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白話文》王誕傳:是太保王弘的堂兄。祖父王恬,官至中軍將軍,父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白話文》王誕傳

宋書白話文

王誕傳

王誕字茂世,琅王牙臨沂人。

是太保王弘的堂兄。

祖父王恬,官至中軍將軍,父親王混官至太常。

王誕年輕時很有才華。

晉朝孝武帝逝世,堂叔尚書令王王旬寫哀悼文,好久都未寫成功,便告訴王誕:「猶少序節物一句。」

於是拿出文章給王誕看。

王誕提筆加了一句,接王王旬文中的「秋冬代變」後寫道:「霜繁廣除,風回高殿。」

王王旬歎賞這句非常清麗秀拔,於是用了它。

王誕繼承雉鄉侯,拜任秘書郎、琅王牙王文學、中軍功曹。

隆安四年(400),會稽王的世子司馬元顯設置後軍府,又用王誕補任功曹。

不久又拜任尚書吏部郎,同時還當後軍長史,兼廬江太守,加鎮蠻護軍。

轉任龍驤將軍、琅王牙內史,長史還照舊。

王誕結交司馬元顯的一寵一人張法順,所以也被司馬元顯所一寵一愛一。

司馬元顯娶小老婆,王誕為他迎親。

又隨同本府轉任驃騎長史,將軍、內史還照舊。

元顯討伐桓玄,想殺掉所有姓桓的人。

王誕反覆地陳說桓修和桓玄志趣不同,因此桓修等免除災難,桓修是王誕的外甥。

到桓玄得勢時,王誕將被殺,桓修又為王誕求情,陳說自己之所以活下來的原因。

於是把王誕遷到廣州。

盧循據有廣州,用王誕當他的平南府長史,很重視他。

王誕久客異鄉,想回到內地,於是遊說盧循說:「下官流落在這裡,承蒙你的特別看待。

義士感激知已之人,我確實想報答於你。

我本來不知軍事,在此地沒有什麼用處。

一向被劉裕所熟知,情誼不淺。

如果我能回到北方,必定會得到他的信任。

公私之際,我一定想法報答你的厚恩,總比把我留在這裡徒然一浪一費歲月強得多。」

盧循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

當時廣州刺史吳隱之也被盧循強迫留在身邊。

王誕又說:「將軍今日留下吳公,於公於私都沒有好處。

孫伯符難道不想留下華子魚嗎?只因一土不容二王罷了。」

於是王誕和吳隱之都得以回到北方。

他回來便被任為員外散騎常侍,還未拜任,高祖便請他當太尉諮議參軍,轉任長史。

王誕忠心侍奉劉裕,日夜不鬆懈。

高祖很信任依仗他,北伐廣固的時候,王誕兼任齊郡太守。

盧循從蔡州南逃,劉毅堅決請求追擊,高祖猶豫不決。

王誕私下對高祖說:「主公已經平定廣固,再滅盧循可說是功高蓋世,勳業無比。

如此大權威怎麼能讓別人分享呢?劉毅和主公同時以布衣崛起,只不過一時相互推讓而已。

如今他既然已失敗過一次,不應該再叫他立功勳。」

高祖採納了他的意見。

義熙七年(411),以王誕為吳國內史,母親去世,他辭了職。

高祖征討劉毅,起任他為輔國將軍。

王誕堅決辭讓將軍稱號,穿著喪服隨從征討。

當時諸葛長民代管太尉留府事務,心中不安,高祖也很擔心諸葛長民。

劉毅平定後,王誕請求率先東下。

高祖說:「諸葛長民似乎有猜疑的心思,你怎麼能輕易東下。」

王誕說:「諸葛長民知道我很得主公的垂青,今日我獨身先到,必定以為沒有什麼事,正可以稍稍安定他的心緒。」

高祖笑著說:「你真比賁和育還膽大啊!」於是王誕先回。

九年(413),王誕去世,當年三十九歲。

因為南北兩次隨軍征討,被追封為作唐縣五等候。

他的兒子王詡,當宋國的世子舍人,早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