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恆言》第二十六卷 薛錄事魚服證仙:雖然縱適在河渠。失其雲雨勢,無乃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醒世恆言》第二十六卷 薛錄事魚服證仙

醒世恆言

第二十六卷 薛錄事魚服證仙

借問白龍緣底事?蒙他魚服區區。

雖然縱適在河渠。

失其雲雨勢,無乃困余且。

要識靈心能變化,須教無主常虛。

非關喜裡乍昏愚。

莊周曾作蝶,薛偉亦為魚。

?

話說唐肅宗乾元年間,有個官人姓薛名偉,吳縣人氏,曾中天寶末年進士。

初任扶風縣尉,名聲頗著。

後為蜀中青城縣主簿。

夫人顧氏,乃是吳門第一個大族,不惟容止端麗,兼且性格柔婉。

夫妻相得,愛敬如賓。

不覺在任又經三年,大尹陞遷去了。

上司知其廉能,即委他署攝縣印。

那青城縣本在窮山深谷之中,田地磽脊,歷年歲歉民貧,盜賊生發。

自薛少府署印,立起保甲之法,凡有盜賊,協力緝捕。

又設立義學,教育人材。

又開義倉,賑濟孤寡。

每至春間,親往各鄉,課農布種,又把好言勸諭,教他本分為人。

因此處處田禾大熟,盜賊盡化為良民。

治得縣中真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百姓戴恩懷德,編成歌謠,稱頌其美。

歌云:秋至而收,春至而耘。

吏不催租,夜不閉門。

百姓樂業,立學興文。

教養兼遂,薛公之恩。

自今孩童,願以名存。

將何字之?薛兒薛孫。

那薛少府不但廉謹仁慈,愛民如子,就是待郡同僚,卻也謙恭虛己,百凡從厚。

原來這縣中有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兩個縣尉。

那縣丞姓鄒名滂,也是進士出身,與薛少府恰是同年好友。

兩個縣尉,一個姓雷名濟,一個姓裴名寬。

這三位官人,為官也都清正,因此臭味相投。

每遇公事之暇,或談詩,或弈棋,或在花前竹下,開樽小飲,彼來此往,十分款洽。

一日正值七夕,薛少府在衙中與夫人乞巧飲宴。

元來七夕之期,不論大小人家,少不得具些酒果為乞巧穿針之宴。

你道怎麼叫做乞巧穿針,只因天帝有個女兒 ,喚做織女星,日夜辛勤織紝。

天帝愛其勤謹,配與牽牛星為婦。

誰知織女自嫁牛郎之後,貪歡眷戀,卻又好梳妝打扮,每日只是梳頭,再不去調梭弄織。

天帝嗔怒,罰織女住在天河之東,牛郎住在天河之西。

一年只許相會一度,正是七月七日。

到這一日,卻教喜鵲替他在天河上填河而渡。

因此世人守他渡河時分,皆於星月之下,將彩線去穿針眼。

穿得過的,便為得巧;穿不過的,便不得巧,以此卜一年的巧拙。

你想那牛郎、織女眼巴巴盼了一年,才得相會,又只得三四個時辰,忙忙的敘述想念情,還恐說不了,那有閒工夫又到人間送巧?豈不是個荒唐之說。

且說薛少府當晚在庭中,與夫人互相勸酬,不覺坐到夜久更深,方才入寢。

不道卻感了些風露寒涼,遂成一病,渾身如炭火燒的一般,汗出如雨。

漸漸三餐不進,精神減少,口裡只說道:「我如今頃刻也捱不過了,你們何苦留我在這裡?

不如放我去罷。」

你想病人說出這樣話頭,明明不是好消息了。

嚇得那顧夫人心膽俱落。

難道就這等坐視他死了不成?少不得要去請醫問卜,求神許願。

元來縣中有一座青城山,是道家第五洞天。

山上有座廟宇,塑著一位老君,極有靈感。

真是祈晴得晴 ,祈雨得雨,祈男得男,祈女得女,香火最盛。

因此夫人寫下疏文,差人到老君廟祈禱。

又聞靈簽最驗,一來求他保佑少府,延福消災;二來求賜一簽,審問凶吉。

其時三位同僚聞得,都也素服角帶,步至山上行香,情願減損自己陽壽,代救少府。

剛是同僚散後,又是合縣父老,率著百姓們,一齊拜禱。

顯見得少府平日做官好處,能得人心如此。

只是求的簽是第三十二簽。

那簽訣道:

百道清泉入大一江一 ,臨流不覺夢魂涼。

何須別向龍門去?自有神魚三尺長。

差人抄這簽訣回衙,與夫人看了,解說不出,想道:「聞得往常間人求的皆如活見一般,不知怎地我們求的卻說起一個魚來,與相公的病全無著落?是吉是凶,好生難解。」

以此心上就如十五六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轉加憂鬱,又想道:「這簽訣已不見怎的,且去訪個醫人來調治,倒是正經。」

