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續編卷二:徐嘯竹布衣(穆),甘泉老名士也。丁酉暮春,晤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蕙風詞話

●續編卷二

○徐穆詞

徐嘯竹布衣(穆),甘泉老名士也。

丁酉暮春,晤於榕園。

時年八十,傾蓋如故。

越日,賦《高陽台》見貽。

旋又錄示舊作數闋,及王西御先生論詞絕句若干首,意甚鄭重。

其《鶯唬序》一闋,尤為生平得意之筆也。

○高陽台

捫虱譚雄,射鵰手健,十年前早知名。

西燕東勞,參差未許將迎。

孤尊醉倚悲歌慣,問悲歌、可有人聽。

緲天涯,滿面風塵,雙鬢蘦星。

相逢此日休嫌晚。

祇寥寥數語,如見生平。

一縷吟思,二分明月同清。

盡多湖海元龍氣,肯孤它,浩璗鷗盟。

且同來,花下分箋,座上飛觥。

當年吟社已沉消。

淮海詞人半寂寥。

今日粵西媚初祖,令人想像海棠橋。

吾揚言詞學。

以秦氏為山鬥。

西巖先生有《詞學叢書》行世。

令子玉生孝廉,有《詞系》,未刻。

道光季年,曾聯淮海詞社,不下二十人。

見存者,僅穆而已。

刻有《意園酬唱集》,收入郡志。

《八十自遣》末章,有「頗知明眼交豪士。

留取餘年讀異書。

愛聽仙韶思雅樂,飽嘗世味重園蔬。

耄荒自古貽明訓。

好養心頭活水魚。」

可以知其志矣。

嘯竹又草。

○鶯唬序

越中歸棹,成此寄夢玉、沉花漵、勞介甫、倪次郊吳門,秦玉生、符南樵、王西御揚州,六舟禪友,阿絮女道士。

篷窗一宵漚夢,醒連天暮雨。

菰蒲外、隱作秋聲,中流一任容與。

山陰dao、此時經過,壺觴空憶蘭亭敘。

念家山,千里迢遙,暗驚杜宇。

回首西湖,臨水獨眺,訪逋仙隱處。

孤山路、落盡梅花,亂鶯唬遍叢樹。

繞回闌、青峰滿目,勝江上、斜陽淒苦。

怎春歸、我尚天涯,綠陰如許。

韶華水逝,客思雲孤,放懷覓舊侶。

彷彿是、南屏鍾動,西竺僧歸,金石交親,斷碑披誤。

鬢絲幾縷,茶煙一榻,犀香梅熟休相訊,怕相逢、衣上多塵土。

謾嗤嘯詠,且教留得題痕,證它鴻跡來去。

(時歸自京師,淨慈主人六舟出所藏《雁足燈》各卷冊,索題觀款。

)江湖載酒,爐〔木宛〕參禪,算一般意趣。

盡孤負、煙花三月,佳麗揚州,薄倖司勳,飄蘦詞賦。

予懷緲緲,知音寥落,千秋事業憑誰會,奈江東羅隱同遲暮。

那堪水上琵琶,唱徹瀟瀟,西興古渡。

○多麗

旋夢玉攝震澤,曾招寶帶橋燕月之舉。

撫今追昔,情見乎辭。

湯蘭橈。

灣環宛轉長橋。

剩西風、湖光萬頃,參差吹出瓊簫。

疏煙抹、黛螺丫髻,冷雲罥、鶯脰舒翹。

乙未亭邊,松陵路畔,遠山隱約畫眉嬌。

堤上柳絲堪折,離思一條條。

更休說、賓鴻尚未,去燕難招。

憶當年、尊前燕月,多情酒醆詩瓢。

庾樓客、珠璣錦織,踏搖娘、綺席竹調。

雁齒排連,蟾輝皎潔,三生夢裡可憐宵。

到而今,渚蓮泣露,啼唬鳥總無聊。

文園老,也應羞見,幾度回潮。

○陳鐸詞

得坐隱先生精選《草堂余意》一冊於運司街靃記書肆,無序跋,卷首有新都環翠堂字樣。

詞全和《草堂》韻,每音調名下,逕題元作者姓名。

唯一人兩調相連,則第二闋題陳大聲名。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雲,錄前人作,綴以己作,非是。

其題前人名者,亦大聲作。

)按明陳鐸,字大聲,下邳人,官指揮使。

其詞超澹疏宕,不琢不率。

和何人韻,即仿其人體格。

即如淮海、清真、漱玉諸大家,寘本集中,雖識者不能辨。

昔人謂詞絕於明,觀於大聲之作,斯言殆未為信。

《明詞綜》僅錄《浣溪沙》一闋。

○嚴廷中揚州好

維揚本鶯花藪澤。

自昔新城司李,狎主詞盟。

紅橋冶春,香艷如昨。

浮湛宦轍,代有名流。

如項蓮生、蔣鹿潭,並倚聲專家,希蹤北宋。

宜良嚴秋槎(廷中),亦後來之秀。

需次兩淮,有《巖泉山人詞》、《麝塵集》。

其《揚州好》若干闋,尖艷渾雄,各極其妙。

充其才力所至,庶幾嗣響《水雲》。

端木子疇前輩評《麝塵集》曰:「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鑱造物之致。

而瑕瑜互見。

想見其傲岸自雄,不受切磋處。」

然則秋槎固托於狂士以自晦者也。

○望江南

揚州好,池館鬧春分。

蝶影衣香團作陣,湖光花氣釀成陰。

畫漿蕩斜曛。

揚州好,骨董列粗粗。

鹺賈高譚評古玩,酸丁低首檢殘書。

嘗鑒各黏塗。

揚州好,隨意破閒愁。

名士商量邀合醵,高僧揮霍到纏頭。

無事不風流。

揚州好,處處賽神忙。

土佛乘輿朝大士,社公肅柬迓城隍。

人鬼兩荒唐。

揚州好,葉子鬥輸贏。

阿嫂偷傳燈畔眼,小姑笑數手中星。

金釧響輕輕。

揚州好,午倦教場行。

三尺布棚譚命理,四圍洋鏡覷春情。

籠鳥賽新聲。

揚州好,閨閣禮空王。

采線緊拴泥偶臂,栴檀濃和美人香。

盡彀佛思量。

揚州好,對岸列金焦。

客舫遠歸京口月,大江橫截海門潮。

落日送南朝。

(以上見《選巷叢談》)

