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卷二:融,延陵人。開元間,仕歷大理司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才子傳》卷二

唐才子傳

卷二

○包融

融,延陵人。

開元間,仕歷大理司直。

與參軍殷遙、孟浩然一交一 厚。

工為詩。

二子何、佶,縱聲雅道,齊名當時,號「三包」。

有詩一卷,行世。

夫人之於學,苦心難;既苦心,成業難;成業者獲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間尤難。

歷觀唐一人,父子如三包,六竇,張碧、張瀛,顧況、非熊,章孝標、章碣,一溫一 庭筠、一溫一 憲;公孫如杜審言、杜甫,錢起、錢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遠,姚系、姚倫等;皆聯玉無瑕,清塵遠播。

芝蘭繼芳,重難改於父道;一騷一雅接響,庶不慊於祖風。

四難之間,揮麈之際,亦可以為美談矣。

○崔國輔

國輔,山一陰一人。

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與儲光羲、綦毋潛同時。

舉縣令,累遷集賢直學士、禮部郎中。

天寶間,坐是王鉷近親,貶竟陵司馬。

有文及詩,婉孌清楚,深宜諷詠。

樂府短章,古人有不能過也。

初至竟陵,與處士陸鴻漸游,三歲,一交一 情至厚,謔笑永日。

又相與較定茶水之品。

臨別謂羽曰:「予有襄一陽一太守李憕所遺白驢、烏犎牛各一頭,及盧黃門所遺文槐書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贈。」

雅意高情,一時所尚。

有酬酢之歌詩,並集傳焉。

○盧象

象,字緯卿,汶水人,鴻之侄也。

攜家來居一江一 東最久。

仕為校書郎、左拾遺、膳部員外郎。

受安祿山偽官,貶永州司戶參軍。

後為主客員外郎。

有詩名,譽充秘閣,雅而不素,有大體,得國士之風。

集二十卷,今傳。

同仕有韋述,為桑泉尉。

時詔求逸書,命述等編校於朝元殿。

後為翰林學士,有詩名,今亦傳焉。

○綦毋潛

潛,字孝通,荊南人。

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及第。

授宜壽尉,遷右拾遺,入集賢院待制,復授校書,終著作郎。

與李端同時。

詩調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寫方外之情,歷代未有。

荊南分野,數百年來,獨秀斯人。

後見兵亂,官況日惡,掛冠歸隱一江一 東別業。

王維有詩送之,曰:「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

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

一時文士鹹賦詩祖餞,甚榮。

有集一卷行世。

○王昌齡

昌齡,字少伯,太原人。

開元十五年李嶷榜進士,授汜水尉。

又中宏辭,遷校書郎。

後以不護細行,貶龍標尉。

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愆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慚沮。

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夫子王一江一 寧」,蓋嘗為一江一 寧令。

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一交一 友至深,皆出模範,其名重如此。

有詩集五卷,又述作詩格律、境思、體例,共十四篇,為《詩格》一卷,又,《詩中密旨》一卷,及《古樂府解題》一卷,今並傳。

自元嘉以還,四百年之內,曹、劉、陸、謝,風骨頓盡。

逮儲光羲、王昌齡,頗從厥跡,兩賢氣同而體別也。

王稍聲峻,奇句俊格,驚耳駭目。

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歎,至歸全之道,不亦痛哉。

○常建

建,長安人。

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登科。

大歷中,授盱眙尉。

仕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遯之志。

嘗採藥仙谷中,遇女子,遍體毛綠,自言是秦時宮人,亡入山來食松葉,遂不饑寒,因授建微旨,所養非常。

後寓鄂渚,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獲大名當時。

集一卷,今傳。

古稱高才而無貴仕,誠哉是言。

曩劉楨死於文學,鮑照卒於參軍,今建亦淪於一尉,悲夫!建屬思既一精一,詞亦警絕,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

旨遠興僻,能論意表,可謂一唱而三歎矣!

