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詞典增上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增上,佛教詞典增上詞彙及解釋

佛學知識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根有四事增上

佛學大詞典:【五根有四事增上】五根,指眼、耳、鼻、舌、身;增上,乃增勝之義。據五事毗婆沙論捲上載,五根具有四種增勝之義,即:(一)莊嚴身,謂眼、耳、鼻、舌莊嚴於身,然後完美,於此諸根若缺一者,便成殘陋,若不缺者,完美增勝。(二)導養身,謂眼能見安危之色,耳能聞美惡之聲,鼻能嗅香臭之氣,舌能嘗甜苦之味,如是等諸識

五種增上緣

佛學大詞典:【五種增上緣】又作五增上緣、五緣。以佛為增上緣,念佛者所受之利益共有五種,即:(一)滅罪增上緣,又作現生滅罪增上緣。以阿彌陀佛為增上緣,消除一切之業障。(二)護念得長命增上緣,又作護念增上緣、現生護念增上緣。即受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勢至菩薩之祐護。(三)見佛增上緣,又作見佛三昧增上緣。以彌陀之三念願

增上寺

佛學大詞典:【增上寺】位於日本東京都芝公園。為日本淨土宗七大本山之一。號三緣山廣度院。原屬古義真言宗,明德四年(1393)十二月(一說至德二年,1385)改為淨土宗,並立今之寺號,以聖聰為開山。應永元年(1394)千葉佐竹氏等佈施法器、田園、林樹等,遂興建堂宇。德川家康時,將本寺定為菩提所(祠堂)而移至現址,因

增上心學

佛學大詞典:【增上心學】梵語adhicitta-s/iks!a^,巴利語adhicitta-sikkha^。即『三學』中具有增上勢力之定學,為能增進『心』之學,故稱增上心學。修定能收攝散亂,令心專注於一對像;進而遠離慾望與邪惡,趨向見性悟道。俱捨論卷二十八(大二九·一四五中):『有餘師說,即心一境相續轉時,名三

增上緣

佛學大詞典:【增上緣】梵語adhipati-pratyaya。(一)為四緣之一。乃一切有為法生起或結果之間接原因,凡有強勝之勢用,能成為他法生起、結果之助力者,皆稱為增上緣。如六根能照境發識,有增上之力用,於諸法生時,不生障礙;又如田、糞、水等,於諸苗稼等,皆有成辦之助力,故稱為增上緣。大乘義章卷三(大四四·五

增上心

佛學大詞典:【增上心】(一)即增勝上進,勢用強盛之心。圓覺經(大一七·九一六下):『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二)即禪定心,系息滅惡念所得之定心,此定心具有增上力。中阿含卷二十五增上心經(大一·五八八上):『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於五相,數念五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滅;惡念

增上

佛學大詞典:【增上】梵語aupacayika,adhipati。即增勝上進之意,亦即加強力量以助長進展作用,令事物更形強大。據大毗婆沙論卷一載,若依增上心論道,是為素怛纜(經);若依增上戒論道,是為毗奈耶(律);若依增上慧論道,是為阿毗達磨(論)。唐譯攝大乘論釋卷一載,增上慧者,謂趨證智慧。上記之說皆系就其勢用

增上慢

佛學大詞典:【增上慢】梵語abhi-ma^na。即對於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卻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經論中常舉示的未得謂得、未獲謂獲、未觸謂觸、未證謂證等,均屬修行人生起增上慢之例。為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三、俱捨論卷十九等所說的七慢之一。又法華論卷下列舉七種增上慢之心,詳加解說,並分別以法華七喻配當、對治之

增上果

佛學大詞典:【增上果】梵語adhipati-phala。系五果之一。即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生之果。由於系許多『因』法活動之結果,故亦稱共果。於諸種情況下,增上果為所緣緣、等無間緣及增上緣之果,以此三緣皆屬於能作因之故。如依增上緣之眼根得生眼識,此眼識即屬增上果。又所謂能作因,指對結果無直接關係的其餘諸因之總稱

護念增上緣

佛學大詞典:【護念增上緣】又作護念得長命增上緣。為念佛行者所得五種增上緣之一。謂現生受佛菩薩之守護慈念,為得長壽之強力因緣。〔觀念法門〕(參閱『五種增上緣』1189)

護念增上緣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護念增上緣】(術語)善導觀念法門明念佛之行者,得五種增上緣,其中第二為護念得長命增上緣。謂現生為佛護念,得長壽之強力因緣也。

增上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果】(術語)五果之一。依增上緣而生者。如眼識之於眼根,眼識為增上果也。

增上戒學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戒學】(術語)三學之一。見增戒學條。

增上慢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慢】(術語)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聖道,謂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捨論十九曰:『於未證得殊勝德中,謂已證得,名增上慢。』法華經方便品曰:『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是失。』

