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岳全傳》第三五回 九宮山解糧遇盜 樊家莊爭鹿招親:不思昔日蕭何律,且效當年盜跖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說岳全傳》第三五回 九宮山解糧遇盜 樊家莊爭鹿招親

說岳全傳

第三五回 九宮山解糧遇盜 樊家莊爭鹿招親

詩曰:

不思昔日蕭何律,且效當年盜跖能。

蜂屯蟻聚施威武,積草固糧待戰爭。

話說謝總兵來到此山,名為九宮山。

山上那位大王,姓董名先。

手下四個弟兄:一個姓陶名進,一個姓賈名俊,一個姓王名信,一個也姓王名義。

招集了五千多人馬,佔住這九宮山,打家劫舍。

當日聞報,說是岳元帥軍前的糧草在山下經過,不覺呵呵大笑,對著四個兄弟說道:「我正想要奪宋朝天下,做個皇帝,強如在此胡為。

那宋朝只靠著岳飛一人,若拿了岳飛,何愁大事不成?如今他的糧草在此經過,豈肯輕輕放他過去!」就點起嘍囉一千,紮營在半山之中。

看看糧車將近到來,大王就帶領嘍囉衝下山來,一字兒擺開,大喝一聲:「呔!會事的快快把糧草留下,饒你這一班狗命。

牙縫內迸出半個『不』字,就叫你人人皆死,休想要活一個!」

軍士慌忙的報與謝昆。

謝昆道:「原來是我走差了路頭,是我的不是了。」

只得拍馬掄刀,挺身上前觀看。

但見那強人身長九尺,面如鍋底,兩道黃眉直豎,頦下生一部血染紅須,頭戴鑌鐵盔,身穿烏油鎧,坐下的是一匹點子青鬃馬,手拿著一一柄一虎頭月牙鏟。

見了謝昆,就大喝一聲,如同霹靂:「呔!你是何等樣人,擅敢大膽在此經過?快把糧草送上山去,饒你狗命!」那謝昆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只得欠身鞠躬,叫一聲:「大王不用動惱!小官是湖口總兵謝昆,奉岳元帥將令,解糧在此經過。

