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 . 空掩袖,倚寒竹。——蔣捷《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3 .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4 .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5 . 慇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6 . 2025玄圃千春閉玉叢,湛陽一祖碧雲空。不須騷屑愁江島,今日南枝在國風。
7 . 三徑西風秋共老,滿庭疏雨春都過。——張寧《滿江紅·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
8 .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9 . 穿籬繞捨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後,腳輕林下獨行時。
10 . 蒼梧千載後,斑竹對湘沅。欲識湘妃怨,枝枝滿淚痕。
11 . 龍髯鳳尾亂颼颼,帶霧停風一畝秋。待取滿庭蒼翠合,酒尊書案閉門休。
12 . 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荊雲飛。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13 .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14 .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李白《謝公亭·蓋謝脁范雲之所游》
15 .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鄭谷《鷓鴣》
16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7 . 燕燕雛時紫米香,野溪羞色過東牆。諸兒莫拗成蹊筍,從結高籠養鳳凰。
18 .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19 . 燈火紙窗修竹裡,讀書聲。——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20 .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孟郊《苦寒吟》
21 .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22 .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23 . 2025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曹組《卜算子·蘭》
24 . 晻靄苔香簾淨,蕭疏竹影庭深。——王沂孫《八六子·掃芳林》
25 . 未成林,難望鳳來棲,聊醫俗。——陸容《滿江紅·詠竹》
26 .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27 .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
28 . 種竹淇園遠致君,生平孤節負辛勤。——王汝舟《詠歸堂隱鱗洞》
29 .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王維《竹裡館》
30 . 奈南牆冷落,竹煙槐雨。——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31 . 負草堂春綠,竹溪空翠。——張輯《疏簾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2 . 湘娥竹上淚痕濃。——辛棄疾《浪淘沙·賦虞美人草》
33 . 玄冥氣力薄,草木冬猶綠。誰肯湓浦頭,回眼看修竹。
34 . 2025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35 . 2025茅舍竹籬邊,雀噪晚枝時節。一陣暗香飄處,已難禁愁絕。
36 . 香燼暗消金鴨冷,可堪辜負前期。——顧敻《臨江仙·月色穿簾風入竹》
37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李賀《李憑箜篌引》
38 . 歎舞鸞鳴鳳,歸來遲暮。——張寧《滿江紅·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
39 . 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40 . 布裘寒擁頸,氈履溫承足。獨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41 .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李邴《漢宮春·梅》
42 . 一溪雲母間靈花,似到封侯逸士家。誰識雌雄九成律,子喬丹井在深涯。
43 .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44 . 想翠竹、碧梧風采,舊遊何處。——張寧《滿江紅·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
45 .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李頎《望秦川》
46 .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
47 . 華表月明歸夜鶴,歎當時、花竹今如此。——吳文英《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48 . 問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間窠。多種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
49 . 淇澳春雲碧,瀟湘夜雨寒。——憨山德清《詠竹五首》
50 .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