○陳聶恆詞

藝文志詞曲類,陳聶恆《栩園詞棄稿》四卷,佚。

按《栩園詞棄稿》,曩余得於海王村,鏤版精絕,前有顧梁汾先生書,於詞學盛衰之故,慨乎言之。

略云:「自國初輦轂諸公,尊前酒邊,借長短句以吐其胸中。

始而微有寄托,久則務為詣暢。

香巖、倦圃,領袖一時。

唯時戴笠故交,擔簦才子,並與燕遊之席,各傳酬和之篇。

而吳越操觚家聞風競起,選者,作者,妍媸雜陳。

漁洋之數載廣陵,實為斯道總持。

二三同學,功亦難泯。

最後,吾友容若,其門地才華,直越晏小山而上之。

欲盡招海內詞人,畢出其奇,遠方駸駸,漸有應者,而天奪之年,未幾,輒風流雲散。

漁洋復位高望重,絕口不談。

於是向之言詞者,悉去而言詩、古文辭。

回視《花間》、《草堂》,頓如彫蟲之見恥於壯夫矣。

雖雲盛極必衰,風會使然。

然亦頗怪習俗移人,涼燠之態,浸淫而入於風雅,為可太息。

假令今日,更得一有大力者起而倡之,眾人幡然從而和之,安知衰者之不復盛邪?故余之於詞,不能無感。

而於栩園實不能無望。」

(書止此。

)栩園詞格在《飲水》、《彈指》之間。

蚤歲抱安仁之戚,有《金縷曲》十闋。

梁汾題云:「人因慧極難兼福,天與情多卻費才。」

余亦美不勝收。

隨意錄數闋如左,可以概全編矣。

陳聶疑係複姓。

恆字曾起,一字秋田。

○臨江仙(人日)

曉色也知晴更好,簷前幾朵花新。

翦刀聲在隔窗聞。

釵頭雙彩燕,切莫便銜春。

未便有情如七夕,合歡消息難真。

東風吹縐小眉痕。

不成還是夢,又是隔年人。

(恰合分際,不犯刻露,南宋人遜北宋以此。

○虞美人(寄賀丈天山)

歌筵淒絕方回句。

不道愁如許。

江南又是熟梅天。

負了月樓花院、一番憐。

閒來尋夢斜陽裡。

沒個忘憂地。

偶然弦外兩三聲,那得吟魂還在、淚團成。

○鵲橋仙(夜泊虎丘)

闔閭城冷,伍胥潮猛,愁絕不如歸去。

片帆和月出山塘,尚聽得、閶門更鼓。

清歌欲斷,遺鈿堪拾,寂寞可中亭路。

人家賣酒一燈紅,且醉向、溪山佳處。

○定風波(題畫)

