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四十四:王元之一精一於四六,同時在玉堂而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四十四

詩話總龜

卷四十四

怨嗟門

王元之一精一於四六,同時在玉堂而大拜者,元之啟賀曰:「三神山上,曾陪鶴駕之遊;六學士中,空有漁翁之歎。」

以白樂天嘗有詩云:「元和六學士,五相一漁翁。」

《青箱雜記》

怨婦,不知其姓,既笄受幣於姨兄馬生。

父沒,繼母渝其約,改適母一之 族兄,老而猥惡,居官納賄,以罪犯為五羊民掾。

舟過英州,庸良醉臥,婦因題三絕於驛亭。

初與馬絕,馬作詩貽婦人曰:「急水浮花入亂流,濃雲遮月暗西樓。

風一流 忿恨知多少,但看青春已白頭。」

婦答詩曰:「金丸打折鶼禽翼,利刃偏傷連理枝。

自古一床 無兩好,如今方信昔人詞。」

《題驛亭》曰:「情遠山雲歸故國,夢隨瘴月過梅峰。

誰將此骨埋煙隴,寂寞魂遊山霧中。」

《翰府名談》

高蟾累舉不第,有詩云:「月桂數條榰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

一陽一春發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

怨而切。

又《下第上王司馬侍郎》詩云:「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芙蓉生在秋一江一 上,獨向秋風怨未開。」

人頗憐其意。

明年李昭知舉,遂擢第。

《詩史》

王元之以尼道安事謫黃州,蓋為盧崖州所譖也。

有詩云:「敢向台階問罪名。」

後有以事貶黃州者有詩云:「魏能下面看花銜。」

魏能以軍功升黃州刺史。

同上

陳羽有詩百餘首,《古意》一篇集中所無,其詞云:「十三學繡羅衣裳,自憐紅袖聞馨香。

人言此是嫁時服,含笑不刺雙鴛鴦。

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聞聲名。

車馬駢闐賀門館,自然不失為公卿。

是時妾家猶未貧,兄弟出入雙車輪。

繁華全盛兩相敵,與郎年少為婚姻。

郎家居近御溝水,豪門客盡躡珠履。

雕盤酒器常不幹,曉入中廚妾先起。

姑嫜嚴肅有規矩,小一娘一嬌侈意難取。

朝參暮拜白玉堂,繡衣著盡黃金縷。

妾貌漸衰郎漸薄,時時強笑意索寞。

知郎本來無歲寒,幾回掩淚看花落。

妾年四十絲滿頭,郎未五十封公侯。

男兒全盛日忘舊,銀床 羽帳空颼飀。

庭花紅遍蝴蝶飛,看郎佩玉下朝時。

歸來略略不相顧,卻令侍婢生光輝。

郎恨婦人易衰老,妾亦恨深不忍道。

看郎強健能幾時,年過六十還枯槁。」

《詩史》

陝郊有唐昭宗詩曰:「何處有英雄,迎歸大內中。」

又曰:「紇干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讀之令人變色。

昭宗在河東作《菩薩蠻》云:「登樓遙望秦宮殿,茫茫不見雙飛一燕。

渭水一條流,千山與萬丘。

野煙生碧樹,陌上行人去。

何處有英雄,迎歸大內中。」

今雲詩,未知孰是。

南唐元宗優待藩邸舊僚。

馮延巳自元帥府書記至中書侍郎,遂相,時論以為非才。

一江一 文蔚因其弟延魯福州亡敗,請從退削,乃出撫州,秩滿還朝。

因赴內宴,進詩曰:「青一樓 阿監應相笑,書記登壇又卻回。」

韓渥,天復中車駕幸鳳翔,渥以扈從功,反正初,昭宗面許渥為相。

渥奏云:「運契中興,宜復用重德鎮風俗。」

因薦右僕射趙崇。

時梁祖在京,馳入請見,具言崇長短,昭宗曰:「趙崇是韓渥所薦。」

渥時在側,梁祖叱之三,奏曰:「臣不敢與大臣爭。」

渥尋出閩中。

渥有詩曰:「手風慵展八行書,眼暗休看九局圖。

窗裡日光飛野馬,按頭筠管長蒲蘆。

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

舉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齊竽?」

並同上

孫定字至光,涪州大戎之族子,長於儲。

定數舉矣,而儲方就貢,或訪於定,定謔曰:「十三儀表堂堂,好個將軍,何須以科第為意?」

儲頗銜之。

後儲貴達,未嘗言定長短。

晚年喪志,放意酒杯。

景福二年下第游京,西出開遠門,醉中作詩曰:「行行泣血灑塵襟,事逐東流渭水深。

私跨蹇驢風尚緊,靜投孤店日方沉。

一枝猶掛東堂夢,千里空馳北巷心。

明月悲歌又前去,滿城煙樹噪春禽。」

[《摭言》卷十]

