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卻說涪陵一時失口妄言,不料旁有上海縣一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

元代野史

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

第十八回虎丘寺涪陵遇友

卻說涪陵一時失口妄言,不料旁有上海縣一個吃白食做幫閒的無賴,名曰寧雕兒。

終日走豪門作篾片,一班也鮮衣肥食,徜徉街頭。

忽聞還我正朔一語,大呼拿賊,眾人皆驚。

寧雕兒曰:「此必壽一陽一奸一細,來恥窺伺,拿獲自有重賞。」

眾人方欲動手,馬遇樂慌忙止住,代涪陵解說曰:「我等乃多年航海商旅,此位因在海道覆舟,喪其資斧,附載同歸,因中狂病,以致誑言妄語。

諸君不信,請驗行色可也。」

眾人觀其行止,果然不差,哄然而散。

馬遇樂再三謝過,涪陵亦故作狂妄之狀,寧雕兒睇視曰:「女狂則狂矣,莫非與中山之狂一一黨一也?」

眾人內亦有代為排解者,三人始脫身而去。

馬遇樂大驚曰:「殿下何不自晦如是,倘禍生不測,將十年海島辛苦,均付東流矣。

今後當守口如瓶,慎勿妄言。」

涪陵如夢初覺,半晌乃謝曰:「謹如兄命。」

不意數日在海中觸冒風寒,投宿邸中,一時疾作。

二馬慌忙延醫調治,日復一日,漸次沉重,奄奄待斃,二馬晝夜不安,寢食俱廢,在榻前相對泣曰:「我弟兄十年海外,顛沛相從,九死一生,始回故國。

一旦朝露,趙氏永無望矣。」

言罷大慟無聲。

涪陵在榻上微微欠伸,二馬又輕輕扶起,抉開其口,以藥少許灌下,忽喉間汩一汩作響,二馬暗喜。

少時又略略轉側,漸有聲吟。

二馬方欲詰問,忽門外一片喊聲,見十數漢子,各執器械,蜂擁而入。

馬遇樂當面迎住,遇一陽一守護涪陵,遇樂大呼店家何在,店中小二不知去向。

只見當頭數人聲聲叫:「海外客商,定有異寶。」

遇樂心頭火發,不上三拳兩足,打翻數人。

轉過店家急為勸止,始抱頭鼠竄而去。

遇樂暗思店家皆其一黨一類,欲為地方除害,恐投鼠忌器。

轉過念頭,心便釋然,慌來撫視涪陵。

涪陵病雖垂危,心尚明白,聞二馬悲泣,聽之了了,惟神情仍是昏迷。

忽聞喧嚷之一聲,吃驚不校

誰知受此一嚇,遍體汗出,霍然而蘇。

一時四肢舒暢,如釋重負,開言問賊匪去否。

二馬大喜,再三安慰,隨即進以藥餌。

越日遂起。

涪陵曰:「此處東亭鎮,離雲間僅百餘里。

且往松江暫住,此地非可久留也。」

二馬深然其說。

剛行數日,忽聞松江府沿蘇州太湖水發,由青浦、福泉、上海諸縣,淹斃居民無數。

涪陵遂不往雲間,望松陵驛直過吳江,將往臨安。

訪兩浙消息,非止一日,始達姑蘇城。

出閶門至靈巖寺,四顧峰巒清秀,三江五湖,一精一華所萃,一片佳麗,爽人心目。

又登落虹亭眺望,見江水淙淙,由胥口而來,震澤洞庭諸水,渺渺連天,笠澤雪灘香徑。

鎖夏灣、長洲苑、陵羽泉、姑胥台、鱸鄉亭、響-廊、生公石,諸名景,美不勝收。

涪陵三人在海外所見者,山惟島嶼,非突兀峭拔,即廣漠詭異;水惟波濤,非洶湧澎湃,即浩淼無際,豈有此清淑之氣,直一逼一扶輿,真是吳中第一名勝。

惜已陷蒙古,非復我大宋版圖也,涪陵觀玩感慨不已,後人至此,曾詠其登落虹亭一律云:身從海外久伶仃,欲盼三吳上此亭。

香徑草荒秋露白,山村雨過暮煙青。

天空一雁來胥口,木落諸峰見洞庭。

莫唱菱歌緣岸起,臨安駐蹕即前停

涪陵三人,又游至虎丘,按闔廬之塚,專諸魚腸之劍在焉。

葬畢三日,而白虎踞其上,故曰虎丘。

寺前石梯懸峻,凡五十三級。

士女肩輿游此,必令舁夫倒抬而上。

涪陵到此,回看賣酒樓下橫塘邊,畫舫遊船不計其數。

海燕亭、丁家樓等處策管盈耳,不異當年景象。

涪陵三人,不勝淒其。

又看劍池一潭,深不可測,昔人有詩詠劍池云:劍去池空一水寒,遊人到此憑欄杆。

年來世事消磨盡,只有青山依舊看。

當時遊人甚眾,往來車馬絡繹不絕。

而樓下花間,婦女尤甚,明擋玉羽,珠翠交錯,遺鈿落舄,誇多斗一靡一,處處香氣撲鼻。

時又百戲雜陳,有昆山、常熟諸縣樂部妙伶,一句一句,遍演名調法曲。

