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當時寇復雷等,尚在嚴州,聞壽一陽一強盛,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

元代野史

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

第七回楊鎮龍兵犯牛渚

當時寇復雷等,尚在嚴州,聞壽一陽一強盛,將往歸之,藉以起事。

韓昭曰:「不可,昭昔在廣德,曾見錦帛一面,其人似王敦,蜂目已露,惟豺聲未著耳,雖能食人,終為人食,大丈夫共事,須擇磊磊落落,如青天皎日者與之,方能有濟。

若非其類,同流合污,固不可,隙末凶終,亦未盡善,諸君不可不慎也。」

關普靈曰:「甚善!徐英公遣將,謂以彼福澤,成我功名也!然弟在河東,相識有種世龍其人者,弟名世虎,原故宋豹林老種之後,素秉忠義,廣結當世英雄,家資巨富,破家助友,常言曰:『傾我黃金百斗,結成天下一家。

』又言欲於閩廣間倡義起事,號召吳越,其志非小,我等且探聽的確,共往歸之。」

韓昭大喜曰:「似此,方不負我等初心也!」眾皆願往,遂向東京進發。

卻說楊鎮龍,見眾兵臨安得勝而回,又得關普靈回書,並許多禮物,甚是欣喜。

秦錦帛既據壽春,亦以書約會,請圖浙東,共達建康,聯盟犄角。

鎮龍遂大舉人馬,欲過江南,由溫州紆道,直抵吳興,進窺秀水。

時吳興守將乃故宋降臣劉權,閉關死守。

鎮龍分兵打安吉州,有防禦使廉思領兵出迎,鎮龍命驍將慕容光出馬。

慕容光乃寧羌州人氏,面如重棗,猿臂善射,兼萬人之勇。

廉思忠以膏粱子弟,焉能抵敵,勉強對壘,生擒回陣,元軍大潰。

鎮龍指揮人馬追至城下,見吊橋拽起,方始回軍。

次日鎮龍分佈軍將,架起雲梯,極力攻打,城中驚惶無措,有魏明、史進二將一躍上城,砍翻軍士,斬關而入。

州牧王炳,仰藥而死。

眾兵入城,擄掠一空。

再攻長興,開門納降。

守將劉權星夜往臨安告急。

鎮龍分兵攻打不休,劉權見援兵不至,勢不能支,棄城望嘉興而逃。

鎮龍既得吳興,拔安吉,襲建平,遂攻廣德。

廣德軍乃元將勃律丁鎮守,聞賊兵至,大怒,督兵至苦竹嶺迎戰,手舞鋼叉,與魏明力戰三十餘合,魏明力怯,方欲回陣,被勃律丁,手起一叉,刺於馬下。

元軍大至,鎮龍大驚,慌忙押定陣腳,慕容光飛馬上前,軍已大亂,混戰一會,損傷極多,究竟鎮龍所聚烏合,擄掠其長,攻戰其短,全無紀律,一敗即亂。

次日進兵官-,令史進在左,慕容光在右,別成長蛇之勢。

鎮龍披執,舞刀出馬,不數合,勃律丁率眾大敗奔走,鎮龍長驅直追,近城下,勃律丁不敢入城,拍馬落荒而逃。

鎮龍躍馬爭先,剛剛入城,敵樓上一聲梆子響,亂箭射下,鎮龍馬蹶坑塹,左右伏兵,一齊殺出,幸得史進、慕容光策應兵到,鎮龍死戰殺出,身中十有餘箭,幾乎被擒,部下多帶重傷,回營納悶。

當時史進入帳,獻以周郎賺南郡之策,鎮龍從之。

卻說勃律丁聞鎮龍中計被創,大喜。

當晚忽報賊營大亂,哀聲四起。

勃律丁暗思,鎮龍若斃,余一黨一可一鼓殲之,命重軍堅守城池,小心防護。

自率一精一兵,潛往劫寨。

誰知儘是空營,情知中計,火速退回。

慕容光、史進雙馬殺出,弓弦響處,勃律丁中箭落馬,史進一刀,取了首級。

鎮龍已在城下,督兵攻城,矢石交下,尚難近前,命軍士大呼,以首級示之,眾軍無主,自然張皇,沿夜攻破其城,殺掠無遺。

探馬報人太平府去了。

太平乃建康門戶,龍山南指,牛渚北臨,鐵甕當其東,石頭枕其背,牛渚採石二礬,險扼江口,極為長江要害之區。

太平自昔日賈似道師潰逃歸,元兵屢力口殘敗,沿江斥堠不設,防守無人。

鎮龍即襲破昭關,逕出含山縣,不由蕪湖,偷過和州,將渡採石磯,太平方始戒嚴。

且說太平知府夏貴,當初以淮西降元,奏授行省左丞,權知府事,遂守太平。

至是聞廣德已失,尚以長江天塹,賊兵安能飛渡?忽報賊過和州,將渡採石。

夏貴驚慌無措,急命都監陳宏統、一團一練副使王杲領兵一千,將牛渚磯屯祝牛渚與太平,相隔僅二十五里,去採石二里。

鎮龍揚帆而來,聞牛渚有兵,也不退避,竟在和州之橫江浦,對採石磯下寨。

時有范國昌、司馬肅二人,從姑蘇游至和州,將渡採石,聞有兵阻,戲吟曰: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西指有元兵。

即今欲渡緣何事,如此扁舟不可行。

范國昌吟畢笑曰:「降臣拒叛臣,類聚怎交兵!」司馬肅亦笑曰:「寧為叛將死,不作降臣生。」

二人不敢濟江,遂轉京口而去。

且說涪陵公趙晟,與二馬隨著眾商,直至真臘國。

此城猶在占城國之西南由廣州發船,北風十日可到。

其國天氣寒,風土大異。

國中望天處,微有小痕。

古云:女媧氏補之所不至也!

