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卷一:夫雲漢昭回,仰彌高於宸極;洪鐘希叩,發至響於咸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才子傳》卷一

唐才子傳

卷一

○六帝

夫雲漢昭回,仰彌高於宸極;洪鐘希叩,發至響於咸池。

以太宗天縱,玄廟聰明,憲、德、文、僖,睿姿繼挺,俱以萬機之暇,特駐吟情,奎璧騰輝,袞龍浮彩,一寵一 延臣下,每錫贈酬。

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王績

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文中子通之弟也。

年十五游長安,謁楊素,一坐服其英敏,目為神仙童子。

隋大業末,舉孝廉高第,除秘書正字。

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一合 縣丞。

以嗜酒妨政,時天下亦亂,遂托病風,輕舟夜遁。

歎曰:「網羅在天,吾將安之!」乃還故鄉。

至唐武德中,詔征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績弟靜謂績曰:「待詔可樂否「曰:「待詔俸薄,況蕭瑟,但良醞三升,差可戀耳。」

(待詔)一江一 國公聞之曰:「三升良醞,未足以絆王先生。」

特判日給一鬥。

時人呼為「鬥酒學士」。

貞觀初,以疾罷歸。

河渚間有仲長子光者,亦隱士也,無妻子。

績愛其真,遂相近結廬,日與對酌。

君有一奴一婢數人,多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雁、蒔藥草自供。

以《周易》、《莊》、《老》置床 頭,無他用心也。

自號「東皋子」。

雖刺史謁見,皆不答。

終於家。

性簡傲,好飲酒,能盡五斗,自著《五斗先生傳》。

彈琴、為詩、著文,高情勝氣,獨步當時。

撰《酒經》一卷、《酒譜》一卷。

李淳風見之曰:「君酒家南、董也。」

及詩賦等傳世。

論曰:唐興迨季葉,治日少而亂日多,雖草衣帶索,罕得安居。

當其時,遠釣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隱者矣。

自王君以下,幽人間出,皆遠騰長往之士,危行言遜,重撥禍機,糠核軒冕,掛冠引退,往往見之。

躍身炎冷之途,標華黃、綺之列。

雖或累聘丘園,勉加冠佩,適足以速深藏於藪澤耳。

然猶有不能逃白刃、死非命焉。

夫跡晦名彰,風高塵絕,豈不以有翰墨之妙,一騷一雅之奇美哉!文章為不朽之盛事也。

恥不為堯、舜民,學者之所同志;致君於三、五,懦夫尚知勇為。

今則捨聲利而向山棲,鹿冠舄幾,使於錦繡之服;柴車茅舍,安於丹雘之廈;藜羹不糝,甘於五鼎之味;素琴濁酒,和於醇飴之奉;樵青山,漁白水,足於佩金魚而紆紫綬也。

時有不同也,事有不侔也。

向子平曰:「吾故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第未知死何如生。

「此達人之言也。

《易》曰:「遯之時義大矣哉!」

○崔信明

信明,青州人。

少英敏,及長,強記,美文章。

高孝基語人曰:「崔生才冠一時,但恨位不到耳。」

隋大業中,為堯城令。

竇建德僭號,信明弟仕賊,勸信明降節,當得美官。

不肯從,遂逾城去,隱太行山中。

唐貞觀六年,詔即家拜興勢丞,遷秦川令,卒。

信明恃才蹇亢,嘗自矜其文。

時有揚州錄事參軍滎一陽一鄭世翼,亦驁倨忤物,遇信明於一江一 中,謂曰:「聞君有「楓落呈一江一 冷」之句,仍願見其餘。」

信明欣然多出舊制。

鄭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卷於水中,引舟而去。

今其詩傳者數篇而已。

○王勃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諸孫也。

六歲善辭章。

麟德初,劉祥道表其材,對策高第。

未及冠,授朝散郎。

沛王召署府修撰。

時諸王鬥雞,會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聞之,怒,斥出府。

勃既廢,客劍南,登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之功,賦詩見情。

又嘗匿死罪官一奴一,恐事洩,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

父福畤坐是左遷一交一 趾令。

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

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

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

勃屬文綺麗,請者甚多,金帛盈積,心織而衣,筆耕而食。

然不甚一精一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人謂之腹稿。

嘗言人子不可不知醫,時長安曹元有秘方,勃盡得其術。

又以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

倚才陵藉,僚吏疾之。

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於世。

勃嘗遇異人,相之曰:「子神強骨弱,氣清體羸,腦骨虧陷,目睛不全。

秀而不實,終無大貴矣。」

故其才長而命短者,豈非相乎!

