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卷八:郢,字楚望,大中十年崔鉶榜進士及第。初居餘杭,出有山水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才子傳》卷八

唐才子傳

卷八

○李郢

郢,字楚望,大中十年崔鉶榜進士及第。

初居餘杭,出有山水之興,人有琴書之娛,疏於馳競。

歷為藩鎮從事,後拜侍御史。

郢工詩,理密辭閒,個個珠玉。

其清麗極能寫景狀懷,每使人竟日不能釋卷。

與清塞、賈島最相善。

時塞還俗,聞島尋卒,郢重來錢塘,俱絕音響,感而賦詩曰:「卻到城中事事傷,惠休還俗賈生亡。

誰人收得文章篋,獨我重經苔鮮房。

一命未沾為逐客,萬緣初盡別空王。

蕭蕭竹塢殘一陽一在,葉覆閒階雪擁牆。」

其它警策率類此。

有集一卷,今傳。

○儲嗣宗

嗣宗,大中十三年孔緯榜及第。

與顧非熊先生相結好,大得詩名。

苦思夢索,所謂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塵外之想。

覽其所作,及見其人。

警聯如:「綠毛辭世女,白髮人壺翁。」

又「片水明在野,萬花深見人。」

又「黃鶴有歸語,白雲無忌心。」

又「蟬鳴月中樹,風落客前花。」

又「池亭千里月,煙水一封書。」

又「鶴語松上月,花明雲裡春。」

又「一酌水邊酒,數聲花下琴。」

又「宿草風悲夜,荒村月吊人。」

《哭彭先生》云:「空階鶴戀丹青影,秋雨苔封白石床 。」

《題閒居》云:「鳥啼碧樹閒臨水,花滿青山靜掩門。」

等句,皆區區所當避捨者也。

有集一卷,今傳。

○劉滄

滄,字蘊靈,魯國人也。

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談古今令人終日喜聽。

慷慨懷古,率見於篇。

大中八年禮部侍郎鄭薰下進士。

榜後進謁謝,薰曰:「初謂劉君銳志,一第不足取。

故人別來三十載,不相知聞,誰渭今白頭紛紛矣。」

調華原尉。

與李頻同年。

詩極清麗,句法絕同趙嘏、許渾,若出一絇綜然。

詩一卷,今傳。

○陳陶

陶,字嵩伯,鄱一陽一劍浦人。

嘗舉進士輒下,為詩云:「中原不是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

頗負壯懷,志遠心曠,遂高居不求進達,恣游名山,自稱「三教布衣」。

大中中,避亂入洪州西山,學神仙嚥氣有得,出入無間。

時嚴尚書宇牧豫章,慕其清操,嘗備齋供,俯就山中,揮談終日。

而欲試之,遣小妓蓮花往侍,陶笑不答。

蓮花賦詩求去曰:「蓮花為號玉為腮,珍重尚書送妾來。

處士不生巫峽夢,虛勞雲雨下一陽一台。」

陶賦詩贈之云:「近來詩思清於水,老去風情薄似雲。

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

宇見詩益嘉貞節。

陶金骨已堅,戒行通體,夜必鶴氅,焚香巨石上,鳴金步虛,禮星月,少寐。

所止茅屋,風雷洶洶不絕。

忽一日不見,惟鼎灶杵臼依然。

開寶間,有樵者入深谷,猶見無恙。

後不知所終。

陶工賦詩,無一點塵氣。

於晚唐諸人中,最得平淡,要非時流所能企及者。

有《文錄》十卷,今傳於世。

○鄭巢

巢,錢塘人。

大中間舉進士。

時姚合號詩宗,為杭州刺史,巢獻所業,日游門館,累陪登覽燕集,大得獎重,如門生禮然。

體效格法,伏膺無斁,句意且清新。

巢性疏野。

兩浙湖山寺宇幽勝,多名僧,外學高妙,相與往還酬酢,竟亦不仕而終。

有詩一卷,今傳。

○於武陵

武陵,名鄴,以字行,杜曲人也。

大中時,嘗舉進士,不稱意,攜書與琴,往來商洛、巴蜀間,或隱於卜中,存獨醒之意。

避地嘿嘿,語不及榮貴,少與時輩一交一 游。

嘗南來至瀟湘,愛汀洲芳草,況是古一騷一人舊國,風景不殊,欲卜居未果,歸老嵩一陽一別墅。

詩多五言,興趣飄逸多感,每終篇一意,策名當時,集一卷,今傳。

○來鵬

鵬,豫章人,家徐孺子亭邊,林園自樂,師韓、柳為文。

大中、鹹通間,才名藉甚。

鵬工詩,蓄銳既久,自傷年長,家貧不達,頗亦忿忿,故多寓意譏訕。

當路雖賞清麗,不免忤情,每為所忌。

如《金錢花》云:「青帝若教花裡用,牡丹應是得錢人。

「《夏雲》云:「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

《偶題》云:「可惜青天好雷電,只能驚起懶蛟龍。」

坐是凡十上不得第。

韋岫尚書獨賞其才,延待幕中,攜以游蜀。

