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難行道易行道
【難行道易行道 】
略稱難易二道。為淨土教所立之判教。淨土教將佛陀一代之教法大別為二種,即難行道與易行道。以陸路步行之難,比喻眾生於五濁惡世欲憑自力而期入聖得果之修行,稱為難行道;反之,以水上航行之易,此喻眾生依佛之慈悲與廣大智慧,而往生淨土、證果開悟之法門,稱為易行道。此系根據龍樹所判難易二道之說。十住毗婆沙論卷五(大二六·四一中):『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據曇鸞於往生論注捲上謂,於無佛之世,經長時勤行精進而至不退轉地甚難,稱為難行道。曇鸞又將難行道分為五種,即:(一)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無顧惡人破他之勝德。(四)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唯是自力,無他力依持。如上五事觸目皆是,一如陸路步行之苦。書中並謂,若人行易行道,僅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則乘佛願力,得以往生淨土,此即如水路乘船之樂。
唐代之淨土教高僧道綽於安樂集捲上亦依此說,將一切行法分為自力與他力、自攝與他攝二種,而立聖道、淨土二門之判教,謂聖道門即難行道,乃自力與自攝之行法;淨土門即易行道,乃他力與他攝之行法。其後,日本之源信、源空、親鸞等亦繼之演布此說,如親鸞『二雙四重』之說,即於聖道門難行道中更分出豎出、豎超二種,而將期待歷劫修行成果之法相、三論等主張漸教之宗派判為豎出,將期待即身成佛證果之佛心、真言、法華、華嚴等主張頓教之宗派判為豎超。
又龍樹之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所說之易行道系指稱念諸佛菩薩名號之修行法,然至後世,中、日高僧如曇鸞、源空等諸師,則專就彌陀一佛來論其易行,且強調他力本願之殊勝功德,稱之為易行道。〔安樂集卷下、往生論注記卷一、選擇本願念佛集捲上、愚禿鈔捲上〕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