即差人去體訪。

卻訪得成都府有個道人李八百,他說是孫真一人第一個徒弟,傳得龍宮秘方有八百個,因此人都叫他做李八百。

真個請他醫的,手到病除,極有神效。

他門上寫下一對春聯道:藥按韓康無二價,杏栽董奉有千株。

但是請他的,難得就來。

若是肯來,這病人便有些生機了。

他要的謝儀,卻又與人不同:也有未曾開得藥箱,先要幾百兩的;也有醫好了,不要分文酬謝,止要吃一醉的。

也有聞召即往的,也有請殺不去的。

甚是捉他不定:大抵只要心誠他便肯來。

夫人知得有這個醫家,即差下的當人繼了禮物,星夜趕去請那李八百。

恰好他在州里,一請便來。

夫人心下方覺少寬。

豈知他一進門來,還不曾診脈,就道:「這病勢雖則像個死的,卻是個不死的。

也要請我來則甚?」

當下夫人備將起病謗由,並老君廟裡占的簽訣盡數說與太醫知道,求他用藥。

那李八百隻是冷笑道:「這個病從來不上醫書的。

我也無藥可用。

唯有死後常將手去摸他胸前。

若是一日不冷,一日不可下棺。

待到半月二旬之外,他思想食吃,自然漸漸甦醒回來。

那老君廟簽訣,雖則靈應,然須過後始驗,非今日所能猜度得的。」

到底不肯下藥,竟自去了。

也不知少府這病當真不消吃藥,自然無事?還是病已犯拙,下不得藥的,故此托辭而去?正是:青龍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夫人因見李八百去了,歎道:「這等有名的醫人,尚不肯下藥,難道還有別一個敢來下藥?定然病勢不救。

唯有奄奄待死而已。」

只見熱了七日七夜,越加越重。

忽然一陣昏迷,閉了眼去,再叫也不醒了。

夫人一邊啼哭,一邊教人稟知三位同僚,要辦理後事。

那同僚正來回候,得了這個凶信,無不淚下,急至衙中向一屍一哭了一回,然後與夫人相見。

又安慰一番。

因是初秋時候,天氣還熱,分頭去備辦衣衾棺槨。

到第三日,諸色完備,理當殯殮入棺。

其時夫人扶一屍一慟哭,覺得胸前果然有微微暖氣,以此信著李八百道人的說話,還要停在床 裡。

只見家人們都道:「從來死人胸前盡有三四日暖的,不是一死便冷。

此何足據。

現今七月天道,炎熱未退。

倘遇一聲雷響,這一屍一首就登時漲將起來,怎麼還進行棺去?」

夫人道:「李道人元說胸前一日不冷,一日不可入棺。

如今既是暖的,就做不信他,守到半月二十多日,怎忍便三日內帶熱的將他殮了?況且棺木已備,等我自己日夜守他,只待胸前一冷,就入棺去,也不為遲。

天那。

但願李道人的說話靈驗,守得我相公重醒回來,何但救了相公一命,卻不連我救了兩命。」

眾人再三解說,夫人終是不聽。

拗他不過,只得依著。

停下少府在床 ,謹謹看守,不在話下。

卻說少府病到第七日,身上熱極,便是頃刻也挨不過。

一心思量要尋個清涼去處消散一消散,或者這病還有好的日子。

因此悄地裡背了夫人,瞞了同僚,竟提一條竹杖,私離衙齋,也不要一人隨從。

倏忽之間,已至城外。

就如飛鳥辭籠,游魚脫網一般,心下甚喜,早把這病都忘了。

你道少府是個官,怎麼出衙去,就沒一個人知道?元來想極成夢,夢魂兒覺得如此,這身子依舊自在床 上,怎麼去得?單苦了守一屍一的哭哭啼啼,無明無夜,只望著死裡求生。

豈知他做夢的飄飄忽忽,無礙無拘,到也自苦中取樂。

薩少府出了南門,便向山中游去。

來到一座山,叫做龍安山。

山上有座亭子,乃是隋文帝封兒子楊秀做蜀王,建亭於此,名為避暑亭。

前後左右,皆茂林修竹,長有四面風來,全無一點日影。

所以蜀王每到炎天,便率領賓客來此亭中避暑。

果然好個清涼去處。

少府當下看見,便覺心懷開爽。

「若使我不出城,怎知山中有這般境界?但是我在青城縣做了許多時,尚且不曾到此。

想那三位同僚,怎麼曉得?只合與他們知會,同攜一尊,為避暑之宴。

可惜有了勝地,少了勝友,終是一場欠事。」

眼前景物可人,遂作詩一首。

詩云:偷得浮生半日閒,危梯絕壁自躋攀。

雖然呼吸天門近,莫遣乘風去不還。

薛少府在亭子裡坐了一會,又向山中肯去。

那山路上沒有些樹木蔭蔽,怎比得亭子裡這般涼爽,以此越行越悶。

漸漸行了十餘里,遠遠望見一條大一江一 。

你道這一江一 是甚麼一江一 ?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導出岷一江一 。

過了茂州盛州地面,又導出這個一江一 水來,叫做沱一江一 。

至今一江一 岸上垂著大鐵鏈,也不知道有多少長,沉在一江一 底,乃是大禹鎖著應龍的去處。

元來禹治一江一 水,但遇水路不通,便差那應龍前去。

隨你幾百里的高山巨石,只消他尾子一抖,登時就分開做了兩處,所以世稱大禹叫個「神禹」。

若不會驅使這樣東西,焉能八年之間,洪水底定?至今泗一江一 水上,也有一條鐵鏈,鎖著水母。

其形似彌猴一般。

這沱一江一 卻是應龍,皆因水功既成,鎖著以鎮後害。

豈不是個聖跡?