又欲納為婿,不果。

是年力薦,夏課卷中獻詩有云:「一夜 綠荷風剪破,嫌它秋雨不成珠。」

岫以為不祥,果失志。

時遭廣明庚子之亂,鵬避地游荊襄,艱難險阻,南返。

中和,客死於維揚逆旅,主人賢,收葬之。

有詩一卷,今傳於世。

○一溫一 庭筠

庭筠,字飛卿,舊名岐,并州人,宰相彥博之孫也。

少敏悟,天才雄贍,能走筆成萬言。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何必爨桐與柯亭也。」

側詞艷曲,與李商隱齊名,時號「一溫一 李」。

才情綺麗,尤工律賦。

每試,押官韻,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一韻一吟而已,場中曰:「一溫一 八吟」。

又謂八叉手成八韻,名「一溫一 八叉」。

多為鄰鋪假手。

然薄行無檢幅,與貴胄裴誠、令狐滈等飲博。

後夜嘗醉詬狹邪間,為邏卒折齒,訴不得理。

舉進士,數上又不第。

出入令狐相國書館中,待遇甚優。

時宣宗喜歌《菩薩蠻》,綯假其新撰進之,戒令勿洩,而遽言於人。

綯又嘗問玉條脫事,對以出《南華經》,且曰:「非僻書,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覽古。」

又有言曰:「中書省內坐將軍。」

譏綯無學,由是漸疏之。

自傷云:「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徐商鎮襄一陽一,辟巡官,不得志,游一江一 東。

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試於簾下,恐其潛救。

是日不樂,逼暮先請出,仍獻啟千餘言。

詢之,已佔授八人矣。

執政鄙其為,留長安中待除。

宣宗微行,遇於傳捨,庭筠不識,傲然詰之曰:「公非司馬、長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參、簿、尉之類「帝曰:「非也。」

後謫方城尉,中書舍人裴坦當制,忸怩含毫久之,詞曰:「孔門以德行居先,文章為末。

爾既早隨計吏,宿負雄名,徒誇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

放一騷一人於湘浦,移賈誼於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

庭筠之官,文士詩人爭賦詩祖餞,惟紀唐夫擅場,曰:「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唐夫舉進士,有詞名。

庭筠仕終國子助教。

竟流落而死。

今有《漢南真稿》十卷,《握蘭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詩集五卷,及《學海》三十卷。

又《採茶錄》一卷。

及著《乾?巽子》一卷,《序》云「不爵不觥,非炰非炙,能悅諸心,庶乎乾?巽之義「等,並傳於世。

○魚玄機

玄機,長安人,女道士也。

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情致繁縟。

鹹通中及笄,為李億補闕侍一寵一 。

夫人妒,不能容,億遣隸咸宜觀披戴。

有怨李詩云:「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與李郢端公同巷,居止接近,詩筒往反。

復與一溫一 庭筠一交一 游,有相寄篇什。

嘗登崇真觀南樓,睹新進士題名,賦詩曰:「雲峰滿目放春情,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觀其志意激切,使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頗賞憐之。

時京師諸宮宇女郎,皆清俊濟楚,簪星曳月,惟以吟詠自遣,玄機傑出,多見酬酢雲。

有詩集一卷,今傳。

○邵謁

謁,韶州翁源縣人。

少為縣廳吏,客至倉卒,令怒其不搘床 迎待,逐去。

遂截髻著縣門上,發憤讀書。

書堂距縣十餘里,隱起水心。

謁平居如裡中兒未著冠者,發鬅鬠,野服。

苦吟,工古調。

鹹通七年抵京師,隸國子。

時一溫一 庭筠主試,憫擢寒苦,乃榜謁詩三十餘篇,以振公道,曰:「前件進士,識略一精一微,堪裨教化,聲詞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辭卓然。

