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 .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 .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 .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5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6 .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 .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9 .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0 .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2 .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13 .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4 .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5 . 202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16 .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7 .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8 .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9 .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0 . 2025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21 .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2 .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23 .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24 .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5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6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 .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28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9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0 .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1 . 20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2 .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3 .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34 .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35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6 .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7 .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8 .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39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40 .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