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書籍是一字一字寫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讀。
2 . 目中有人助緣多,口中有德福報多,耳中清淨和諧多,心中有佛歡喜多。
3 . 只說好話不做好事,好話等於廢話;只做好事不說好話,好事等於無事。
4 .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勢利導,以為疏通之則;人之性,在有所獲得,故當喜拾佈施,以為結緣之方。
5 .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淨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內外。
6 . 有田不種,必無收成;有錢不用,必空積聚。
7 . 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8 . 由「無常」,可悟緣起緣滅,必能精進;由「無我」,可知性真性實,必得自在。
9 . 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紅塵堆裡任他忙,我心清淨無煩惱。
10 . 巢空鳥跡水波紋,偶爾成文似錦雲。得失往來都不是,有無俱遣息紛紛。
11 .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學問在虛心下可以進步。
12 . 世學有漏,佛法無邊;知識變易,真理常新。
13 . 於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由行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證,無有是處。
14 . 愛情 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15 .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16 .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17 . 一個心裡充滿慈悲和道德的人,即使他身上只有一件粗布外衣,也不會減輕別人對他的尊敬;因為內在的美,如山谷的幽蘭,洋溢著陣陣芳香,使人心情 怡悅。
18 .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9 .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20 . 世間的人要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21 .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縱使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22 .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3 . 成功需要八個從不:從不放棄夢想,從不懈怠努力,從不遺忘友情 ,從不疏忽聯繫,從不錯過信息,從不鬆開堅持,從不迷茫目標,從不三心二意。
24 .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25 . 知苦惱,才會本份不妄求;知慚愧,始能進步不退化。
26 . 不擇細流終成海洋,不辭土壤終成高山,不恥下問終致淵博,不飾過失終達善美。
27 . 貪慾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惡能害身,癡是無明能引起五蘊熾盛而苦了身心。要終止苦而達至安詳快樂,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識。
28 . 不辭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積小善,無以圓滿至德。
29 .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30 . 心遇緣而不動,是則一切法無性。
31 . 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於妄見耳。
32 .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機是本份的性格,不計謀是誠實的做人,不自私是淨化的身心。
33 . 口稱彌陀,即彌陀佛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