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專華藻,仍請申堂,並榜禮部。」

已而釋褐。

後赴官,不知所終。

它日,縣民祠神者,持幘舞鈴,忽自稱「邵先輩降」。

鄉里前輩皆至,作禮問曰:「今者辱來,能強為我賦詩乎「巫即書一絕云:「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當時別故鄉。

惆悵不堪回首望,隔溪遙見舊書堂。」

詞詠淒苦,雖椽筆不逮,鄉老中曉聲病者,至為感泣咨嗟。

今有詩一卷,傳於世。

○於濆

濆,字子漪,鹹通二年裴延魯榜進士。

患當時作詩者,拘束聲律而入輕浮,故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今一卷,傳於世。

觀唐詩至此間,弊亦極矣,獨奈何國運將弛,士氣日喪,文不能不如之。

嘲雲戲月,刻翠粘紅,不見補於采風,無少裨於化育,徒務巧於一聯,或伐善於隻字,悅心快口,何異秋蟬亂鳴也。

於濆、邵謁、劉駕、曹鄴等,能反棹下流,更唱瘖俗,置聲祿於度外,患大雅之凌遲,使耳厭鄭、衛,而忽洗雲和;心醉醇醲,而乍爽玄酒。

所謂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逃空虛者,聞人足音,不亦快哉。

晉處士戴顒春日攜鬥酒,往樹下聽黃鸝,曰「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者,豈徒然哉。

於數子亦云。

○李昌符

昌符,字若夢,鹹通四年禮部侍郎蕭仿下進士。

工詩,在長安與鄭谷酬贈,仕終膳部員外郎。

嘗作《一奴一婢詩》五十首,有云:「不論秋菊與春花,個個能吃空肚茶。」

無事莫教頻入庫,每般閒物要些些「等句。

後為御史劾奏,以為輕薄為文,多妨政務,虧嚴重之德,唱誹戲之風。

謫去,匏系終身。

有詩集一卷,行於世。

○翁綬

綬,鹹通六年中書舍人李蔚下進士。

工詩,多近體,變古樂府,音韻雖響,風骨憔悴,真晚唐之移一習一 也。

後亦間關,名不甚顯。

固知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上,惡能施於後世哉。

有詩今傳。

○汪遵

遵,宣州涇縣人。

幼為小吏,晝夜讀書良苦,人皆不覺。

鹹通七年韓袞榜進士。

遵初與鄉人許棠友善,工為絕句詩,而深自晦密。

以家貧難得書,必借於人,徹夜強記,棠實不知。

一旦辭役就貢,棠時先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滻間,忽遇遵於途,行李索然,棠訊之曰:「汪都何事來「遵曰:「此來就貢。」

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與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

後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

洛中有李相德裕平泉莊,佳景殊勝,李未幾坐事貶朱崖,遵過,題詩曰:「平泉風景好高眠,水色嵐光滿目前。

剛欲平它不平事,至今惆悵滿南邊。」

又《過楊相宅》詩云:「倚伏從來事不遙,無何平地起青霄。

才到青霄卻平地,門對古槐空寂寥。」

俱為時人稱賞。

其餘警策稱是。

有集今傳。

汪遵,涇之一走耳。

拔身卑污,奪譽文苑。

家貧借書,以夜繼日,古人閱市偷光,殆不過此。

昔溝中之斷,今席上之珍,丈夫自修,不當如是耶與夫朱門富家,積書萬卷,束在高閣,塵暗簽軸,蠹落帙帷,網好學之名,欺盲聾之俗,非三變之敗,無一展之期,諺曰:「金玉有餘,買鎮宅書。」

嗚呼哀哉!