當下少府在山中行得正悶,況又患著熱症的,忽見這片沱一江一 ,浩浩蕩蕩,真個秋水長天一色,自然覺得清涼直透骨髓,就恨不得把三步並做一步,風車似奔來。

豈知從山上望時甚近,及至下得山來,又道還不曾到得沱一江一 ,卻被一個東潭隔祝這潭也好大哩。

水清似鏡一般,不論深淺去處,無不見底。

況又映著兩岸竹樹,秋色可掏。

少府便脫下衣裳,向潭中洗澡。

元來少府是吳人,生長澤國,從幼學得泅水。

成|人之後,久已不曾弄這本事。

不意今日到此遊戲,大快夙心。

偶然歎道:「人游到底不如魚劍怎麼借得這魚鱗生在我身上,也好到處游去,豈不更快。」

只見旁邊有個小魚,卻覷著少府道:「你要變魚不難,何必假借。

待我到河伯處,為你圖之。」

說聲未畢,這小魚早不見了,把少府吃上一驚,想道:「我怎知這水裡是有一精一怪的?豈可獨自一個在裡面洗澡。

不如早早抽身去罷。」

豈知少府既動了這個念頭,便少不得墮了那重業障。

只教:衣冠暫解人間累,鱗甲俄看水上生。

薛少府正在沉吟,恰待穿了衣服,尋路回去。

忽然這小魚來報道:「恭喜。

河伯已有旨了。」

早見一個魚頭人,騎著大魚,前後導從的小魚,不計其數,來宣河伯詔曰:城居水游,浮沉異路,苟非所好,豈有兼通。

爾青城縣主簿薛偉,家本吳人,官亦散局。

樂清一江一 之浩渺,放意而游;厭塵世之喧囂,拂衣而去。

暫從鱗化,未便終身。

可權充東潭赤鯉。

嗚呼。

縱遠適以忘歸,必受神明之罰;昧纖鉤而食餌,難逃刀俎之災。

無或失一身 ,以羞吾一黨一 。

爾其勉之。

少府聽詔罷,回顧身上,已都生鱗,全是一個金色鯉魚。

心下雖然駭異,卻又想道:「事已如此,且待我恣意遊玩一番,也曉得水中的意趣。」

自此三一江一 五湖,隨其意向,無不游適。

元來河伯詔書上說充東潭赤鯉,這東潭便似分定的地方一般,不論游到那裡,少不得要回到那東潭安歇。

單則那一件,也覺得有些兒不在。

過了幾日,只見這小魚又來對薛少府道:「你豈不聞山西平陽府有一座山,叫個龍門山,是大禹治水時鑿將開的,山下就是黃河。

只因山頂上有水接著天河的水,直衝下來,做黃河的源頭,所以這個去處,叫做河津。

目今八月天氣,秋潦將降,雷聲先發,普天下鯉魚,無有不到那裡去跳龍門的。

你如何不稟辭河伯,也去跳龍門?若跳得過時,便做了龍,豈不更強似做鯉魚。」

元來少府正在東潭裡面住得不耐煩,聽見這個消息,心中大喜,即便別了小魚,竟到河伯處所。

但見宮殿都是珊瑚作柱,玳瑁為梁,真個龍宮海藏,自與人世各別。

其時河伯管下的地方,岷一江一 、沱一江一 、巴一江一 、渝一江一 、涪一江一 、黔一江一 、平羌一江一 、射洪一江一 、濯錦一江一 、嘉陵一江一 、青衣一江一 、五溪、滬水、七門灘、瞿塘三峽,那一處鯉魚不來稟辭要去跳龍門的。

只有少府是金色鯉魚,所以各處的都推他為首,同見河伯。

舊規有個公宴,就如起送科舉的酒席一般。

少府和各處鯉魚一齊領了宴,謝了恩,同向龍門跳去。

豈知又跳不過,點額而回。

你道怎麼叫做點額?因為鯉魚要跳龍門,逆水上去,把週身的一精一血都積聚在頭頂心裡,就如被硃筆在額上點了一點的。

以此世人稱下第的皆為點額,蓋本於此。

正是:龍門浪急難騰躍,額上羞題一點紅。

卻說青城縣裡有個漁戶叫做趙干,與妻子在沱一江一 上網魚為業。

豈知網著一個癩頭黿,被他把網都牽了去,連趙干也幾乎吊下一江一 裡。

那妻子埋怨道:「我們專靠這網做本錢,養活兩口。

今日連本錢都弄沒了,那裡還有餘錢再討得個網來?況且縣間官府,早晚常來取魚,你把甚麼應付?」

以此整整爭了一夜 。

趙干被他絮聒不過,只得裝一個釣竿,商量來東潭釣魚。

你道趙干為何捨了這條大一江一 ,卻向潭裡釣魚?元來沱一江一 流水最急,止好下網,不好下釣,故因想到東潭另做此一行生意。

那釣鉤上鉤著香香的一大塊油面,沒下水中。

薛少府自龍門點額回來,也有許多沒趣,好幾自躲在東潭,不曾出去覓食。

肚中饑甚。

忽然間趙干的漁船搖來,不免隨著他船游去看看。

只聞得餌香,便思量去吃他的。

已是到了口邊,想道:「我明明知他餌上有個鉤子。

若是吞了這餌,可不被他釣了去?我雖是暫時變魚耍子,難道就沒處求食,偏只吃他釣鉤上的?」

再去船傍周圍游了一轉,怎當那餌香得酷烈,恰似鑽入鼻孔裡的一般,肚中又饑,怎麼再忍得祝想道:「我是個人身,好不多重,這此一釣鉤怎麼便釣得我起?