○賀蘭進明

進明,開元十六年虞鹹榜進士及第。

仕為御史大夫。

肅宗時,出為河南節度使。

時祿山群一黨一 未平,嘗帥師屯臨淮備賊,竟亦無功。

進明好古博雅,經籍滿腹,其所著述一百餘篇,頗究天人之際。

又有古詩樂府等數十篇,大體符於阮公,皆今所傳者雲。

○崔署

署,宋州人。

少孤貧,不應薦辟,志況疏爽,擇一交一 於方外。

苦讀書,高棲少室山中。

與薛據友善。

工詩,言詞款要,情興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

集傳於今也。

○陶翰

翰,潤州人。

開元十八年崔明允下進士及第,次年中博學宏辭,與鄭昉同時,官至禮部員外郎。

為詩詞筆雙美,既多興象,復備風骨。

三百年以前,方可論其裁製。

大為當時所稱。

今有集相傳。

○王維

維,字摩詰,太原人。

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閒音律。

岐王重之。

維將應舉,岐王謂曰:「子詩清越者,可錄數篇,琵琶新聲,能度一曲,同詣九公主第。」

維如其言。

是日,諸伶擁維獨奏,主問何名,曰:「《郁輪袍》。」

因出詩卷主曰:「皆我一習一 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於上座曰:「京兆得此生為解頭,榮哉!「力薦之。

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

擢右拾遺,遷給事中。

賊陷兩京,駕出幸,維扈從不及,為所擒,服藥稱喑病。

祿山愛其才,逼至洛一陽一供舊職,拘於普施寺。

賊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維痛悼,賦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時聞行在所。

賊平後,授偽官者皆定罪,獨維得免。

仕至尚書右丞。

維詩入妙品上上,畫思亦然。

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

自為詩云:「當代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後人評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信哉!客有以《按樂圖》示維者,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

對曲果然。

篤志奉佛,蔬食素衣。

喪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別墅在藍田縣南輞川,亭館相望。

嘗自寫其景物奇勝,日與文士丘為、裴迪、崔興宗遊覽賦詩,琴樽自樂。

後表請舍宅以為寺。

臨終,作書辭親友,停筆而化。

代宗訪維文章,弟縉集賦詩第十卷上之,今傳於世。

○薛據

據,荊南人。

開元十九年王維榜進士。

天寶六年,又中風雅古調科第一人。

於吏部參選,據自恃才名,請受萬年錄事。

流外官訴宰執,以為赤縣是某等清要,據無媒,改涉縣令。

後仕歷司議郎,終水部郎中。

據為人骨鯁,有氣魄,文章亦然。

嘗自傷不得早達,造句往往追凌鮑、謝。

初好棲遁,居高山煉藥。

晚歲置別業終南山下老焉。

有集今傳。

○劉長卿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

少居嵩山讀書,後移家來鄱一陽一最久。

開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

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

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

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

終隨州刺史。

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

詩調雅暢,甚能煉飾。

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

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

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

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余並驅「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

灞陵碧澗有別業。

今集詩賦文等傳世。

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李季蘭

季蘭,名冶,以字行,峽中人,女道士也。

美姿容,神情蕭散。

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

當時才子頗誇纖麗,殊少荒艷之態。

始年六歲時,作《薔薇詩》云:「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

其父見曰:「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

後以一交一 游文士,微洩風聲,皆出乎輕薄之口。

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

季蘭則不然,形氣既雄,詩意亦蕩。

自鮑昭以下,罕有其倫。

時往來剡中,與山人陸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

皎然嘗有詩云:「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其謔浪至此。

又嘗會諸賢於烏程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一陰一重之疾,誚曰:「山氣日夕佳。」

劉應聲曰:「眾鳥欣有托。」

舉坐大笑,論者兩美之。

天寶間,玄宗聞其詩才,詔赴闕,留宮中月餘,優賜甚厚,遣歸故山。

評者謂上比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媼。

有集,今傳於世。

論曰:《詩》雲,「《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一婬一其色。

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苦之心焉。」

故古詩之道,各存六義,然終歸於正,不離乎雅。

是以昔賢婦人,散情文墨,斑斑簡牘。

概而論之,後來班姬傷秋扇以暫恩,謝娥詠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誡》,執者修者;蔡琰《一胡一 笳》,聞而心折。

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氾濫之故,使人擊節沾灑,彈指追念,良有謂焉。

噫!筆墨固非女子之事,亦在用之如何耳。

苟天之可逃,禮不必備,則詞為自獻之具,詩有妒情之作,衣服飲食,無閒淨之容,鉛華膏澤,多鮮飾之態,故不相宜矣。

是播惡於眾,何《關雎》之義哉歷觀唐以雅道獎士類,而閨閣英秀,亦能熏染,錦心繡口,蕙情蘭性,足可尚矣。

中間如李季蘭、魚玄機,皆躍出方外,修清淨之教,陶寫幽懷,留連光景,逍遙閒暇之功,無非雲水之念,與名儒比隆,珠往瓊復。

然浮艷委託之心,終不能盡,白璧微瑕,惟在此耳。

薛濤流落歌舞,以靈慧獲名當時,此亦難矣。

三者既不可略,如劉媛、劉雲、鮑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薛縕、崔公達、張窈窕、程長文、梁瓊、廉氏、姚月華、裴羽仙、劉瑤、常浩、葛鴉兒、崔鶯鶯、譚意哥、戶部侍郎吉中孚妻張夫人、鮑參軍妻文姬、杜羔妻趙氏、張建封妾盼盼、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華藻,才色雙美者也。

