s/raman!a )、遊行者(梵parivra^jaka )亦是例證。雜阿含經卷十七、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四十八馬邑經、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七等,更以沙門與婆羅門同義。長阿含卷十六『三明經』列有誦持流布吠陀之婆羅門阿吒摩、婆摩、婆摩提婆、婆婆悉、毗婆審、伊尼羅斯、蛇婆提伽、迦葉、阿樓那、瞿曇摩、首脂、婆羅損陀等。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更別婆羅門為三類,即:(一)生於婆羅門種之家者稱為種姓婆羅門,(二)假呼為婆羅門者稱為名想婆羅門,(三)驅擯惡不善法而行善行者稱為正行婆羅門。〔雜阿含經卷四、長阿含卷五典尊經、增一阿含經卷十一、卷四十六、金剛針論、成實論卷七『三業品』、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玄應音義卷卷十八〕(參閱『四姓』1705、『梵志』4632)

分類:佛學大詞典

婆羅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