便被他釣了去,我是縣裡三衙,他是漁戶趙干,豈不認得,自然送我歸縣,卻不是落得吃了他的?」

方才把口就餌上一含,還不曾吞下肚子,早被趙干一掣,掣將去了。

這便叫做眼裡識得破,肚裡忍不過。

那趙干釣得一個三尺來長金色鯉魚,舉手加額,叫道:「造化,造化。

我再釣得這等幾個,便有本錢好結網了。」

少府連聲叫道:「趙干。

你是我縣裡漁戶,快送我回縣去。」

那趙干只是不應,竟把一根草索貫了魚鰓,放在艙裡。

只見他妻子說道:「縣裡不時差人取魚。

我想這等一個大魚,若被縣裡一個公差看見,取了去,領得多少官價?不如藏在蘆葦之中,等販子投來,私自賣他,也多賺幾文錢用。」

趙干說道:「有理。」

便把這魚拿去藏在蘆葦中,把一領破蓑衣遮蓋,回來對妻子說:「若多賣得幾個錢時,拚得沽酒來與你醉飲。

今夜再發利市,安知明日不釣了兩個?」

那趙干藏魚回船,還不多時候,只見縣裡一個公差叫做張弼,來喚趙幹道:「裴五爺要個極大魚做鮓吃。

今早直到沱一江一 邊來喚你,你卻又移到這個所在,教我一團一 一團一 尋遍,走得個汗流氣喘。

快些揀一尾大的,同我送去。」

趙幹道:「有累上下走著屈路了。

不是我要移到這裡。

只為前日弄沒了網,無錢去買,沒奈何,只得權到此釣幾尾去做本錢。

卻又沒個大魚上釣,止有小魚三四斤在這裡,要便拿了去。」

張弼道:「裴五爺分付要大魚,小的如何去回話?」

撲的跳下船,揭開艙板一看,果然通是小的,欲要把去權時答應,又想道:「這般寬闊去處,難道沒個大魚?一定這廝奸詐,藏在那裡。」

即便上岸各處搜看,卻又不見。

次後尋到蘆葦中,只見一件破蓑衣掀上掀下的亂動。

張弼料道必是魚在底下,急走上前,揭起看時,卻是一個三尺來長的金色鯉魚。

趙干夫妻望見,口裡只叫得苦。

張弼不管三七廿一,提了那魚便走,回頭向趙干說道:「你哄得我好。

待稟了裴五爺,著實打你這廝。」

少府大聲叫道:「張弼,張弼。

你也須認得我。

我偶然游到東潭,變魚耍子。

你怎麼見我不叩頭,到提著我走?」

張弼全然不禮。

只是提了魚,一直奔回縣去。

趙干也隨後跟來。

那張弼一路走,少府也一路罵。

提到城門口,只見一個把門的軍,叫做一胡一 健,對張弼說道:「好個大魚。

只是裴五爺請各位爺飲宴,專等魚來做著吃,道你去了許久不到,又飛出簽來叫你,你可也走緊些。」

少府抬頭一看,正前日出來的那一座南門,叫做迎薰門,便叫把門軍道:「一胡一 健,一胡一 劍前日出城時節,曾分付你道:我自私行出去,不要稟知各位爺,也不要差人迎接。

難道我出城不上一月,你就不記得了?如今正該去稟知各位爺,差人迎接才是,怎麼把我不放在眼裡,這等無狀。」

豈知把門軍一胡一 健也不聽見,卻與張弼一般。

那張弼一徑的提了魚,進了縣門,薛少府還叫罵不止。

只見司戶吏與刑曹史,兩個東西相向在大門內下棋。

那司戶吏道:「好怕人子。

這等大魚,可有十多斤重?」

那刑曹吏道:「好一個活潑潑的金色鯉魚。

只該放在後堂綠漪池裡養他看耍子,怎麼就捨得做鮓吃了?」

少府大叫道:「你兩個吏,終日在堂上伏事我的,便是我變了魚,也該認得,怎麼見了我都不站起來,也不去報與各位爺知道?」

那兩個吏依舊在那裡下棋,只不聽見。

少府想道:「俗諺有云:『不怕官,只怕管。

』豈是我管你不著,一些兒不怕我?莫不是我出城這幾日,我的官被勾了?縱使勾了官,我不曾離任,到底也還管得他著。

且待我見同僚時,把這起一奴一才從頭告訴,教他一個個打得皮開肉綻。」

看官們牢記下這個話頭,待下回表白。

且說顧夫人謹守薛少府的一屍一骸,不覺過了二十多日,只見肌肉如故,並不損壞。

把手去摸著心頭,覺得比前更暖些。

漸漸的上至喉嚨,下至肚臍,都不甚冷了,想起道人李八百的說話,果然有些靈驗。

因此在他指頂上刺出鮮血來,寫成一疏,請了幾個有名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廟裡建醮,祈求仙力,保護少府回生。

許下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的願心。

宣疏之日,三位同僚與通縣吏民,無不焚香代禱,如當日一般。

我想古語有云:「吉人天相。」

難道薛少府這等好官,況兼合縣的官民又都來替他祈禱,怕就沒有一些兒靈應?只是已死二十多日的人,要他依舊又活轉來,雖則老君廟裡許下願的,從無不驗之人,但是閻王殿前投到過的,那有退回之鬼。

