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呂傳道集》16章 內觀:鍾曰:「內觀、坐忘、存想之法,先賢後聖有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鐘呂傳道集》16章 內觀

鐘呂傳道集

16章 內觀

呂曰:「所謂內觀之理,可得聞乎?」

鍾曰:「內觀、坐忘、存想之法,先賢後聖有取者、有不敢者。

慮其心猿意馬,無所停留。

恐因物而喪志,而無中立象。

使耳不聞而目不見,心不狂而意不亂。

存想事物,而內觀坐忘,不可無矣。

奈何少學無知之徒,不知一交一 會之時,又不曉行持之法,但望存想而成功。

意內成丹,想中取藥。

鼻抽口咽,望有形之日月,無為之天地,留止腹中,可謂兒戲。

所以達士奇人,於坐忘存想一旦毀之,乃日夢裡得財,安能濟用?畫地為餅,豈可充飢?空中又空,如鏡花水月,終難成事。

然而有可取者。

蓋易動者片心,難伏者一意。

好日良時,可采可取也。

雖知清淨之地,奈何心為事役,志以情移。

時比電光,寸陰可惜,毫末有差,而天地懸隔、積年累月而不見功,其失在心亂而意狂也。

善視者,志在丹青之美,而不見泰華。

善聽者,志在絲竹真音,而不聞雷霆。

耳目之用小矣,尚以如此,況一心之縱橫六一合 ,而無不賅,得時用法之際,能不以存想內觀而致之乎?」

呂曰:「所謂存想、內觀,大略如何?」

鍾曰:「如陽升也,多想為男、為龍、為火、為天、為雲、為鶴、為日、為馬、為煙、為霞、為車、為駕、為花、為氣。

若此之類,皆內觀存想,如是以應陽升之象也。

如陰降也,多想為女、為虎、為水、為地、為雨、為龜、為月、為牛、為泉、為泥、為船、為葉。

若此之類,皆內觀存想,如是以應陰降之象也。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既有此名,須有此象。