其俗嫁娶,男歸女捨,國人生女,至九歲,即請僧誦經,作梵法,損其童身,謂他日必能諧好。

宜家室,至十歲即嫁,其妻或與人私,夫必大喜,謂妻美故。

而立法最酷,凡國人殺害華人者,依法賞死。

如華人殺國人至死者,即重罰金。

無金,則賣身取金贖罪。

刑有斬手頭足,燒火烙印胸背、黥額,或木削一尻一其標,即絞罪也。

然無盜少訟,大凡人家失物,知盜是某,不吐實,以鍋煎油待沸,出手探之,果盜,則手隨腐爛,否則如故,蓋其術如此。

又有浮石圖十二座,或兩造結訟,難分曲直。

令兩造各坐一塔外,用各眷屬提防巡視,或一二日,或三四日,不直者,必得奇疾異症,直者無恙,謂之座天獄,亦土神之靈也。

似此則較中土少無數獄訟盜賊矣。

眾商在彼,爭相居奇,惟涪陵與二馬宴然無事。

一日報有滿刺加國王,遣使來聘,與真臘聯姻,國王已允。

不日將送公主至矣。

涪陵抑鬱一無聊,日日感歎,亦與二馬至三街六市等處觀玩。

見百貨雲集,異產雜沓,舉不知為何物何用?土音人形,亦與中國懸殊。

時值退朝,有無數車馬,紛紛攘揍,道旁者指示之曰:「若者大夫,若者國相,若者公候勳戚,若者酋長軍將也。

儀制率多猥瑣,人物亦多怪異,觀罷而歸,眾商正在誇奇爭勝,你得貓睛珠,我得交臂玉;你誇清泥乃無價之寶,我炫一陽一燧為希世之珍。

這邊誇勝,那邊道強,聒絮不了,真是賣物當行,不消說得。

今按真臘國所產最珍者,惟有夜明珠,其珠光彩若月,照人無妍媸,皆成美麗。

漢成帝時,入獻中國,飛一燕以賜婕妤,此其證也。

但此珠不常產,雖產,外商亦不能采也。

一日國中沸騰,傳言滿刺加固公主已至。

涪陵亦與二馬齊往觀之,見本國車馬過畢,隨有小香車十餘隊,蜂擁而來,其中粗釵俊粉,媸妍不一。

嗣後一輦香車,雲蠻霓旌,侍從皆肅,眾嘩然曰:「公主至矣!」視其中,一女子,回面孿耳,-唇歷齒,傴肩皤腹,裙底蓮船,約尺有五。

而金冠象簡,珠圍翠裙,抹巾障袖,猶強作媚一態。

涪陵不覺破涕一笑,二馬觀之,亦失聲大笑。

國人爭相讚美,意涪陵諸人,皆共笑其美也。

卻說真臘國王,年老仁慈,武備不修。

有紅夷國王,禿忽魯,聞真臘與滿刺加聯姻結盟,疑有併吞紅夷之意。

命大將鰲奴,率眾島酋長,兵伐真臘。

國王大恐,集文武商議,勉強命將御之。

紅夷酋將鰲奴,勇健異常,所部皆碧眼赤髮,耳帶金環,似人似鬼,兇惡之徒。

兼善火攻,兵所到處,一靡一不殘破。

真臘兵將聞名,早已心膽俱裂。

且幸鰲奴統兵,已離真臘不遠,忽見海中現出一隻巨魚,如狀——,嘴似鸚鵡,共有八足,略現半身,即望之若山,八足微動,波濤洶湧,雪一浪一排空。

鰲奴知是真臘浮胡之魚阻舟,不敢前進,退回紅夷去了。

國王大喜,謂是天意不欲強一暴凌慈良之國也。

涪陵住此數年,見非可久-,辭別眾商,眾商以定風珠贈之,遂與二馬拽起風帆,駕舟起舵,望占城進發。

涪陵緘口真臘,不言故國者數年,舟中歎曰:「頻年海外,飄泊無歸,中都阻隔,雲山縹渺,萬里之行,何時已乎?晟以煢獨一靡一依,不足論矣,深累二兄,撇桑梓而-異域耳。

,』二馬齊聲曰:「是何言也?弟兄雖愚魯武夫,頗明大義,縱使蒙古混一中國,弟兄若歸,便稽首而稱臣哉!」涪陵曰:「想惠州一戰,趙氏無噍類矣,我等宜就近廣南諸國,探聽的確,可歸則歸。」

一行賴有定風珠,海中無虞,不日已至暹羅之釣魚島。

島邊酋長部落,知是中國人,一直放過,遂入暹羅,三人變姓名,權在暹羅-身,待時而動。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