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夢瑣言》卷一:頗留心貢舉,嘗於殿柱上自題曰「鄉貢進士李某」。或宰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夢瑣言》卷一

北夢瑣言

卷一

唐宣宗皇帝好儒雅,每直殿學士從容,未嘗不論前代興亡。

頗留心貢舉,嘗於殿柱上自題曰「鄉貢進士李某」。

或宰臣出鎮,賦詩以贈之,詞皆清麗。

凡對宰臣言政事,即終日忘倦。

洎僖宗皇帝好蹴球、鬥雞為樂,自以能於步打,謂俳優石野豬曰:「聯若作步打進士,亦合得一狀元。」

野豬對曰:「或遇堯舜禹湯作禮部侍郎,陛下不免且落第。」

帝笑而已。

原其所好優劣,即聖政可知也。

太尉李德裕幼神俊,憲宗賞之,坐於膝上,父吉甫每以敏辯誇於同列。

武相元衡召之,謂曰:「吾子在家所嗜何書」意欲探其志也。

德裕不應。

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因戲曰:「公誠涉大癡耳。」

吉甫歸以責之,德裕曰:「武公身為帝弼,不問理國調一陰一陽一,而問所嗜書。

書者,成均禮部之職也。

其言不當,所以不應。」

吉甫復告,元衡大慚,由是振名。

宣宗舅鄭光敕賜雲一陽一、縣兩莊,皆令免稅。

宰臣奏恐非宜,詔曰:「朕以光元舅,欲優異之,初不細思,是免其賦。

爾等每於匡救,必盡公忠。

親戚之間,人所難議。

苟非愛我,豈盡嘉言。

庶事能如斯,天下何憂不治有始有卒,當共守之。」

尋罷。

葆光子同僚嘗買一莊,喜其無稅,乃謂曰:「天下莊產,未有不征。」

同僚以私券見拒。

爾後子孫為縣宰定稅,求祈不暇。

國舅尚爾,庶僚一胡一 為。

武宗嗣位,宣宗居皇叔之行,密游外方。

或止一江一 南名山,多識高道僧人。

初聽政,謂宰相曰:「佛者,雖異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論,不欲過毀,以傷令德。」

乃遣下詔。

會昌中,靈山古跡招提棄廢之地,並令復之,委長吏擇僧之高行者居之,唯出家者不得忘度也。

懿宗即位,唯以崇佛為事。

相國蕭仿、裴坦時為常侍諫議,上疏極諫,其略云:「臣等聞玄祖之道,用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以仁義是首。

相沿百世,作則千年。

至聖至明,不可易也。

如佛者,生於天竺,去彼王宮。

割愛中之至難,取滅後之殊勝。

名歸象外,理出塵中,非為帝王所能慕也。」

廣引無益有損之義,文多不錄,文理婉順,與韓愈元和中上《請除佛骨表》不異也。

懿皇雖聽覽稱獎,竟不能止。

末年迎佛骨,才至京師,俄而晏駕。

識者謂大喪之兆也。

唐大中年,兗州奏:「先差赴慶州行營押官鄭神佐陣沒,其室女年二十四,先亡父未行營已前許嫁右驍雄軍健李玄慶,未受財禮。

阿鄭知父神佐陣沒,遂與李玄慶休親,截發,往慶州北懷安鎮收亡父遺骸,到兗州瑕丘縣進賢鄉與亡母合葬訖,便於塋內築廬。」

識者曰:「女子適邊,取父遺骸合葬。

烈而且孝,誠可嘉也。

廬墓一習一 於近俗,國不能禁,非也。」

廣引《禮經》而證之。

唐宣宗朝,日本國王子入貢,善圍棋。

帝令待詔顧師言與之對手。

王子出本國如楸玉局、冷暖玉棋子。

蓋玉之蒼者如楸玉色,其冷暖者言冬暖夏涼。

人或過說,非也。

王子至三十三下,師言懼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指。

王子亦凝目縮臂數四,竟伏不勝,回謂禮賓曰:「此第幾手」答曰:「其第三手也。」

王子願見第一手,禮賓曰:「勝第三可見第二,勝第二可見第一。」

王子撫局歎曰:「小國之一不及大國之三。

此夷人也,猶不可輕,況中國之士乎。」

葆光子曰:「蜀簡州刺史安重霸黷貨無厭。

部民有油客子者,姓一鄧一 ,能棋,其力粗贍。

安輒召與對敵。

只令立侍,每落一子,俾其退立於西北牖下,俟我算路然後進之,終日不下十數子而已。

一鄧一 生倦立且饑,殆不可堪。

次日又召,或有諷一鄧一 生曰:『此侯好賂,本不為棋,何不獻效而自求退』一鄧一 生然之,以中金十鋌獲免,良可笑也。」

大中時,工部尚書陳商《立漢文帝廢喪議》、《立春秋左傳學議》,以「孔聖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

