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第十二章 飯粥單:本立而道生。作《飯粥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食單》第十二章 飯粥單

隨園食單

第十二章 飯粥單

粥飯本也,余菜末也。

本立而道生。

作《飯粥單》。

王莽云:「鹽者,百餚之將。」

余則曰:「飯者,百味之本。」

《詩》稱:「釋之溲溲,蒸之浮浮。」

是古人亦吃蒸飯。

然終嫌米汁不在飯中。

善煮飯者,雖煮如蒸,依舊顆粒分明,入口軟糯。

其訣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觀音秈」,或「桃花秈」,春之極熟,霉天風攤播之,不使惹霉發疹。

一要善淘,淘米時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從籮中淋出,竟成清水,無復米色。

一要用火先武後文,悶起得宜。

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濕得宜。

往往見富貴人家,講菜不講飯,逐末忘本,真為可笑。

余不喜湯澆飯,惡失飯之本味故也。

湯果佳,寧一口吃湯,一口吃飯,分前後食之,方兩全其美。

不得已,則用茶、用開水淘之,猶不奪飯之正味。

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1)釋:指用水淘米。

溲溲(sou1):淘米聲。

2)浮浮:熱氣上騰的樣子。

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尹文端公曰:「寧人等粥,毋粥等人。」

此真名言,防停頓而味變湯干故也。

近有為鴨粥者,入以葷腥;為八寶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

不得已,則夏用綠豆,冬用黍米,以五穀入五穀,尚屬不妨。

余常食於某觀察家,諸菜尚可,而飯粥粗糲,勉強嚥下,歸而大病。

嘗戲語人曰:「此是五臟神暴落難。」

是故自禁受不得。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食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