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寒冷:冷。多用以形容氣候。例:寒冷的冬天被溫暖的陽春取代了,萬物充滿了生機。
2 . 李冬:冬季的第三個月。
3 . 寒冷:冷。多用以形容氣候。例:「寒冷的冬天被溫暖的陽春取代了,萬物充滿了生機。」
4 . 飛雪:在空中漂浮游動的雪。強調動態。如「飛雪迎春」。
5 . 風暴:颳大風而且往往同時有大雨的天氣氣象。也用以比喻規模大而來勢猛烈的事件或現象。
6 . 死冷:死:很。很冷。例:「這是一個死冷死冷的冬天,剛一出屋,臉和鼻子就像用刀割的一樣凍得難受。」
7 . 冬:冬季。可單用。如「數九隆冬」。
8 . 疾風:急劇猛烈的風。
9 . 天寒地坼:形容天氣寒冷,把地都凍裂了。例: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黃金季節。
10 . 寒冬:泛指寒冷的冬天。如「寒冬臘月」。
11 . 嚴寒:極冷。例。「深秋已過,嚴寒的冬天 就要到來了。」
12 . 天寒地凍:形容天氣十分寒冷。例:他掄起大鎬來象旋風似的,儘管是天寒地凍的十冬臘月,還是滿頭大汗。
13 . 2025嚴寒:極冷。例。「深秋已過,嚴寒的冬天就要到來了。」
14 . 冰冷:很冷。例:在臘月的早晨,手伸到水中感到冰冷刺骨。
15 . 2025朔雪:北方的雪。成顆粒狀,不粘連,風一吹便會揚起。例:「文章描繪了一幅氣勢雄偉的朔雪盈空圖。」
16 . 冽:(書)寒冷。一般不單用。
17 . 2025彌天大雪:漫滿天空的大雪。例:「彌天大雪狂亂地翻攪著,把天空攪成一團糟。」
18 . 雪片:雪花呈片狀,故又雪片。多用比喻義,例:「各方賀電,雪片飛來。」
19 . 冷冰冰:形容物體很冷。注意:一般多用於形容不熱情或不溫和。
20 . 寒氣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氣。例;數九以來,朔風吹,寒氣逼人,這又是一個奇冷的冬天。
21 . 冬雪:冬天的雪。例:「冬雪覆蓋了大地。」
22 .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
23 . 朔風:北風,表冬天的風。多用於書面語。例:「冬天,朔風呼叫,夾著陣陣雪沙,扑打著人們的臉頰。」
24 . 冷絲絲:形容有點冷。例:「這屋子沒生火爐,窗縫也沒糊,給人冷絲絲的感覺。」
25 . 干冷:乾燥而寒冷。例:今年的冬天 無風無雪,干冷干冷的。
26 . 初雪:入冬後第一次下的雪。例:「初雪一降,冬天的氣息更濃了。」
27 . 寒風:冬天寒冷的風。例:「寒風凜冽,侵人肌骨。」
28 . 清雪:指細小而稀疏的雪。例:「外面飄著小清雪。」
29 . 寒:冷。一般不單用,能組成「嚴寒」、「酷寒」、「寒冷」等。注意:要與表示害怕、畏懼的「心寒」、「膽寒」中的「寒」,表示貧困的「貧寒」中的「寒」意義區別開。
30 . 雪窖冰天:嚴寒的地區,含有嚴寒的意思。例:「漢使蘇武在雪窖冰天的北國,為匈奴牧羊十九年。」
31 . 暴冷:形容突然間冷起來。例:由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剛一入冬,天氣就暴冷起來,真叫人有點受不了。
32 . 酷寒:形容天氣北常人。例:大興安嶺冬天是酷寒的,幾乎天天下雪,整個山嶺白茫茫的一片。
33 . 春雪:春天下的雪。如「喜降春雪」。
34 . 滴水成冰:形容天氣特別冷。
35 .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圓錐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36 . 嚴寒:極冷。例。深秋已過,嚴寒的冬天就要到來了。
37 . 冷颼颼:形容風很冷。例:由於身體太弱。雖然穿得很多,但我還是感到冷颶耀的。
38 . 數九寒天:數九,從冬至開始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數起,數到九「九」為止。形容特別冷的冬天。
39 . 冬季:一年的第四季,我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十、十一、十二等三個月。
40 . 逆風:迎面而來的風。
41 . 天寒地坼:形容天氣寒冷,把地都凍裂了。例:「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黃金季節。」
42 . 冷森森:形容冷氣逼人。例:「剛走進山洞,就感到冷森森的,不由自主地打了幾個寒顫。」
43 . 碎瓊亂玉:比喻雪。例:「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水滸傳〉
44 . 寒峭:形容冷氣逼人。多用於書面語。
45 . 小風:風力弱小的風。與「大風」相對。
46 . 滴水成冰:水滴一落下來就成了冰。形容天氣非常寒冷。例:北方的天氣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47 . 雪殼子:北方方言。指經過陽光照射和風吹後,表面稍融又結成冰的深厚積雪。
48 . 酷寒:形容天氣北常人。例:「大興安嶺冬天是酷寒的,幾乎天天下雪,整個山嶺白茫茫的一片。」
49 . 冬令:冬季。注意:冬令,也指冬季的氣候。
50 . 飛沙走石:形容風刮得很猛烈火情景。例;「頓時狂風大作,昏天暗地,飛沙走石,路人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