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昇平前傳》第七十回:詩曰:漢家征旆出臨洮,莽莽邊塵逐夢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永慶昇平前傳》第七十回

永慶昇平前傳

第七十回

王義士單人退敵兵 安天壽偷營泥金崗

詩曰:漢家征旆出臨洮,莽莽邊塵逐夢遙。

雪擁天山不跨海,風翻戈壁馬成潮。

知無一一穴一容藏兔,莫倚寒雲失射鵰。

多少秦關堆白骨,幾人不負霍嫖姚?

王天一寵一擋住賊人去路,張廣太回歸本隊。

馬成龍在遠處瞧見,問:「此是何人?」

張大虎在一旁說:「大帥,此乃是我家寨主王天一寵一,與倭侯爺送信就是此人。」

成龍吩咐:「擂鼓助陣!」只見王天一寵一在那裡說:「好,賊人通名!」急先鋒說:「我乃是前軍督會總蕭可龍是也。

你是何人?」

王勇說:「我姓王,名勇,表字天一寵一,別號人稱小白龍,福建聚泉山公道大寨主的便是,特意來拿你這叛反國家之賊人!」蕭可龍說:「我與大清國有不共戴天之仇!」

原來這急先鋒蕭可龍,乃是湖北武昌府一江一夏縣的人,康熙三十年的武會元,出任作雲南穿雲關的副將,為人其一性一最烈,帶兵甚是恩厚。

八卦教素日聞他之名,常常的派人來下書信,請他入伙,俱被蕭可龍給罵回去了。

也有給割了耳朵的,也有打四十棍的,把那些個會匪俱皆唬的不敢來了。

後來峨嵋山八路督會總帶領十萬大兵,來取穿雲關,蕭可龍帶二千兵出關打仗。

吳恩親身列隊,左邊有白綾旗,右邊也有白綾旗,當中一桿白八卦旗。

左右列著有四十八員偏將,當中一輛四輪車,吳恩在上面端坐:頭戴八寶魚尾三角白綾冠,金抹額,上嵌八寶,輪羅傘蓋,花貫魚腸,身穿寶藍緞子道服,外罩鵝黃緞子道氅,足登藍緞雲履;背負一陰一陽一八卦幡,肋下佩太阿劍,綠魚皮鞘,黃絨穗頭,黃絨挽手,真金什件。

老道面如白玉,眉分八彩,目如朗星,準頭豐滿,三山得配,五嶽停勻,頦下滿部銀髯,根根見肉,不亞賽銀線相似;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不亞似太白李金星。

身背後帶著雲南頭勇士、黑面小霸王楊勝,人稱神槍無敵:背後雲南二勇士、小常萬楊平,還有雲南七勇士、金钂無敵大將軍曹天興,這是雲南的八勇。

還有幾個玄門道教:頭一個瘟黃道人葉守靜,虎眉真人葉守清,還有鐵掌道人馬齡、八臂道人宣天化、九頭真人李常齡、七星真人杜玄真、五方太歲李英。

旁邊一百二十八家少會總,都是三山五嶽的英雄,四野八方的豪傑。

蕭可龍帶清兵二千在正北扎隊,一見吳恩這樣兵威,自己心中說道:「大概這座穿雲關保守不住。」

自己催馬向前,擺手中倭瓜紫金錘,說:「好叛逆!哪個前來,與你家協鎮大人動手?」

吳恩身背後過來小霸王楊勝,催馬擰手中渾鐵點鋼槍,大嚷一聲:「蕭可龍早早歸降!小霸王楊勝在此!」二人在戰場之上,難分高低上下、勝敗輸贏,直殺到黃昏日暮,兩下各自收兵。

次日又戰,一連五天。

吳恩甚一愛一惜蕭可龍,一想:「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不如想一條妙計,收這一員虎將,得取大清一江一山社稷,不費吹灰之力。」