可憐小官年紀老邁,不是大王的對手。

若是大王拿了糧去,元帥必然將我全家抄斬。

望大王憐而赦之,放過此山,感德不淺!」

那大王聽了,又把謝昆看了看,果然鬍鬚有好些白了,便道:「謝昆,你倒是個老實人,我不搶你的糧草。

你可將營頭紮住,速速差人去報你元帥知道,說我九宮山鐵面董先大王阻住糧草,必要岳飛親來會戰。

快快去報,俺們候你回音。

如遲了,休怪我來欺你。」

謝昆諾諾連聲而退。

大王領眾嘍囉回歸本寨。

謝昆只得紮下營寨,急急寫了文書,差旗牌星夜飛報上茶陵關去。

正值岳爺升堂議事,傳宣官上堂稟說:「謝總兵有告急文書投遞。」

元帥傳令命他進來。

傳宣官領令,就同旗牌來到滴水簷前跪下,將文書呈上。

元帥拆開看了,大怒道:「好強盜,欺謝昆年老,擅敢搶奪糧草!」便問一聲:「那位將軍前去救回糧草?」

階前閃出施全來,應聲:「末將願往。」

元帥就命帶領五百人馬,同旗牌速去擒拿強盜。

施全領令出關,同著差官一路望九宮山而來。

不一日,已到了糧草營前,來見了謝總兵,行禮過了。

謝昆道:「施將軍還同幾位來?」

施全道:「就是小將一人。」

謝昆道:「那個強盜十分厲害,若只得將軍一位,恐難取勝。」

施全道:「謝總爺,你可放心,看小將擒他。」

謝總兵當時留施全吃了午飯,眾軍亦飽餐了一頓。

施全道:「天色尚早,待末將去擒這強盜來。」

施全提戟上馬,帶領兒郎來至山前擺開,高聲喊叫:「強盜快快下山來受縛!」嘍囉慌忙報與大王。

董先拿鏟上馬,帶領嘍囉飛馬下山來,抬頭望見施全,大聲喝道:「來者可就是岳飛麼?」

施全道:「胡說!爾乃烏合小寇,何用我元帥虎駕親臨。

我乃岳元帥麾下統制施全是也,奉元帥將令,特來拿你。」

董先大怒,舉起手中月牙鏟,照頭便打,施全舉戟相迎。

只聽得噹的一聲,打在戟桿上,震得施全兩臂麻木。

又是一連幾鏟,施全招架不住,轉馬就跑。

董先大叫:「你往那裡走?」

拍馬追趕下來。

追了四五里路,施全走得遠了,董先只得勒馬回山。

這施全因被那董先這把月牙鏟打得魂魄俱消,不敢望糧草營中來,只顧落荒敗走。

那自己馬蹄鑾鈴聲響,他只認做後邊董先追來,所以沒命的飛跑,一口氣直跑下二十來里路。

回轉頭來,不見了董先,方才勒住馬,喘一息不定。

忽見前面為首一位少年,生得前發齊眉,後發披肩,面如滿月。

頭戴虎頭三叉金冠,二龍搶珠抹額,身穿大紅一團一花戰襖,軟金帶勒腰,坐下一匹渾紅馬。

後面隨著十四五個家將,各各騎著劣馬,手執器械,跟著這少年,一直望前而去。

施全想道:「那個少年必然是富家子弟,在此興圍作樂的。

倘若前邊去,遇著了這個強盜,豈不枉送了一性一命?待我通知他一聲,也是好事。」

便高聲叫道:「前邊這後生快快轉來,休得前去送命!」

那後生正行之間,聽得此話,勒馬轉來向施全問道:「將軍喚我轉來,卻為何事?」

施全道:「前邊有個強盜十分厲害,恐你們不知,倘遇見了他,白送了一性一命,故此通知你一聲,快些轉去罷!」那後生道:「將軍何以曉得前邊有強盜?」

施全道:「實不相瞞,我乃岳元帥麾下統制官施全便是。

因有護糧總兵謝昆,被那九宮山上強盜阻住不放,我奉元帥軍令前來保糧。

不道強盜果然本事高強,殺他不過,被他打敗了。

故此喚你們轉來,是個為好的意思。」

那少年道:「原來如此,極承你盛情。」

遂吩咐家將:「取我的鎧甲來!」家將答應一聲,取過包袱解一開,公子下馬披掛。

那施全在旁,看他穿上一副就身貼體的黃金甲,橫勒絲蠻帶,翻身跳上了渾紅馬。

兩個家將抬過一桿虎頭鏨金槍,公子綽在手中,叫一聲:「施將軍!引我前去捉這強盜。」

施全觀看他這一根槍桿,比自己的戟桿還粗些,想必倒有些本事的;便道:「小將軍,你尊姓大名?這強盜委實厲害,不要輕看了他嚇!」公子道:「我今且去會會這個強盜,若然勝了,與你說名姓;若然不能取勝,也不必問我姓名。