增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術語)總言勢力之強。

增上慢聲聞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慢聲聞】(術語)五種聲聞之一。於小乘之涅槃不甘聞大乘法者。如法華之五千人。

增上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心】(術語)強盛之心。圓覺經曰:『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囗@又]定心也。定心之勢力強盛,故名。中阿含經二十五曰:『增上心經。』

增上緣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緣】(術語)四緣之一。謂起他法與以強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識,田土之能生米麥。大乘義章三本曰:『增上緣者,起法強,故曰增上。』觀經玄義分曰:『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五千增上慢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五千增上慢】(故事)釋尊將說法華時,懷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證妙果,何要聞法華,各立座而去。法華經方便品曰:『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立,禮佛而退。』

增上戒殊勝殊勝語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戒殊勝殊勝語】(術語)見十殊勝語條。

增上心學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心學】(術語)三學之一。定學也。定學有增上之力,故謂之增上心學。又為增進心之學,故曰增上心學。

增上慧學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慧學】(術語)三學之一。發增勝智慧之學。又增進智慧之學。

增上心殊勝殊勝語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心殊勝殊勝語】(術語)見十殊勝語條。

增上慧殊勝殊勝語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增上慧殊勝殊勝語】(術語)見十殊勝語條。

五種增上緣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五種增上緣】(名數)又名五增上緣,亦曰五緣。即念佛者現當二世所應蒙之增上緣,有五種之別。觀念法門所謂『現生及捨報決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明五種增上利益因緣,一者滅罪增上緣,二者護念得長命增上緣,三者見佛增上緣,四者攝生增上緣,五者證生增上緣。』是也。滅罪增上緣,又名現生滅罪增上緣,由佛為增上

五根有四事增上

三藏法數:【五根有四事增上】[出五事毗婆沙論]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猶增勝也。一莊嚴身莊嚴。端莊嚴飾也。謂眼耳鼻舌莊嚴於身。然後完美。於此諸根。若闕一者。便成殘陋。若不缺者。全美增勝。是為莊嚴身也。二導養身導養者。導引資養也。謂眼能見安危之色。耳能聞美惡之聲。鼻能嗅香臭之氣。舌能嘗甜苦之味。如是等諸識。於

五種增上緣

佛學常見辭彙:【五種增上緣】又名五增上緣,或五緣,是念佛人現在與未來二世所得到的五種增上緣。一、滅罪增上緣,又名現生滅罪增上緣,即由佛為增上以消除一切的業障;二、念獲得長命增上緣,又名護念增上緣,或現生護念增上緣,即彌陀觀音勢至等隨時都護念著他;三、見佛增上緣,又名見佛三昧增上緣

增上心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心】1.強盛的心。2.定心的別名,因定心的勢力很強盛。

增上心學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心學】即定學,三學之一。

增上慢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慢】見七慢條。

增上慧學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慧學】即慧學,三學之一。

增上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增強其向上之勢。

增上戒學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戒學】即戒學,三學之一。

增上緣

佛學常見辭彙:【增上緣】見四緣條。

二種增上慢者

法相辭典:【二種增上慢者】p0034瑜伽九十三卷十二頁云:復次略有二種增上慢者。一、於有學增上慢者,二、於無學增上慢者。若於有學增上慢者,彼告他言:我已渡疑,永斷三結;我於所證有學解脫,已離猶豫;已拔毒箭;已能永斷薩迦耶見以為根本一切見趣。若於無學增上慢者;彼告他言:我無有上;所應作事,所應抉擇,我皆已作。如

二十二根各為增上

法相辭典:【二十二根各為增上】p0042俱捨論三卷一頁云:此增上義,誰望於誰?頌曰:傳說五於四,四根於二種,五八染淨中,各別為增上。論曰:眼等五根,各於四事,能為增上。一、莊嚴身,二、導養身,三、生識等,四、不共事。且眼耳根莊嚴身者:謂若盲聾;身醜陋故。導養身者:謂因見聞,避險難故。生識等者:謂發二識,及相應

二法能壞增上心學慧學

法相辭典:【二法能壞增上心學慧學】p0044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頁云:又有二法,能壞增上心學慧學。一者、建立邪學,違越正學,及懷猶豫。二者、增益、損減,邪見決定。與此相違,當知即是白品二法。

二種法嗢柁南增上行欲

法相辭典:【二種法嗢柁南增上行欲】p0045瑜伽八十六卷六頁云:復次當知有二種法嗢拖南增上行欲。一者、勝解俱行欲,二者、意樂俱行欲。勝解俱行欲者:由四種法嗢拖南故;於諸行中而生樂欲。又於諸行寂靜生樂欲者,由意樂故:獨處空閒,作意思惟。由四種相,於彼寂靜,其心退還。一者、於中由見勝利,不趣入故,二者、不信彼得不