○沈光

光,吳興人。

鹹通七年禮部侍郎趙騭下進士。

工文章古詩,標緻翹楚,大得美稱。

嘗作《洞庭樂賦》,韋岫見之曰:「此乃一片宮商也。」

又如《太白酒樓記》等文,皆儀表於世。

有詩集及《雲夢子》五卷,並傳世。

光風鑒澄爽,神情俊邁。

後仕終侍御史雲。

○趙牧

牧,不知何處人。

大中、鹹通中,累舉進士不第。

有俊才,負奇節,遂捨場屋,放浪人間。

效李長吉為歌詩,頗涉狂怪,聳動當時。

蹙金結繡,而無痕跡裝染。

其餘輕巧之詞甚多。

同時有劉光遠,亦慕長吉,凡作體效猶,能埋沒意緒。

竟不知所終。

俱有詩傳世。

○羅鄴

鄴,餘杭人也。

家貲鉅萬,父則為鹽鐵吏,子二人俱以文學干進。

鄴尤長律詩。

時宗人隱、虯,俱以聲格著稱,遂齊名,號「三羅」。

隱雄麗而坦率,鄴清致而聯綿,虯則區區而已。

鹹通中,數下第,有詩云:「故鄉依舊空歸去,帝裡如同不到來。」

崔安潛侍郎廉問一江一 西,鄴適飄蓬湘、浦間,崔素賞其作,志在弓旌,竟為幕吏所沮。

既而俯就督郵,不得志,踉蹌北征,赴職單于牙帳。

鄴去家逾遠,萬里沙漠,滿目誰親,因茲舉事闌珊無成,於邑而卒。

鄴素有英資,筆端超絕,其氣宇亦不在諸人下。

初無箕裘之訓,頓改門風,崛興音韻,馳譽當時,非易事也。

而跋前疐後,絕域無聊,獨奈其命薄何!孔子曰:「才難」,信然。

有詩集一卷,今傳。

○一胡一 曾

曾,長沙人也。

鹹通中進士。

初,再三下第,有詩云:「翰苑幾時休嫁女,文章早晚罷生兒。

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閒人折一枝。」

曾,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視人間富貴亦悠悠。

遨歷四方,馬跡窮歲月,所在必公卿館谷。

上一交一 不諂,下一交一 不瀆,奇士也。

嘗為漢南節度從事。

作《詠史詩》,皆題古君臣爭戰廢興塵跡。

經覽形勝,關山亭障,一江一 海深阻,一一可賞。

人事雖非,風景猶昨,每感輒賦,俱能使人奮飛。

至今庸夫孺子,亦知傳誦。

後有擬效者,不逮矣。

至於近體律絕等,哀怨清楚,曲盡幽情,擢居中品,不過也。

惜其才茂而身未穎脫,痛哉。

今《詠史詩》一卷,有鹹通中人陳蓋注,及《安定集》十卷行世。

○李山甫

山甫,鹹通中累舉進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

鬚髯如戟,能為青白眼。

生平憎俗子,尚豪俠,雖簞食豆羹,自甘不厭。

為詩托諷,不得志,每狂歌痛飲,拔劍斫地,少攄鬱鬱之氣耳。

後流寓河、朔間,依樂彥稹為魏博從事,不得眾情,以陵傲之,故無所遇。

嘗有《老將詩》曰:「校獵燕山經幾春,雕弓白羽不離身。

年來馬上渾無力,望見飛鴻指擬人。」

此傷其蹇薄無成,時人憐之。

後不知所終。

山甫詩文激切,耿耿有齊氣,多感時懷古之作。

今集一卷、賦二卷,並傳。

○曹唐

唐,字堯賓,桂州人。

初為道士,工文賦詩。

大中間舉進士,鹹通中,為諸府從事。

唐與羅隱同時,才情不異。

唐始起清流,志趣澹然,有凌雲之骨,追慕古仙子高情,往往奇遇而已,才思不減,遂作《大遊仙詩》五十篇,又《小遊仙詩》等,紀其悲歡離合之要,大播於時。

唐嘗會隱,各論近作。

隱曰:「聞兄《遊仙》之制甚佳,但中聯云:「洞裡有天春寂寂,人間無路月茫茫,」乃是鬼耳。」

唐笑曰:「足下《牡丹》詩一聯,乃詠女子障,「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於是座客大笑。

唐平生志甚激昂,至是薄宦,頗自鬱悒,為《病馬》詩以自況,警聯如:「尾盤夜雨紅絲脆,頭捽秋風白練低。」

又云:「風吹病骨無驕氣,土蝕驄花見臥痕。

「又云:「飲驚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葉寒。」

皆膾炙人口。

忽一日晝夢仙女,鶯服花冠,衣如煙霧,倚樹吟唐詠天台劉、阮詩,欲相招而去者,唐驚覺,頗怪之。

明日暴病卒,亦感憶之所致也。

有詩集二卷,今傳於世。

人云:有德者或無文,有文者或無德。

文德兼備,古今所難。

《典論》謂文人相輕,從古而然,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矛盾之極,則是非鋒起,隙始於毫末,禍大於丘山,前後類此多矣。