就請將軍前行引道。」

施全害怕,那裡敢先走?那些眾家將都笑道:「虧你做了一位統制老爺,遇了強盜這樣害怕,怎麼去與金兵對敵?同去不妨的。」

施全滿臉慚愧,無可奈何,只得一齊同走。

將近九宮山,施全把手指道:「前面半山裡的人馬,就是強盜營頭。」

那小將軍就催馬來到山下,高叫一聲:「快叫那董先強盜下來,認認我小將軍的手段!」

嘍囉忙去報知董先,董先飛馬下山。

施全見了,對小將軍道:「強盜來了,須要小心些!」公子道:「待我拿他。」

一馬衝上前去。

施全同家將在後邊觀看。

那董先見了公子,便罵道:「施全,你這狗男一女也不成一人,怎麼去叫一個小孩子來送命?豈不可笑!」公子道:「你可就是董先麼?」

董先道:「既知我名,就該逃去,怎麼還敢問我?」

公子道:「我看你形狀倒也像是一個好漢,目今用人之際,何不改邪歸正,掙個功名?我也是要去投岳元帥的,不若同了我去。

若一味逞蠻,恐你一性一命不保!可細細去想來。」

董先道:「你這小一毛一蟲有何本領,擅敢如此無禮,口出大言?打死你罷!」遂一鏟打來,公子擺了擺這桿虎頭槍,在他鏟一柄一上一托,噹的一聲響,梟在旁邊。

耍耍耍一連幾十槍,殺得董光手忙腳亂,渾身臭汗,那裡招架得住?只得轉馬敗上山去,大叫:「兄弟們,快來!」

那陶進等四人讓過董先,一齊走馬衝下山來,一見了那位小將軍,齊齊叫一聲:「啊呀,原來是公子!」各各慌忙跳下馬來跪下。

公子亦下馬來道:「俺祖爺原叫你們去投岳元帥,怎麼反在這裡落草?」

卻說那四人原是張元帥舊時偏將,故此認得公子,當下便道:「小將們原要去投元帥的,因從這裡經過,被這董哥拿住,結為兄弟,故此流落在此。

不知公子何故到此?」

公子道:「我遵祖父之命,去投岳元帥。

遇見了施將軍,說你們阻擋了糧草,故爾來此。

我想你等在此為盜,終無結果。

既與董先結義,何不勸他歸順朝廷,同我到岳元帥營前效力?有功之日,亦可榮宗耀祖,揚名後世,豈不是好?」

陶進等領了公子之言,連忙上山去勸董先,不提。

且說這施全看見公子在那裡降伏這四人,便來問家將道:「你家公子,是何等樣人?緣何認得這強盜?」

張興道:「俺家公子,名喚張憲。

俺家老爺,便是金陵大元帥,今已亡故了。

俺家太老爺,因有半股瘋疾,故命我家公子去投岳元帥麾下,去幹功名的。」

施全聽了大喜,連忙下馬,來見了公子。

謝總兵聽得報說此事,亦出營來迎接。

恰好陶進等四人下山來見公子道:「小將們說起先老爺之事,董哥亦佩服公子英雄,情願投順。

但要收拾寨中,求公子等一天,方可同行。」

公子道:「不妨!你們可同去幫助收拾,我在此間等候便了。」

四人領命回山。

這裡謝昆、施全迎接張憲,各各見禮已畢,施全安排酒飯款待。

到了次日,董先等五位好漢收拾乾淨,放火燒了山寨,帶領數千陵兵下山來。

謝昆接進營中,與施全、張憲各各見禮已畢。

施全把兵分為兩隊,往茶陵關而來。

且按下慢表。

又說到湯懷同著孟邦傑奉令催解糧草,到了三叉路口,軍士來稟道:「老爺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湯懷問道:「大路近,還是小路近?」

軍士道:「小路近得一二十里,但恐有草寇強盜。」

湯懷道:「糧米早到軍前,就是功勞。

既然小路近,就走小路。

放著我二人在此,那裡有吃豹子心肝的強盜來惹我?怕他怎的?」

軍士領令,竟往小路而走。

不想道路狹窄難行,反要爬山過嶺,本意圖快,不覺越慢了。

一日,行到一塊大平陽之地,湯懷吩咐軍士安營造飯,方好盤山。

眾軍領令,就紮下營寨歇息。

湯懷對孟邦傑道:「賢弟,這幾日行路辛苦,我今閒坐在此,何不同你到山前山後,尋些野味來下酒何如?」

孟邦傑是個少年心一性一,便道:「悶坐不過,甚好,甚好!」湯懷就命家將:「堅守營門,我們閒耍一回就來。」

二人出營上馬,信步望著茂林深草處,一路沿著山下搜尋而來。

只見前面一隻大鹿,在那裡吃草。

湯懷就拈弓搭箭,颼的一箭射去,正中在鹿背上。

那鹿負痛,帶箭飛跑。

湯、孟二人加鞭追趕。

那鹿沒命的跑去,追下有十來里路。

斜刺松林裡轉出一班女將,為首兩女子,生得:

眉彎新月,臉映桃花。

蟬鬢金釵雙壓,鳳鞋金鐙斜登。

連環鎧甲束紅裙,繡帶柳腰恰稱。

一個青萍劍,寒霜凜凜;一個日月刀,瑞雪紛紛。

一個畫雕引開處如滿月;一個穿楊箭,發去似流星。

常言道:「無巧不成書。」

那隻鹿剛剛跑到那林邊,被那使刀的女子加上一箭,那鹿熬不住疼痛,就地打一滾,卻被眾女兵一撓鉤搭住,將繩索捆住,扛抬去了。

湯懷看見,便叫一聲:「孟賢弟,你看好兩個女子,把我們的鹿捉將去了!」孟邦傑道:「我們上去討還來。」

湯懷道:「有理。」

遂趕上前來,高叫道:「這鹿是我們射下來的,你倒湊現成,那裡有這等便宜事?快快送還便罷,休要惹我小將軍動手。」

那拿劍的女子喝道:「胡說!這鹿明明是我妹一子一箭射倒的。

你要賴我,我就肯還你,只怕我手中這雙劍也未必肯。」

湯懷大怒道:「好賤人!我看你是個女子,好言問你取討,你反敢無禮麼?」

就把槍倒轉,一槍桿打來。

那女將舉劍隔開,劈面就砍。

惱得湯懷心頭火起,使開槍耍耍耍一連幾槍,那女將力怯,招架不祝惱了使雙刀的女將,把馬一拍,舞動日月刀,上來幫助。

孟邦傑看得高興,掄開雙斧,上前接祝兩男兩女,捉對兒廝殺。

那女將抵敵不住,虛晃一刀,轉馬敗將下去。

湯、孟二人那裡肯罷,隨後追趕。

不到二三里地面,來到一所大莊院,背靠一座大高山,莊前一帶合抱不攏的大樹。

那女將到了此地,竟帶領女兵轉入莊內,將莊門緊緊關閉,竟自進去了。

那湯懷趕到莊門口,高聲大叫:「你那兩個賤人不還我鹿,待躲到那裡去?快快把鹿送了出來,萬事全休。

若不然,惹得老爺一性一發,把你這個鳥莊子放一把火燒做了白地!」叫了一回,不見動靜。

孟邦傑道:「哥哥,我們打進去,怕他怎的?」

湯懷道:「那怕他是皇帝家裡!」

二人正待動手,只見莊門開處,走出一位老者,年過半百,方臉花須,頭戴逍遙巾,身穿褐色絨袍。

背後跟隨三四個家將,各掛一口腰刀,慢慢的踱將出來,問道:「是那裡來的村夫,上門來欺負人?我這村莊非比別處,休來討野火吃!」湯懷正要開口,卻是孟邦傑槍上前一步,在馬上躬身道:「老丈聽者,我們二人乃是岳元帥麾下護糧統制。

