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記》第四十四回老大人開科取士白安福建蘸酬神:現在試場正期已逾兩月,尚未見聖駕回朝,惟恐再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乾隆南巡記》第四十四回老大人開科取士白安福建蘸酬神

乾隆南巡記

第四十四回老大人開科取士白安福建蘸酬神

卻說文班中兩位官員,原來是禮、兵二部尚書,因前奉命出示諭,各省文武舉人齊集,聽候示期會試。

現在試場正期已逾兩月,尚未見聖駕回朝,惟恐再延時日,滋生事端,反為不美。

又山東兩省相爭馬路,猶且械鬥多端,這就是前車可鑒矣。

二尚書日夜擔心,是以約定今日入朝,將此事奏明兩位大人得知,請命定奪。

陳、劉兩大人聞奏,點頭稱是。

果然十八省舉子文武屯集京城,人數過多,良歹不一,若是再延時日,又恐惹是生非,不如趁早開科,先考文,後考武,待老夫權代萬歲主試,以了此大典,方為上策。

二人商量妥當,隨命禮、兵部尚書分頭出示試期,先文後武,候會試後,即選入朝殿試,復考真才,評定甲乙,庶不致枉屈之弊。

禮、兵二部領命回衙,出示曉諭。

十八省士子一見,紛紛到部註冊投卷。

及至文場廣東會館陳景升、李名流、張正元、黃鈺、何文炳等共百餘人一同入場,歸號靜候。

出題及題紙一出,景升、名流二人素稱老手,認定題解,順筆就寫。

三篇一連入滿三場,均是如此,頗稱得意。

出場後會館擺酒,與同鄉洗筆,景升、名流二人同席談論多時,酒過數巡,食供三度,景升因請名流默念文章,以開茅塞。

名流答道:「拙作不堪污先生之聽,敢求先生大作,以新眼界是真。」

景升答道:「好說了!閣下如此吝玉,小弟尚敢班門弄斧乎?」

是時,同座四人見他們你推我讓,一味虛談,激怒一人說道:「你二人竟不是同鄉兄弟,彼此均是讀書人,何必如此秘吝?即使念出來,果屬佳文,我亦替兄歡喜。

所謂奇文並欣賞者,此也。」

二人見他說來合理,景升即說道:「待弟先獻醜。」

於是將頭場三篇並詩,從頭至尾朗念一遍。

名流聽至他念首文起講,即讚道:「探驪得珠,當行之作!」再聽景升背念下去,隨念隨贊,每誦至終篇之時,擊節歎賞不置。

及誦至三篇尾對,名流復讚道:「到底不懈的是掄元文字,小弟甘拜下風。」

景升道:「兄太過獎,令弟難以克當,還求大作指教。」

名流道:「有此珠玉在前,拙作何堪再誦?」

四人又大言道:「先前曾經說過不秘,況弟等聽陳兄之文,恰可聽到入神,又被你沖淡,何不一氣念出來,使弟等聽聽,亦可知兩位鴻才也!」名流將三文並詩背誦,景升聽了讚道:「握定題神,一絲不溢,不可多得,乃出色之作,高發無疑,可為預賀也。」

名流謙遜一回,復舉杯向景升道:「弟借此一杯,作為預賀吾兄掄元之敬,請滿三杯!」景升遞回一杯,復敬名流道:「兄之文擲地有聲,應上弟上,理宜兄先飲三杯,弟方敢從命。」