夫以口舌常談,無益無損,每至喪清德,負良友,承輕薄子之名,乏藏疾匿瑕之量。

如此,功業未見其超者矣。

君子所慎也。

○皮日休

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一陽一人也。

隱居鹿門山,性嗜酒,癖詩,號「醉吟先生」,又自稱「醉士「;且傲誕,又號「間氣布衣」,言已天地之間氣也。

以文章自負,尤善箴銘。

鹹通八年禮部侍郎鄭愚下及第。

為著作郎,遷太常博士。

時值末年,虎狼放縱,百姓手足無措,上下所行,皆大亂之道,遂作《鹿門隱書》六十篇,多譏切謬政。

有云:「毀人者自毀之,譽人者自譽之。」

又曰:「不思而立言,不知而定一交一 ,吾其憚也。」

又曰:「古之殺人也怒,今之殺人也笑。」

又曰:「古之置吏也將以逐盜,今之置吏也將以為盜「等,皆有所指云爾。

日休性沖泊無營,臨難不懼。

乾符喪亂,東出關,為毗陵副使,陷巢賊中,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學士。

日休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令作韱文以惑眾,曰:「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

賊疑其衷恨必譏己,遂殺之。

臨刑神色自若,無知不知皆痛惋也。

日休在鄉里,與陸龜蒙一交一 擬金蘭,日相贈和。

自集所為文十卷,名《文藪》,及詩集一卷,《滑台集》七卷,又著《皮氏鹿門家鈔》九十卷,並傳。

夫次韻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見也。

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樂天集中,稍稍開端。

以意相和之法漸廢間作。

逮日體、龜蒙,則飆流頓盛,猶空谷有聲,隨響即答。

韓偓、吳融以後,守之愈篤,汗漫而無禁也。

於是天下翕然,順下風而趨,至數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

夫才情斂之不盈握,散之彌八紘,遣意於時間,寄興於物表,或上下出入,縱橫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無拘縛惉懘之忌也。

今則限以韻聲,莫違次第,得佳韻則杳不相干,岨峿難入;有當事則韻不能強,進退雙違。

必至窘束長才,牽接非類,求無瑕片玉,千不遇焉,詩家之大弊也。

更以言巧稱工,誇多鬥麗,足見其少雍容之度。

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遠,無法以救之矣。

○陸龜蒙

龜蒙,字魯望,姑蘇人。

幼而聰悟,有高致,明《春秋》,善屬文,尤能談笑。

詩體一江一 、謝,名振全吳。

家藏書萬卷,無少聲色之娛。

舉進士一不中。

嘗從張搏游,歷湖、蘇二州,將辟以自佐。

又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剌吏率官屬就見,龜蒙不樂,拂衣去。

居松一江一 甫裡,多所撰論。

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

田苦下,雨澇則與一江一 通,故常患饑。

身自畚鍤,菻刺無休時,或譏其勞,曰:「堯、舜霉瘠,禹胼胝。

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龜蒙嗜飲茶,置小園顧渚山下,歲人茶租,薄為甌蟻之費。

著書一編,繼《茶經》、《茶訣》之後,又判品張又新《水說》為七種。

好事者雖惠山、虎丘、松一江一 ,不遠百里為致之。

又不喜與流俗一交一 ,雖造門亦罕納。

不乘馬,每寒暑得中,體無事時,放扁舟,掛蓬席,繼束書、茶灶、筆床 、釣具,鼓棹鳴榔,太湖三萬六千傾,水天一色,直入空明。

或往來別浦,所詣小不會意,逕往不留。

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裡先生」。

漢涪翁、漁父、一江一 上丈人,嘗謂即已。

後以高士征,不至。

苦吟,極清麗。

與皮日休為耐久一交一 。

中和初,遘疾卒。

吳融誄文曰:「霏漠漠,淡涓涓,春融冶,秋鮮妍。

觸即碎,潭下月;拭不滅,玉上煙。」

今有《笠澤叢書》三卷,《詩編》十卷,賦六卷,並傳。

○司空圖

圖,字表聖,河中人也。

父輿,大中時為商州刺史。

圖,鹹通十年歸仁紹榜進士主司王凝初典絳州,圖時方應舉,自別墅到郡上謁,去,閽吏遽申司空秀才出郭門。

後人郭訪親知,即不造郡齋。

公謂其尊敬,愈重之。

及知貢,圖第四人捷,同年鄙薄者謗曰:「此司空圖得一名也。」

公頗聞,因宴全榜,宣言曰:「凝叨忝文柄,今年榜貼,專為司空先輩一人而已。」

由是名益振。

未幾,凝為宣歙觀察使,辟置幕府。

召拜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遷光祿寺主簿。

盧相攜還朝,過陝虢,訪圖,深愛重,留詩曰:「氏族司空貴,官班御史雄。

老夫如且在,未可歎途窮。」

就屬於觀察使盧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

渥遂表為僚佐。

攜執政,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丁黃巢亂,間關至河中,僖宗次鳳翔,知制誥、中書舍人。