窣地溪聲裡月流。

柳絲拖得一痕秋。

旅雁避人飛不起。

煙際。

片帆穩穩載閒愁。

憶自采蘭人去後。

消瘦。

不堪重對白蘋洲。

似此風光都付與。

鷗侶。

蘆花斜覆夢魂幽。

(不黏不脫,題畫詞,斯為合作。

○表忠錄題詞

宋和州防禦使劉公師勇,廬州人。

(《宋史》附《張世傑傳》。

元王逢《梧溪集》雲山東文安縣人,誤也。

)德佑元年,元師逼常州,知州趙汝鑒遁,郡人錢〔山言〕以城降。

師勇以淮兵復常州,固守不屈。

後扈王海上,見時事不可為,憂憤卒,葬粵東赤溪聽銅鼓山。

江陰金同轉歸溎笙權赤溪同知時,為表章祠墓,並采輯事實,征題詠,為《表忠錄》鍥行。

余為題詞,調水龍吟云:「荒江咽遍寒潮,吊忠更酹蘭陵酒。

英靈如昨,重圍矢石,孤城刁斗。

畫餅偏安,醇醪末路,壯懷空負。

說生平意氣,題詩射塔,試旋斡、乾坤手。

炎徼重尋祠墓,瘴雲深、鶴歸來否。

瓊崖玉骨,赤溪血淚,蠻神呵守。

五百年來,天時人事,淋浪襟袖。

聽鼓鼙悲壯,願屠鯨鱷,為將軍壽。」

(時東北日俄交鬨。

)「射塔題詩」見金氏所輯《事略》,江陰悟空寺塔也。

師勇以縱酒卒,故曰醇醑未路也。

○陳圓圓舞余詞

《梅村詩集》,《圓圓曲》註:錢湘靈曰:本常州奔牛鎮人。

(即金牛裡。

)《武陽志摭遺》:圓圓陳姓,其父曰陳貨郎。

三桂鎮雲南,問圓圓宗〔尚〕,謬以陳玉汝對,乃使人以千金招致之。

玉汝笑曰:「吾明時老孝廉,豈能為人寵姬叔父耶。」

謝弗往。

陳貨郎至,三桂觴之曲房,持玉杯,戰慄墜地,厚其賜歸之。

按它書載圓圓本邢姓,滇南邸中稱邢夫人。

據志,則實陳姓,非邢姓矣。

暇日因捃摭圓圓事實,牽連記之。

圓圓名元,(一作沅。

)初與某公子有生死盟。

田皇親購得之。

公子遣盜劫之江中,誤載它姬以還。

盜再往,已有備矣。

力戰易歸。

已而事露,禍且不測,公子度不能爭,遂以獻。

見《眾香集》小傳。

(華亭王鴻緒、玉峰徐樹敏及漁洋、迦陵諸名輩,撰定國朝閨秀詞,名《眾香集》。

)圓圓工倚聲,有《舞余詞》。

《荷葉杯·有所思》云:「自笑愁多歡少。

癡了。

底事倩傳杯。

酒一巡時腸九回。

推不開。

推不開。」

《轉應曲·送人南還》云:「堤柳。

堤柳。

不系東行馬首。

空餘吉縷秋霜。

凝淚思君斷腸。

腸斷。

腸斷。

又聽催歸聲喚。」

《丑奴兒令·梅落》云:「滿溪綠漲春將去。

馬踏星沙。

雨打梨花。

又有香風透碧紗。

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衙。

懶賦梅花。

簾裡人兒學喚茶。」

見《眾香集》。

辛酉城破,圓圓自沉於蓮花池,即葬池旁。

池中曾放並頭蓮,在城北商山寺。

滇中有《商山鸞影》一卷,載圓圓降鸞之詩,見《頤道堂詩》自注。

(雲伯有《題阮賜卿公子後圓圓曲》七絕十首。

賜卿名福,文達公子,曾親至圓圓墓上訪求軼事。

所制曲惜陳集未附錄。

)曩見四印齋藏圓圓像凡三幀,一明璫翠羽,一六珈象服,一緇衣裙練,名人題詠甚伙。

○馮永年看山樓詞

番愚馮恩江(永年),半塘之戚也。

戊子二月,余自蜀入都,始識半塘,即以《看山樓詞》見貽,並云:「斯人甚好名,若有人為之著錄,不知其欣慰奚似。」

今事隔十七年,半塘之言猶在耳也。

馮官江西南康知縣。

○壺中天(避亂章江舟次對月) 馮永年

驚魂定否?早白沙洲外,清光如雪。

恨雨顰煙收拾盡,漫把冰輪推出。

千里波光,滿天星影,相映俱澄澈。

扣舷長嘯,天香飛下瓊闕。

為問當日歡場,曾來相照,可是今宵月?一樣團圞秋色好。

頓判悲歡情節。

數點微雲,一行慼雁,似我愁難滅。

西風料峭,無端寒透詩骨。

○蝶戀花

秋滿長江波浩漫。

勝跡凋殘,屈指何堪算。

弔古新添愁一段。

婁妃墓側徐亭畔。

莫訝萍蹤輕聚散。

送客江頭,多少帆檣亂。

南浦西山青不斷。

年年只見遊人換。

○浣溪沙

惱煞唬鵑不住唬。

一燈如豆夜淒迷。

夢中羅襪是耶非?若果它生能再合,便將死別當生離。

蘭因絮果信還疑。

○鳳凰台上憶吹簫

金陵陸筱雲校書,於癸丑城陷前一夕,約諸姊妹酣歌醉舞,夜遂自經。

無錫楊鐵士繪影征,為填此解。

碧玉樓前,石頭城外,無端烽火生愁。

甚鏡花留影,蕩漾成秋。

弱質何堪再誤,風流夢、驀地回頭。

聊攜酒。

蹁躚舞袖。

宛轉歌喉。

休休。

者番醉也,倩羅帕消除,萬種溫柔。

便剩脂零粉,憑付誰收。

化作子規唬血,聲聲恨、似切同仇。

從今後,紫蘿紅杜,何處遺坵。

(此詞因其事可傳,存之。

○黃體正詞

《粵西詞見》二卷,丙申刻於金陵。

嘗欲輯補遺一卷,今不復從事矣。

黃雲湄先生詞,余出都後,半塘得於海王村。

今年四月,出以示余,屬錄入《粵西詞補》者也。

黃先生名體正,桂平人,嘉慶三年鄉試第一,官至國子監典籍。

有《帶江園小草》,附詞。

○夏初臨(春暮)

皺綠成波,吹紅作雨,東風費盡心情。

春似遊人,悤悤欲動行旌。

光陰夢樣難醒,綰晴絲,飄去無聲。

簾櫳晝寂,闌干徑峭,院落苔青。

天涯何處,芳草偏多。

玉樓煙重,翠袖寒輕。

朱顏易老,怎經花事凋蘦。

此恨分明,又煩它,燕子叮寧。

共誰聽。

三眠柳上,坐個黃鶯。

○琴調相思引(送春)

夢雨愁雲負一春。

傷心如別有情人。

離筵幾刻,怎地不銷魂。

蜂蝶過牆紅寂寂,園林回首綠深深。

手團風絮,扶醉倚黃昏。

○水龍吟(春江聞蘧)

天涯芳草春初,美人何處瀟湘隔。

離情慾訴,更沉鼉鼓,波寒瑤瑟。

驀地龍吟,一枝竹裂,江南江北。

恁迷濛煙月,聲聲弄破,縹緲作、關山白。

吹散梅魂柳魄。

憶當年、動人淒惻。

高樓醉倚,清笙漫擫,紅牙低拍。

回首離亭,萬條飛絮,十年孤客。

到如今試問,紫鸞黃鶴,阿誰騎得。

○太清春東海漁歌

曩閱某詞話雲,本朝鐵嶺人詞,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直窺北宋堂奧。

太清春《天游閣詩》寫本,歲己丑,余得於廠肆地攤。

詞名《東海漁歌》,求之十年不可得。

僅從沉善寶(錢塘人。

武凌雲室,有《鴻雪樓詞》。

)《閨秀詞話》中,得見五闋,錄其四如左。

憶與半塘同官京師時,以不得《漁》、《樵》二歌為恨事。

朱希真《樵歌》及《東海漁歌》也。

余出都後半塘竟得《樵歌》付梓,而《漁歌》至今杳然。

就令它日得之,安能起半塘與共賞會耶。

此余所為有椎琴之痛也。

○浪淘沙(春日同夫子慈溪紀游)