四人勸道:「兩位先生文才相並,齊勝可也。

何必區區於是!」二人各飲三杯,並請四人陪飲三杯。

四人見他二人一交一 相稱讚,定然高中,因此心中十分歡悅。

你酬我勸,直飲至更深方才散席。

看戲會館中,忙忙碌碌,熱熱鬧鬧,慶敘兩三天方才安靜。

不覺過了數日,又值武科開射之期。

兵部大堂每日往教場閱箭,四條馬路分歇辰宿,列張四個圍,派定本部左右侍郎分閱馬箭,射中三矢,方准跪射地毯。

廣東派在列字圍會館內。

宋成恩、李流芳、白安福、趙虎、司馬瑞龍共百有餘人同往跑馬,宋成恩、李流勞、白安福均中六矢,趙虎中五矢,瑞龍中三矢,其餘或二失,或四五矢不等。

僅有十餘人中一二失,不得入門,余皆准射毯步,一連數日始完。

頭場中全箭者為宋成恩、白安福、李流芳三人,其餘十二人,十矢不等,九矢八矢者多。

道至內場技勇,默寫武經,三場完竣,各回會館,靜養精神,預備複試大弓,以圖上進,放下慢表。

再言禮部大堂複閱十八省舉子文章,評定甲乙,入朝定了揭曉日期,隨即掛牌,諭各省舉子。

一到揭曉前一日,京城內外擁塞不通,人人企望報子臨門。

是日,廣東會館預先懸燈結綵,候接喜紅。

方才佈置停當,接連三四人走來報喜,齊說恭喜列位老爺,陳景升老爺高中第六名貢士!眾人聞報大喜,景升心中歡悅,隨即打發報子出門。

眾人復與景升道喜,此時會館中熱鬧非常,車馬盈門,往來不絕。

到了黃昏,復又報子走來,報說:「李名流老爺高中第三十八名貢土!連接又報何、黃二位大老爺高中了。

於是會館眾人歡喜振地,四名新貴俱繫在會館居住,因此館中擺酒會客,一連數日,諸事已畢。

陳、李、黃、何田人,約定同在順天府學官拜會同年,聽候複試,然後朝考。

光陰迅速,不覺過了數天。

忽然一日見禮部掛牌,奉定期四月十八日複試新科貢土,入保和殿殿試分用,二十七日朝考,欽定等第授職。

眾新貴見了日期,齊到禮部學習 朝拜儀注。

至期考試已畢,各回寓所靜候。

因聖天子下游一江一 南尚未回朝,陳、劉二軍機系代攝國政,是以權為主試。

就命各王公部院將各進士殿試策卷,公同閱取,復覽。

分列三甲。

次早,各新貴俱穿宮服、頂帶,禮部帶領入朝,行禮叩謝皇恩畢,然後依排班站立,靜聽臚唱。

不一刻,忽聞金殿傳呼欽定一甲第一名狀元嚴我斯,系一江一 南省人;二名榜眼浙一江一 省人;三名探花山西省人;二甲進士陳景升、李名流,系廣東人,欽點翰林庶吉士。

三甲進士各授職已畢,當殿簪花,賜宴瓊林。

隨即退班散朝,各回公寓,不提。

再講廣東會館,眾人見陳、李點翰林,何、黃歸班即用知縣,立即帶齊鼓樂,熱熱鬧鬧齊到皇城內迎接。

陳、李、黃、何四位新貴,騎了駿馬,威威揚揚,簇擁回會館而去。

及到門前,鼓樂喧天,炮聲震地,所有鄉親戚友,齊來恭喜。

其即開筵款客,自不必說。

足忙了十餘天,諸事方才停當,又值武場放榜之期,復又沸沸揚揚,京城中十分熱鬧。

那些武館中伙頭,各想撈頭報花紅,預先走到兵部裡用些小費,買通門路,聽候名字走報。

閒話少提,回表廣東會館眾武舉各各歡喜,齊集等候捷音。

忽聞人聲喧嚷,報到李流芳高中榜眼,又報宋成恩、白安福同中進士,及後復報趙虎亦中了。

是時會館眾人十分大喜,見目下已經報中四名,大約在後還有一二名,亦未可知,因此眾人加倍歡悅。

誰想本科廣東額限四名,不能過額多中。

直至揭曉之時,方才明白。

是時,廣東各武舉在會館迎賓宴客,忙忙碌碌,鬧了些時。

李流芳等四位新進,殿試後授職,再寫家書報喜。