正是:須知作善還酬善,莫道無神定有神。

卻說是夜,道士在醮壇上面,鋪下七盞明燈,就如北斗七星之狀。

元來北斗第七個星,叫做斗杓,春指東方,夏指南方,秋指西方,冬指北方,在天上旋轉的;只有第四個星,叫做天樞,他卻不動。

以此將這天樞星上一燈,特為本命星燈。

若是燈明,則本身無事;暗則病勢淹纏,滅則定然難救。

其時道士手舉法器,朗誦靈章,虔心禳解,伏陰而去,親奏星官,要保祐薛少府重還魂魄,再轉陽間。

起來看這七盞燈時,盡皆明亮。

覺得本命那一盞尤加光彩,顯見不該死的符驗,便對夫人賀喜道:「少府本命星燈,光彩倍加,重生當在旦夕,切不可過於哀泣,恐驚動他魂魄不安,有難回轉。」

夫人含著兩行眼淚謝道:「若得如此,也不枉做這個道場,和那晝夜看守的辛苦。」

得了這個消息,心中少覺寬解。

豈知朦朧睡去,做成了一夢。

明明見少府慌慌忙忙,一精一赤赤的跑入門來,滿身都是鮮血,把兩隻手掩著脖子叫道:「悔氣,悔氣。

我在一江一 上泛舟,情懷頗暢,忽然狂風陡作,大浪掀天,把舟覆了,卻跌在水去。

幸遇一江一 神憐我陽壽未絕,贈我一領黃金鎖子甲,送得出水,正待尋路入城,不意遇著剪徑的強人,要謀這領金甲,一刀把我殺了。

你若念夫妻情分,好生看守魂魄,送我回去。」

夫人一聞此話,不覺放聲大哭,就驚醒了。

想道:「適間道士只說不死,如何又有此惡夢?我記得夢書上有一句道:『夢死得生。

』莫非他眼下災悔脫盡,故此身上全無一絲一縷,亦未可知。

只是緊緊的守定他一屍一骸便了。」

到次日,夫人將醮壇上犧牲諸品,分送三位同僚,這個叫做「散福」。

其日就是裴縣尉作主,會請各衙,也叫做「飲福」。

因此裴縣尉差張弼去到漁戶家取蚌大魚來做*#,好配酒吃。

終是鄒二衙為著同年情重,在席上歎道:「這酒與平常宴會不同,乃為薛公祈禱回生,半是釀壇上的品物。

今薛公的生死,未知何如,教我們食怎下嚥?」

裴五衙便道:「古人臨食不歎,偏是你念同年,我們不念同僚的?聽得道士說他回生,不在昨晚,便是今日。

我們且待魚來做鮓下酒。

拚吃個酩酊,只在席上等候他一個消息,豈不是公私兩盡?」

當日直到未牌時分,張弼方才提著魚到階下。

元來裴五衙在席上作主,單為等魚不到,只得停了酒,看鄒二衙與雷四衙打雙陸,自己在傍邊吃著桃子。

忽回轉頭看見張弼,不覺大怒道:「我差你取魚,如何去了許久?若不是飛簽催你,你敢是不來了麼?」

張弼只是叩頭,把漁戶趙干藏過大魚的情節,備細稟上一遍。

裴五衙便教當直的把趙干拖翻,著實打了五十下皮鞭,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你道趙干為何先不走了,偏要跟著張弼到縣,自討打吃?也只戀著這幾文的官價,思量領去,卻被打了五十皮鞭,價又不曾領得,豈不與這尾金色鯉魚為貪著香餌上了他的鉤兒一般?正是:世上死生皆為利,不到烏一江一 不肯休。

裴五衙把趙干趕了出去,取去來看,卻是一尾金色鯉魚,有三尺多長,喜歎:「此魚甚好,便可付廚上做鮓來吃。」

當下薛少府大聲叫道:「我那裡是魚?就是你的同僚,豈可錯認得我了?我受了許多人的侮慢,正要告訴列位與我出這一口惡氣,怎麼也認我做魚,便付廚上做鮓吃?若要作鮓,可不屈我殺了,枉做這幾時同僚,一些兒契分安在。」

其時同僚們全然不禮。

少府便情極了,只得又叫道:「鄒年兄,我與你同登天寶末年進士,在都下往來最為一交一 厚,今又在此同官,與他們不同,怎麼不發一言,坐視我死?」

只見鄒二衙對裴五衙道:「以下官愚見,這魚還不該做鮓吃。

那青城山上老君祠前有老大的一個放生池,盡有建醮的人買著魚鱉螺蛤等物投放池內。

今日之宴,既是薛衙送來的散福,不若也將此魚投於放生池內,見我們為同僚的情分,種此因果。」

那雷四衙便從旁說道:「放魚甚善,因果之說,不可不信。

況且酒席美餚饌盡貝多了,何必又要鮓吃?」

此時薛少府在階下,聽見歎道:「鄒年兄好沒分曉。

既是有心救我,何不就送回衙裡去,怎麼又要送我上山,卻不渴壞了我?雖然如此,也強如死在庖人之手。

待我到放生池內,依還變了轉來,重換冠帶,再坐衙門。

且莫說趙幹這起狗才,看那同僚扎甚嘴臉來見我?」

正在躊躇,又見那裴五衙答道:「老長官要放這魚,是天地好生之心,何敢不聽。

但打醮是道家事,不在佛門那一教。

要修因果,也不在這上。

想道天生萬物,專為養人。

就如魚這一種,若不是被人取吃,普天下都是魚,連河路也不通了。

凡人修善,全在這一點心上,不在一張口上。

故諺語有云:『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

』又云:『若依佛法,冷水莫呷。

』難道吃了這個魚,便壞了我們為同僚的心?眼見得好魚不作鮓吃,倒平白地放了他去。

安知我們不吃,又不被水獺吃了?

