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2 .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3 .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4 .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5 .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6 .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7 .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8 . 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
9 . 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10 .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11 . 2025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12 .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13 .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14 .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15 .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6 .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17 .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8 .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19 .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20 .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
21 .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22 . 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23 .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24 .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25 .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26 .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27 .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28 . 2025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癡兒呆女。
29 .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30 .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31 .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32 .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33 . 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
34 . 斗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
35 .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36 .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37 . 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
38 .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39 .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40 .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41 . 寶觥交勸慇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
42 .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43 .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44 .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45 .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46 .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47 .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48 .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淒切。
49 . 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50 .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