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猴行者曰:「我師且行,前去五十里地,乃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登途行數百里,法師嗟歎。

猴行者曰:「我師且行,前去五十里地,乃是西王母池。」

法師曰:「汝曾到否?」

行者曰:「我八百歲時,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萬七千歲,不曾來也。」

法師曰:「願今日蟠桃結寔,可偷三五個吃。」

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

至今肋下尚痛。

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法師曰:「此行者亦是大羅神仙。

元初說他九度見黃河清,我將謂他妄語;今見他說小年曾來此處偷桃,乃是真言。」

前去之間,忽見石壁高芩萬丈;又見一石盤,闊四五里地;又有兩池,方廣數十里,瀰瀰萬丈,鴉鳥不飛。

七人才坐,正歇之次,舉頭遙望萬丈石壁之中,有數株桃樹,森森聳翠,上接青天,枝葉茂(「茂」原作日字頭)濃,下浸池水。

法師曰:「此莫是蟠桃樹?」

行者曰:「輕輕小話,不要高聲!此是西王母池。

我小年曾此作賊了,至今由(當作「猶」)怕。」

法師曰:「何不去偷一顆?」

猴行者曰:「此桃種一根,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見一花,萬年結一子,子萬年始熟。

若人吃一顆,享年三千歲。」

師曰:「不怪汝壽高!」猴行者曰:「樹上今有十餘顆,為地神專在彼此守定,無路可去偷取。」

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說由未了,跌下三顆蟠桃入池中去。

師甚敬惶。

問:「此落者是何物?」

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熱,跌下水中也。」

師曰:「可去尋取來吃。」

猴行者即將金鐶杖向盤石上敲三下,乃見一個孩兒,面帶青色,爪似鷹鷂,開口露牙,從池中出。

行者問:「汝年幾多?」

孩曰:「三千歲。」

行者曰:「我不用你。」

又敲五下,見一孩兒,面如滿月,身掛繡纓。

行者曰:「汝年多少?」

答曰:「五千歲。」

行者曰:「不用你。」

又敲數下,偶然一孩兒出來。

問曰:「你年多少?」

答曰:「七千歲。」

行者放下金鐶杖,叫取孩兒入手中,問:「和尚,你吃否?」

和尚聞語,心敬便走。

被行者手中旋數下,孩兒化成一枝乳棗,當時吞入口中。

後歸東土唐朝,遂吐出於西川。

至今此地中生人參是也。

空中見有一人,遂吟詩曰:

花果山中一子方,小年曾此作場乖。

而今耳熱空中見,前次偷桃客又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