《玉階怨》,李詞云:「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長相思》,《詩》云:「悠悠我思。」

又曰:「一靡一日不思。」

蘇子卿詩云:「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生別離》,《楚詞》曰:「悲莫悲於生別離。」

《古詩》云:「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怨歌行》,李白亦有此作。

一雲《長安見內人出嫁,令予代為怨歌行》,其詞曰:「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

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

寧知趙飛一燕,奪一寵一 恨無窮!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為空。

鷫鹴換美酒,群衣罷雕籠。

臨寒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腸斷聲已絕,悲心夜忡忡。」

《獨不見》,李白云:「白馬誰家子,黃塵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曲池。

風催寒梭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娥眉。

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白頭吟》,相如將聘茂陵女為妻,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故李白辭云:「頭上玉燕釵,是妾嫁時物。

贈君表相思,羅袖幸時拂。

莫卷龍鬚席,從他生網絲。

且留琥珀枕,還有夢來時。」

此最為警策。

《稿砧》,「稿砧今何在」,稿砧,砆也,問夫何處。

「山上復有山」,重山為出字,言夫已出。

「何當大刀頭」,刀頭有環,問何當來還。

「破鏡飛上天」,言月半當來也。

《七哀詩》,曹子建作。

釋詩者謂病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歎而哀、鼻酸而哀也。

《巴東三峽歌》,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蔽天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

其《漁父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聲苦淚沾裳。」

《別鶴一操一》,高陵牧子作也。

娶妻五年而無子,父兄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牧子聞之,愴然而歌曰:「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

攬衣不寢食不餐。」

後人因為樂章焉。

並見《樂府集》

劉子儀與夏英公同在翰林,子儀素為先達,章獻臨朝,子儀主文在貢院,聞英公為樞密副使,意頗不平,作《堠子詩》曰:「空呈厚貌臨官道,更有人從捷徑過。」

《閒居詩話》

周總,福州人,天禧二年,因事游京師,值詔下奔鄉薦不及,有故人在譙郡守官,遂往投之,倚為拔解之地,而國家申嚴條約,不許寄籍。

郡有司吏周吉者,頗殖涯產,總遂拜為父,吉欣然納之,齒於諸子,三代名諱亦從而更焉。

或人問吉,則對以此子當年與母氏俱斥,近始歸。

總亦以是對。

秋預薦,未幾達於鄉,父乃馳詩一絕寄之,遂不敢南歸,因此慚恨而卒。

詩曰:「文章不及林洪範,德行全虧李坦然。

若拜他人為父母,直須焚卻《蓼莪》篇。」

名族重京官而輕外任,故楊汝士建節後詩云:「拋卻弓刀上砌台,上方樓殿倚雲開。

山僧見我衣裳窄,知道新從戰地來。」

又云:「如今老去騎官馬,羞向關中道姓楊。」

[《南部新書》乙]

楊行敏出使,驛騎到劍州,郡將輕忽,慊恨尤甚,題詩於冬青館雲;「駑駘嘶叫知無定,騏驥低垂自有心。

山上高松溪畔竹,清風才動是知音。」

又云:「杜鵑花裡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

遲日霽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

《南部新書》

張又新郎中與楊虔州友善,楊妻李氏,即鄘相之女,有德無色,楊未嘗介意。

張嘗語楊曰:「我少年擅美名,不復仕宦,惟得美室,平生足矣。」

既成婚,殊失所望,乃作《牡丹詩》云:「牡丹一朵直千金,將為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園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一心。」

唐女真蕙蘭有才思,鹹通中為李億補闕侍婢,一愛一衰後隸咸宜觀為女道士,有怨李詩曰:「易求無價寶,難買有情郎。」

又有云:「蕙蘭消歇歸春圃,楊柳東西絆客舟。」

楊氏為宋齊丘閉於泰州永寧宮,有詩曰:「一江一 南一江一 北舊家鄉,六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樓台皆冷落,廣陵宮闕亦淒涼。