○楊炯

炯,華一陰一人。

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

永隆二年,皇太子捨奠,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

後為婺州盈川令。

卒。

炯恃才憑傲,每恥朝士矯飾,呼為「麒麟楦」。

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聞者甚不平,故為時所忌。

初,張說以《箴》贈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稱。

炯博學善文,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海內稱四才子,亦曰「四傑」,效之者風靡焉。

炯嘗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張說曰:「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

恥王后,愧盧前,謙也。」

有《盈川集》三十卷行於世。

○盧照鄰

照鄰,字昇之,范一陽一人。

調一鄧一 王府典簽,王愛重,謂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後遷新都尉,嬰病去官。

居太白山草閣,得方士玄明膏餌之。

會父喪,號慟,因嘔,丹輒出,疾愈甚。

家貧苦,貴宦時時供衣藥,乃去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穎水周捨,復豫為墓,偃臥其中。

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後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

手足攣緩,不起行已十年,每春歸秋至,雲壑煙郊,輒輿出戶庭,悠然一望。

遂自傷,作《釋疾文》,有云:「覆燾雖廣,嗟不容乎此生;亭育雖繁,恩已絕乎斯代。」

與親屬訣,自沉穎水。

有詩文二十卷及《幽憂子》三卷行於世。

○駱賓王

賓王,義烏人。

七歲能賦詩。

武後時,數上疏言事,得罪貶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

文明中,徐敬業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為府屬。

為敬業作檄傳天下,暴斥武後罪。

後見讀之,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過也。」

及敗亡命,不知所之。

後宋之問貶還,道出錢塘,游靈隱寺,夜月,行吟長廊下,曰:「鷲嶺郁岧嶢,龍宮隱寂寥。」

未得下聯。

有老僧燃燈坐禪,問曰:「少年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欲題此寺,而思不屬。」

僧笑曰:「何不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一江一 潮。」

「之問終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雲薄霜初下,冰輕葉未凋。

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橋。」

僧一聯,篇中警策也。

遲明訪之,已不見。

老僧即駱賓王也。

傳聞桴海而去矣。

後,中宗詔求其文,得百餘篇及詩等十卷,命郗雲卿次序之,及《百道判集》一卷,今傳於世。

○杜審言

審言,字必簡,京兆人,預之遠裔。

鹹亨元年宋守節榜進士,為隰城尉。

恃高才,傲世見疾。

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

人驚問何故,曰:「彼見吾判,當羞死耳。」

又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誕類此。

坐事貶吉州司戶。

乃武後召還,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舞蹈謝。

後令賦《歡喜詩》,稱旨,授著作郎,為修文館直學士。

卒。

初,審言病,宋之問、武平一往省候,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

今且死,但恨不見替一人也。」

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

有集十卷,今不存,但傳詩四十餘篇而已。

○沈佺期

佺期,字雲卿,相州人。

上元二年鄭益榜進士。

工五言。

由協律、考功郎受賕,長流驩州。

後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

常侍宮中,既侍宴,帝詔學士等為《回波》舞,佺期作弄辭悅帝,詔賜牙緋。

歷中書舍人。

佺期嘗以詩贈張燕公,公曰:「沈三兄詩清麗,須讓居第一也。」

詩名大振。

自魏建安迄一江一 左,詩律屢變。

至沈約、鮑照、庾信、徐陵以音韻相婉附,屬對一精一致。

及佺期、之問,又加靡麗。

回忌聲病,約句准篇,著定格律,遂成近體,如錦繡成文,學者宗尚。

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

謂唐詩變體,始自二公,猶始自蘇武、李陵也。

有集十卷,今傳於世。

○宋之問

之問,字延清,汾州人。

上元二年進士。

偉貌辯給。

甫冠,武後召與楊炯分直一習一 藝館,累轉尚方監丞。

後游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後賜錦袍。

之問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

後求北門學士,以有齒疾不許,遂作《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親「之句,以見志。

謅事張易之,坐貶瀧州。

後逃歸,匿張仲之家。

聞仲之謀殺武三思,乃告變,擢鴻臚簿,遷考功郎,復媚太平公主。

以知舉賄賂狼藉,下遷越州長史。

窮歷剡溪山水,置酒賦詩,日游宴,賓客雜遝。

睿宗立,以無悛悟之心,流欽州,御史劾奏賜死。

人言劉希夷之報也。

徐堅嘗論其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

有集行世。

○劉希夷

希夷,字廷芝,穎川人。

上元二年鄭益榜進士,時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

苦篇詠,特善閨帷之作,詞情哀怨,多依古調,體勢與時不合,遂不為所重。

希夷美姿容,好談笑,善彈琵琶,飲酒至數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檢。

嘗作《白頭吟》,一聯云:「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既而歎曰:「此語讖也。

石崇謂「白首同所歸」,復何以異。」

乃除之。

又吟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復歎曰:「死生有命,豈由此虛言乎!」遂並存之。

舅宋之問苦愛後一聯,知其未傳於人,懇求之,許而竟不與。

之問怒其誑己,使一奴一以土囊壓殺於別捨,時未及三十,人悉憐之。

有集十卷及詩集四卷,今傳。

希夷天賦俊爽,才情如此,想其事業勳名,何所不至,孰謂奇蹇之運,遭逢惡人,寸祿不沾,長懷頓挫,斯才高而見忌者也。

賈生悼長沙之屈,禰衡痛一江一 夏之來,倏焉折首,無何殞命。

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所較者輕,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

況於骨肉相殘者乎!

