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能只顧自己,誰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棄,那樣會失去眾生,傷害眾生。
2 . 人生 不是一場攀比,連最普通的時間你都贏不了,那麼你還能贏得什麼?
3 . 頓悟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4 . 收拾殘紅意自勤,攜鋤替築百花墳。玉鉤斜畔隋家塚,一樣千秋冷夕曛。
5 . 糾纏你的是你的執著和猜疑,解放你的只有你的輕鬆與放手。
6 . 忍一時之詬辱,能夷滅自己一時之戾氣;修一世之忍辱,能默化他人一世之頑冥。
7 .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 .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9 . 智者寂寂總無為,愚人碌碌把身縛。萬物之間無差別,虛妄偏愛何執著。整天思慮太用心,豈非犯了大過錯?
10 . 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11 . 內心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12 . 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3 . 慾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麼都有了,一切如夢如幻,有什麼可執著的。
14 . 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時時刻刻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是修心。
15 . 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那一樣是你的。
16 . 於法寶中有其四種: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
17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
18 . 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19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0 . 當內心可以容納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時,這就叫智慧與慈悲。
21 . 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於外相求,無有是處。
22 .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23 . 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沒有什麼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脫。
24 . 當你決定放下時,你不會失去什麼,唯一會失去的,是你以前放不下的煩惱。
25 . 人在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26 . 一切皆為虛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27 . 與其期待外在世界的太陽常照,不如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陽。
28 .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29 . 要容納,好壞都能容納,要圓融,凡事都能圓融。
30 .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
31 .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32 .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無言。
33 .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34 . 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35 . 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36 . 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7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38 . 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來!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39 .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40 .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41 . 我們應為別人的成就生歡喜心,視他人的成功 猶如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菩薩心。常常抱持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
42 .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43 . 真正能夠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滿人身,這是生生世世修來的,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錯後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不要輕易的放棄。
44 . 要放下,但不是放棄,不捨棄一個眾生,這叫慈悲,放下一切眾生,這叫智慧。
45 . 2024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46 .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
47 .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別人考慮,慈悲心就發不出來,更談不上發菩提心了。
48 . 2024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49 . 最好的生活是: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
50 .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