花木自成蹊,春與人宜,清流荇藻蕩參差。

小鳥避人棲不定,撲亂楊枝。

歸騎踏香泥,山影沉西。

鴛鴦衝破碧煙飛。

三十六雙花樣好,同浴清溪。

○南柯子(山行)

絺綌生涼意,肩輿緩緩游。

連林梨棗綴枝頭。

幾處背陰籬落、掛牽牛。

遠岫雲初斂,斜陽雨乍收。

牧蹤樵徑細尋求。

昨夜驟添溪水、繞村流。

○早春怨(春夜)

楊柳風斜。

黃昏人靜,睡穩棲鴉。

短燭燒殘,長更坐盡,小篆添些。

紅樓不閉窗紗。

被一縷、春痕暗遮。

澹澹輕煙,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惜分釵(詠空沖)

春將至,晴天氣,消閒坐看兒童戲。

借天風,鼓其中。

結采為繩,截竹為筒。

空空。

人間事。

觀愚智。

大都製器存深意。

理無窮。

事無終。

實則能鳴,虛則能容。

沖沖。

○蔡秉衡松下廬詞

蔡秉衡,字竟夫,湘士之極落拓者。

病甚,以所作《松下廬詞》寄子大鄂中,意托以傳。

余聞而悲之。

曩欲撰錄國朝詞若干家為《蕙風簃詞選》,專錄孤行冷集,以闡幽為宗旨,而著人弗與焉。

如《松下廬詞》之類是也。

○浣溪沙詩(孫招集三雅亭禊飲,用子大韻。

四首錄一。

簇簇濃陰鬱不開。

舊遊如夢認荒苔。

紅襟小燕卻飛來。

綺隔雙扃雙照燭。

好春一度一銜杯。

曲闌干外水紋回。

○醉落魄(山居)

及時杯酒。

十年人事空回首。

乞身漚外天容否?隨意團茆,風雨半椽彀。

杜宇唬殘花信驟。

掃花懶縛東風帚。

吟床賺夢詩痕瘦。

那角斜陽,淡照水楊柳。

(澹雅略近宋人。

吟床句遜。

○鎖窗寒

瓞孫《竹陰情話圖》,瓞孫吳人,曩與其舅氏讀書杭州官舍,擬作一圖,未果。

後別去,再聚於淮南。

瀕行,其舅補寫此圖付之。

今瓞孫棄經生業,以貳尹來湘,分榷郎州。

出圖乞題。

予適ㄈ裝東下,率誁以應。

簟滑邀涼,簾疏聽雨,少年吟伴。

無端絮別,裂竹一聲催遠。

紀行程、扁舟去來,又向淮南道中見。

認帶潮酒袂,秋風毷氉,淚痕都滿。

銷黯。

燭重翦。

算灑筍流光,幾番輕換。

何甥謝舅,更似者情難遣。

索柔毫、臨歧補圖,也抵當時勝游券。

儻遙空,問訊平安,共與托飛雁。

○好事近

花膩鏡斂春,縷縷香雲低嚲。

曾記人前偶遇,向那廂端坐。

曲屏深掩月三更,還又洞房鎖。

未必□宵歡聚,已今宵不果。

○陳鐸草堂余意

明陳大聲(鐸)《草堂余意》,具澹、厚二字之妙,足與兩宋名家頡頏。

半塘借去未還。

筱珊先生急欲付諸剞氏,而元書不可復得。

筱珊謂余,可為陳大聲一哭。

(以上見蘭雲《菱夢樓筆記》)

