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龍韜五音:武王問太公曰:「律章之一聲,可以知三軍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六韜》龍韜五音

六韜

龍韜五音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律章之一聲,可以知三軍之消息、勝負之決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問也。

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宮、商、角、徵、羽、此其正聲也。

萬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之敵金、木、水、火、土,各以其勝攻之。

古者三皇之世,虛無之情以制剛強。

無有文字,皆由五行。

五行之道,天地自然。

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淨,無陰雲風雨,夜半,遣輕騎往至敵人之壘,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

有應志管,其來甚微。

角聲應管,當以白虎;徵聲應管,當以玄武;商聲應管,當以朱雀;羽聲應管,當以勾陳;五管聲盡,不應者,宮也,當以青龍以五行之符,佐勝之征,成敗之機。」

武王曰:「善哉!」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敵人驚動則聽之,聞ˍ鼓之音者,角也;見火光者,徵也;聞金鐵矛戟之音者,商也;聞人嘯呼之音者,羽也;寂寞無聞者,宮也。

此五者,聲色之符也。」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從律管發出的聲樂中,可以判斷軍隊力量的消長,預知戰爭的勝負嗎?」

太公回答道:「深奧啊!君王所問的這個問題。

律管共有十二個音階,其中主要的有五個,即宮、商、角、徵、羽。

這是最基本的聲音,千秋萬代都不會改變。

五行相生相剋,神妙無比,乃是天地變化的自然規律、藉此可以預測敵情的變化。

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其相互生剋取勝。

用兵之道也是以其勝攻不勝啊!」

「古代三皇的時候,崇尚虛無無為,以克制剛強一暴虐。

當時沒有文字,一切都按照五行生剋行一事。

五行相互生剋的原理,就是天地演變的自然規律。

六甲懶分合是十分微妙的。

運用五音五行的方法是:當天氣清明晴朗,沒有陰雲風雨時,於半夜派遣輕騎前往敵人營壘,在距離敵營九百步以外的地方,都手拿律管對著耳朵,向敵方大聲疾呼以驚動他們。

這時,就會有來自敵方的回聲反應於律管中,這回聲非常微弱。

如果是角聲反應於律管中,就應當根據白虎所代表的方位從西方攻打敵人;如果是徵聲反應於律管中,就應當根據玄武所代表的方位從北邊攻打敵人;如果是商聲反應於律管中,就應當根據朱雀所代表的方位從南邊進攻敵人;如果是羽聲反應於律管中,就應當根據勾陳所代表的方位從中央攻打敵人;所有律管都沒有回聲的是宮聲的反應,應當根據青龍所代表的方位從東邊攻打敵人。

所有這些就是五行生剋的應驗,輔佐制勝的徵兆,勝敗的關鍵。」

武王說:「太妙了!」

太公說:「微妙的音律,都有外在的徵候。」

「武王問:「怎麼才能知道呢?」

太公說:「當敵人被驚動時就仔細傾聽,聽到鼓聲是角聲的反應,見到火光是徵聲的反應,聽到金鐵矛戟各種兵器聲是商聲的反應,聽到敵人的呼叫一聲是羽聲的反應,寂靜無聲的是宮聲的反應。

這五種音律與外界的動靜是各有對稱,互相符合的。」

【例證】

根據五音和五行相配來判斷敵情乃至指揮用兵,跡近荒誕,不足憑信。

但是,其利用各種手段來偵察敵情,透過各種蛛絲馬跡判斷敵情並進而作出相應決策的思想仍不乏可取之處。

清朝將領年羹堯聞雁即警,就是這樣的實例。

雍正元年(1723 年)秋,清朝大將年羹堯率軍前往青海平定叛亂,到達西寧附近時,安營紮寨,飯後就寢。

夜入三更,一群大雁從營帳上空飛鳴而過。

年羹堯披衣而起,反覆思忖:今夜天黑無光,大雁應群宿水邊,倘無人驚動不會夜間飛行。

且雁群飛行疾速,鳴聲淒厲,起飛地點距此不會太遠。

白天哨探報告,前去不遠有群山水泊、是叛軍經常出入之地。

想必是叛軍乘我遠道而來,士卒疲睏,夜中前來劫寨,以致驚動雁群。

於是,他當即定下設伏以待、消滅襲營之敵的計策。

然後,年羹堯召集將士:「四更時分,叛軍將前來劫我營寨,爾等設伏,需沉著果敢,奮勇殺敵,消滅亂軍。」

諸將率領軍隊設伏就緒本久,即見叛軍騎兵朝清軍設伏地域急馳而來。

待叛軍進入伏擊圈後,清軍驟然發起攻擊,全殲前來襲營的叛軍。

天將破曉,將士凱旋而歸。

當日,年羹堯下令休整三天,犒賞三軍。

席間,眾將紛紛詢問他何以得知叛軍前來襲營的消息。

年羹堯當即講述了昨夜聞雁即警的經過。

眾將齊聲感歎:「大將軍真乃神將!」年羹堯卻說:「不然。

帶兵征戰,不能僅逞匹夫之勇、還必須射時戒備。

戒備妙法,沒有定論。

為將者必先料敵,上通天文地理,下知敵我之短長,即是禽一獸生存習一性一的蛛絲馬跡,也要細心體察,從中悟出道理。

比如各類禽一獸,都有自己奇特的預警靈一性一和防工本領,如狡兔三窟,狡狐三一穴一,即是藏身避禍的例子。

常言道,打草則蛇驚,兔警則鷹襲,馬嘶則虎近,此即見微而知著也。

我昨夜之所以聞雁即警,設伏致勝,就是前後聯繫,再三揣摩才定下的計策。

諸位只要處處留意,用心研討,長此以往,不難料兵如神。」

諸將聽完,無不點頭稱是。

三天後,年羹堯率軍繼續西進。

經數次交鋒,大獲全勝,終於平定了叛亂。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六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