光陰似箭,不覺過了十餘天。

兵部牌示殿試日期。

各新進聞知試期,齊集武英殿考試。

眾大臣挑取技勇超群者,進呈陳、劉兩大人複閱定甲,然後命各進士朝考授職。

廣東李流芳、宋成恩點花翎侍衛,趙虎撥歸營用守府,白安福點藍翎侍衛。

是科武狀元系山東省人。

各新進受職已畢,退朝回寓。

再說廣東會館內,新貴白安福系錦綸行內人,因前者一胡一 惠干在少林寺一習一 學武藝,專打機房行內諸友,被一胡一 惠干打傷喪命不知其數。

安福見屢受其斯,所以轉行投師一習一 武,今日幸喜點了侍衛,諒該可以報仇,一來與行內眾朋友洩忿,二則與錦綸堂爭氣,一舉而兩得。

惟是計將安出?當時再三思想,偶然想起妙計,連忙請齊眾鄉親,並新科翰林陳景升、李名流等,出堂商議。

各人詢問:「安福有何大事酌量?」

安福道:「無事不敢驚動!緣弟本系錦綸行內之人,前者因被一胡一 惠干欺壓,經訟多年,其中冤抑事情,弟雖不說,眾位亦必盡知詳細了。

即如弟之轉行一習一 武,亦欲一旦僥倖,好與敝行出氣。

今老天眼開,成就功名了,尚恐獨力難支,故請諸公商酌,實因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以籌萬全之策,請問列位尊見如何?」

陳景升道:「此事兄即不說,弟等素知一胡一 惠干兇惡,但未悉吾兄怎麼設法?」

安福道:「弟現思得一計,欲奏明某等告假回鄉祭祖省親,並在錦綸堂建醮酬神,欲借重陳、李二位先生名字,文武聯銜入奏。

陳、劉西大人系本科主試,與某等有師生之情,若見本章,必然詢及錦綸堂細事,建醮何用,入奏請旨,弟即陳奏一胡一 惠干惡跡傳勢橫行,百民畏懼,惟恐臨時被其攔阻,釀成巨禍,故特明請諭旨,如蒙朱批允准,方敢舉行。

倘遇一胡一 惠干怙惡不悛,再來闖禍,我等即稟明督撫,求懇撥兵護衛,干雖強橫,焉能奈何我哉!如此乃能爭氣。」

眾人聞官,齊讚妙計,果然高見不差!安福隨即請景升、名流二位連夜商量寫定奏本,待明早入朝具奏。

眾人晚膳已畢,各各回房安寢。

那陳、李二人酌議妥當,連夜修起本章,一聞朝樓五鼓,連忙喚起家人,催請各位快些梳洗,趕急上朝具奏。

是時文武四位新進一同前往朝房聽候。

忽聞鐘鳴鼓響,即見內侍擁著二位攝政大臣臨朝理事。

百官朝參已畢,只見黃門官說:「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擲聲退臨。」

話未說完,即見左班中閃出新科翰林陳景升,手捧本章,忙步上前,又見右班中新科侍衛數人出班跪下,口稱:臣陳景升、李名流、白安福、宋成恩等有事啟奏,懇請鴻恩,伏乞諭允,不勝欣幸待命之至。

那陳、劉兩軍機聞奏,即命內侍將奏章取來一看,書悉各情均宜允准。

惟據稱請假省親款,與例相符;至建醮酬神這些細事,何須上瀆聖聰。

那白安福聞此論言,急忙回奏道:「臣安福原系錦綸堂人,因被惡凶一胡一 惠干數年擾累,以臻傷損人命,聞聲懼怕,逼得通行歇業,暫避其凶。

臣亦轉行一習一 學弓馬。

今幸邀天眷,侍衛內廷,臣等回籍定必建醮酬答神恩,恐再受一胡一 惠干恃強攔阻,有玷朝上官威,故特奏明,請旨。」

陳、劉兩軍機聽罷安福所奏,說道:「有這樣兇惡之人,地方必受他所害。」

隨即批准本章,著禮部頒發文憑一道:「准廣東新科翰林侍衛四人旋鄉祭祖建醮酬神,如有土豪勢惡恃強,攔阻滋生事端,准該翰林等指名具稟督撫衙門,恭請王命,將該豪懲辦,以儆傚尤而煞刁風也。