今日在此經過,在山前尋些野獸下酒。

方才射倒一鹿,卻被你們莊裡兩個女將恃強搶去,故此特來取討。」

那老者聽了,便道:「原來為此!一隻鹿值得甚事,大驚小怪!你們既是兩位護糧將軍,且請進小莊待茶。

方纔這兩個是小女,待老夫去把鹿討來奉還便了。」

湯、孟二人見那老者言語溫和,遂跳下馬來,跟隨老者進莊。

莊客把馬拴好在莊前大樹上。

二人到了大廳上,撇下了兵器,望老者見禮畢,分賓主坐定。

老者請問:「二位高姓大名?現居何職?」

湯懷道:「小將姓湯名懷,是岳元帥從小結拜的義弟。

這個兄弟乃是山東孟邦傑涸惡了劉魯王,投在岳元帥麾下,都做統制之職。

今奉元帥將令,催糧到此,偶爾逐鹿,多有唐突!請問長者尊姓大名?此地名何所?」

老者道:「老夫姓樊名瑞,向為冀鎮總兵,目今告病休官在家。

此間後面高山,名為八卦山,因老夫賤姓樊,此莊順口就叫做樊家莊。

今日難得二位將軍到此,山餚野蔬,且權當接風。」

二人連稱:「不敢!原來是前輩尊官,小將們不知,多有冒犯,望乞恕罪!」

正說之間,左右安排桌凳,擺列酒撰。

二人連忙起身作謝,說道:「小將們公事在身,不敢久停。

這鹿不還也罷,就此告辭了。」

樊瑞道:「二位既來之,則安之。

且請略坐一坐,老夫還有話請教。」

二人只得告禮坐下。

兩邊家將斟過酒來,各人飲過了幾杯。

樊瑞開言道:「二位將軍在外,終日在兵戈叢內馳騁,還念及家中父母、妻孥否?」

湯懷道:「不瞞老伯說,向來年荒時候,老父母都已見背。

連年跟著岳元帥南征北討,也不曾娶得妻室,倒也無甚牽掛。」

樊瑞道:「如此正好盡力王事,但孟將軍青年,必竟椿萱還茂?」

邦傑聽了,不覺兩淚交流,遂將劉猊行兇之事,告訴一遍,因此亦未有妻室。

樊瑞聽了二人說話,暗暗點頭,道:「難得,難得!老夫有一言,二位亦不必推辭。

老夫向為總兵,只為一奸一臣當道,不願為官,隱居於此。

年已望六,小兒尚幼。

只因兩個小女,一向懶學女紅,專好掄刀舞劍,由他嬌養慣了,故今年雖及笄,尚未許人。

恰好老夫昨夜三更時分,夢見兩隻猛虎,趕著一鹿奔入內堂。

今日得遇二位到此,也是天緣。

老夫意欲將兩個小女,招贅二位為東一床一嬌客,未知二位意下若何?」

二人聽了,心中大喜,只得假意道:「極承老伯不棄!但恐粗鄙武夫,怎敢仰攀高門閨秀?」

樊瑞道:「不必固遜,前日藕塘關金捨親曾有書來,說岳元帥已將『臨陣招親』一款革除。

今賢婿們軍糧急務,難於久留,趁今日黃道吉辰,便行合巹。」

遂飲了幾杯,撤過筵席,叫莊丁:「去把二位將軍的馬,牽入後槽餵養。」

一面端整花燭,安排喜筵;一面差人去近村莊,請過鄰里老友來赴喜酌。

那些近莊親鄰,亦都來賀喜。

一時間,廳堂上點得燈燭輝煌,請出樊老夫人來,拜見了岳父、岳母,然後參天拜地,送入洞房。

有詩曰:

堪誇女貌與郵才,天合姻緣理所該。

十二巫山雲雨會,襄王今夜上陽台。

合巹已畢。

湯、孟二人出到廳堂,款待眾客。

正在飲酒之間,家將來報說:「公子回來了。」

但見家將們扛抬著許多獐麂兔鹿之類,放在簷下。

後邊走進一位小英雄,前發齊眉,後發披肩,年紀十二三歲,生得一表人材,原來就是有名的虎將樊成,上廳來先見了爹爹。

樊老將軍便問:「這次因何去了十數日方回?」

樊成道:「那近山野獸俱已拿盡,故爾遠去興圍,遲了幾日。」

老將軍道:「過來與兩位姐夫見禮。」

樊成道:「孩兒不省怎麼就招得這兩位姐夫?」

老將軍道:「這個姓湯名懷,那個姓孟名邦傑,俱是岳元帥麾下,現居都統制之職。

因為解糧過此,天緣湊合,招贅在此。」

樊成聽了,方來見了禮,又與各親鄰等見禮畢。

然後就坐飲酒,直至二更方散。

送歸洞房。

次日,樊老將軍宰了些牛羊豬雞等物,叫莊丁扛抬十來壇自窨下的好酒,送到營中,犒賞了眾軍士。

住了三日,到第四日,湯、孟二人請岳父出來稟道:「小婿軍務在身,今日拜別起行。」

樊瑞道:「此乃國家大事,不敢相留。」

就命準備酒席餞行。

席間,樊瑞道:「賢婿們可盡心王事,若能迎還二聖,我亦有光!小女自有老夫照看,放心前去。」

樊成道:「再過二年,我來幫你殺番兵。」

湯、孟二人遂拜辭了岳父母,與小一姐、妻舅作別了出莊回營,領兵解糧起身,不表。

再說謝總兵催糧,到了關下紮住,同眾將來到轅門候令。

旗牌稟過元帥,元帥令進見。

謝昆、施全先把九宮山鐵面董失降順之事,又將會著張公子的話,細細稟明。

岳爺大喜,便叫:「快請張公子相見。」

公子就上前參見,將祖父之書雙手呈上。

岳爺接過看了,隨即出位相扶道:「公子在我這邊,皆是為朝廷出力。」

遂吩咐張保:「將行李送在我衙門左近,早晚間還有話說。」

張保領令而去。

元帥又令查先等五人上堂,參見已畢。

岳爺道:「爾等到此,須與國家出力,建功立名,博個封妻蔭子,不枉男兒之志。」

董先等謝了。

元帥遂令將董先帶來兵卒,命軍政司安插,收明糧草。

諸事已畢,大排筵宴,慶賀新來六將。

各各見禮,合營暢飲。

忽報:「湯、孟二將軍候令。」

元帥道:「令進來!」二將進見。

元帥道:「十數萬大兵,日費浩繁,何為今日才來?」

二人道:「末將有下情稟明,望元帥恕罪!」就將貪行小路,捉鹿招親,成婚三日,有誤軍機之事細細稟明。

元帥道:「我前已有令,把『臨陣招親』一款已經革除,爾亦無罪。

既是如此,且與眾將相見,另日與你們賀喜罷!」二人謝過,就來與張憲、董先等各各見禮,入席飲宴,不表。

且說岳元帥到了次日,將兩隊軍糧屯紮關中,遂發大兵起身,來取棲梧山。

到得離山十里,安下營盤,來至山下討戰。

何元慶聞報,披掛下山。

岳爺抬頭觀看,見那將頭戴爛銀盔,身披金鎖甲,手拿兩棲銀錘,坐下一匹嘶風馬。

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岳爺暗想:「若得此人歸順,何愁二聖不還?」

便開口道:「來者莫非何元慶乎?」

元慶道:「然也!來將可是岳飛麼?」

岳爺道:「既知我名,何不投降?」

元慶道:「你既是岳飛,我聞你兵下太湖,收服楊虎、余化龍,果然是員名將。

本帥久欲投降,奈我手下有兩員家將不肯,故爾中止。」

岳爺道:「凡為將者,君命且不受,豈有反被家將牽制之理?虧你還要將領三軍,豈不可恥!」元慶道:「你不知我這兩個家將,非比別個,自幼跟隨著我,不肯半步相離,我亦不能一刻離他,所以如此。」

岳爺道:「你那兩個家將是何等樣人,可叫他出來,待本帥認他一認,勸他歸順何如?」

元慶道:「我那兩個家將,有萬夫不當之勇,恐他未必肯聽你的話。」

岳爺道:「你且叫他出來。」

元慶道:「你必要見他,休得害怕!」岳元帥道:「不怕,不怕!」何元慶喚出那兩員家將來,有分教岳元帥:

計就山中擒虎將,謀成水裡捉英雄。

畢竟不知兩個家將是何等之人,肯降不肯降,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說岳全傳
前言第一回 天遣赤須龍下界 佛謫金翅鳥降凡第二回 泛洪濤虯王報怨 撫孤寡員外施恩第三回 岳院君閉門課子 周先生設帳授徒第四回 麒麟村小英雄結義 瀝泉洞老蛇怪獻槍第五回 岳飛巧試九枝箭 李春慨締百年姻第六回 瀝泉山嶽飛廬墓 亂草岡牛皋剪徑第七回 夢飛虎徐仁薦賢 索賄賂洪先革職第八回 岳飛完姻歸故土 洪先糾盜劫行裝第九回 元帥府岳鵬舉談兵 招商店宗留守賜宴第一十回 大相國寺閒聽評話 小校場中私搶狀元第十一回 週三畏遵訓贈寶劍 宗留守立誓取真才第十二回 奪狀元槍挑小梁王 反武撐走岳鵬舉第十三回 昭豐鎮王貴染病 牟駝岡宗澤踹營第十四回 岳飛破賊酬知己 施全剪徑遇良朋第十五回 金兀朮興兵入寇 陸子敬設計禦敵第十六回 下假書哈迷蚩割鼻 破潞安陸節度盡忠第十七回 梁夫人炮炸失兩狼 張叔夜假降保河間第十八回 金兀朮冰凍渡黃河 張邦昌奸謀傾社稷第十九回 李侍郎拚命罵番王 崔總兵進衣傳血詔第二十回 金營神鳥引真主 夾江泥馬渡康王第二一回 宋高宗金陵即帝位 岳鵬舉劃地絕交情第二二回 結義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訓子第二三回 胡先奉令探功績 岳飛設計敗金兵第二四回 釋番將劉豫降金 獻玉璽邦昌拜相第二五回 王橫斷橋霸渡口 邦昌假詔害忠良第二六回 劉豫恃寵張珠蓋 曹榮降賊獻黃河第二七回 岳飛大戰愛華山 阮良水底擒兀朮第二八回 岳元帥調兵剿寇 牛統制巡湖被擒第二九回 岳元帥單身探賊 耿明達兄弟投誠第三十回 破兵船岳飛定計 襲洞庭楊虎歸降第三一回 穿梭鏢明收虎將 苦肉計暗鵲郎第三二回 牛皋酒醉破番兵 金節夢虎諧婚匹第三三回 劉魯王縱子行兇 孟邦傑逃災遇友第三四回 掘陷坑吉青被獲 認兄弟張用獻關第三五回 九宮山解糧遇盜 樊家莊爭鹿招親第三六回 何元慶兩番被獲 金兀朮五路進兵第三七回 五通神顯靈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頭山第三八回 解軍糧英雄歸宋室 下戰書福將進金營第三九回 祭帥旗奸臣代畜 挑華車勇士遭殃第四十回 殺番兵岳雲保家屬 贈赤兔關鈴結義兄第四一回 鞏家莊岳雲聘婦 牛頭山張憲救主第四二回 打碎免戰牌岳公子犯禁 挑死大王子韓彥直衝營第四三回 送客將軍雙結義 贈囊和尚洩天機第四四回 梁夫人擊鼓戰金山 金兀朮敗走黃天蕩第四五回 掘通老鶴河兀朮逃生 遷都臨安郡岳飛歸里第四六回 兀朮施恩養秦檜 苗傅銜怨殺王淵第四七回 擒叛臣虎將勤王 召良帥賢後賜旗第四八回 楊景夢傳殺手鑭 王佐計設金蘭宴第四九回 楊欽暗獻地理圖 世忠計破藏金窟第五十回 打酒罈福將遇神仙 探君山元戎遭厄難第五一回 伍尚志火牛沖敵陣 鮑方祖贈寶破妖人第五三回 岳元帥大破五方陣 楊再興誤走小商河第五四回 貶九成秦檜弄權 送欽差湯懷自刎第五五回 陸殿下單身戰五將 王統制斷臂假降金第五六回 述往事王佐獻圖 明邪正曹寧弒父第五七回 演鉤連大破連環馬 射箭書潛避鐵浮陀第五八回 再放報仇箭戚方殞命 大破金龍陣關鈴逞能第五九回 召回兵矯詔發金牌 詳惡夢禪師贈偈語第六十回 勘冤獄週三畏掛冠 探囹圄張總兵死義第六一回 東窗下夫妻設計 風波亭父子歸神第六二回 韓家莊岳雷逢義友 七寶鎮牛通鬧酒坊第六三回 興風浪忠魂顯聖 投古井烈女殉身第六四回 諸葛夢裡授兵書 歐陽獄中施巧計第六五回 小兄弟偷祭岳王墳 呂巡檢貪贓鬧烏鎮第六六回 牛公子直言觸父 柴娘娘恩義待仇第六七回 趙王府莽漢鬧新房 問月庵兄弟雙配匹第六八回 牛通智取南關 岳霆途遇眾好漢第六九回 打擂台同祭岳王墳 憤冤情哭訴潮神廟第七十回 靈隱寺進香瘋僧遊戲 眾安橋行刺義士捐軀第七一回 苗王洞岳霖入贅 東南山何立見佛第七二回 黑蠻龍提兵祭岳墳 秦丞相嚼舌歸陰府第七三回 胡夢蝶醉後吟詩游地獄 金兀朮三曹對案再興兵第七四回 赦罪封功御祭岳王墳 勘奸定罪正法棲霞嶺第七五回 萬人口張俊應誓 殺奸屬王彪報仇第七六回 普風師寶珠打宋將 諸葛錦火箭破駝龍第七七回 山獅駝兵阻界山 楊繼周力敵番將第七八回 黑風珠四將喪命 白龍帶伍連遭擒第七九回 施岑收服烏靈聖母 牛皋氣死完顏兀朮第八十回 表精忠墓頂加封 證因果大鵬歸位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