景福中,拜諫議大夫,不赴。

昭宗在華州,召為兵部侍郎,以足疾自乞,聽還。

圖家本中條山王官谷,有先人田廬,遂隱不出,作亭榭素室,悉畫唐興節士文人像。

嘗曰:「其宦情蕭索,百事無能。

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

耄而聵三宜休。」

遂名其亭曰「三休」。

作文以伸志,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

言涉詭激不常,欲免當時之禍。

初以風雨夜得古寶劍,慘淡一精一靈,嘗佩出入。

性苦吟,舉筆緣興,幾千萬篇。

自致於繩檢之外,豫置塚棺,遇勝日,引客坐壙中,賦詩酌酒,沾醉高歌。

客有難者,曰:「君何不廣耶生死一致,吾寧暫游此中哉。」

歲時祠禱,與閭裡父老鼓舞相樂。

時寇盜所過齏粉,獨不入谷中,知圖賢,如古王蠋也。

士民依以避難。

後聞哀帝遇弒,不食扼腕,嘔血數升而卒,年七十有二。

先撰自為文於濯纓亭一鳴窗,今有《一鳴集》三十卷,行於世。

○僧虛中

虛中,袁州人。

少脫俗從佛,雖然讀書工吟不綴。

居玉笥山二十寒暑,後來游瀟湘,與齊己、顧棲蟾為詩友。

住湘西宗城寺。

長沙馬侍中希振敬愛之,每其來,延納於書閣中。

虛中好炙柴火,燒豆煮茶,煙熏彩翠塵暗,去必復飾,初不介意。

嘗題閣中曰:「嘉魚在深處,幽鳥立多時。」

益見賞重。

時司空圖懸車告老,卻掃閉門,天下懷仰。

虛中欲造見論一交一 ,未果,因歸華山人寄詩曰:「門徑放莎垂,往來投刺稀。

有時開御札,特地掛朝衣。

岳信僧傳去,天香鶴帶歸。

他時周召化,無復更衰微。」

圖得詩大喜,《言懷》云:「十年華岳山前往,只得虛中一首詩。」

其見重如此。

今有《碧雲集》一卷,傳於世。

顧棲蟾者,亦洞庭人,以聲律聞,今不見其作也。

○周繇

繇,一江一 南人。

鹹通十三年鄭昌圖榜進士。

調福昌縣尉。

家貧,生理索寞,只苦篇韻,俯有思,仰有詠,深造閫域,時號為「詩禪」。

警聯如《送人尉黔中》云:「公庭飛白鳥,官俸請丹砂。」

《望海》云:「島間應有國,波外恐無天。」

《甘露寺》云:「殿鎖南朝像,龕禪外國僧。」

又「山從平地有,水到遠天無。」

又「白雲連晉閣,碧樹盡蕪城。」

《一江一 州上薛能尚書》云:「樹翳樓台月,帆飛鼓角風。」

又「郡齋多岳客,鄉戶半漁翁「等句甚多,讀之使人竦,誠好手也。

落拓杯酒,無榮辱之累,所一交一 游悉一時名公。

集今傳世。

同登第有張演者。

工詩,間見一二篇,亦佳作也。

嘗謂禪家者流,論有大小乘,有邪正法,要能具正法眼,方為第一義,出有無間。

若聲聞、辟支、四果,已非正也,況又墮野狐外道鬼窟中乎!言詩亦然。

宗派或殊,風義必合。

品則有神妙,體則有古今,才則有聖凡,時則有取捨。

自魏晉以降,遞至盛唐,大歷、元和以下,逮晚年,考其時變,商其格制,其邪正了然在目,不能隱也。

經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悟門洞開,慧燈深照,頓漸之境,各天所賦。

觀於時以詩禪許周繇,為不入於邪見,能致思於妙品,固知其衣冠於裸人之國。

昔謂學詩如學仙,此之類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才子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