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恆言》第四十卷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好事若藏人肺腑,言談語話不尋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醒世恆言》第四十卷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醒世恆言

第四十卷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山藏異寶山含秀,沙有黃金沙放光。

好事若藏人肺腑,言談語話不尋常。

這四句詩單說著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懷才抱德,韜光晦跡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異寶,良金美玉,藏於土泥之中,一旦出世,遇良工巧匠,切磋琢磨,方始成器,故秀才二字不可亂稱。

秀者一江一 山之秀,才者天下之才。

但凡人胸中有秀氣,腹內有才識,出言吐語,自不一般,所以謂之不尋常。

話說的,兀的說這才學則甚!因在下今日,要說一樁「風送滕王閣」的故事。

那故事出在大唐高宗朝間,有一秀士姓王名勃,字子安,祖貫晉州龍門人氏,幼有大才,通貫九經,詩書滿腹。

時年一十三歲,常隨母舅游於江湖。

一日從金陵欲往九一江一 ,路經馬當山下,此乃九一江一 第一險處。

怎見得?有陸魯望《馬當山銘》為證:山之險莫過於太行,水之險莫過於呂梁,合二險而為一,吾又聞乎馬當。

王勃舟至馬當,忽然風濤亂滾,碧波際天,雲陰罩野,水響翻空。

那船將次傾覆 ,滿船的人盡皆恐懼,虔誠禱告一江一 神,許願保護。

惟有王勃端坐船上,毫無懼色,朗朗讀書。

舟人怪異,問道:「滿船之人,死在須臾,今郎君全無懼色,卻是為何?」

王勃笑道:「我命在天,豈在龍神!」舟人一大驚道:「郎君勿出此言!」王勃道:「我當救此數人之命。」

道罷,遂取紙筆,吟詩一首,擲於水中。

須臾雲收霧散,風浪俱息。

其詩曰:唐聖非狂楚,一江一 淵異汨羅。

平生仗忠節,今日任風波。

此時滿船人相賀道:「郎君奇才,能動一江一 神,乃得獲安,不然,諸人皆不免水厄。」

王勃道:「生死在天,有何可避!」

眾人深服其言。

少頃,船皆泊岸,舟人視時,即馬當山也,舟人皆登岸。

王勃上岸 ,獨自閒遊。

正行之間,只見當道路邊,青松影裡,綠檜陰中,見一古廟。

王勃向前看時,上面有朱紅漆牌金篆書字,寫著:敕賜中源水府行宮。

王勃一見,就身邊取筆,吟詩一首於壁上。

詩曰:馬當山下泊孤舟,岸側蘆花簇翠流。

忽睹朱門斜半掩,層層瑞氣鎖清幽。

詩罷,走入廟中,四下看視,真個好座廟宇。

怎見得?有詩為證:碧瓦連雲起,朱門映日開。

一一團一 金作棟,千片玉為街。

帝子親書額,名人手篆碑。

庇民兼護國,風雨應時來。

王勃行至神前,焚香祝告已畢,又賞玩一江一 景多時。

正欲歸舟,忽於一江一 水之際,見一老叟坐於塊石之上,碧眼長眉,鬚鬢皤然,顏如瑩玉,神清氣爽,貌若神仙。

王勃見面異之,乃整衣向前,與老人作揖。

老叟道:「子非王勃乎?」

王勃大驚道:「某與老叟素不相識,亦非親舊,何以知勃名姓?」

老叟道:「我知之久矣!」王勃知老叟不是凡人,隨拱手立於塊石之側。

老叟命勃同坐,王勃不敢,再三相讓方坐。

老叟道:「吾早來聞爾於船內作詩,義理可觀。

子有如此清才,何不進取,身達青霄之上;而困於家食,受此旅況之淒涼乎?」

王勃答道:「家寒窘追,缺乏盤費,不能特達,以此流落窮途,有失青雲之望。」

