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五之煮:持以逼火,屢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狀蝦蟆背,然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茶經》五之煮

茶經

五之煮

凡灸茶,慎勿於風燼間灸,?票焰如鑽,使炎涼不均。

持以逼火,屢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狀蝦蟆背,然後去火五寸,卷而舒則本其始,又灸之。

若火干者,以氣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罷熱搗葉爛而牙筍存焉。

假以力者,持千鈞杵亦不之爛,如漆科珠,壯士接之不能駐其指,及就則似無禳骨也。

灸之,則其節若倪,倪如嬰兒之臂耳。

既而承熱用紙囊貯之,一精一華之氣無所散越。

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勁薪。

其炭曾經燔灸,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

古人有勞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一江一 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揀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

又多別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洩,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畜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其一江一 水,取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謂棄其啜余,無乃而鍾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

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

沫餑,湯之華也。

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

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

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渭,又如菊英墮於鐏俎之中。

餑者以滓煮之。

及沸則重華累沫,?番?番然若積雪耳。

《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敷」,有之。

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

其第一者為雋永,或留熟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

諸第一與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飲。

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一精一英浮其上。

如冷則一精一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茶性儉,不宜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其色緗也,其馨也。

其味甘灌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譯文】

五、煮茶的方法

烤餅茶,注意不要在通風的餘火上烤,因為飄忽不定的火苗像鑽子,使茶受熱不均勻。

烤餅茶時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動,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蝦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後離火五寸。

當捲曲的茶餅又伸展開,再按先前的辦法又烤。

如果制茶時是用火烘乾的,以烤到冒熱氣為度;如果是用太一陽一曬乾的,以烤到柔軟為好。

開始,對於很柔嫩的茶葉,蒸後乘熱搗杵,葉搗爛了,而茶梗還是完整的。

如果只用蠻力,拿很重的杵桿也搗不爛它。

這就如同圓滑的漆樹子粒,雖然輕而小,但壯士反而捍不住它是一個道理。

搗好後,好像一條梗子也沒有了。

這時來烤,柔軟得像嬰兒的手臂。

烤好了,趁熱用紙袋裝起來,使它的香氣不致散發,等冷了再碾成末。

烤餅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強的柴(如桑、槐之類)。

曾經烤過肉,染上了腥膻油膩氣味的炭,或是有油煙的柴以及朽壞的木器,都不能用。

古人說:"用朽壞的木製器具燒煮食物,會有怪味",確實如此。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一江一 河的水,井水最差。

山水,最好選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這種水流動不急),奔湧湍急的水不要飲用,長喝這種水會使人頸部生病。

幾處溪流匯合,停蓄於山谷的水,水雖澄清,但不流動。

從熱天到霜降前,也許有龍潛伏其中,水質污染有毒,要喝時應先挖開缺口,把污穢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來,然後飲用。

一江一 河的水,到離人遠的地方去取,井水要從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水煮沸了,有像魚目的小泡,有輕微的響聲,稱作"一沸"。

鍋的邊緣有泡連珠般的往上冒,稱作"二沸"。

水波翻騰,稱作"三沸"。

再繼續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飲用了。

開始佛騰時,按照水量放適當的鹽調味,把嘗剩下的那點水潑掉。

切莫因無味而過分加鹽,否則,不就成了特別喜歡這種鹽味了嗎!第二沸時,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夾在沸水中轉圈攪動,用"則"量茶末沿漩渦中心倒下。

過一會,水大開,波濤翻滾,水沫飛濺,就把剛才舀出的水摻入,使水不再沸騰,以保養水面生成的"華 "。

喝時,舀到碗裡,讓"沫餑"均勻。

"沫餑"就是茶湯的"華"。

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輕的叫"花"。

"花"的外貌,很像棗花在圓形的池塘上浮動,又像迴環曲折的潭水、綠洲間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鱗狀浮雲。

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邊,又如菊花落入杯中。

那"餑",煮茶的渣滓時,水一沸騰,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層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積雪一般。

《荈賦》中講的"明亮像積雪,光彩如春花",真是這樣。

第一次煮開的水,把沫上一層像黑雲母樣的膜狀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

此後,從鍋裡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長,謂之"雋永",通常貯放在"熟盂"裡,以作育華止沸之用。

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

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厲害,就值不得喝了。

一般燒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熱接著喝完。

因為重濁不清的物質凝聚在下面,一精一華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一精一華就隨熱氣跑光了。

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樣不好。

茶的性質"儉",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

就像一滿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覺得差些了,何況水加多了呢!茶湯的顏色淺黃,香氣四溢。

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檟";入口時有苦味,嚥下去又有餘甘的是"茶"。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茶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