○唐山先生詞

曩輯《薇省詞鈔》,屢訪顏修來、曹頌嘉、趙雲崧三先生詞弗獲。

例言為恨事。

比閱《茶餘客話》,壬午春王月,偶作《望江南》詞二十闋,分詠淮南歲寒食品,王蓬心宸讀而艷之,為寫《歲朝填詞圖》云云。

唐山先生曾官中書。

據此,知先生亦嘗填詞,惜無從搜訪矣。

○屈大均道援堂詞

王阮亭《衍波詞》,《虞美人》云:「迴環錦字寫離愁。

恰似瀟波不斷入湘流。」

《炙硯瑣談》引陸龜蒙采詞:「問人則不屈不宋,說地則非瀟非湘。」

謂「瀟湘」字前人已有分用者。

按番禺屈翁山(大均)《道援堂詞》,《瀟湘神》三首,零陵作。

「瀟水流。

湘水流。

三閭愁接二妃愁。

瀟碧湘藍雖兩色,鴛鴦總作一天秋。」

(原注,瀟湘二水相合,故名鴛鴦水。

)「瀟水長。

湘水長。

三湘最苦是瀟湘。

無限淚痕班竹上,幽蘭更作二妃香。」

「瀟水深。

湘水深。

雙雙流水逐臣心。

瀟水不如湘水好。

將愁送去洞庭陰。」

似是阮亭所本。

○兵要望江南詞

《兵要望江南詞》,武安軍左押衙易靜譔。

起「占委任」,止「占赮」,最五百二十首。

詞雖不工,具征天水詞學之盛。

下至方伎曲士,亦觕諳宮商。

雲自在龕藏舊鈔本。

(按:晁武公《郡齋讀書志後志》卷二云:易靜,唐人。

○藕香簃刻古今黈

《敬齋古今黈》云:「賀方回《東山樂府別集》有《定風波》異名《醉瓊枝》者云:『檻外雨波新漲,門前煙柳渾青。

寂寞文園淹臥久,推枕援琴涕自零。

無人著意聽。

緒緒風披雲幌,駸駸月到萱庭。

長記合歡東館夜,與鮮香羅掩翠屏。

瓊枝半醉醒。

』尋其聲律,乃與《破陣子》正同。」

按四印齋所刻《東山寓聲樂府》,此闋調名正作《破陣子》,不作《定風波》,亦不雲異名《醉瓊枝》。

「半醉醒」三字缺。

今據此補足,乃可讀,亦快事也。

(換頭「雲幌」,四印作芸。

)《古今黈》一書,《四庫》及武英殿聚珍版從《永樂大典》錄出,並祇八卷。

藕香簃所刻,為明萬曆庚子武陵書室蔣德盛梓行十二卷本,又輯聚珍所存,蔣本所缺,為補遺二卷。

○彈指詞名所本

彌勒彈指一聲,樓閣門開。

善財入已,見百千萬億樓閣,一樓閣內有一彌勒,領諸眷屬,並一善財而立其前。

自是梁汾詞名所本。

《湘煙錄》,《詩源指訣》:李觀作百年歌,王湜請其法,觀彈指曰:「遺子爪甲清塵,庶幾文思有加。」

此又一說。

○香南雪北詞名所本

潞府妙媵臻禪師。

僧問金粟如來為甚麼卻降釋迦會裡。

師曰:「香山南,雪山北。」

閨秀吳蘋香(藻)詞名《香南雪北》,本此。

○船子和尚與法常詞

船子和尚偈云:「別人祇看采芙蓉。

香氣長黏繞指風。

兩岸映。

一船紅。

何曾解染得虛空。」

《漁歌子》也。

法常首座《漁父詞》云:「此事楞嚴嘗露布。

梅花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

風甌語。

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

斑斑誰跨豐干虎。

而今忘卻來時路。

江山暮。

天涯目送鴻飛去。」

《漁家傲》也。

可入宋詞總集,又西余師子禪師偈云:「春風觸目百花開。

公子王孫,日日醺醺醉。

唯有殿前陳朝檜。

不入時人意。」

亦天然長短句。

(按:船子和尚乃唐元和間人,非宋人。

○權貴妃詞

高麗人詞,李齊賢(元時人)《益齋長短句》一卷,刻入《粵雅堂叢書》,樸誾《擷秀集》二卷,孫愷似布衣(致彌)使還,封達御前。

《眾香集》載權貴妃詞三闋,亦見愷似使草。

林下雅音,異邦尤為僅見。

《謁金門》云:「真堪惜。

錦帳夜長虛擲。

挑盡銀燈情脈脈。

描龍無氣力。

宮女聲停刀尺。

百和御香撲鼻。

簾卷西宮窺夜色。

天青星欲滴。」

《踏莎行》云:「時序頻移,韶光難駐。

柳花飛盡宮前樹。

朝來為甚不鉤簾,柳花正滿簾前路。

春賞未闌,春歸何遽。

問春歸向何方去?有情海燕不同歸,呢喃獨伴春愁住。」

《臨江仙》云:「花影重簾初睡起,繡鞋著罷慵移。

窺妝強把綠窗推。

隔花雙蝶散,猶似夢初回。

玉旨傳宣呼女監,親臨太液荷池。

爭將金彈打黃鸝。

樓台凌萬仞,下有白雲飛。」

○紅笙與紅簫

詞人用紅簫事,以姜白石侍兒小紅善吹簫也。

劉賓客《和竇夔州見寄寒食日憶故姬小紅吹笙詩》云:「鸞聲窈眇管參差。

清韻初調眾樂隨。

幽院妝成花下弄。

高樓月好夜吹時。

忽驚暮槿飄零盡。

唯有朝雲夢想期。

聞道今年寒食日。

東山舊路獨行遲。」

則是紅簫之前,又有紅笙矣。

○周晉清平樂

宋周晉《清平樂》云:「手寒不了殘碁。

篝香細勘唐碑。

無酒無詩情緒。

欲梅欲雪天時。」

倚聲家為金石學,是魚與熊掌也。

晉字明叔,號蕭齋。

○詩詞中方言

韓昌黎《盆池》詩:「夜半青蛙聖得知。」

劉賓客《和牛相公寓言》:「只恐重重世緣在,事須三度副蒼生。」

周草窗《西江月》詞:「稱銷不過牡丹情。

中半傷春酒病。」

王質《漁父詞》:「遮些快活有誰知。」

「聖得」、「事須」、「稱銷」、「遮些」,皆唐宋人方言。

○閻蒼舒原名安中

宋閻蒼舒,元名安中,改名蒼舒。

何異《中興百官題名》,東宮官有閻安中,又有閻蒼舒,誤以為二人也。

○韶音洞詩

余十二歲時,作《韶音洞詩》「桂林多古洞,每以形得名。

此洞在城北,不以形以聲。

泠泠清音發,足以怡性情。

恍如奏舜樂,鳥獸皆鏘鳴。

今我獨坐久,神氣為之清。」

惟此至己前時,常作詩,苦不能入格。

己卯已後,沉頓於詞滋甚,與詩判為兩途矣。

○雜體詩鈔

先雨人世父(澍),輯《雜體詩鈔》鍥行。

如《柏梁體》、《梁父吟》、《離合體》、《神智體》、《休洗紅》、《兩頭纖纖》、《自君之出矣》、集詞名、藥名之類,體凡數十,得二十四卷,分八鉅冊。

余幼時輒每種仿為之。

偶憶其一云:「自君之出矣,不復畫長眉。

眉長似遠山,山遠君歸遲。」

○張詩舲序十六家詞

道光季年,祥符周稚圭先生(之琦)開府吾粵,刻《心日齋十六家詞錄》成。

適華亭張詩舲先生(祥河)官藩司,為之序。

末云:「公今美成,余慚叔夏。」

兩賢合併,誠佳話也。

○四印齋所刻詞

王幼霞給諫(鵬運),自號半塘老人。

(臨桂東鄉地名半塘尾,幼霞先塋所在也。

)清通溫雅,初嗜金石,後乃專一於詞。

其《四印齋》(山谷送張叔和詩,我捉養生之四印,謂忍默平直也。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萬言萬業、不如一默。