老叟道:「來日重陽佳節,洪都閻府君欲作《滕王閣記》。

子有絕世之才,何不竟往獻賦,可獲資財數千,且能垂名後世。」

王勃道:「此到洪都,有幾多路程?」

老叟道:「水路共七百餘里。」

王勃道:「今已晚矣!止有一夕,焉能得達?」

老叟道:「子但登舟,我當助清風一帆,使子明日早達洪都。」

王勃再拜道:「敢問老丈,仙耶神耶?」

老叟道:「吾即中源水君,適來山上之廟,便是我的香火。」

王勃大驚,又拜道:「勃乃三尺童稚,一介寒儒,肉眼凡夫,冒瀆尊神,請勿見罪!」老叟道:「是何言也!但到洪都,若得潤筆之金,可以分惠。」

王勃道:「果有所贈,豈敢自私?」

老叟笑道:「吾戲言耳!」須臾有一舟至,老叟令王勃乘之。

勃乃再拜,辭別老叟上船。

方才解纜張帆,但見祥風縹緲,瑞氣盤旋,紅光罩岸,紫霧籠堤。

王勃駭然回視一江一 岸,老叟不知所在,已失故地矣。

只見:風聲颯颯,浪勢淙淙。

帆開若翅展,舟去似星飛。

回頭已失千山,眨眼如趨百里。

晨雞未唱,須臾忽過鄱陽;漏鼓猶傳,彷彿已臨一江一 右。

這叫做:運去雷轟薦福碑,時來風送滕王閣。

頃刻天明,船頭一望,果然已到洪都。

王勃心下且驚且喜,分付舟人,「只於此相等。」

攬衣登岸,徐步入城。

看那洪都果然好景。

有詩為證:洪都風景最繁華,彷彿參差十萬家。

水綠山藍花似錦,連城帶閣鎖煙霞。

是日正是九月九日,王勃直詣帥府,正見本府閻都督果然開宴,遍請一江一 左名儒,士夫秀士,俱會堂上。

太守開筵命坐,酒果排列,佳餚滿席,請各處來到名儒,分尊卑而坐。

當日所坐之人,與閻公對席者,乃新除澧州牧學士宇文鈞,其間亦有赴任官,亦有進士劉祥道、張禹錫等。

其他文詞超絕,抱玉懷珠者百餘人,皆是當世名儒。

王勃年幼,坐於座末。

少頃,閻公起身,對諸儒道:「帝子舊閣,乃洪都絕景。

是以相屈諸公至此,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閣記》,刻石為碑,以記後來,留萬世佳名,使不失其勝跡。

願諸名士勿辭為幸!」

遂使左右朱衣吏人,捧筆硯紙至諸儒之前。

諸人不敢輕受,一個讓一個,從上至下。

卻好輪到王勃面前,王勃更不推辭,慨然受之。

滿座之人,見勃年幼,卻又面生,心各不美,相視私語道:「此小子是何氏之子?敢無禮如是耶!」此時閻公見王勃受紙,心亦怏怏,遂起身更衣,至一小廳之內。

閻公口中不言,自思道:「吾有婿乃長沙人也,姓吳名子章,此人有冠世之才。

今日邀請諸儒作此記,若諸儒相讓,則使吾婿作此文以光顯門庭也。

是何小子,輒敢欺在堂名儒,無分毫禮讓!」分付吏人,觀其所作,可來報知。

良久,一吏報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閻公道:「此乃老生常談,誰人不會!」一吏又報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公道:「此故事也。」

又一吏報道:「襟三一江一 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閻公不語。

又一吏報道。

「物華天表,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公道:「此子意欲與吾相見也。」

又一吏報道:「雄州霧列,俊彩星馳。

台隍枕夷夏之邦,賓主接東南之美。」

閻公心中微動,想道:「此子之才,信亦可人!」數吏分馳報句,閻公暗暗稱奇。

又一吏報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閻公聽罷,不覺以手拍幾道:「此子落筆若有神助,真天才也!」遂更衣復出至座前。

