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太宗·贈蕭禹
2 .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
3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4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5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6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7 .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
8 .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9 .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0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11 .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北朝民歌·木蘭詩
12 . 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13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4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5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16 .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晉·陸機·文賦
17 .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8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9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20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論積貯疏
21 . 2025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2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23 .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24 .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25 .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26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27 .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28 .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29 . 202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30 . 2025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後漢書·王霸傳
31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32 .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東晉·陶淵明·飲酒
33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
34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飲酒
35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吳越春秋
36 .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
37 . 凡是想依正路達到這深密境界的人應從幼年起,就傾心嚮往美的形體。——《文藝 對話錄》
38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39 .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
40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1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42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3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周語
44 . 她睜大一雙絕望的眼睛 ,觀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樣,在霧濛濛的天邊,遙遙尋找白帆的蹤影。——《包法利夫人》
45 .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46 .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
47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東晉·陶淵明·移居
48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49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燕策
50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