欽此,欽遵。」

白安福領了護身文憑,即刻叩謝天恩,祥朝別駕,同回會館,將朱批允准各情,對各鄉親說知。

然後著人僱船,隨身收拾行李下船,趁著風色開行,夜即灣泊。

光陰迅速,日月如梭,船已行了一月有餘,所有陰惡灘頭並皆捱過,惟是尚須半月程途,才能到埠。

幸他們每日在船內論古談今,說說笑笑,不覺寂寥。

忽一日,見船家報說,已入西南地界,各人聞報大喜,即著家人預先收拾行李,免至臨時忽忙,有遺落失脫之思。

各從人領命,加意檢點,不到一日,船至羊城碼頭。

將船灣泊停當,下了鐵錨,搭起扶手板,各人即著挑夫擔齊行李,起岸回去。

按下慢提。

再講白安福回到家中,即命人通知眾行友。

聞知安福回來,十分歡喜,以為此次一定可報前仇,雖有十個一胡一 惠干亦無須掛慮。

眾人正在你言我語,忽見安福親來會館,各人急忙迎接說道:「弟等受一胡一 惠干所欺忍氣已久,今喜白兄欽點侍衛回來,想必能報一胡一 惠干仇恨矣。」

安福道:「弟在京時,業已立定主意,更兼得新科翰林幫助,因此大眾商量妥當,欲借名在會館建設天醮酬答神恩,那時干賊聞知,定然生氣,料定他不准我們會館高處,所以弟等奏聞朝廷,幸蒙批准,這就是奉旨建醮了。

即如本省文武各官,不知此事便罷,若知此事,上至督撫,下至州縣,亦必撥兵到來護衛、彈壓。

蓋恐鬧出事端,他們亦有干係。」

眾人聽了這些言語,速忙著人分頭辦事,立刻在錦綸行會館前蓋搭棚廠,限期九中旬開壇建設大醮酬恩,不得延遲誤期。

是時一胡一 惠干仍在西禪寺開設武館,終日闖禍招災,恃強凌弱,晚間出入,手提專打機房燈籠,附近居民人人畏懼,個個心寒。

兼之聚集狐群狗一黨一 肆意橫行,殊無忌憚。

今日聞錦綸行會館搭蓋大棚建醮,十分熱鬧,美麗繁華,隨即對各友說道:「他們設此醮會,不知因甚事情,系何人擔待?竟然不怕我們生事。

伊既如此大膽,待我一胡一 惠干放些厲害與他掃門高慶,你等意下如何?」

眾人齊聲說道:「甚妙!若果如此,使他眾行友白費多金,又不能成事,反被我等丟架,那時更顯我們名聲。

諒他不敢與我相抗!」一胡一 惠幹道:「正是這個主意,今日我等齊到他們會館,責成各值事要他保護鄰里平安,方准舉行;如不肯擔待,就要立刻拆棚,不准滋事。

倘有那個不允,即將伊打破頭臉,看他如何答我?」

眾人聽他,齊道:「是,趁此即刻起行。」

是時乃九月初五,會館各人正在手忙腳亂分理事務,突遇一胡一 惠干率領一班無賴頑徒趕到會館,言三語四要值理出來相見,又令搭棚匠人立刻停工,不准搭蓋。

如有不遵命令,我等就要放火燒棚。

是時數十匠人正在趕緊加工搭蓋,以期早日完工,不致誤期,不料被他一喝,又不敢不遵,恐怕激怒他們,真個放起火來,連累街坊鄰舍,反為不美。

若我們暫且停工,待伊兩邊講妥,我等再來興工,方免干係。

眾人商量定了,即時一哄散去,把會館各人氣呆了。

眾值理等見丁,心中大怒,白安福急忙上前喝問道:「你等是何方來的?我們會館建醮酬神,是件大事,與你無涉,何得擅自恃強阻止?甚屬無理之至!」一胡一 惠乾笑道:「你這廝敢是不認得我了?我便是新會一胡一 惠干,就是專打機房之人。

