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卻亂第十四:【原文】將為肢篋探囊發匱之盜,為之守備,則必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鬼谷子》卻亂第十四

鬼谷子

卻亂第十四

(本章節已佚,本文內容乃後人猜測整理,僅供參考)

【原文】

將為肢篋探囊發匱之盜,為之守備,則必攝緘滕,固扃橘,此世俗之所謂智也。

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滕、扃橘之不固也。

然則向之所謂智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故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其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網罟屋州閭鄉里者,曷常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殺齊君,而盜其國。

所盜者,豈獨其國耶?並與其聖智之法而盜之。

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

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代而有齊國。

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智之法。

以守其盜賊之身乎?

【譯文】

要想防備撬箱子、掏口袋、開櫃子的強盜,就要把箱子、口袋用繩子捆緊,用鎖鎖牢。

這就是歷來人們所說的聰明辦法。

但是大的強盜來了,則背起櫃子、舉起匣子,挑著口袋迅速逃走,還唯恐繩子捆得不結實。

這樣看來,以前所謂的聰明人,不都是在為大盜收拾財物嗎。

因此 曾經試論這個道理:世俗所說的聰明人,有哪個不是在為大的強盜積累的財物呢?

那些所謂聖人,有哪個不是在為大的強盜看守財物呢?

怎麼能知知道是這樣呢?從前齊國城邑密佈,雞犬之一聲相聞,打獵、捕魚和耕種的地域縱橫二千里。

在整個國土範圍內,賴以建立的宗法制度,管理各級區域的體系,沒有不是遵循聖人的準則的。

可是田成子在一天早上殺掉了齊國國君,而竅得了國家政權。

其所竊得的豈止齊國的政權,連同齊國遵循的聖人的智慧和禮地一同竊取了。

所以田成子雖然有竅國的名聲,然而其統治地位卻像堯舜一樣安穩,小國不敢非議,大國不敢誅伐,已經控制齊國二十代了。

這不恰好說明,田成子在竅取齊國政權時,連同齊國遵循的聖人智慧和法度一同竅去了,並以此來保護其本來屬於強盜的自身嗎?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鬼谷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