賓主諸儒,盡皆失色。

閻公視王勃道:「觀子之文,乃天下奇才也!」欲邀勃上座。

王勃辭道:「待俚語成篇,然後請教。」

須臾文成,呈上閻公。

公視之大喜,遂令左右,從上至下,遍示諸儒。

一個個面如土色,莫不驚伏,不敢擬議一字。

甚全篇刻在古文中,至今為人稱誦。

閻公乃自攜王勃之手,坐於左席道:「帝子之閣,風一流 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會,亦得聞於後世。

從此洪都風月,一江一 山無價,皆子之力作也。

吾當厚報。」

正說之間,忽有一人,離席而起,高聲道:「是何三尺童稚,將先儒遺文偽言自己新作,瞞昧左右?當以盜論,兀自揚揚得意耶!」王勃聞言大驚。

太守閻公舉目視之,乃其婿吳子章也。

子章道:「此乃舊文,吾收之久矣。」

閻公道:「何以知之?」

子章道:「恐諸儒不信,吾試念一遍。」

當下子章遂對眾客之前,朗朗而誦,從頭至尾,無一字差錯。

念畢,座間諸儒失色,閻公亦疑,眾猶豫不決。

王勃聽罷,顏色不變,徐徐說道:「觀公之記問,不讓楊修之學,子建之能,王平之閱市,張松之一覽。」

吳子章道:「乃是先儒舊文,吾素所背誦耳。」

王勃又道:「公言先儒舊文,別有詩乎?」

子章道:「無詩。」

道罷,王勃遂起身離席,對諸儒問道:「此文果新文舊文乎?後有詩八句,諸公莫有記之者否?」

問之再三,人皆不答。

王勃乃拂紙如飛,有如宿構。

其詩曰:滕王高閣臨一江一 渚,珇玉鳴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一江一 空自流。

詩罷呈上,太守閻公,並座間諸儒、其婿吳子章看畢。

王勃道:「此新文舊文乎?」

子章見之,大慚惶恐而退。

眾賓齊起步向閻公道:「王子之作性,令婿之記性,皆天下罕有,真可謂雙璧矣!」閻公曰:「諸公之言誠然也!」於是吳子章與王勃互相欽敬,滿座歡然,飲宴至暮方散。

眾賓去後,閻公獨留勃飲。

次日王勃告辭,閻公乃賜五百縑及黃白酒器,共值千金。

勃拜謝辭歸,閻公傳左右相送下船,舟人解纜而行。

勃但聞水聲潺上,疾如風雨。

詰旦,船復至馬當山下,維舟泊岸。

王勃將閻公所贈金帛,攜至廟中,陳於中源水君之前,叩頭稱謝。

起身,見壁上所題之詩,宛然如新。

遂依前韻,復作詩一首:好風一夜 送輕舟,倏忽征帆達上流。

深感神功知夙契,來生願得伴清幽。

王勃題詩已畢,步出廟門,欲買牲牢酒禮以獻,看岸邊船已不見了,其舟人亦不知所在。

正猶豫間,忽然祥雲瑞靄,籠罩廟堂,香風起處,見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見中源水君。