或望幸離宮,傷一寵一 後掖;或以從軍萬里,斷絕音耗;或祗役連年,迢遙風水;或為宕子妻,或為商人婦。

花雨春夜,月露秋天,玄鳥將謝,賓鴻來屆;搗錦石之流黃,織回文於緗綺,魂夢飛遠,關山到難。

當此時也,濡毫命素,寫怨書懷,一語一聯,俱堪墮淚。

至若間以豐麗,雜以纖穠,導一婬一奔之約,敘久曠之情,不假綠琴,但飛紅紙,中間不能免焉。

尺有短而寸有長,故未欲椎埋之云爾。

○閻防

防,河中人。

開元二十二年李琚榜及第。

顏真卿甚敬愛之,欲薦於朝,不屈。

為人好古博雅,詩語真素,魂清魄爽,放曠山水,高情獨詣。

於終南山豐德寺結茅茨讀書,百丈溪是其隱處,題詩云:「浪跡棄人世,還山自幽獨。

始傍巢由蹤,吾其獲心曲。」

又云:「養閒度人事,達命知止足。

不學魯國儒,俟時勞伐輻。」

後信命,不務進取,以此自終。

有詩集行世。

○李頎

頎,東川人。

開元二十三年賈季鄰榜進士及第。

調新鄉縣尉。

性疏簡,厭薄世務。

慕神仙,服餌丹砂,明輕舉之道,結好塵喧之外。

一時名輩,莫不重之。

工詩,發調既清,修詞亦秀,雜歌鹹善,玄理最長,多為放浪之語,足可震盪心神。

惜其偉材,只到黃綬。

故其論家,往往高於眾作。

有集今傳。

○張諲

諲,永嘉人。

初隱少室下,閉門修肄,志甚勤苦,不及聲利。

後應舉,官到刑部員外郎。

明易象,善草隸,兼畫山水,詩格高古。

與李頎友善,事王維為兄,皆為詩酒丹青之契。

維贈詩云:「屏風誤點惑孫郎,一團一 扇草書驚內史。」

李頎贈曰:「小王破體閒支策,落月梨花照空壁。

詩堪記室妒風一流 ,畫與將軍作勍敵。」

天寶中謝官,歸故山偃仰,不復來人間矣。

有詩傳世。

○孟浩然

浩然,襄一陽一人。

少好節義,詩工五言。

隱鹿門山,即漢龐公棲隱處也。

四十游京師,諸名士間嘗集秘省聯句,浩然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眾欽服。

張九齡、王維極稱道之。

維待詔金鑾,一旦私邀入,商較風雅,俄報玄宗臨幸,浩然錯?咢,伏匿床 下,維不敢隱,因奏聞。

帝喜曰:「朕素聞其人,而未見也。」

詔出,再拜。

帝問曰:「卿將詩來耶「對曰:「偶不繼。」

即命吟近作,誦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嘗棄卿,奈何誣我!」因命放還南山。

後張九齡署為從事。

開元末,王昌齡游襄一陽一,時新病起,相見甚歡,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終。

古稱禰衡不遇,趙壹無祿。

觀浩然磬拆謙退,才名日高,竟淪明代,終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詩文采豐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近。

所著三卷,今傳。

王維畫浩然像於郢州,為浩然亭。

鹹通中,鄭諴謂賢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丘為

為,嘉興人。

初累舉不第,歸山讀書數年。

天寶初劉單榜進士。

王維甚稱許之,嘗與唱和。

初,事繼母孝,有靈芝生堂下。

累官太子右庶子,時年八十餘,母猶無恙,給俸祿之半。

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為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養老臣,不可在喪為異,唯罷春秋羊酒。

初還鄉,縣令謁之,為候門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

經縣署,降馬而過,舉動有禮。

卒年九十六。

有集行世。

○李白

白,字太白,山東人。

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

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喜縱橫,擊劍為任俠。

輕財好施。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歎曰:「子謫仙人也。」

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

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

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

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一陽一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一陰一縣裡,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長笑而去。