總只一死,還是我們自吃了的是。」

少府聽了這話,便大叫道:「你看兩個客人都要放我,怎麼你做主人的偏要吃我?這等執拗。

莫說同僚情薄,元來賓主之禮,也一些沒有的。」

元來雷四衙是個兩可的人,見裴五衙一心要做魚*#吃,卻又對鄒二衙道:「裴長官不信因果,多分這魚放生不成了。

但今日是他做主人,要以此奉客,怎麼好固拒他?我想這魚不是我等定要殺他,只算今日是他數盡之日,救不得罷了。」

當下少府即大聲叫道:「雷長官,你好沒主意,怎麼兩邊攛掇。

既是勸他救我,他便不聽,你也還該再勸才是。

怎麼反勸鄒年兄也不要救我?敢則你衙齋冷淡,好幾時沒得魚吃了,故此待他做鮓來,思量飽餐一頓麼?」

只得又叫鄒二衙道:「年兄,年兄。

你莫不是喬做人情?故假意勸了這幾句,便當完了你事,再也不出半聲了。

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見一交一 情。

』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到底有個放我時節,等我依舊變了轉來,也少不得學翟廷尉的故事,將那兩句題在我衙門之上,與你看看。

年兄,年兄,只怕你悔之晚矣。」

少府雖則亂叫亂嚷,賓主都如不聞。

當時裴五衙便喚廚役叫做王士良,因有手段,最整治得好鮓,故將這魚一交一 付與他,說道:「又要好吃,又要快當。

不然,照著趙干樣子,也奉承你五十皮鞭。」

那王士良一頭答應,一頭就伸過手提魚。

忽得少府頂門上飛散了三魂,腳板底蕩調了七魄,便大聲哭起來道:「我平昔和同僚們如兄若弟,極是一交一 好,怎麼今日這等哀告,只要殺我?哎,我知道了,一定是妒忌我掌印,起此一片噁心。

須知這印是上司委把我的,不是我謀來掌的。

若肯放我回衙,我就登時推印,有何難哉。」

說了又哭,哭了又說。

豈知同僚都做不聽見,竟被王士良一把提到廚下,早取餅一個砧頭來放在上面。

少府舉眼看時,卻認得是他手裡一向做廚役的,便大叫道:「王士良,你豈不認得我是薛三爺?若非我將吳下食譜傳授與你,看你整治些甚樣餚饌出來?能使各位爺這般作興你?

你今日也該想我平昔抬舉之恩,快去稟知各位爺,好好送回衙去。

卻把我來放在砧頭上待要怎的?」

豈知王士良一些不禮,右手拿刀在手,將魚頭著實按上一下。

激得少府心中不勝大怒,便罵:「你這狗才。

敢只會奉承裴五衙,全不怕我。

難道我就沒擺佈你處?」

一錚錚起來,將尾子向王士良臉上只一潑,就似打個耳聒子一般,打得王士良耳鳴眼暗,連忙舉手掩面不迭,將那把刀直拋在地下去了。

一邊給刀,一邊卻冷笑道:「你這魚。

既是恁的健浪,停一會等我送你到滾鍋兒裡再游游去。」

元來做鮓的,最要刀快,將魚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滾水裡面一轉,便撈起來,加上椒料,潑上香油,自然鬆脆鮮美。

因此王士良再把刀去磨一下。

其時少府叫他不應,歎口氣道:「這次磨快了刀來,就是我命盡之日了。

想起我在衙雖則患病,也還可忍耐,如何私自跑出,卻受這般苦楚。

若是我不見這個東潭;便見了東潭,也不下去洗澡;便洗個澡,也不思量變魚;便思量變魚,也不受那河伯的詔書,也不至有今日。

總只未變魚之先,被那小魚十分攛掇;既變魚之後,又被那趙干把香餌來哄我,都是命湊著,自作自受,好埋怨那個?只可憐見我顧夫人在衙,無兒無女,將誰倚靠?怎生寄得一信與他,使我死也瞑目?」