至第六日,按兵不動,就是一連七天。

這一日,打下戰書,請蕭可龍決一雌雄。

蕭協鎮帶大隊出離穿雲關,至戰場之上,吳恩說:「蕭可龍,山人我帶大兵十萬,要得取雲南。

我兵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我者生,逆我之死。

你若不信,你待來看!」伸手拉出八卦幡。

衝著自己本隊兵一指,只見一溜青煙,那兵丁登時身死。

吳恩說:「蕭可龍,我這寶幡一動,你早死於非命。

我一愛一惜你,早早歸降,免遭殺身之禍。」

蕭可龍一擺手中錘,說:「好妖道,今天我必要結果你的一性一命,萬不能饒你!」吳恩又派二人楊勝、楊平雙戰蕭可龍,「只許生擒活捉,不准傷他一性一命。」

此時,三人在戰場之上戰了約有頓飯之時,吳恩故意鳴金,將自己的兵收回,說:「蕭可龍,你目中不識人。

你多咱有急難之時,再投奔於我,我必有重用。」

蕭可龍並不答言,帶隊來至穿雲關外叫城。

只聽城上一聲炮響,上面有無數的官兵。

為首有一人,身高九尺,面如白玉;頭戴青泥得勝盔,二品頂戴,大花翎,說:「蕭可龍,我奉雲貴總督之命,知道你叛反大清國,特意前來拿你!」吩咐左右:「先將蕭可龍的家口拿上城頭號令!」少時,就將蕭可龍的母親、妻子上來。

他母親在城頭上說:「兒呀,你為何叛反?連累老身遭這一刀之苦。」

見自己結髮之妻,還有九歲的兒子在城頭之上,一刀一個,俱皆殺死。

蕭可龍一瞧,「噯喲」一聲,栽於馬下。

眾兵丁過來說:「兵主醒來!」大家把他扶上馬去,蕭可龍說:「我忠心赤膽保守穿雲關,我全家被害,可慘哪,可慘!列位三軍,你等助我一膀之力,我要攻破這一座穿雲關,替一我老母報仇雪恨!」說罷擺錘。

那二千人都說:「願與兵主同死!」殺奔穿雲關攻城。

上面灰瓶炮子、滾木礧石,不住望下砸打。

直攻得有三更時分,那二千人剩了有一千多人,蕭可龍吩咐:「撤隊!大家望南找一個安身之處。」

正在為難之際,只聽得對面有人說:「蕭協鎮,我等奉我家會總爺之命,前來接你。

聽人傳說:尊駕乃是被上憲所害。

我家會總爺特意派我前來接你回營,必要替你報仇雪恨。」

說罷,在那邊一站。

蕭可龍說:「既然如此,甚好。

爾等隨我投降天地會。」

眾兵丁也是走投無路,無奈歸降天地會八卦教。

先見了吳恩,吳恩說:「我山人今既然得了一員虎將,明天不用你自己出兵,我親身前往,必要奪取穿雲關。」

旁邊有一個戰將陳武英說:「卑職乞得一精一兵三千,要走馬取穿雲關,必要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吳恩令蕭可龍安歇睡覺。

次日天明起來,人報:「陳武英得了穿雲關,請會總爺入關。」

吳恩說:「帶全軍入穿雲關,進兵楚雄府。」

長驅大進。

蕭可龍說:「多蒙會總爺待我天高地厚!你如派我,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自此,他歸降天地會了。

書中一交一代,原來這取穿雲關,乃是吳恩的一條反一奸一之計,在與蕭可龍打仗之日,派了一個天地會中的小會總,叫他們帶三千人,扮作了一個清朝武官的模樣,詐進了穿雲關,關裡也沒有多少官兵,就把蕭可龍的家眷拿獲了。