無可揀擇眼界平。

不臧秋豪心地直。

)所刻詞旁搜博采,精采絕倫,雖虞山毛氏弗逮也。

王氏在桂林曰燕懷堂,舊有園在城西南隅。

修廊百步,鏤花牆,納湖光。

牆已外即[黏]湖矣。

半塘有鼻病,致憎茲多口,然不足為直聲才名玷也。

○拋堶之戲

東山詞:「揭簾飛瓦雹聲焦。」

宋世寒食,有拋堶(音陀)之戲,蓋兒童飛瓦石也。

下云:「九曲池邊楊柳陌,香輪軋軋馬蕭蕭。」

亦寒食風景。

○乾隆寫本白石道人集

乾隆寫本白石道人集,靈鶼閣藏。

余曾迻一本。

白石自序後,有洪武十年八世孫福四謹志,略云:「公詩一卷,歌曲六卷,早已板行。

暮年復加刪竄,定為五卷。

無雕本,藏於家。

經兵火,帖軸無隻字,而是編獨存。

錄寫兩本,一付兒子,一詒猶子通,世世寶之。」

又萬曆二十一年十六世孫螯謹書,略云:「此青坡征君手書,以遺侍御哦客公者。

今又二百餘年。

楮雖蠹落,而字跡猶在。

因付匠整頓,且命鯉弟以側理漿紙照本臨出,用時莊誦焉。」

又乾隆甲子二十世孫虯綠謹書,略云:「公詩初本刻於嘉泰間,晚又塗改刪汰,錄為定本,藏於家。

五六百年世無知者。

爰搜取各家刊本,彼此讎勘,附以累朝詩話掌故,有入近代者,並為箋略。

獨篇什不敢擅為增損。

閒有捃拾,謹以附別之。」

余藏《白石詩詞集》,常熟汲古閣本、江都陸鍾輝本、華亭張奕樞本、華亭張奕樞本、歙洪正治本、華亭姜氏祠堂本、臨桂倪鴻本、王鵬運本、仁和許增本,許本參互各家,□極精審。

除此寫本未見外,所據各本與余所藏略同。

寫本□錄所見各本序跋,有康熙庚寅通越諸錦序,康熙戊戌廣陵書局刻本,龍溪曾時燦序,為許氏及余所未見。

所錄詩話、詞評、軼聞、故事,亦視刻本為多。

閒有虯綠自識,亦極該博。

又有姜氏世系、白石年譜,足資考證。

(祠堂本姜熙序,以世表無考為恨,亦為見此寫本。

)附采五絕二首,(《訪全老於淨林》、《觀沉傳師碑隆茂宗畫》二首,刻本有。

)七絕二首,(《和樸翁》一首,刻本有。

《三高祠》一首,刻本無,據悼牽牛,《姑蘇志》采入首句:「不貪名爵不爭勢。」

)填詞二首,(《越女鏡心》即《法曲獻仙音》,刻本無。

)細讀兩詞,雖非集中傑作,然如前闋「雨」、「緒」、「路」,後闋「綺」、「幾」、「醉」等韻,自是白石風格,非竄入它人之作也。

○越女鏡心二首

風竹吹香,水楓鳴綠,睡覺涼生金縷。

鏡底同心,枕前雙玉,相看轉傷幽素。

傍綺閣,輕陰度,飛來鑒湖雨。

近重午。

燎銀篝、暗熏溽暑。

羅扇小、空寫數行怨苦。

纖手結芳蘭,且休歌、《九辯》懷楚。

故國情多,對溪山,都是離緒。

但一川煙葦,恨滿西陵歸路。

(《別毛席瑩》。

周頤按:元注題疑有誤字。

檀撥弦,像奩雙陸,舊日留歡情意。

夢別銀屏,恨裁蘭燭,香篝夜閒鴛被。

料燕子、重來地。

桐陰鎖窗綺。

倦梳洗。

暈芳鈿、自羞鸞鏡。

羅袖冷、疏竹畫簾半倚。

淺雨滲酴醾,指東風、芳事余幾。

院落黃昏,怕春鶯,笑人憔悴。

倩柔紅約定,喚起玉簫同醉。

(《春晚》)

周頤按,右詞二闋,采附《法曲獻仙音》「虛閣籠寒」闋後。

細審詞調,有與《法曲獻仙音》小異者。

前段「輕陰度」、「重來地」葉,後段「空寫數行怨苦」、「疏竹畫簾半倚」,「怨」字、「半」字去聲是也。

有與《法曲獻仙音》吻合者,前闋前段「風竹」「竹」字,「鳴綠」字,「睡覺」「覺」字,後段「故國」「國」字。

後闋前段「檀撥」「撥」字,「雙陸」「陸」字,「舊日」「日」字。

後段「院落」「落」字併入聲是也。

守律若是謹嚴,自是白石家法。

○和放翁釵頭鳳

放翁出妻為作《釵頭鳳》者,姓唐名琬。

和放翁《釵頭鳳》詞,見《御選歷代詩餘詞話》及《林下詞選》:「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妝歡。

