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易傳》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東坡易傳》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東坡易傳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乾」之所以取於「龍」者,以其能飛能潛也。

飛者其正也,不能其正而能潛,非天下之至健,其孰能之?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飛者,龍之正行也;天者,龍之正處也。

見其在田,明其可安而非正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厲,無咎。

九三,非龍德歟?曰:否。

進乎龍矣。

此上下之際、禍福之交、成敗之決也。

徒曰龍者不足以盡之,故曰君子。

夫初之可以能潛,二之所以能見,四之所以能躍,五之所以能飛,皆有待於三焉。

甚矣三之能處也!使三之不能處此,則「乾」喪其所以為「乾」矣。

天下莫大之福、不測之禍,皆萃於我而求決焉。

其濟、不濟,間不容髮。

是以「終日乾乾」,至於夕猶「惕」然,雖危而無咎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下之上,上之下,其為重剛而不中。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者,均也。

而至於九四,獨「躍」而不「惕」者,何哉?曰:九四,既進而不可復返者也。

退則入於禍,故教之「躍」。

其所以異於五者,猶有疑而已。

三與四皆禍福雜,故有以處之,然後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今之飛者,夕之潛者也,而誰?非「大人」歟?曰「見大人者」,皆將有求也。

惟其處安居正,而後可以求得。

九二者,龍之安;九五者,龍之正也。

上九:亢龍,有悔。

夫處此者,豈無無悔之道哉?故言「有」者,皆非必然者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見群龍」,明六爻皆然也。

蔡墨云:其「姤」曰:「潛龍勿用。」

其「同人」曰:「見龍在田。」

其「大有」曰:「龍飛在天。」

其「夬」曰:「亢龍有悔。」

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

古之論卦者以不變1,論爻者以變。

「姤」者,初九之變也;「同人」者,九二之變也;「大有」者,九五之變也;「夬」者,上九之變也;各執其一,而「坤」則六爻皆變。

吾是以知用九之通六爻也,用六亦然。

【校注】1不變:《蘇氏易傳》曰「定」。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此論「元」也。

元之為德,不可見也,其可見者「萬物資始」而已。

天之德不可勝言也,惟是為能「統」之,此所以為「元」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所以為「亨」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此所以為「利」也。

生而「成」之,乾之「終始」也。

成物,之謂「利」矣。

時乘六龍以御天。

飛、潛、見、躍,各適其時以用我,剛健之德也。

乾道變化,各正一性一命。

此所以為「貞」也。

保合太和,乃利貞。

通言之也。

「貞」,正也。

方其變化各之,於情無所不至。

反而循之,各直其一性一以至於命,此所以為「貞」也。

世之論一性一命者多矣,因是,請試言其粗。

曰:古之言一性一者,如告瞽者以其所不識也,瞽者未嘗有見也,欲告之以是物,患其不識也,則又以一物狀之。

夫以一物狀之,則又一物也,非是物矣。

彼惟無見,故告之;以一物而不識,又可以多物眩之乎?古之君子,患一性一之難見也,故以可見者言一性一。

夫以可見者言一性一,皆一性一之似也。

君子日修其善以消其不善;不善者日消,有不可得而消者焉。

小人日修其不善以消其善;善者日消,亦有不可得而消者焉。

夫不可得而消者,堯舜不能加焉,桀紂不能亡焉,是豈非一性一也哉!君子之至於是,用是為道,則去聖不遠矣;雖然有至是者,有用是者,則其為道常二,猶器之用於手不如手之自用,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一性一至於是,則謂之命;命,令也。

君之令曰命,天之令曰命,一性一之至者亦曰命。

一性一之至者非命也,無以名之而寄之命也。

死生禍福,莫非命者,雖有聖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

君子之於道,至於一而不二,如手之自用,則亦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此所以寄之命也。

情者,一性一之動也,泝而上,至於命;沿而下,至於情,無非一性一者。

一性一之與情,非有善惡之別也,方其散而有為,則謂之情耳。

命之與一性一,非有天人之辨也,至其一而無我,則謂之命耳。

其於《易》也,卦以言其一性一,爻以言其情。

情以為「利」,一性一以為「貞」。

其言也互見之,故人莫知明也。

《易》曰:「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一精一也。」

夫「剛健」、「中正」、「純粹」、「一精一」者,此乾之大全也,卦也;及其散而有為,分裂四出而各有得焉,則爻也。

故曰:「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以爻為情,則卦之為一性一也明矣。

「乾道變化,各正一性一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以各正一性一命為貞,則情之為利也亦明矣。