又把關城緊守,多設滾木礧石防守,蕭可龍一到,他就知道是計已成功,派人先把蕭可龍的家口都結果一性一命,然後又派人從北關出去,知會了八路督會總吳恩知道。

此乃是蕭可龍無謀,中了賊人之計叛國。

故此王天一寵一今天罵他,說是「叛反大清國的逆賊」。

這一句話,真把那急先鋒給罵急了,一擺手中的倭瓜紫金錘,說:「好一個匹夫!敢這樣無禮!你既是好人,為何佔山為寇?你也不必多說,來,咱們較量三兩趟,分個上下與輸贏!」王勇把雁翎刀一順,說:「不必多說,來,你我較量幾趟,分個高低上下!」掄雁翎刀望下就剁,蕭可龍用錘相迎,二人一大戰有二十多個回合。

王天一寵一急了,把手中的刀一順,望旁邊一站,伸手掏出一支金鏢,說:「你等這些個教匪來,我非與你戰三百合不成!」望前一湊,一掄刀又望下剁。

蕭可龍用錘望上相迎,王勇把刀一撤,一鏢正打在急先鋒蕭可龍的咽喉之上,登時身死。

馬成龍一擺「令」字旗,揮兵殺過去。

那邊安天壽一瞧,吩咐退兵。

青龍山丹鳳嶺的謝祿、韓虎帶著有八百名飛虎兵,殺入賊隊之內。

這馬步隊官兵也殺入賊隊之內。

安天壽已然傳令退兵,後來見官兵壓下來,自己也就止不住隊了,敗回白龍灘去了。

馬成龍收兵回歸泥金崗,升大帳,發放軍情已畢,請王天一寵一進帳。

張忠出去,少時把王勇帶進了大帳。

馬成龍說:「久仰王義士大名。

今幸相會,也是三生有幸!」王天一寵一說:「足下奇才,為蘇州的保障,為救百姓,真乃國家之福也。」

二人落座。

成龍說:「適才多蒙兄台神武英威,殺死賊將蕭可龍,以救此急,真乃是豪傑,我足以感佩!今有兄台在此,可保一江一蘇無事。

不知今天是從何處至此?」

王天一寵一說:「我是從聚泉山至此,來瞧我顧大哥,帶找張賢弟,不想今天得遇大人,也是三生有幸!」說罷,成龍又給他引見馬夢太與張廣太、王緒祖等一班的英雄。

張廣太又給王勇道謝。

然後大家擺酒,一則是得勝慶賀功勞,賞三軍得勝酒。

正吃得半酣之際,只聽大旗「克嚓」一聲,折為二段,有人報與成龍。

成龍叫張傑、張化,附耳說如此如此。

各帶一百名兵,依計而行。

到了營門外,分東西兩邊,各居一處,在那裡吃酒。

一個個口內猜三喚五,划拳行令。

正吃得高興,那邊暗中有兩個一奸一細偷瞧,是天地會那裡來的。

說書的一張嘴,難說兩下裡話。

安天壽帶著眾賊敗下三十里路,把大隊紮住,一查點軍裝器械,傷了有四千多名賊兵,還折了好些匹馬。

大家草創營寨,說:「兵主,此事該當如何?」

安天壽說:「你等大家用完了飯聽令。」

又派人把底營內的老隊調來,傳令:「二更齊隊,三更之時帶著十萬大軍,前往泥金崗清營。

成功就在今朝!」又派人前去探清營的虛實。

內中有一個小蜜蜂陶進,此人乃是夜行術的能耐,日行七百里的路程,奉安天壽之命,前去哨探,帶了一個能走步卒,到了泥金崗。

一瞧大營以外坐著好些官兵,都在那裡說說笑笑,划拳行令的。

聽見那東南一夥官兵說:「今天咱們打了一個勝仗,賊人敗下去,也不能回來了。

我這一喝酒,就高了興啦,別提多麼爽一快啦!喝醉了咱們睡覺吧。」

內中也有喝醉了打起架來的,也有亂嚷怪叫真鬧的,陶進二人回來回明瞭安天壽。

安天壽大喜,說:「甚好,也是會總爺的洪福齊天,今夜一戰可定蘇州。

泥金崗官兵不過幾千之眾,我何不到那裡把他們俱皆殺盡了,然後我再取蘇州。」

說罷,傳令進兵,浩蕩蕩的殺奔泥金崗而來。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永慶昇平前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