五嶽、九州、四海、三島、金男、玉女、河車、重樓,呼名比類,不可具述,皆以無中立象以定神識。

未得魚則筌不可失矣,未獲兔則蹄不可無矣。

後車將動,必履前車之跡。

大器已成,必為後器之模。

則內觀之法行持不可缺矣。

亦不可執之於悠久,絕之於斯須,皆不可也。

若以絕念無想,是為真念,真念是為真空。

真空一境,乃朝真遷化而出昏衢,超脫之漸也。

開基創始,指日進功,則存想可用。

況當為道日損,以入希夷之域,法自減省,全在向觀者矣。」

呂曰:「若以龍一虎一交一 媾而匹配陰陽,其想也何似?」

鍾曰:「初以一交一 合配陰陽而定坎離,其想也,九皇真一人引一朱衣小兒上升,九皇真母引一皂衣小女下降,相見於黃屋之前。

有一黃衣老嫗接引,如人間夫婦之禮,盡時歡悅。

女子下降,兒子上升,如人間分離之事。

既畢,黃嫗抱一物,形若朱桔,下拋入黃屋,以金器盛留。

然此男者,是乾索於坤,其陽復還本位,以陽負陰而還本鄉。

是此女者,是坤索於乾,其陰復還本位,以陰抱陽而會本鄉。

是曰坎離相一交一 ,而匹配陰陽之想也。

若以炎炎人中,見一黑點而上升。

滔滔浪裡見一赤龍而下降。

二獸根逢,一交一 戰在樓閣之前。

朱門大啟,悖悖煙焰之中,有王者指顧。

大火焚天,而上有萬丈波濤,火起復落,煙焰滿於天地。

龍一虎一盤一繞,而入一金器之中。

下入黃屋之間,似置在籠櫃之中。

若此龍一虎一交一 媾而變黃芽之想也。」

呂曰:「匹配陰陽、龍一虎變媾、內觀、存想既已知之矣,所謂進火燒煉丹藥者,所想如何?」

鍾曰:「其想也,一器如鼎如釜,或黃或黑。

形如車輪,左青龍而右白虎,前朱雀而後玄武。

傍有二臣,衣紫袍,躬身執圭而立。

次有僕吏之類,執薪燃火於器。

次有一朱衣王者,乘赤馬,駕火雲,自空而來,舉鞭指呼,唯恐火小焰微。

炎炎亙空,撞天欲出。

天關不開,煙焰復下,周圍四匝。

人物、器釜、王者、大臣,盡在紅焰之中,互相指呼,爭要進火。

器中之水,無氣而似凝結。

水中之珠,無暗而似光彩。

若此進火燒丹藥之想也。」

呂曰:「內觀存想,止於採藥進火而有耶?逐法逐事而有耶?」

鍾曰:「雲雷下降,煙焰上起。

或而天雨奇花,祥風瑞氣起於殿庭之下。

或而仙娥玉女,乘綵鳳祥鸞自青霄而來金盤中,捧玉露霞漿,而下獻於王者,若此乃金液還丹而既濟之想也。

若龍一虎曳車於火中,上衝三關,三關各有兵吏,不計幾何。

器仗戈甲,恐懼於人。

先以龍一虎撞之不開,次以大火燒之方啟,以至崑崙不住,及到天池方止。

或而三鶴沖三天,或而雙蝶入三宮,或而五彩雲中,捧朱衣小兒而過天門。

或而金車玉輅,載王者而超三界。

若此,肘後飛金晶,大河車之想也。

及夫朱衣使者乘車循行,自冀州入兗州,自兗州入青州,自青州入徐州,自徐州入揚州,自揚州入荊州,自荊州入梁州,自梁州入雍州,自雍州復還冀州。

東、西、南、北,畢於豫州停留,而後循行。

所得之物金玉,所幹之事凝滯。

一吏傳命,而九州通和。

週而復始,運行不已。

或而游五嶽,自恆山為始。

或而泛五湖,自北沼為始。

或而天符敕五帝,或而王命昭五候。

若此還丹之想也。

及夫珠王散擲於地,或而雨露濟澤於物,或而海潮泛滿百川,或而陰生以發萬匯,或而火發以通天地,或而煙霧以充宇宙。

若此煉形之想也。

及夫或如鶴之辭巢,或如龍之出穴,或如五帝朝天,或如五色雲起,或如跨丹鳳而沖碧落,或如夢寐中而上天衢,或如天花亂墜,仙樂嘈雜,金光繚繞以入宮殿繁花入處,若此皆朝元之想也。

朝元之後,不復存想,方號內觀。」

呂曰:「內視玄理,不比前法,可得聞乎?」

鍾曰:「古今修道之士不達天機,始也不解,依法行持,欲以速求超脫,多入少出而為胎息,冥心閉目以行內觀。

止於定中以出陰神,乃作清靈之鬼,非為純陽之仙。

真仙上聖,所以採藥進火抽鉛添汞,還丹煉形,朝元合氣。

苦語詳言而深說,惟恐世人不悟,而於內觀,未甚留意。

殊不知內觀之法,乃陰陽變換之法,仙凡改易之時。

奉道之士,如得輕示而小用之矣。

且以前項之事,一交一 會有時日,行持有法則,凡能道節信心,依時行法,不差毫末,指日見功。

若此內觀,一無時日,二無法則。

所居深靜之室,晝夜端拱,識認陽神,趕逐陰鬼。

達磨面壁九年,方超內院;世尊冥心六載,始出凡籠。

故於內觀,成為難事。

始也自上而下,紫河車搬入天宮。

天宮富貴,孰不欽羨?或往或來,繁華奢侈,人所不得見者,悉皆有之。

奉道之士,平日清靜而守於瀟灑,寂寞既已久矣,功到數足,輒受快樂。

樓台珠翠,女樂笙簧,珍饈異饌,異草奇花,景物風光,觸目如晝。

彼人不悟,將謂實到天宮。

不知自身內院,認作真境。

因循而不出入,乃曰困在昏衢,而留形住世,不得脫質以為神仙。

未到天宮,方在內觀。

陰鬼外魔,因意生像,因像生境,以為魔軍。

奉道之人,因而狂蕩而入於邪中。

或而失一身 於外道,終不能成仙。

或以三一屍一七魄,唯願人死而自身快樂。

九蟲六賦,苦於人安,則存留無處。」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鐘呂傳道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