勃向前再拜,謝道:「前日得蒙上聖,助一帆之風,到於洪都,使勃得獲厚利。

勃當備牲牢酒禮至於廟下,拜謝尊神,以表吾心。」

老人見說,俯首而笑:「子適來言供備牲牢者,何牢也?吾聞少牢者羊,太牢者牛。

禮,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

吾豈可以一帆風,而受子之厚獻乎!吾水府以好生為德,殺生以祀,吾亦不敢享也,更不必費子措置。

適來觀子廟下留題,有伴我清幽之意,吾亦甚喜。

但子命數未終,凡限未絕,更俟數年,吾當圖相會耳。」

王勃遂稽首拜謝道:「願從尊命!然勃之壽算前程,可得聞乎?」

老叟道:「壽算者陰府主之,不敢輕洩天機,而招陰禍。

吾言子之窮通,無害也。

吾觀子之軀,神強而骨弱,氣清體羸,況子腦骨虧陷,目睛不全,子雖有子建之才,高士之俊,終不能貴矣。

況富貴乃神主之,人之一鍾一粟,皆由分定,何況卿相乎?昔孔子大聖,為帝王師範,尚不免陳蔡之厄,所謂秀而不實者也。

子但力行善事,自有天曹注福,窮通壽夭,皆不足計矣!子切記之!」於是與勃作別。

叟行數步,復又走回,對王勃道:「吾有少意相托:子若過長蘆之祠,當買陰帛,與我焚之。」

王勃道:「此何由也?」

老叟道:「吾昔負長蘆之神薄債未償,子可與吾償之。」

王勃道:「非勃不捨,適來觀上聖殿上金錢堆積如山,何不以此還之?」

老叟道:「汝不知殿上之錢,皆是貪利酷求之人,害物私心之輩,損人益己,克眾成家,偶一過此,妄求非福,神不危而心自危之,所以求獻於廟。

此乃枉物,譬如吾之贓矣,焉敢用哉!」王勃再拜受教。

老叟即化清風而去。

王勃駭然,仍攜金帛之類,離馬當出,趁船徑往長蘆,每思神所說「腦骨虧陷,目睛不全,終不能貴」,心懷怏怏不樂。

船至長蘆,正忘神叟所囑化財還債之言,忽然寒風大作,雪浪翻空,群鴉繞船,噪聲不絕。

其鴉或歇桅櫓,或落船頭,船不能進。

滿船人莫不驚駭畏懼。

王勃亦自駭然,乃問舟人:「此是何處?」

舟人道:「此是長蘆地方。」

王勃聽了,方想一江一 神之言,遂焚香默禱一江一 神,候風息上岸,買金錢答還。

祝畢,香煙未絕,群鴉皆散,浪息風平,於是一船人莫不欣喜。

次日舟人以船泊岸,王勃買金錢十萬下船,復至夜來風起之處焚化,船乃前進。

後來羅隱先生到此,曾作八句詩道:一江一 神有意憐才子,倏忽威靈助去程。

一夕清風雷電疾,滿碑佳句雪冰清。

直教麗藻傳千古,不但雄名動兩京。

不是明靈祐祠客,洪都佳景絕無聲。

王勃親遠任海隅,策騎往省,至一驛捨,欲求暫歇。

方詢問驛吏,忽聞驛堂上一人口呼:「王君,久不拜見,今日何由至此?」

王勃聞言大驚,視之略有面善,似曾相識,忘其姓名。

只見其人道:「王君何忘乎?昔日洪府相會,學士宇文鈞也。」

勃大喜,乃整衣而揖。

遂邀王勃同坐。

敘話間,命驛史獻茶。

茶罷,學士道:「某想昔日洪府之樂,安知今日有海道之憂,豈不悲哉!」王勃道:「學士因何至此?」

學士道:「鈞累任教授,後越闕為右司諫官。

唐天子欲征高麗,鈞直諫,觸犯龍顏,將鈞遷於海島。

千里獨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

某有《遷客詩》一首,為君誦之。」

詩曰:萬里為遷客,孤舟泛渺茫。

湖田多種藕,海島半收糧。

願遂歸秦計,勞收辟瘴方。

每思緘口者,帝德在君旁。

王勃道:「有犯無隱,事君之禮。

學士雖為遷客,直聲播於千古矣!」遂答詩一首。

詩曰:食祿只憂貧,何名是直臣!

