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2 .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3 .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4 .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5 . 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6 .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7 . 雨後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8 . 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牆如畫。——項鴻祚《清平樂·池上納涼》
9 . 青嵐帚亞思吾祖,綠潤偏多憶蔡邕。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10 . 一頃含秋綠,森風十萬竿。氣吹朱夏轉,聲掃碧霄寒。
11 .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12 .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13 . 不厭東溪綠玉君,天壇雙鳳有時聞。一峰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雲。
14 .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
15 . 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16 .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17 . 道院竹繁教略洗。鳴琴酌酒看扶疏。不圖結實來雙鳳。且要長竿釣巨魚。
18 .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19 .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孟郊《苦寒吟》
20 .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21 . 晻靄苔香簾淨,蕭疏竹影庭深。——王沂孫《八六子·掃芳林》
22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3 . 2025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徒生仙實鳳不游,老死空山人詎識。
24 . 常愛輞川寺,竹窗東北廊。一別十餘載,見竹未曾忘。
25 . 華表月明歸夜鶴,歎當時、花竹今如此。——吳文英《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26 .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27 . 風策策,度庭竹。——孫道絢《滴滴金·梅》
28 . 穿籬繞捨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後,腳輕林下獨行時。
29 .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柳宗元《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30 . 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荊雲飛。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31 . 瓊節高吹宿鳳枝,風流交我立忘歸。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32 .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李邴《漢宮春·梅》
33 . 2025籬外清陰接藥欄,曉風交戛碧琅玕。子猷沒後知音少,粉節霜筠漫歲寒。
34 .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姜夔《八歸·湘中送胡德華》
35 . 晚坐松簷下,宵眠竹閣間。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
36 .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37 . 君子本虛心,甘自低頭伏。——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38 .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39 .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40 . 問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間窠。多種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
41 . 嘯入新篁一里行,萬竿如甕鎖龍泓。驚巢翡翠無尋處,閒倚雲根刻姓名。
42 .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43 .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李商隱《潭州》
44 . 淇澳春雲碧,瀟湘夜雨寒。——憨山德清《詠竹五首》
45 . 寺前新筍已成竿,策馬重來獨自看。可惜班皮空滿地,無人解取作頭冠。
46 . 迸玉閒抽上釣磯,翠苗番次脫霞衣。山童泥乞青驄馬,騎過春泉掣手飛。
47 .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48 . 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49 . 日暮九疑何處?認舜祠叢竹。——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50 . 本因遮日種,卻似為溪移。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