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

法相辭典:【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p0045瑜伽八十七卷二十四頁云:復次於諸行中,略有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何等為二?一、不善清淨,二、善清淨。雲何名為不善清淨?謂如有一,遠離而住。依觀諸行無常性忍,由世間智,於無我性,發生勝解。因此勝解,於眼所識色,乃至意所識法,等隨觀察我我所相,不現行故;說名為斷。又能制

十五種增上意樂

法相辭典:【十五種增上意樂】p0131瑜伽四十七卷十頁云:當知此中,淨信為先,擇法為先,於諸佛法,所有勝解、印解決定;是名菩薩增上意樂。如是菩薩增上意樂,當知略說有十五種。何等十五?一、最上意樂,二、遮止意樂,三、波羅蜜多意樂,四、真實義意樂,五、威力意樂,六、利益意樂,七、安樂意樂,八、解脫意樂,九、堅固意

十五增上意樂能作十事

法相辭典:【十五增上意樂能作十事】p0142瑜伽四十七卷十二頁云:如是菩薩十五妙善增上意樂,隨一切地,以要言之,能作十事。何等為十?謂諸菩薩最上意樂,能於三寶,修一切種最勝供養。普於一切菩提資糧,為最第一。又諸菩薩遮止意樂,能於所受淨戒律儀,命難因緣,亦不故思犯於所犯。設有所犯;疾疾悔除。又諸菩薩波羅蜜多意樂

十七種增上力建立功德

法相辭典:【十七種增上力建立功德】p0143顯揚二十卷二頁云:論曰:當知由十七種增上力故;建立功德。一、由愍有情增上故。謂四無量。二、由六障淨增上故。謂解脫、勝處、遍處。此中解脫為方便,由余故成滿。六障淨者:一、變化障清淨。由前二解脫。二、最極現法樂住障清淨。由第三解脫。淨與不淨,皆清淨顯現故。三、往還障清淨

三增上

法相辭典:【三增上】p0168集異門論六卷六頁云:三增上者: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世增上雲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空閒,學所學法;應作是念:今此世間,有多眾集大眾集處,必有天神,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遠,皆能睹見,心劣心勝,悉能了知。我若發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

三種增上

法相辭典:【三種增上】p0182大毗婆沙論二十一卷九頁云:復次有三種增上。一、自增上。二、世增上。三、法增上。自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而為自護,不起惡業。勿我由斯墮諸惡趣。世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護世間故,不起惡業。勿我由斯為世譏毀。有作是說:勿由我故,世間有情,造諸惡業。法增

三種真實增上生道

法相辭典:【三種真實增上生道】p0213瑜伽十四卷五頁云:又有三種為諸樂欲增上生者所說真實增上生道。一者、佈施,得大財富。二者、持戒,得住善趣。三者、修定,遠離苦受,得生一向無有惱害樂世界中。

三業能引增上生決定勝分別

法相辭典:【三業能引增上生決定勝分別】p0225顯揚七卷六頁云:能引增上決定勝分別者:謂增上戒學,增上心學,能引清淨地及清淨增上生。增上慧學,能引出世決定勝德。

士用果與增上果差別

法相辭典:【士用果與增上果差別】p0228俱捨論六卷二十一頁云:士用、增上、二果何殊?士用果名,唯對作者。增上果稱,通對此余。如匠所成,對能成匠,具得士用增上果名。對余非匠,唯增上果。二解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十一卷五頁云:問:士用果,增上果,何差別?答:諸所作事,於能作者,是士用果,及增上果。於能受者,唯增上果。

五根各於四事增上

法相辭典:【五根各於四事增上】p0285五事毗婆沙論上七頁云:問:何根於誰,有幾增上?答:五根各於四事增上。一、莊嚴身。二、導養身。三、生識等。四、不共事。先辯眼根莊嚴身者:謂身雖具眾分余根;若闕眼根;便醜陋故。導養身者:謂眼能見安危諸色,避危就安,身久住故。生識等者:謂依眼根,一切眼識及相應法,皆得生故。不

五受根於雜染品等增上

法相辭典:【五受根於雜染品等增上】p0289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二卷十一頁云:五受根於雜染品增上。以諸有情由受勢力,四方追求,游於鐵鎖鉤索嶮路;登山越谷,匍匐偃倒。或入大海,遇諸畏難。謂波浪洄澓,室獸摩羅,黑風旋風,伏山灘磧,墮惡龍宮,邏剎娑洲,金毗罹難,盜賊難等。如是種種,皆因諸受。問:無漏受,雲何於雜染品增