瞞瞞瞞。」

前後段俱轉平韻,與放翁詞不同。

(《耆舊續聞》云:其婦見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惜不得其全闋。

○潘瀛選新荷葉

潘仙客(瀛選)《新荷葉》句云:「雛晴嫩霽,似垂髫,小女盈盈。」

未經人道。

○周濟介庵詩詞

校周保緒(濟)介庵詩詞,多常州耆舊軼聞。

湯貞愍官樂清副戎,引疾歸,寄保緒春水園。

貞愍暨其配雙湖夫人,俱擅丹青,有《畫梅樓雙照》。

保緒為題《浣溪沙》詞,有「暗香雙護玉樓人。

旁人剛道是梅魂」之句。

貞愍奉命弋捕,改道士裝入羅浮,經月乃出。

既罷,寫其裝為《琴隱圖》,琴隱圖所由名也。

又有《十二古琴書屋填詞圖》。

張翰風初名翊,改名與權,後定名琦。

陸祁生故宅,有「龍蛇影外風雨聲中之軒」,庭中古檜二,後毀於火。

○淑秀澹庵詞

徐淑秀,自號昭陽遺孑,前朝南渡時宮人也。

甲申後,流落金台,後歸泰州邵某。

為詩多抑鬱哀憤之音,有「昭陽遺孑聽漁歌。

爾樂波濤我為何」、「入畫無人知是我,倚闌看蝶認為花」之句。

所著《一葉落》詞,《眾香集》錄四闋。

女邵笠,字澹庵,《菩薩蠻》云:「亂鶯啼破流蘇夢。

櫻桃露濕花梢重。

小婢促梳頭。

開奩滿鏡愁。

畫眉人不在。

蹙損雙螺黛。

淡日上紅紗。

輕蟬鬢影斜。」

《虞美人》後段云:「翠眉一霎愁峰鎖。

挼碎芙蓉朵。

問伊底事忽嬌嗔。

道是採花、掠亂鬢梢雲。」

淑秀詞視澹庵稍遜,然「入畫」二語,卻未經人道。

○尼靜照詞

尼靜照,字月上,宛平人,曹氏良家女,泰昌時選入宮。

在掖庭二十五年,作宮詞五首。

崇禎甲申,祝發為尼。

《西江月》云:「午倦懨懨欲睡,篆煙細細還燒。

鶯兒對對語花梢。

平地把人驚覺。

有恨慵彈綠綺,無情懶整雲翹。

難禁愁思勝春潮。

消減容光多少。」

體格雅近北宋。

○成岫詞

成岫,字雲友,錢塘人。

略涉書傳,手談齒句、斗茗彈絲並皆精妙。

愛雲間董宗伯書畫,刻意臨撫。

每一著筆,輒能亂真。

今嫵媚而失蒼勁者,皆雲友作也。

戊子春,宗伯留湖上,見雲友所仿書畫甚伙,自不能辨。

後得征士汪然明言其詳,即為蹇修,結褵於不系園。

時雲友年二十二矣。

歸董後,琴瑟靜好,譜入《意中緣》傳奇。

有《慧香館集》。

《菩薩蠻》云:「綠楊深處黃鸝坐。

蒼苔門巷無人過。

簾卷接湖光。

六橋車馬忙。

錦塘花歷亂。

雲擁雷峰暗。

觸緒撫瑤琴。

澄懷一寄心。」

○吳澄臨江仙

吳草廬(澄)《臨江仙》詞:九日舟泊安慶城下,晚歇臨江水驛。

於時月明風清,水共天碧,情景佳甚。

與徐道川、方復齋、況眉吾、方清之,驛亭草酌。

以「殊鄉又逢秋晚」分韻,得「殊」字:「去歲家山重九日,西風短帽蕭疏。

如今景物幾曾殊。

舒州城下月,未覺此身孤。

勝友二三成草草。

只憐有酒無茱。

江涵萬象碧霄虛。

客星何處是,光彩近辰居。」

有元一代吾宗故實尤少,亟記之。

○與叔問聯句

辛卯、壬辰間,余客吳門,與子芾、菽問,素心晨夕,冷吟閒醉,不知有人世升沉也。

某夕,漏未三滴,招子芾燕集,不至。

菽問得《浣溪沙》前四句,余足成之。

「□樣詞人天樣遙。

翠衾貪度可憐宵。

(芾姬人名翠翠。

)未應箋管換釵翹。

破面春風防粉爪。

(問)畫眉新月戀香毫。

柳顰花笑奈明朝。

(笙)」翼日,有怡園之約,故歇拍云云。

今子芾墓木拱矣。

王逸少所謂「俯仰之間,已成陳跡。」

成容若所謂「當時祇道是尋常」也。

○陳大聲戲仿月令

陳大聲《草堂余意》不可復得,甚恨事也。

大聲一字秋碧,精研宮律,當時有樂王之目。

又善謔,嘗居京師戲仿《月令》二月云:「是月也,壁虱出,溝中臭氣上騰,妓靴化為鞋。」

見顧起元《客座贅語》。

又有《四時曲》,秋碧與徐髯僊聯句。

○玉梅後詞

玉梅後詞《臨江仙》云:「妍風吹墜彩雲香。」

彩雲麗矣,而又有香,且是妍風吹墜,七字三層意。

○楊澤民和清真

楊澤民和清真《驀山溪》云:「平生強項,未肯輕魚水。」

余亦云然。

○註明宮調詞輯

宮調之學,失傳久矣。

嘗欲輯兩宋人詞註明宮調者,都為一帙。

取其相同之調,參互比勘,當有消息可尋。

惜塵冗,苦無暇也。

○蓼園詞選

余女兄三,某仲適黃,名俊熙,字吁卿。

吁卿之曾祖蓼園先生,有詞選梓行。

(詞選無先生名,名待考。

)起玄真子《漁歌子》,訖周美成《六丑》,都二百二十四闋。

並渾雅溫麗,極合倚聲消息。

每闋有箋,徵引贍博。

餘年十二,女兄于歸,詒余是編,如獲拱璧。

心維口誦,輒仿為之。

是余詞之導師也。

先生選詞若是之精,斷無不工填詞之理,顧所作迄未得見。

可知吾粵詞人,湮沒不彰者伙矣。

