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5好的媒體人不是無冕之王,而是細節之王。
2 . 我們讀書是在讀什麼?我們都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
3 . 每個靈魂深處都有顆種子,庸人儒者選擇棄置,智人勇者會選擇給它創造成長的土壤。
4 . 我做節目的特點是,別人的工作結束時,我們的工作才剛開始—要在別人提供的資訊基礎上做出評論。但我從來不會為此焦慮,因為已經習慣了逼迫自己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
5 . 河北一個小村子裡,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農民,年輕時給住在村裡的戰士送過飯。有二十三名戰士在一場非常慘烈的戰鬥中犧牲了,他把他們掩埋在村裡,為他們守了六十多年墓。他家就在墓旁三百米的地方,從來沒搬過,將來也不打算搬。因為他曾經見過這些活生生的年輕面孔,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屍體,心裡割捨不下。
6 . 人生中總有一些事情一些告別,是需要一個人來面對的。
7 . 我們要研究這個情緒的轉化,很奇妙。它說明了什麼?面對來勢洶洶的輿情和轉型期的各種矛盾,情商遠遠高於智商。情商是媒體人、執政者、決策者對社會情緒的敏銳體察和妥善應對,相當於普通個體對周邊環境的感知,以及對人際關係的處理。
8 . 權力,依然是一個問題。個人崇拜減少了,可對權力的崇拜,卻似乎變本加厲。
9 . 我們總能發現,誰優秀了,似乎只能用提拔他當官來獎勵他,但我們也恰恰用這種方式毀了很多人。
10 . 名著之偉大從來不在於它所謂的「中心思想」,而在於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它擁有的太多人人心中有而個個筆下無的動人細節,正式這些細節,詮釋了種種亙古不變的真理。
11 . 我鼓勵做夢,也相信夢想,但是夢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它不是直通車,而是區間車,中間可能有很多停頓、曲折,甚至是過山車,會經歷一些大的跌宕起伏。
12 . 也許會有人說,互聯網時代了,世界的門可以隨時打開。是的,沒問題,但打開也是有代價的。
13 .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從事公益事業,往往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對於中年人是奢侈品,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14 . 比如說佛山一家養老院就曾經抱怨,平常八天也見不著一撥志願者,重陽節那天,一天來八撥,老人們得洗八回腳。其實這恰恰提醒我們,怎樣通過有序有效的組織,把志願服務做得更好。
15 . 三十歲的時候我成了父親,又過三十年,我六十,他三十。那個時候,他擁有的快樂會不會更多痛苦會不會很少呢?答案取決於未來的三十年中我們將如何行走。
16 . 方向太多,方法太少。期待太多,保障太少。口號太多,故事太少。宏觀太多,細節太少。
17 . 其實老祖宗早已明白這個道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為什麼我們從來不教「十有八九」時的心態和應對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無以復加。
18 .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在聊轉型,聊新媒體取代舊媒體。但是我說,內容為王就是一個不變的規律。無論你用微信寫情書,還是用鵝毛筆寫情書,你的心跳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微信時代的你,可能被回絕得更快。
19 . 在生命的面前我一直不是一個數量的愛好者但卻絕對是一個質量的追求者,在疾病的襲擊下,這種生命的質量越發令人堪憂,而且遲遲看不到有好轉的跡象,於是生命在我面前,開始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在這樣的狀況下,離開也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20 . 不主動就會被動,身在央視,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危機感,我想,央視自身,也該有。因為真正的危機感,不僅是一種動力,還是一種新生。
21 . 2025只有思考從未停止。他對我說:今人雖有百度、谷歌,獲取資訊與知識極容易,但有識無智,只有知識卻少有智慧。古人獲取知識不易,但多智少識!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在這個知識氾濫並易得的時代,智慧常常要向回找。可能是現代人都盯著屏幕,古人只能仰望星空吧!
22 . 智商決定你有資格與誰競爭,而情商決定最終誰能贏。
23 . 現在回頭看,那一個暑假很像是在旅途中,離開了一個站台,而距離下一個站台還有一小段路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讓人心裡空空蕩蕩的。更何況這一個夏季中,北京被人們反反覆覆地談論著,本來我已經熟悉的城市重新又變得陌生起來。
24 . 塞爾維亞,大家都認為德約科維奇會是旗手,但上屆奧運會他當過旗手了,所以他不好意思再當,讓給了其他運動員。您不覺得,塞爾維亞的服裝也很好看嗎?