又曰:「利貞者,一性一情也」,言其變而之乎情,反而直其一性一也。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於此,則無為而物自安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夫天,豈以「剛」故能「健」哉!以「不息」故「健」也。

流水不腐,用器不蠱,故君子莊敬曰強,安肆曰偷。

強則日長,偷則日消。

「潛龍勿用」,一陽一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王弼曰:「居上不驕,在下不憂,反覆皆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龍飛在天」,大人造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

一陰一陽一合而物生,曰「嘉」。

「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理;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禮非亨,則偏滯而不合;利非義,則慘洌而不和。

初九曰:「潛龍勿用。」

何謂也?子曰:「龍德隱者也。

不易乎世。」

王弼曰:「不為世所易。」

「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博德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堯、舜之所不能加,桀、紂之所不能亡,是謂「誠」。

凡可以閒而去者,無非「邪」也。

邪者盡去,則其不可去者自存矣。

是謂「閒邪存其誠」。

不然,則言行之信謹,蓋未足以化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修辭」者,行之必可言也。

修辭而不立誠,雖有業不居矣。

「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至之」,為言往也;「終之」,為言止也。

「乾」之進退之決在三,故可往而往其幾,可止而止其義。

「是故居上一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

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燥、濕不與水、火期,而水、火即之;龍、虎非有求於風、雲,而風、雲應之。

聖人非有意於物,而物莫不欲見之。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明龍之在天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王弼曰:「下無一陰一也。」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

夫賢人者,下之而後為用。

「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捨也。

時之所捨,故得安於田。

「終日乾乾」,行一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王弼曰:「夫能全用剛直,放遠善柔。

非天下至治,未之能也」。

「潛龍勿用」,一陽一氣潛藏。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以言行化物,故曰「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天以無首為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一性一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一精一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

「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曰可見之行也。

君子度可成則行,未嘗無德也。

故其行也,日有所見;日可見之行也。

「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或」者,未必然之辭也。

其「躍」也未可必,故以「或」言之,非以為惑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東坡易傳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第六卦 訟 天水訟 乾上坎下第七卦 師 地水師 坤上坎下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第九卦 小畜 風天小畜 巽上乾下第十卦 履 天澤履 乾上兌下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離下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離上乾下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第十七卦 隨 澤雷隨 兌上震下第十八卦 蠱 山風蠱 艮上巽下第十九卦 臨 地澤臨 坤上兌下第二十卦 觀 風地觀 巽上坤下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離上震下第二十二卦 賁 山火賁 艮上離下第二十三卦 剝 山地剝 艮上坤下第二十四卦 復 地雷復 坤上震下第二十五卦 無妄 天雷無妄 乾上震下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第二十七卦 頤 山雷頤 艮上震下第二十八卦 大過 澤風大過 兌上巽下第二十九卦 坎 坎為水 坎上坎下第三十卦 離 離為火 離上離下第三十一卦 鹹 澤山鹹 兌上艮下第三十二卦 恆 雷風恆 震上巽下第三十三卦 遯 天山遯 乾上艮下第三十四卦 大壯 雷天大壯 震上乾下第三十五卦 晉 火地晉 離上坤下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離下第三十七卦 家人 風火家人 巽上離下第三十八卦 睽 火澤睽 離上兌下第三十九卦 蹇 水山蹇 坎上艮下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第四十一卦 損 山澤損 艮上兌下第四十二卦 益 風雷益 巽上震下第四十三卦 夬 澤天夬 兌上乾下第四十四卦 姤 天風姤 乾上巽下第四十五卦 萃 澤地萃 兌上坤下第四十六卦 升 地風升 坤上巽下第四十七卦 困 澤水困 兌上坎下第四十八卦 井 水風井 坎上巽下(兌上坎下)第四十九卦 革 澤火革 兌上離下第五十卦 鼎 火風鼎 離上巽下第五十一卦 震 震為雷 震上震下第五十二卦 艮 艮為山 艮上艮下第五十三卦 漸 風山漸 巽上艮下第五十四卦 歸妹 雷澤歸妹 震上兌下第五十五卦 豐 雷火豐 震上離下(震上兌下)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離上艮下第五十七卦 巽 巽為風 巽上巽下第五十八卦 兌 兌為澤 兌上兌下第五十九卦 渙 風水渙 巽上坎下第六十卦 節 水澤節 坎上兌下第六十一卦 中孚 風澤中孚 巽上兌下第六十二卦第六十三卦 既濟 水火既濟 坎上離下第六十四卦 未濟 火水未濟 離上坎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