○陳子昂

子昂,字伯玉,梓州人。

開耀二年許旦榜進士。

初,年十八時,未知書,以富家子,任俠尚氣弋博,後入鄉校感悔,即於州東南金華山觀讀書,痛自修飭,一精一窮墳典,耽愛黃、老、《易·象》。

光宅元年,詣闕上書,諫靈駕入京。

武後召見,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華,文稱暐曄。」

累遷拾遺。

聖歷初,解官歸。

會父喪,廬塚次。

縣令段簡貪殘,聞其富,造詐誣子昂,脅取賂二十萬緡,猶薄之,遂送獄。

子昂自筮封,驚曰:「天命不祐,吾殆窮乎!」果死獄中,年四十三。

子昂貌柔雅,為性褊躁,輕財好施,篤朋友之義。

與游英俊,多秉鈞衡。

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

初,為《感遇詩》三十章,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海內文宗。」

由是知名,凡所著論,世以為法,詩調尤工。

嘗勸後興明堂、太學,以調元氣。

柳公權評曰:「能極著述,克備比興,唐興以來,子昂而已。」

有集十卷,今傳。

嗚呼!古來材大,或難為用。

象以有齒,卒焚其身。

信哉,子昂之謂歟!

○李百藥

百藥,字重規,定州人。

幼多病,祖母以「百藥「名之。

七歲能文。

襲父德林爵。

會高祖招杜伏威,百藥勸朝京師,中道而悔,怒,飲以石灰酒,因大利幾死,既而宿病皆愈。

貞觀中,拜中書舍人,遷太子庶子。

嘗侍帝,同賦《帝京篇》,手詔褒美,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壯,齒宿而意之新乎!」百藥才行,天下推服。

好獎薦後進。

翰藻沉鬱,詩尤所長。

有集傳世。

○李嶠

嶠,字巨山,趙州人。

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

武後時,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後因罪貶廬州別駕,卒。

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

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帝慘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嶠之詞也。」

帝曰:「真才子!」不待終曲而去。

嶠前與王勃、楊炯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

今集五十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於世。

○張說

說,字道濟,洛一陽一人。

垂拱四年,舉學綜古今科,中第三等,考策日封進,授太子校書。

令曰:「張說文思清新,藝能優洽。

金門對策,已居高科之首;銀榜效官,宜申一命之秩。」

後累遷鳳閣舍人。

睿宗時,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開元十八年,終左丞相、燕國公。

說敦氣節,重然諾。

為文一精一壯,長於碑誌。

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

詩法特妙,晚謫岳一陽一,詩益淒婉,人謂得一江一 山之助。

今有集三十卷,行於世。

子均,開元四年進士,亦以詩鳴。」

○王翰

翰,字子羽,并州人。

景雲元年盧逸下進士及第。

又舉直言極諫,又舉超拔群類科。

少豪蕩,怯才不羈,喜縱酒,櫪多名馬,家蓄妓樂。

翰發言立意,自比王侯。

日聚英傑,縱禽擊鼓為歡。

張嘉貞為本州長史,厚遇之。

翰酒間自歌,以舞屬嘉貞,神氣軒舉。

張說尤加禮異,及輔政,召為正字,擢駕部員外郎。

說罷,翰出為仙州別駕。

以窮樂畋飲,貶嶺表,道卒。

翰工詩,多壯麗之詞。

文士祖詠、杜華等,嘗與游從。

華母崔氏云:「吾聞孟母三遷,吾今欲卜居,使汝與王翰為鄰,足矣。」

其才名如此。

燕公論其文,如瓊杯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玷缺雲。

有集今傳。

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俠,湮沒無聞,以其義出存亡死生之間,而不伐其德,千金駟馬,才啻草芥。

信哉,名不虛立也。

觀王翰之氣,其若人之儔乎!」

○吳筠

筠,字貞節,華一陰一人。

通經義,美文辭。

舉進士不中,隱居南一陽一倚帝山為道士。

天寶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師,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