正在號啕大哭,卻被王士良將新磨的快刀,一刀剁下頭來。

正是:三寸氣在,誰肯輸半點便宜;七尺軀亡,都付與一場春一夢 。

眼見得少府這一番真個嗚呼哀哉了。

未知少府生回日,已見魚兒命盡時。

這裡王士良剛把這魚頭一刀剁下,那邊三衙中薛少府在靈床 之上,猛地跳起來坐了。

莫說顧夫人是個女娘家,就險些兒嚇得死了;便是一家們在那裡守一屍一的,那一個不搖首咋舌,叫道:「好古怪。

好古怪。

我們一向緊緊的守定在此,從沒個貓兒在他身上跳過,怎麼就把死一屍一吊了起來?」

只見少府歎了口氣,問道:「我不知人事有幾日了?」

夫人答道:「你不要嚇我。

你已死去了二十五日,只怕不會活哩。」

少府道:「我何曾死。

只做得一個夢,不意夢去了這許多日。」

便喚家人:「去看三位同僚,此時正在堂上,將吃魚鮓。

教他且放下了箸,不要吃,快請到我衙裡來講話。」

果然同僚們在堂上飲酒,剛剛送到魚鮓,正要舉箸,只見薛衙人稟說:「少府活轉來了,請三位爺莫吃魚鮓,便過衙中講話。」

驚得那三位都暴跳起來,說道:「醫人李八百的把脈,老君廟裡鋪燈,怎麼這等靈驗得緊。」

忙忙的走過薛衙,連叫:「恭喜,恭喜。」

只見少府道:「列位可曉得麼?適才做鮓的這尾金色鯉魚便是不才。

若不被王士良那一刀,我的夢幾時勾醒。」

那三位茫茫不知其故,都說道:「天下豈有此事。

請教老長官試說一番,容下官們洗耳拱聽。」

薩少府道:「適才張弼取魚到時,鄒年兄與雷長官打雙陸,裴長官在傍吃桃子。

張弼稟漁戶趙干藏了大魚,把小魚塘塞。

裴長官大怒,把趙干鞭了五十。

這事有麼?」

三位道:「果是如此。

只是老長官如何曉得恁詳細?」

少府道:「再與我喚趙干、張弼和那把守迎薰門軍士一胡一 健,戶曹刑曹二吏,並廚役王士良來,待我問他。」

那三位即便差人,都去喚到。

少府問道:「趙干,你在東潭釣魚,釣得個三尺來長金色鯉魚,你妻子教你藏在蘆葦之中,上頭蓋著舊蓑衣;張弼來取魚時,你只推沒有大魚,卻被張弼搜出,提到迎薰門下。

門軍一胡一 健說道:『裴五爺下飛簽催你,你可走快些。

』到得縣門,門內二吏東西相向,在那裡下棋。

一個說:『魚大得怕人子。

作鮓來一定好吃。

』一個說:『這魚可愛,只該畜在後堂池裡,不該做鮓。

』王士良把魚按在砧頭上,卻被魚跳起尾來,臉上打了一下。

又去磨快了刀,方才下手。

這事可都有麼?」

趙乾等都驚道:「事俱有的。

但不知三爺何繇知得?」

少府道:「這魚便是我做的。

我自被釣之後,那一處不高聲大叫,要你們送我回衙,怎麼都不聽我,卻是甚主意。」

趙乾等都叩頭道:「小的們實是不聽見。

若聽見時,怎麼敢不送回少府?」

又問裴縣尉道:「老長官要做魚*#之時,鄒年兄再三勸你放生,雷長官在傍邊攛掇,只是不聽,催喚王士良提去。

我因放聲大哭,說:『枉做這幾時同僚,今日定要殺我,豈是仁者所為。

』莫說裴長官不禮,連鄒年兄、雷長官,也更無一言,這是何意?」

三位相顧道:「我們何嘗聽見些兒。」

一齊起身請罪。

少府笑道:「這魚不死,我也不生。

已作往事,不必再題了。」

遂把趙乾等打發出去。

同僚們也作別回衙。

將魚鮓投棄水中,從此立誓再不吃魚。

元來少府叫哭,那曾有甚麼聲響,但見這魚口動而已。

乃知三位同僚與趙乾等,都不聽見,蓋有以也。

且說顧夫人想起老君廟簽訣的句語,無一字不驗。

乃將求籤打醮事情,備細說與少府知道,就要打點了願。

少府驚道:「我在這裡幾多時,但聞得青城山上有座老君廟,是極盛的香火,怎知道靈應如此。」

即便清齋七日,備下明燭淨香,親詣廟中償願。

一面差人估計木料,裝嚴金像,合用若幹工價,將家財俸資湊來買辦,擇日興工。

到第七日早上,屏去左右,只帶一個十二三歲的小門子,自出了衙門,一步一拜,向青城山去。

剛至半山,正拜在地,猛然聽得有人叫道:「薛少府,你可曉得麼?」

少府不覺吃了一驚。

抬頭觀看,乃是一個牧童,頭戴箬笠,橫坐青牛,手持短笛,從一個山坡邊轉出來的。

當下少府問道:「你要我曉得甚麼?」

那牧童道:「你曉得神仙中有個琴高,他本騎著赤鯉升天去的。

只因在王母座上,把那彈雲璈的田四妃,覷了一眼,動了凡心,故此兩人並謫人世。

如今你的前身,便是琴高;你那顧夫人,便是田四妃。

為你到官以來,迷戀風塵,不能脫離,故又將你權充東潭赤鯉,受著諸般苦楚,使你回頭。

你卻怎麼還不省得?敢是做夢未醒哩?」

少府道:「依你說,我的前身乃是神仙,今已迷惑,又須得一個師父來提醒便好。」

牧童道:「你要個提醒的人,遠不遠千里,近只在目前。

這成都府道人李八百,卻不是個神仙?他本在漢時叫做韓康,一向賣藥長安市上,口不二價。

後來為一女子識破了,故此又改名為李八百。

人只說他傳授得孫真一人八百個秘方,正不知他道術還在孫真一人之上,實實活過八百多歲了。

今你夫妻謫限將滿,合該重還仙籍,何不去問那李八百,教他與你打破塵障?」

元來夫人止與少府說得香願的事,不曾說起李八百把脈情繇,因此牧童說著李八百名姓,少府一些也不曉得。

心下想道:「山野牧童知道甚麼,無過信口一胡一 談,荒唐之說,何足深信。

我只是一步一拜,還願便了。」

豈知才回顧頭來,那牧童與牛化作一道紫氣,沖天而去。

正是:當面神仙猶不識,前生世事怎能知。

少府因自己做魚之事,來得奇怪。

今番看見牧童化風而去,心下越發惶惑,定道:「連那牧童也是夢中。」

好生委決不下。

不一時拜到山頂老君座前,叩謝神明保佑,再得回生。

只在早晚選定吉日,償還願心。

拜罷起來,看那老君神像,正是牧童的面貌。

又見座旁塑著一頭青牛,也與那牧童騎的一般。

方悟道:「方纔牧童,分明是太上老君指引我重還仙籍,如何有眼無珠,當面錯過?」

乃再拜請罪。

回至衙中,備將牧童的話,細細述與夫人知道。

夫人方說起:「病危時節,曾請成都府道人李八百來看脈。

他說是死而不死之症,須待死後半月二旬,自然慢慢的活將轉來,不必下藥。

臨起身時,又說:『這簽訣靈得緊。

直到看見魚時,方有分曉。

』我想他能預知過去未來之事,豈不真是個仙人。

莫說老君已經顯出化身,指引你去;便不是仙人,既勞他看脈一場,且又這等神驗,也該去謝他。」

少府聽罷,乃道:「元來又有這段姻緣。

如何不去謝他。」

又清齋了七日,徒步自往成都府去,訪那道人李八百。

恰好這一日,李八百正坐在醫鋪裡面,一見少府,便問道:「你做夢可醒了未?」

