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是以聖人陳陽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2 . 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3 .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4 .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
5 . 間者並行,甚者獨行。
6 . 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者按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大法。
7 . 2025暮而收拒,無憂筋骨,無見霧露。
8 . 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9 . 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10 .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11 . 2025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12 . 刺污結閉,根死葉枯。
13 . 嗜欲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4 .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15 .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16 . 以妄為常,神光不圓,同氣異形,形弱氣虛。
17 . 持滿御神,因時之序,導引行氣,安心定氣。
18 . 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
19 . 逆其根,則伐本,壞其真矣。
20 .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捨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21 .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22 .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23 . 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24 .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為真髒見,皆死。
25 .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洩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
26 . 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
27 . 2025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上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28 .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29 . 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30 .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31 . 醫生的認識與病情不能取得一致,這樣去治病,會損害病人的精神,若用以治國,是要使國家滅亡的!
32 .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33 . 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34 . 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35 .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敵治未亂。
36 . 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37 . 2025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38 .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39 .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
40 .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
41 . 2025人生 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42 .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43 .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髒曰難已。
44 .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45 . 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46 .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47 . 人之死於疾病者,氣鬱居其半,色慾居其半。
48 . 2025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爭氣,九竅不通。
49 . 2025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50 .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