你等是何方來的?既然想設醮還神,若能保得街鄰平安無事,又無火燭之虞,任你所為;倘有半些不妥之處,我就要把你會館拆為平地,你擔待得起,即管做來。

再有多言不服者,叫他出來會我,待我取他狗命!你們識性,急宜早早令人拆棚斂事,免生後悔;如再滋事,匆謂我言之不先也。」

說完,即領眾人一大踏步回西禪寺去了。

這把白安福等氣得目瞪口呆,出聲不得,眼光光看著他們回去,眾行友擁著安福等回會館坐定,抖下了氣,再作商量,道:「現在光天化日之中,尚被一胡一 惠干如此欺負,情難啞忍!」安福道:「不妨!一胡一 惠乾等不過恃自己兇惡,料我們不敢與他對敵而已。

此次必須請齊陳、李二翰林,聯名在督撫衙門控告,准了再與他們理論,尚未為遲。

目下斷斷不要與他爭論是非,恐怕失了眼前威勢,被人恥笑,務宜計出萬全,方免被他逃脫,始能除卻後患也。」

話完,即著家丁持帖往請陳、李兩位太史駕到會館。

白安福等即忙迎接入堂,分賓主坐下,看茶。

茶罷,安福開言說道:「無事不敢驚動兩位老師,因小弟敝行建醮酬神之事,前者在京時,已蒙尊駕聯名奏准,今日突被女干惡一胡一 惠干率須無賴等輩來到,倚刁恃強,不准舉行,並將搭棚工人趕散,口出不遜之言,激得各友怒氣勃發,即欲與他們相鬥,見個高低。