少府撲地拜下,答道:「弟子如今醒了,只求師父指教,使弟子脫離風塵,早聞大道。」

李八百笑道:「你須不是沒根基的,要去燒丹煉火;你前世原是神仙謫下,太上老君已明明的對你說破。

自家身子,還不省得,還來問人?敢是你只認得青城縣主簿麼?」

當下少府恍然大悟,拜謝道:「弟子如今真個醒了。

只是老君廟裡香願,尚未償還。

待弟子了願之後,即便棄了官職,挈了妻子,同師父出家,證還仙籍,未為晚也。」

遂別了李八百,急回至青城縣,把李八百的話述與夫人知道。

夫人也就言上省悟,前身元是西王母前彈雲璈的田四妃,因動塵念墮落。

當夜便與少府各自一房安下,焚香靜坐,修證前因。

次日,少府將印送與鄒二衙署攝,備文申報上司。

一面催趲工役,蓋造殿庭,裝嚴金像,極其齊整。

剛到工完之日,那鄒二衙為著當時許願,也要分俸相助,約了兩個縣尉,到少府衙捨,說知此事。

家人只道還在裡邊靜坐,進去通報。

只見案上遺下一詩,竟不知少府和夫人都在那裡去了。

家人拿那首詩遞與鄒二衙觀看,乃是留別同僚吏民的,詩云:魚身夢幻欣無恙,若是魚真死亦真。

到底有生終有死,欲離生死脫紅塵。

鄒二衙看了這詩,不勝嗟歎,乃道:「年兄總要出家修行,也該與我們作別一聲,如今覺道忒歉然了。

諒來他去還未遠。」

即差人四下尋訪,再也沒些蹤跡。

正在驚訝,裴五衙笑道:「二位老長官好不睹事。

想他還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變鯉魚玩耍去了,只到東潭上抓他便了。」

不題同僚們一胡一 猜亂想,再說少府和夫人不往別處,竟至成都去見那李八百。

那李八百對著少府笑道:「你前身元是琴高,因為你升仙不遠,故令赤鯉專在東潭相候。

今日依先還你赤鯉,騎坐上升,何如?」

又對夫人道:「自你謫後,西王母前彈雲璈的暫借董雙成,如今依舊該是你去彈了。」

自然神仙一輩,叫做會中人,再不消甚麼口訣,甚麼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其時少府夫人也對李八百說道:「你先後賣藥行醫,救度普眾,功行亦非小可,何必久混人世?」

李八百道:「我數合與你同升,故在此相候。」

頃刻間,祥雲繚繞,瑞靄繽紛,空中仙音響亮,鸞鶴翱翔,仙童仙女,各執旃幡寶蓋,前來接引。

少府乘著赤鯉,夫人賀了紫霞,李八百跨上白鶴,一齊升天。

遍成都老幼,那一個不看見,盡皆望空瞻拜,讚歎不已。

至今升仙橋聖跡猶存。

詩云:茫茫宇宙事端新,人既為魚魚復人。

識破幻形不礙性,體形修性即仙真。

分類:三言二拍合集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醒世恆言
第卷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第二卷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第三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四卷 灌園叟晚逢仙女第五卷 大樹坡義虎送親第六卷 小水灣天狐詒書第七卷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第八卷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九卷 陳多壽生死夫妻第十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十一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第十二卷○印師四調琴娘第十三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第十四卷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第十五卷 赫大卿遺恨鴛鴦絛第十六卷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第十七卷 張孝基陳留認舅第十八卷 施潤澤灘闕遇友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第二十卷 張廷秀逃生救父第二十一卷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第二十二卷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慾亡身第二十四卷 隋煬帝逸游召譴第二十五卷±孤生歸途鬧夢第二十六卷 薛錄事魚服證仙第二十七卷 李玉英獄中訟冤第二十八卷 吳衙內鄰舟赴約第二十九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三十卷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第三十一卷 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第三十二卷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第三十三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第三十四卷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第三十五卷 徐老僕義憤成家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報仇第三十七卷ˇ子春三入長安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雲門第三十九卷 汪大尹火焚寶蓮寺第四十卷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讀後感——過好當下才是真讀後感——民俗小說看明朝讀後感——伴隨了我的青春期讀後感——像物體一樣散發著物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