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

惜忠賢之泯滅,恐善惡之失墜。

以日系月,修其職官。

本非扶助聖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

舉其《春秋》則明白而有實,合之《左氏》則叢雜而無征。

杜元凱曾不思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取二義乖剌不侔之語參而貫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文多不載。

又睹吳郡陸龜蒙亦引啖助、趙匡為證,正與陳工部義同。

葆光子同僚王公貞范一精一於《春秋》,有駁正元凱之謬,條緒甚多,人鹹訝之。

獨鄙夫嘗以陳、陸、啖、趙之論竊然之,非苟合也,唯義所在。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躋大位。

先是劉禹錫大和中為賓客時,李太尉德裕同分司東都。

禹錫謁於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別令收貯,然未一披。

今日為吾子覽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沒於塵坌。

既啟之而復卷之,謂禹錫曰:「吾於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一精一絕,何必覽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觀覽。」

其見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並皆忌之,鹹曰:「有學士才,非宰臣器。」

識者於其答制中見經綸之用,為時所排,比賈誼在漢文之朝不為卿相知。

人皆惜之。

葆光子曰:「李衛公之抑忌白少傅,舉類而知也。

初文宗命德裕論朝中朋一黨一 ,首以楊虞卿、牛僧孺為言。

楊、牛即白公密友也。

其不引翼,義在於斯,非抑文章也,慮其朋比而制掣也。」

相國牛僧孺,字思黯,或言牛仙客之後,居宛葉之間。

少單貧,力學,有倜儻之志。

唐永貞中,擢進士第,時與同輩過政事堂。

宰相謂曰:「掃廳奉候。」

僧孺獨出曰:「不敢。」

眾聳異之。

元和初登制科,歷省郎、中書舍人、御史、中書門下平章事、揚州、建州兩鎮、東都留守、左僕射。

先是,撰《周秦行記》,李德裕切言短之。

大中初卒,未賜謚。

後白敏中入相,乃奏定謚曰「簡」,白居易曰「文」。

葆光子曰「僧孺登庸在德裕之先,又非忌才所能掩抑。

今以牛之才術比李之功勳,自然知其臧否也。

且《周秦行記》非所宜言,德裕著論而罪之,正人覽記而駭之。

勿謂衛公掩賢妒善,牛相不罹大禍,亦幸而免。」

唐大中末,相國令狐罷相,其子高應進士舉在父未罷相前,預拔文解及第。

諫議大夫崔上疏,述高弄父權,勢傾天下,以「舉人文捲鬚十月前送納,豈可父身尚居於樞務,男私拔其解名,干撓主司,侮弄文法恐奸欺得路,孤直杜門」云云,請下御史台推勘。

疏留中不出。

葆光子曰:「令孤公在大中之初,傾陷李太尉,唯以附會李紳而殺吳湘。

又擅改元和史,又言賂遺閹宦,殊不似德裕立功於國,自儉立身。

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洎身居巖廟,別無所長,諫官上章可見之矣。

與朱崖之終始殆難比焉。」

唐大和中,李德裕鎮浙西。

有劉三復者,少貧苦學,有才思。

時中人繼御書至以賜德裕,德裕試其所為,謂曰:「子可為我草表,能立就或歸以創之。」

三復曰:「文理貴中不貴其速。」

德裕以為當言。

三復又請曰:「漁歌樵唱皆傳公述作,願以文集見示。」

德裕出數軸與之。

三復乃體而為表,德裕嘉之,因遣詣闕求試,果登第,歷任台閣。

三復能記三生事,雲曾為馬。

馬常患渴,望驛而嘶,傷其蹄則心連痛。

後三復乘馬過磽確之地必為緩轡,轍有石必去之。

其家不施門限,慮傷馬蹄也。

其子鄴敕賜及第,登廊廟,上表雪德裕以朱崖神櫬歸葬洛中,報先恩也。

士大夫美之。

杜公,司徒佑之孫,父曰從郁,歷遺補畿令。

尚憲宗岐一陽一公主,累居大鎮,復居廊廟。

無他才,未嘗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

有朝士貽書於曰:「公以碩大敦龐之德,生於文明之運。

矢厥謨猷,出入隆顯。」

極言譏之,文多不錄。

時人號為禿角犀。

凡蒞藩鎮,未嘗斷獄,系囚死而不問,宜其責之。

嗚呼!處高位而妨賢,享厚祿以豐已。

無功於國,無德於民。

富貴而終,斯又何人也!子孫不享,何莫由斯

唐文宗皇帝謂宰相曰:「太宗得魏征彩拾闕遺,弼成聖政。

今我得魏謨,於疑似之間必極匡諫。

雖不敢希及正觀之政,庶幾處無過之地。

今授謨右補闕,委舍人善為之詞。

又問謨曰:「卿家有何圖書」謨曰:「家書悉無,唯有文貞公笏在。」

文宗令進來。

鄭覃在側,曰:「在人不在笏。」

文宗曰:「卿渾未曉。

但『甘棠』之義,非要笏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夢瑣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