弟恐眾人非是敵手,防有性命之虞,故此勸止各人暫時忍耐,任其百般辱罵,並不與伊較量。

況系奏准上諭之事,自官代我辦理,何用自己先行出頭招惹禍端?因此,敬請台駕到來,商量此事。

弟欲在督撫處遞一呈,說一胡一 惠乾等謀為不軌,將他們眾凶拿獲正辦,以除民間大害,而絕禍根,非獨敝行諸友戴德,即萬姓亦受恩矣!未知太史公尊意以為然否?」

陳景升道:「若以一胡一 惠干多行不義而論,殊不為過,況這班兇徒平日草菅人命,不知多少,實屬死有餘辜!」李名流道:「據弟看來,此事實有天意存焉。

蓋一胡一 惠干屢次行強,傷斃人命,指難屈數,必然惡貫滿盈。

鬼神差使他出來攔阻,故惹禍燒身,實屬無慾收這班兇徒,是以假手某等耳!我故雲是無意也。

再此次某等不肯將他拿辦,則後來之禍更無底止。

這正是勢不兩直之理矣!」安福道:「所慮不妄,甚是道理。

就請兩位商受稟詞,明晨勞駕親會督撫,當面一交一 稟,更為機密,庶不致洩漏風聲,被眾兇徒走脫。」

景升、名流齊道:「是極!兄可出去知會各友,不可鬧事。

若一胡一 惠干再來吵罵,切莫理他,待稟准之後,再與他理論就是。」

安福聞言,隨即出來安慰眾人一番,著令靜候,切勿性急生事。

眾友領命不提。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乾隆南巡記
第一回北京城賢臣監國瑞龍鎮周郎遇主第二回杏花樓奸黨遭誅海邊關良臣保駕第三回退妖魔周郎配偶換假銀張婦完貞第四回區家村智退莊客金平城怒斬奸官第五回雷老虎擂台喪命李巴山比武欺人第六回梅花樁僧俗比武西禪寺師徒相逢第七回林勝捉姦遭反捏黃坤抱屈遇高僧第八回下潮州師徒報仇游金山白蛇討封第九回英武院探賭遇名姝朱仙鎮贖衫收勇士第十回楊遇春賣武逢主僧燕月行兇遭戮第十一回遇詩翁蔡芳奪舟訪主子伯達尋江第十二回奪鱸魚踢傷倫公子投村莊收羅眾豪傑第十三回妖道人圍困海波莊玉面虎陣斬高發仕第十四回少林寺門徒私下山錦綸堂行家公入稟第十五回牛化蛟貪財喪命呂英布仗義報仇第十六回雷大鵬別師下山胡惠乾送兒入寺第十七回下武當道德報仇游羊城五枚解急第十八回劉閣老累代光昌趙芳慶武藝無雙第十九回趙教頭知機識主朱知府偏斷身亡第二十回蘇州城白花蛇劫獄牛頭山黃協鎮喪師第二十一回接聖駕區鎮威擢職結親誼週日青吟詩第二十二回黃土豪欺心誣劫張秀才畏刑招供第二十三回伯制軍兩番訪主唐教頭二次解圍第二十四回待月樓奮鵬護駕尋芳市老虎喪身第二十五回毓秀村百鳥迎皇小桃源萬花朝聖第二十六回游花園題贈佳人詞鬧新房戲謔風流話第二十七回急腳先鋒逢恩得赦投懷柳燕遇主成親第二十八回癡情公子戀春光美貌歌姬嗟命薄第二十九回蘊玉閣狂徒恃勢天香樓義士除頑第三十回東留村老鼠精作怪飛鵝山強賊寇被誅第三十一回李全忠尋仇擺擂台程春孝解忿破愚關第三十二回白面書生逢鐵漢紅顏少女遇金剛第三十三回英雄遇赦沐皇恩義士慈心叨御賜第三十四回命金剛碧玉共成親逢聖主許英談戰法第三十五回三英雄廟前逞力兩孝子遇水無災第三十六回碧連孝感動家姑紫薇遺寶賜佳兒第三十七回報恩寺和尚貪財廣法庵女尼死節第三十八回王寶珠貪淫殞命錄金言警世除頑第三十九回葉公子通賊害民柴翰林因侄會主第四十回陳河道拯民脫難鄒按察救駕誅奸第四十一回揚州城府憲銷案金華府天子救民第四十二回仁聖主怒斬貪官文武舉同沾重恩第四十三回安福戰敗飛龍閣趙虎收伏金鰲吼第四十四回老大人開科取士白安福建蘸酬神第四十五回錦綸堂設壇度亡魂胡惠干恃惡又尋仇第四十六回說閒言機匠起禍誇武藝惡霸打人第四十七回遞公稟總督准詞緝要犯捕快尋友第四十八回印月潭僧人不俗儀鳳亭妓女多情第四十九回奪佳人日青用武打豪奴詠紅知恩第五十回入縣衙怒翻公案到巡撫請進後堂第五十一回杭州城正法污吏嘉興府巧遇英雄第五十二回害東翁王懷設計見豪客鮑龍顯能第五十三回重親情打傷人命為義士大鬧公堂第五十四回週日青力救郭禮文李得勝鞭傷鮑勇士第五十五回醉大漢洪福救主舊良朋華琪留賓第五十六回週日青小心尋聖主楊長祺請罪謁天顏第五十七回方快頭叩問吉凶高相士善談休咎第五十八回識真主高進忠顯名訪細情何人厚得信第五十九回施毒計氣煞惠干逞兇狂打走方德第六十回傷母子胡惠干狠心調官兵曾必忠設計第六十一回調兵圍困西禪寺會議協拿胡惠干第六十二回西禪寺胡惠干驚變大雄殿高進忠爭鋒第六十三回破花刀惠干喪命擲首級三德亡身第六十四回絕後患議拿家屬報父仇擬請禪師第六十五回奉旨訪師方魁跋涉應詔除害白眉登程第六十六回聞家信方快頭垂淚探消息馬壯士逞能第六十七回舊地重遊山僧勢利輕舟忽至姊妹翩躚第六十八回俗和尚出言不遜猛英雄舉手無情第六十九回叩求恕罪前倨後恭閱讀來書驚心動魄第七十回志切報仇心存袒護出言責備仗義除凶第七十一回運內功打死童千斤使飛腿踢傷謝亞福第七十二回道人寄語巡撫奏章閣老知人英雄善任第七十三回約期比試錦綸下書結伴同行白眉除害第七十四回掃除惡霸不忍同門力敵仇讎擊殺至善第七十五回眾教師大破少林寺高進忠轉回廣東城第七十六回頑梗既除八方向化帝德何極萬壽無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