(黃氏家祠內有《偶彭樓詞》,舉版貯其上,並可登眺城西山色。

女兄以余幼故,請登樓勿許,當時為之惘然。

至樓名何,則至今不知)。

〔以上見《香東漫筆》〕

○後庭花破子

《後庭花破子》,李後主、馮延巳相率為之。

「玉樹後庭前。

瑤草妝鏡邊。

去年花不老。

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

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單調三十二字,見《古今詞話·詞辨》捲上引陳氏《樂書》。

王惲、邵亨貞、趙孟俯並有此詞。

萬氏《詞律》不收,謂是北曲,不知南唐已創此調也。

(按:宋陳暘《樂書》無此詞。

○賀方回小梅花

賀方回小梅花「城下路」一闋前段,《詞綜》作金人高憲詞,調名《貧也樂》,於「家」韻分段。

半塘云:或沿明人選本之訛。

(按:《詞綜》本元好問《中州樂府》。

○宋諺入詞

宋諺:「饞如鷂子。

懶如堠子。」

稼軒《玉樓春》:「心如溪上釣磯閒,身似道旁官堠懶。」

又云:「謝三娘不識四字,罪之頭。」

呂聖求《河傳》:「常把那、目字橫書,謝三娘、全不識。」

○楊妹子題畫詞

楊娃亦稱楊妹子,宋寧宗恭聖皇后妹,以藝文供奉內廷。

題馬遠《松院鳴琴》小幅《訴衷情》云:「閒中一弄七絃琴。

此曲少知音。

多因澹然無味。

不比鄭聲淫。

松陰靜,竹樓深。

夜沉沉。

清風拂軫。

明月當軒。

誰會幽心。」

按楊娃詞各選本未著錄,此闋見《韻石齋筆談》。

(按:此首乃宋張掄詞。

○胡與可百字令

黃子由尚書夫人胡氏與可,號惠齋,元功尚書之女也。

有文章,兼通書畫。

嘗因幾上凝塵,戲畫梅一枝,題百字令云:「小齋幽僻,久無人到此,滿地狼籍。

几案塵生多少憾,玉指親傳蹤跡。

畫出南枝,正開側面,花蕊俱端的。

可憐風韻,故人難寄消息。

非共雪月交光,這般造化,豈費東君力。

只欠清香來撲鼻,亦有天然標格。

不上寒窗,不隨流水,應不貼宮額。

不愁三弄,只愁羅袖輕拂。」

按夫人有《滿江紅燈花詞》,見《花草粹編》及《詞統》。

此闋見董史《皇宋書錄》。

○坡詞出處

東坡詞:「春事闌珊芳草歇。」

升庵《詞品》引唐劉瑤詩:「瑤草歇芳心耿耿」,《傳奇》女郎王麗真詩「燕折鶯離芳草歇」,謂是坡詞出處。

不知謝靈運有「芳草亦未歇」句。

此條見古虞朱亦棟《群書札記》。

○升庵失考

又坡詞「遊人多上十三樓」,《詞品》云:用杜牧詩「婷婷裊裊十三余」句也。

案《鹹淳臨安志》:「十三閒樓在錢塘門外大佛頭纜船石山後,東坡守杭時,多游處其上,今為相嚴院。」

又見《武林舊事》、《夢梁錄》。

郭祥正、陳默並有詩,見《西湖志》。

升庵豈未考耶?(按: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卷二引東坡此詞,已云:「十三閒樓在錢塘西湖北山。」

○趙意孫詞

「僵臥碎璚呼不起,看繁星、歷亂如棋走。」

趙意孫《捨懷玉題張仲冶雪中狂飲圖》《金縷曲》句也。

情景逼真,非老於醉鄉者不能道。

○怎奈向

淮海詞:「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

今本「向」改「何」,非是。

「怎奈向」宋時方言,它宋人詞亦有用者。

○女詞綜

《文選樓叢書未刻稿本待購書目》二冊,有《女詞綜》,此書未之前聞。

○清詞人生日

曩與筱珊、半塘,約為詞社,月祝一詞人,合為一集。

嗣筱珊有湖北之行,因而中止。

考出詞人生日,錄記於此,它日克踐斯約,尚當補所未備。

正月初四日黃仲則(景仁)生(見年譜)。

十一日李分虎(符)生(見本集)。

三月十二日蔣京少(景祈)生(見《罨畫溪詞》題)。

二十五日王西樵(士祿)生(見《名人年譜》)。

五月初二日厲樊榭(鶚)生(見本集)。

初四日彭羨門(孫遹)生(見《延露詞》題)。

二十二日項蓮生(鴻祚)生(見汪遠孫《清尊集》)。

六月二十九日李武曾(良年)生(見本集)。

七月初七日周稚圭(之琦)生(見《年譜》)。

八月二十一日朱竹垞(彝尊)生(見《年譜》)。

閏八月二十八日王阮亭(士正)生(見《年譜》)。

十月二十八日蔣苕生(士銓)生(見《名人年譜》)。

十一月二十二日王德甫(昶)生(見《年譜》)。

十二月十二日納蘭容若(成德)生(見高士奇《蔬香詞》題)。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蕙風詞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