25 . 中國人有兩張道德面孔,一張面對熟人,一張面對陌生人。這兩張面孔反差巨大,我們自己,就彷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族群。
26 . 有時誤解撲面而來,是一小部分人要解氣,而又有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可不管前者還是後者,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就總是遙遙無期。
27 . 幾年前,有媒體記者採訪我,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會讓你的孩子子承父業,也干新聞嗎?我的回答斬釘截鐵:我有多恨他才這麼干啊?不會的。
28 . 海子寫過「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這是海子最偉大的一句情詩,依然是大白話,但是它有我們最凝練的情感。
29 . 你們要相信,白巖松說的很多話不是句號,而是問號;不是答案,而是問題。白巖松不是要給你灌輸什麼,而是在碰撞中把問號留在你的心裡,然後在以後的日子裡自己給出答案。
30 . 回到體育中,很多人問我,哪個項目和人生最為相似。我說是跳高。即便只剩下最後一個選手,即便你已獲得最終的掌聲,也仍然要把橫桿再升高一厘米,進行又一次的衝刺。跳高就是一種這樣的運動:你一定要以最後一次的失敗,來宣告你的成功!我希望我的人生如此!
31 . 我一時有些懵了,其實《中國廣播報》我並不熟悉,在印象中,似乎那是一張以刊登節目表為主的報紙,自己學了四年新聞,難道剛一上路,就要和播出時間等數字打交道嗎?怎麼也想不通,莫非,自己獲得這種結局正好和一年前那莫名其妙的匿名信有關?
32 . 今天,主持人的開場白為我拉了很大的大旗,也扯了很多的虎皮,其實所有的頭銜和獎項全是虛的,講得不好,大家照樣可以喝倒彩。
33 . 報紙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公眾屬性的媒體,供人在公共空間閱讀;電視卻是純粹的家庭媒體。我經常告訴我的同行,不管你背負多大的責任,要傳遞多大的政策,得先整明白一件事:你在人家裡怎麼跟人家說話?
34 . 2025其實炫耀讀過多少書和炫富沒多少區別嗎。當你開始用堅持這樣的字眼去描述讀書時,已經壞了。
35 . 的確,做主持人風險小,各方點讚的多;而當了評論員,就不是喜鵲而是啄木鳥,今天說東明天說西,你動的都是別人的利益,說的都是讓好多人不高興的話,不得罪人不可能。但當時我豪邁:一個不得罪人的新聞人合格嗎?
36 . 十天之前這些內容還只是一個又一個創意,幾天之前,這張報紙還是錯字很多有許多修改之處的半成品,而星期二,它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品,這種觸摸得到的成就感,是干電視和干廣播都比擬不了的。
37 . 新世紀的到來,把這一切記憶都悄悄地合上了,站在地平線上的人們,當然更多的時間,是把視線投向前方。
38 . 發現病症是治病的前提,不滿意就要改造它。在種種爭議中,中國公益慈善以一種比想像更快的速度在改革,這是進步。人類歷史上沒有實現過不打折扣的理想,打折扣的過程中,也打掉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39 . 創作:始於「感觸」-比如你被一件事或一個人打動,想要創作一首詩;忠於「表達」這首詩終於完成了;但中間這個詞是最重要的,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才會有完美的「表達」。而我的感慨來自當下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是感觸完了就表達,誰還會追尋啊?
40 . 這種尊敬主要來自於他們手下的一些文章,比如大興安嶺火災後的《三色警告》、《西部大移民》等等。這些文章中的批判現實色彩和深藏其中的新聞人良知,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許正是這些文章,奠定了我今日做新聞人的嚴肅,雖然年齡和他們相差一些,但心靈該是相通的。
41 . 全世界沒信仰的人只有十一二億,大部分都在中國。中國人裡有信仰的,一億多人信著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還有一億多信共產主義,剩下的就只信人民幣了。如果大家都用一種方法信人民幣還好,那叫人民幣教,沒有,各有各的信法。於是就亂了,亂的不止是方寸。
42 . 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43 . 窮怕了,人太多得搶,先佔到手裡再說,這是一種苦難的遺傳。過去十個人只有三個饅頭,必須先把饅頭搶到手裡,再決定我是餓還是不餓。如今苦難消逝已久,饅頭供應充足,但「搶」的基因還在。
44 . 讀書是一種樂趣。最重要的是,能夠帶來樂趣的,是讀書本身,而不是讀書以後的結果。
45 . 沒人能夠設計一生,即使設計十年,結果也會離奇地讓人啼笑皆非。
46 . 報社內人手並不富餘,於是實習了一段時間以後,自己就成了負責一個版面的責任編輯,這也就意味著,我像一個年富力強的農民,終於擁有了一塊自留地,種什麼,怎麼種,自己都將擁有很大的權力。
47 . 只要繼續走,就有可能!我依然願意樂觀地看著前路。
48 . 我和我的同行只是偶爾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大多時間,都是想辦法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壞。
49 . 在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裡,或許可以篡改一下魯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50 . 男足第一場0-0,讓他們有些受挫感,但巴西人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