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白雲宗
【白雲宗 】
又稱雲宗。為華嚴宗之一派。宋代以後流行於江南一帶。北宋徽宗大觀(1107~1110)年間,西
京(今洛陽)寶應寺僧清覺(1043~1121)所創;因其居杭州白雲庵,取其所居名,故稱白雲宗。其信徒素食,被稱為『吃菜』之道民,又稱白雲菜、十地菜。清覺著有證宗論、三教編、十地歌、初學記、正行集等,發揮華嚴宗教義。本宗系以華嚴為一代佛教之旨歸,立『十地三乘頓漸二教』之教相為教說。
本宗將修行果位分為十地(十階),即:(一)須陀洹果,(二)斯陀含果,(三)阿那含果, (四)阿羅漢果,(五)辟支佛果,(六)遠行地,(七)不動地,(八)善慧地,(九)法雲地,(十)妙覺地。其中,前四地為聲聞乘,第五地為緣覺乘,第六至第九為菩薩乘,第十地為佛乘;將第一地與初禪、第二地與二禪、第三地與三禪、第四地與四禪中之十三梵天、第五地與十八梵天、第六至第九之四地與空無邊處等四無色相配當,後五地分別與般若、唯識、法華、禪、華嚴相配當;而認為前九地為漸教,第十地為頓教;第九地與第十地相比較,猶輸一等,故稱第十地為等覺大乘。以華嚴為頓教佛乘;貶斥禪宗及法華等為未了之漸教,尤其排斥禪宗。本宗提倡儒釋道三教一同之說,重視忠孝慈善之德,宗徒晨夕誦經禮拜,躬耕自活,不事葷酒、不娶妻,宗團之集會皆於夜間舉行。
本宗被當代禪徒視為邪黨,頗受排斥。清覺因其所著之證宗論被指為忤逆朝政,而於政和六年(1116)謫流廣南恩州。至宣和二年(1120)遇赦,次年九月即示寂,世壽七十九。歸葬於餘杭南山,建白雲塔,築普安院(即後之大普寧寺),門人政布、慧能等弘傳所承,仍襲其供養法寶、躬耕自活之風,門徒益眾。至南宋寧宗時,有沈智元者,住白雲庵,自稱道民。嘉泰二年(1202),乞請敕額下賜,孰料有臣僚奏其吃菜事魔,奸民植黨,創立私庵,蠱惑愚俗;遂遭下命毀庵,沈智元匿至他處。
南宋亡後,本宗為別於一般佛教僧官,置有白雲宗攝所,別置白雲宗僧錄司,任命南山普寧寺道安為白雲宗僧錄。至元代,蔚為一大教團。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白雲宗南山大普寧寺住持道安等人共募開版大藏經;至元二十七年竣工,即世稱之元藏,又稱大普寧寺本。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御史台奏白雲宗總攝所所屬之蓄髮僧不養父母,避役損民。同年十月(一說七年),中書省又奏總攝沈明仁奪民田二萬頃,誑誘愚俗十萬人,妄受名爵。帝即沒收沈明仁之璽書、銀印,復其民籍,廢總攝所及各所之僧錄僧正都綱司,僧悉還俗,禁斷其流傳。明太祖(1368~1398 在位)亦曾明令嚴禁此宗。溯自元祐八年(1093)清覺開創以來共二百二十七年,白雲宗遂絕跡而不存。〔釋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統紀卷四十七、卷五十四、元史本紀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