能言真為國,獲罪豈慚人。

海驛程程遠,霜髯日日新。

史官如下筆,應也淚沾巾。

當夜二人互相吟詠至半夜,同宿於驛捨。

次日學士置酒管待王勃畢,至第三日學士邀勃同行,俄然天色下雨,復留海驛。

二人談論,終日不倦。

至第五日,方始天晴,二人同下海船,飲食宿臥,皆於一處。

船開數日,至大洋深波之中,忽然狂風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飄飄如一葉,似欲傾覆。

舟人皆大恐。

學士宇文鈞心大驚駭,歎道:「遠謫海隅,不想又遭風波,此實命也!」王勃面不改容,因述昔年馬當山遇風始末,並敘中源水君兩次相遇之語,真個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風波雖有,不足介意!談論方終,卻見波濤暫息,風浪不生,舟人皆喜。

滿船之人,忽聞水上仙樂飄然而至,五色祥雲從天降下,浮於水面,看看來到王勃船邊。

眾人皆驚。

只見祥雲影裡,幢幡寶蓋,絳節旌旗,錦衣對對,繡襖攢攢,花帽雙雙,朱衣簇簇,兩行擺開。

前面有數十人,皆仙娥玉女,仙衣灼灼,玉珇珊珊。

前有一青衣女童,手執碧符,遂呼王勃道:「奉娘娘之命,特來召子。」

王勃愕然,問女童道:「娘娘是何人也?」

女童道:「乃掌天下水籍文簿、上仙高貴玉女吳綵鸞便是。

今於蓬萊方丈,翠華居止,其內有馬當山水君,舉子文章貫古今,特來請子同往蓬萊方丈,作詞文記,以表篷萊之佳景。

可速往。

不可違娘娘之命!」王勃道:「與君人神異途,焉有相召之言?我聞生死分定於天,壽算乃陰府所主,豈有玉女召我作文?何召之有?吾實不從。」

道罷,女童道:「君如不去,中源水君必自至矣。」

道猶未了,只見一朵烏雲,自東南角上而來,看看至近,到於船邊,從空墜下;就水面之上,見一神人,頭戴黃羅包巾,身穿百花繡袍,手仗除妖七星劍,高聲大叫:「王勃!吾奉蓬萊仙女敕,召汝作文詞,何不往也?況中源水君亦在蓬萊赴會,今眾仙等之久矣。

子亦有仙骨之分,昔日你曾廟下題詩,願伴清幽,豈可忘之!」王勃聽言自思:「馬當山中源水君曾言日後遇於海島,豈非前定乎?」

遂忻然道:「願從命矣!」神人見說,遂召鬼卒,牽馬來至舟側。

王勃甚喜,亦忘深淵,意為平地,乃回身與學士及滿船之人作別,牽衣出艙,望水面攀鞍上馬。

但見烏雲慘慘,黑霧漫漫,雲霄隱隱,滿船之人及宇文鈞學士無不驚駭。

回視王勃,不知所在。

須臾,霧散雲收,風恬浪靜,滿船之人俱各無事,唯有王勃乃作神仙去矣!

從來才子是神仙,風送南昌豈偶然。

賦就滕王高閣句,便隨仙仗伴中源。

分類:三言二拍合集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醒世恆言
第卷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第二卷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第三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四卷 灌園叟晚逢仙女第五卷 大樹坡義虎送親第六卷 小水灣天狐詒書第七卷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第八卷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九卷 陳多壽生死夫妻第十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十一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第十二卷○印師四調琴娘第十三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第十四卷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第十五卷 赫大卿遺恨鴛鴦絛第十六卷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第十七卷 張孝基陳留認舅第十八卷 施潤澤灘闕遇友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第二十卷 張廷秀逃生救父第二十一卷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第二十二卷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慾亡身第二十四卷 隋煬帝逸游召譴第二十五卷±孤生歸途鬧夢第二十六卷 薛錄事魚服證仙第二十七卷 李玉英獄中訟冤第二十八卷 吳衙內鄰舟赴約第二十九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三十卷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第三十一卷 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第三十二卷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第三十三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第三十四卷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第三十五卷 徐老僕義憤成家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報仇第三十七卷ˇ子春三入長安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雲門第三十九卷 汪大尹火焚寶蓮寺第四十卷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讀後感——過好當下才是真讀後感——民俗小說看明朝讀後感——伴隨了我的青春期讀後感——像物體一樣散發著物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