獻《玄綱》三篇。

帝問道,對曰:「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費紙札耳。」

復問神仙治煉之術,曰:「此野人之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

筠每陳設名教世務,帝重之。

初,筠愛會稽山水,往來天台、剡中,與李白、孔巢父相遇酬唱,至是因薦於朝,帝即遣使召之。

筠性高鯁,其待詔翰林時,恃承恩顧。

高力士素奉佛,嘗短筠於上前。

筠故多著賦文,深詆釋氏,頗為通人所譏雲。

後知天下將亂,苦求還嵩山,詔為立道觀。

大歷間卒。

弟子謚為宗元先生。

善為詩。

有集十卷,權德輿序之。

○張子容

子容,襄一陽一人。

開元元年常無名榜進士。

仕為樂城令。

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一交一 ,詩篇唱答頗多。

後值亂離,流寓一江一 表,嘗送內兄李錄事歸故里云:「十年多難與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

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行人杳杳看西日,歸馬蕭蕭向北風。

漢水楚雲千萬里,天涯此別恨無窮。」

後竟棄官歸舊業。

有詩集,興趣高遠,略去凡近。

當時哲匠,咸稱道焉。

○李昂

昂,開元二年王丘下狀元及第。

天寶間仕為禮部侍郎,知貢舉,獎拔寒素甚多。

工詩,有《戚夫人楚舞歌》一篇,播傳人口,真佳作也。

○孫逖

逖,博州人。

幼而有文,屬思警敏,援筆成篇。

開元二年,舉手筆俊拔、哲人奇士隱淪屠釣及文藻宏麗等科,第一人及第。

玄宗引見,擢左拾遺,集賢殿修撰。

改考功員外郎,遷中書舍人。

與顏真卿、李華、蕭穎士皆同時,稱海內名士。

仕終刑部侍郎。

善詩,古調今格,悉其所長。

集二十卷今傳。

○盧鴻

鴻,字浩然,隱居嵩山。

博學,善八分書,工詩,兼畫山水樹石。

開元初,玄宗備禮征再三,不至。

詔曰:「鴻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鉤深詣微,確乎自高。

詔書屢下,每輒辭托,使朕虛心引領,於今有年。

雖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誼。

禮有大倫,君臣之義,不可廢也。

有司其繼束帛之具,重宣茲旨,想其翻然易節,副朕意焉。」

鴻遂至東都,謁見不拜,宰相問狀,答曰:「禮者,忠信所薄。

臣敢以忠信見帝。」

召升內殿,置酒。

拜諫議大夫,固辭,復下詔許還山。

將行,賜隱居服,官營草堂。

鴻到山中,廣一精一捨,從學者五百人。

及卒,詔賜萬錢營葬。

後皮日休為《七愛詩》謂:「傲大君者,必有真隱,盧征君是也。」

工詩,今傳甚多。

○王泠然

泠然,山東人。

開元五年,裴耀卿下進士,授將仕郎,守太子校書郎。

工文賦詩。

氣質豪爽,當言無所回忌,乃卓犖奇才,濟世之器。

惜其不大顯而終。

有集今傳。

○劉慎虛

慎虛,嵩山人。

姿容秀拔。

九歲屬文,上書,召見,拜童子郎。

開元十一年,徐征榜進士,調洛一陽一尉,遷夏縣令。

性高古,脫略勢利,嘯傲風塵。

後欲卜隱廬阜,不果。

一交一 游多山僧道侶。

為詩情幽興遠,思雅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

當時東南高唱者數十人,聲律婉態,無出其右,惟氣骨不逮諸公。

永明已還,端可傑立一江一 表。

善為方外之言。

夫何不永,天碎國寶,有志不就,惜哉!集今傳世。

○王灣

灣,開元元年常無名榜進士。

與學士綦毋潛契切。

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

往來吳、楚間,多有著述。

如《一江一 南意》一聯云:「海日生殘夜,一江一 春入舊年。」

詩人以來,罕有此作。

張燕公手題於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曾奉使登終南山,有賦。

志趣高遠,識者不能棄焉。

○崔顥

顥,汴州人。

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

天寶中,為尚書司勳員外郎。

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

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一江一 、鮑。

後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

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無作而去。

為哲匠斂手雲。

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

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聞其才名,虛捨邀之。

顥至獻詩,首章云:「十五嫁王昌。」

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

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

遂為口實。

天寶十三年卒。

有詩一卷今行。

○祖詠

詠,洛一陽一人。

開元十二年杜綰榜進士。

有文名,殷璠評其詩:「翦刻省靜,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凌俗,足稱為才子也。」

少與王維為吟侶,維在濟州,寓官舍,贈祖三詩,有云:「結一交一 二十載,不得一日展。

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

蓋亦流落不偶,極可傷也。

後移家歸汝墳間別業,以漁樵自終。

有詩一卷,傳於世。

○儲光羲

光羲,兗州人。

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

有詔中書試文章。

嘗為監察御史。

值安祿山陷長安,輒受偽署。

賊平後,自歸,貶死嶺南。

工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道,養浩然之氣。

覽者猶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幾乎賞音也。

有集七十卷,《正論》十五卷,《九經分義疏》二十卷,並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才子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