雲凝遠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淚兩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端坐更思量。」

《一江一 南野錄》謂此是李煜所作,未知孰是。

並《古今詩話》

戴衢久不第,嘗夜吟曰:「擾擾東西南北情,何人於此悟浮生。

還緣無月春風夜,暫得獨聞流水聲。」

又云:「坐落千門日,吟殘午夜燈。」

盧瑰《抒情》

鄭還古為河中從事,為同院所誹謗,貶吉州掾,道中為《望思台》詩云:「讒語能令骨肉離,一奸一情難測事堪悲。

何因掘得一江一 充骨,搗作微塵祭望思。」

又云:「吉州新置掾,馳驛到條山。

薏苡殊非謗,羊腸未是艱。

自慚多白髮,爭敢競朱顏!苦有前生債,今朝不懊還。」

同上

盧群玉落托江湖不第,縱一情 詩酒。

有詩曰:「酒瀉銀瓶到底清,夜深絲竹鳳凰鳴。

紅妝醉起一花落,更引春風無限情。」

又《投盧尚書》詩曰:「無力不任為走役,有文安敢滯清平。

從來若把耕桑定,免恃彫蟲誤此生。」

《南部新書》

李山甫鹹通中不第,後流落河朔為樂彥禎從事。

嘗有怨執政詩云:「勸君不用誇頭角,夢裡輸贏總未知。」

[《南部新書》丁]

有郎中自瓜州宣事回,進合一歡 水果一器,煬帝以一雙令小黃門馳賜絳仙,馬急搖解,絳仙拜賜泫然,因附紅箋小簡進詩云:「驛騎傳雙果,君王一寵一 念深。

寧知辭帝裡,無復合一歡 心。」

煬帝省之不悅,顧黃門,黃門懼,拜而言,意乃解。

[《隋遺錄》]

張安道舉進士,再失意,而作歌曰:「休休,歸去休。

清風釣艇,明月酒樓。

公不見寇相丁相,雷州崖州。

休休,歸去休。」

景祐元年中茂才異等,後又中賢良方正。

朱定國《續歸田錄》

杜牧舍人罷任浙西郡,道中有詩曰:「鏡中絲鬢悲來慣,衣上塵痕拂漸難。

惆悵江湖釣竿手,卻遮西日向長安。」

與杜甫齊名,時號大小杜。

《郡閣雅談》

唐文宗大和九年誅王涯、鄭注。

後仇士良秉權,或登臨游幸,往往獨語,左右莫敢進問,因題詩曰:「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古今詩話》

淮南有一士人高氏,嘗作一絕云:「楊花日日常無定,海燕年年卻有歸。

一瞬青春疾如電,等閒看盡縷金衣。」

劉賓不得預郡守宴,獻詩云:「一江一 上樓高十二梯,梯梯登遍與雲齊。

人從別浦經年去,天向平蕪盡眼低。

寒色不堪長黯黯,秋光無奈更淒淒。

欄干曲盡愁無盡,水正東流日正西。」

《倦游錄》

宋之問,天後時求為北門學士,後不許。

乃作《明河篇》以自見云:「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榰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天後聞之,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以其有口過耳。」

之問有口齒疾故也。

《古今詩話》

張祜,長慶中為令狐文公所知。

公鎮太平日,表薦以詩三百首獻於朝。

祜至京,屬元稹偃仰內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對曰:「張祜雕出小巧,壯夫不為。

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教。」

上頷之,由是寂寞而歸。

祜以詩自悼曰:「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

同前

李延璧善為小詩,內子猜忌尤甚。

嘗以達州倅飲燕不歸,內子欲刃之,李詠《愁詩》云:「到來難遣去難留,著骨粘心萬事休。

潘岳恨絲生鬢裡,婕妤悲色上眉頭。

長途計盡空騎馬,遠雁聲歸獨倚樓。

更有相思不相見,酒醒燈背月如鉤。」

《唐賢抒情》

會昌四年,王起奏五人楊知至、源重、鄭林、楊嚴、竇緘,令再送試雜文,翰林重聲價。

續奉旨,楊嚴與第,余四人落下。

時楊知至以長句呈同年曰:「由來梁燕與冥鴻,不合翩翩向碧空。

寒谷謾勞鄒氏律,長天獨遇宋都風。

此時泣玉情雖異,他日啣環事亦同。

二月春一光 已搖蕩,無能得醉杏園中。

《摭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