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

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

璘敗,累系潯一陽一獄。

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

審言生閒,閒生甫。

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

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

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詔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數上賦頌,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

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沉鬱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左拾遺。

與房琯為布衣一交一 ,琯時敗兵,又以琴客董廷蘭之故罷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

帝怒,詔三司雜問。

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

帝解,不復問。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

關輔饑,輒棄官去。

客秦州,負薪拾橡栗自給。

流落劍南,營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

會嚴武節度劍南西川,往依焉。

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詣其家。

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常醉登武床 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中銜之。

一日,欲殺甫,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者三,左右走報其母,力救得止。

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

大歷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

因客耒一陽一,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為設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

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汙。

為歌詩,傷時撓弱,情不忘君,人皆憐之。

墳在岳一陽一。

有集六十卷,及潤州刺史樊晃纂《小集》,今傳。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

觀李、杜二公,踦⻊區版蕩之際,語語王霸,褒貶得失,忠孝之心,驚動千古,一騷一雅之妙,雙振當時,兼眾善於無今,集大成於往作,歷世之下,想見風塵。

惜乎長轡未騁,奇才並屈,竹帛少色,徒列空言,嗚呼哀哉!昔謂杜之典重,李之飄逸,神聖之際,二公造焉。

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李、杜之門者難為詩,斯言信哉!

○鄭虔

虔,鄭州人,高士也。

蘇許公為宰相,申以忘年之契,薦為著作郎。

嘗以當世事著書八十餘篇。

有告虔私撰國史者,虔蒼惶焚之,坐謫十年。

玄宗愛其才,開元二十五年,為更置廣文館,虔為博士。

廣文博士,自虔始。

杜甫為一交一 ,有贈詩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

惟有蘇司業,時時與酒錢。」

其窮饑轗軻,淡如也。

好琴酒篇詠,善圖山水。

能書,苦無紙,於慈恩寺貯柿葉數屋,遂日就書殆遍。

嘗自寫其詩並畫,表獻之,玄宗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

與李、杜為密友,多稱鄭廣文。

祿山反,偽授水部員外郎,托以疾,不奪。

賊平,張通、王維並囚系,三人皆善畫,崔圓使繪齋壁,因為祈解,得貶台州司戶,卒。

有集行世。

○高適

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滄州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

後舉有道,授封丘尉。

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

後擢諫議大夫。

負氣敢言,權近側目。

李輔國忌其才。

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度使。

還,為左散騎常侍。

永泰初卒。

適尚氣節,語王霸,袞袞不厭。

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

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

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

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

中間唱和頗多。

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歷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並傳

○沈千運

千運,吳興人。

工舊體詩,氣格高古,當時士流,皆敬慕之,號為「沈四山人」。

天寶中,數應舉不第,時年齒已邁,遨遊襄、一鄧一 間,干謁名公。

來濮上,感懷賦詩曰:「聖朝優賢良,草澤無遺族。

人生各有命,在余一胡一 不淑。

一生但區區,五十無寸祿。

衰落當捐棄,貧賤招謗讟。」

其時多艱,自知屯蹇,遂浩然有歸歟之志,賦詩曰:「棲隱無別事,所願離風塵,不來城邑游,禮樂拘束人。」

又曰:「如何巢與由,天子不得臣。」

遂釋志,還山中別業。

嘗曰:「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有薄田園,兒稼女織,偃仰今古,自足此生。

誰能作小吏,走風塵下乎「高適賦《還山吟》贈行曰:「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還山識君心,人生老大須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間偃仰無不至。

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同醒時意,夢魂可以相周旋。」

肅宗議備禮征致,會卒而罷。

有詩傳世。

○孟雲卿

雲卿,關西人。

天寶間不第,氣頗難平,志亦高尚,懷嘉遯之節。

與薛據相友善。

嘗流寓荊州,杜工部多有與雲卿贈答之作,甚愛重之。

工詩,其體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詞氣傷怨,雖然模效才得升堂,猶未入室,然當時古調,無出其右,一時之英也。

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又「朝亦常苦饑,暮亦常苦饑。

飄飄萬里余,貧賤多是非。

少年莫遠遊,遠遊多不歸「;皆為當代推服。

韋應物《過廣陵遇孟九贈詩》云:「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

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

其才名於此可見矣。

仕終校書郎。

集今傳。

雲卿稟通濟之才,淪吞噬之俗,棲棲南北,苦無所遇,何生之不辰也。

身處江湖,心存魏闕,猶杞國之人憂天墜,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才子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