歌喉宛囀,遏雲繞樑,加以蘇人士女鍾山川之佳麗,玉一蕊瓊英,莫能方喻。

登山游眺者,直是錦一團一花簇,應接不暇。

有《竹枝詞》十首,略寫其概。

橫塘七里路西東,士女如雲踏軟紅。

才到寺門歡喜地,一時花下-輿空。

姑蘇樓畔石梯懸,步步弓鞋刷可憐。

五十三參心暗數,欹斜扶遍阿一娘一肩。

佛座燒香一瓣新,慈雲低覆落花塵。

不妨訴盡癡兒女,哪有如來更笑人。

女冠裝束認依稀,只少穿珠百八圍。

豈是閨人真好道,阿依一愛一著水田衣。

昏崖老樹落朱籐,漏出紅紗隔葉燈。

不留霓裳有風露,吹笙樓上坐三層。

斑竹薰籠有舊恩,湘妃節節長情根。

吳一娘一酷一愛一衣香好,個個將錢買淚痕。

千點琉璃八角亭,劍池寒水浸華星。

天生一片笙歌石,留與千人廣坐聽。

畫鼓紅牙節拍繁,昆山法部斗新翻。

順郎年少何堪老,海燕亭前較一番。

樓前玉杵一紅牙,簾下銀燈索點茶。

十五當壚年少女,四更猶插滿頭花。

湘簾畫楫趁新涼,衣帶盈盈隔水香。

好是一行烏柏樹,慣遮朱舫坐秋一娘一。

涪陵此時也覺心曠神怡,把國難流離,一時化為烏有,正與馬氏弟兄,散步貞一娘一墓前。

忽一人低言曰:「殿下別來無恙耶?」

涪陵回頭,一眼認定是越國公張世傑部將張懷亮,隨即攜手選一僻靜酒樓坐定,涪陵與二馬共訴別後情況。

張懷亮亦言:「崖山戰敗,即同主將以十六舟奪港出走。

又被元將唆都巨艦衝散。

某與主將不能相顧,逃至香山,收集殘兵,議圖報復。

又主將在平章山下殉節而死,衛王赴海而亡,漂泊江廣,只說大宋無人。

誰知今日得遇殿下,實小將再生幸也。」

言罷淚下如雨。

涪陵亦泣謝曰:「我三人遠竄海島,無國可投,無家可奔。

今日雖歸中土,舉目無親,得遇足下,不愁無援助矣。

回憶在惠州甲子門日日走馬時,我固韶年,君亦弱齒。

轉瞬十稔,若隔再世。

當日趙氏相隨駕者凡有七人,今惟某在矣。」

言畢聲淚俱下。

馬遇樂曰:「殿下今日得遇故人,正宜尋安身之所,圖恢復之計,何為作兒女子態乎?」

遇一陽一亦曰:「男子仗劍樽酒之間,備嘗艱困,益加老練。

殿下惟記著崖山,臥薪嘗膽,則勾踐會稽之功,不日可見。」

涪陵收淚謝之,張懷亮因言蒙古伐掘陵寢,盜取寶玩,至以理宗皇帝首級琢為飲器,暴戾慘毒,虐及枯骨,為亙古所未有。

又滅天毀聖,薄儒重釋,天怒人怨,一時並作,故兵戈四起,盜賊橫行。

殿下可乘此時,大張義舉,崛起恢復,系天下之望,則生民幸甚。」

涪陵聞會稽諸陵盡被伐掘,拍胸頓足,嚎啕大哭。

三人再三勸止。

涪陵一時目眥盡裂,血淚直迸,大罵:「羯賊,某與你誓不共戴天!」張懷亮曰:「殿下此時行止如何定計?」

涪陵曰:「將往臨安,潛訪故老或世胄苗裔,收攬英才,徐圖恢復,兼省視會稽諸陵。

惟恨目下手無尺寸耳!」張懷亮曰:「江南人才,蒙古曾設廉訪使招納,凡故家逸老、世臣子弟早已逃去。

至山林隱逸之士,詩書禮樂之英,十等數內,已列儒於娼之下丐之上,識者羞之。

兩浙之行,殿下休矣。

小將近來,並無安身所在。

相識有劉瑛、劉-弟兄者,義重如山,本系都督劉師勇之子。

劉都督昔日與主將張世態情逾骨肉,意氣相投,瑛、-弟兄,與小將不忘舊好,結為昆仲,義不仕元。

自潯一陽一江別後,聞在撫州石門山,聚眾三千餘,每思相機行一事,未得其主。

殿下何不竟過江右,直往撫州,大宋之義旗一舉,南北必有響應者,何勞殿下,僕僕風塵也?」

涪陵大喜曰:「草澤既有英雄,趙氏七廟有靈矣,明日便當起行。」

言罷四人方欲起身,忽樓下輕輕踱上一人,大言曰:「汝等謀事,休得瞞我,吾將往行省處告變矣。」

涪陵大驚,二馬、懷亮亦愕然。

那人上見涪陵,納頭便拜,涪陵慌忙扶起,又與眾人禮畢,乃曰:「某複姓皇甫名悼,湘江人也,避亂淮右。

前因遨遊廣陵,順道訪姑蘇名勝,路過此地,適聞諸君忠義之言,出於肺腑,大舉恢復,甚愜人心。

殿下倡義之始,帷幄需人,-不才,願借箸前籌,附驥尾以圖功。」

涪陵與諸人,無不大喜。

張懷亮先至江干,預備船隻,然後請涪陵等一齊登舟,望太湖而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