不與取增上果

法相辭典:【不與取增上果】p0335瑜伽六十卷五頁云:若器世間,眾果鮮少,果不滋長,果多朽壞,果不真實,多無雨澤,諸果乾枯,或全無果;如是一切,名不與取增上果。

心為增上法

法相辭典:【心為增上法】p0354品類足論六卷五頁云:心為增上法雲何?謂有為法、以心為增上。是名心為增上法。

心增上三摩地

法相辭典:【心增上三摩地】p0355瑜伽九十八卷六頁云:復有苾芻、於諸賢善三摩地相,善取思惟;觀青瘀等,乃至骨鎖、以為邊際。由此所緣,次第生起勝三摩地。當知是名心增上三摩地。

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法相辭典:【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p0357如心三摩地中說。

引發增上

法相辭典:【引發增上】p0377雜集論五卷七頁云:引發增上者:謂一切有情共業,於器世間,故有漏業,於異熟果;如是等。

四種增上勤務

法相辭典:【四種增上勤務】p0453瑜伽十四卷十二頁云:又有四種諸有情類增上勤務。一、樂而非利益。二、利益而非樂。三、亦樂亦利益。四、非樂非利益。

四種學增上心方便

法相辭典:【四種學增上心方便】p0463瑜伽十四卷十二頁云:又有四種學增上心方便。謂未離欲者,為得不還果。或不還果,依未至定,求現法樂住。又為令他斷諸惡法,及往善趣。又為自己,斷諸煩惱,得勝抉擇。

四法於所得定為增上緣

法相辭典:【四法於所得定為增上緣】p0470瑜伽七十卷六頁云:復次有四種法,於所得定,為增上緣。一、審諦聽聞。二、得正教授。三、宿世串習。四、具足多聞。審諦聽聞者:謂發起樂欲,生淨信心,聽聞正法。由此因此緣,得心一境性。得正教授者:謂因次第教授,無倒教授故;發起勇猛精進而住。無間,常委,於菩提分,精勤方便,修

出世清淨離欲增上

法相辭典:【出世清淨離欲增上】p0484雜集論五卷七頁云:出世清淨離欲增上者:謂所建立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具知根。由此永害諸隨眠故。

他增上果

法相辭典:【他增上果】p0487瑜伽九卷三頁云:與他增上果者:謂亦由受現法果業。猶如如來所住國邑,必無疾疫災橫等起。佛神力故,無量眾生,無疾無疫,無有災橫,得安樂住。如佛世尊,如是轉輪聖王,及住慈定菩薩、亦爾。若諸菩薩,以大悲心,觀察一切貧窮困苦業天所惱眾生,施以飲食財谷庫藏,皆令充足;由此因緣,彼諸眾生,得

世增上

法相辭典:【世增上】p0509如三種增上中說。二解集異門論六卷六頁云:世增上雲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空閒,學所學法;應作是念:今此世間,有多眾集大眾集處,必有天神,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遠、皆能睹見,心劣心勝,悉能了知。我若發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則諸天神,現知見我

世間清淨離欲增上

法相辭典:【世間清淨離欲增上】p0516雜集論五卷七頁云:世間清淨離欲增上者;謂信勤念定慧根。由此制伏諸煩惱故。

有為增上法

法相辭典:【有為增上法】p0549品類足論六卷八頁云:有為增上法雲何?謂有為法。

有增上慢無增上慢

法相辭典:【有增上慢無增上慢】p0558瑜伽九十卷十二頁云:又即於此應不放逸所作轉時,由二種相,應知於彼六處寂滅有增上慢無增上慢。謂於未滅,起邪分別,妄執為滅。由所緣故。及於未得,起邪分別,妄執為得。彼雖如是起邪分別,謂滅解脫;而未能令身壞已後,壽命永盡,六處永滅;亦不能離諸境界想。又彼由於六處寂滅,若緣若證

有增上慢出離安住心

法相辭典:【有增上慢出離安住心】p0560顯揚十八卷三頁云:有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世間靜慮無色。

自增上

法相辭典:【自增上】p0596如三種增上中說。二解集異門論六卷七頁云:自增上雲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空閒,學所學法;應作是念:我已厭俗正信出家,不應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數數宜應自審觀察,勿生如是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審知見,發勤精進,身心輕安,遠離惛沈

妄語增上果

法相辭典:【妄語增上果】p0630瑜伽六十卷五頁云:若器世間,農作行船世俗事業,不甚滋息,殊少便宜,多不諧偶,饒諸怖畏恐懼因緣;如是一切,是妄語增上果。

任持增上

法相辭典:【任持增上】p0634雜集論五卷七頁云:任持增上者:謂風輪等於水輪等。器世間於有情世間。大種於所造。諸根於諸識。如是等。

住持增上

法相辭典:【住持增上】p0661雜集論五卷七頁云:住持增上者:謂命根。由此增上力,眾同分得住故。

邪見增上果

法相辭典:【邪見增上果】p0672瑜伽六十卷六頁云:若器世間、所有第一勝妙華果,悉皆隱沒;諸不淨物,乍似清淨,諸苦惱物,乍似安樂,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歸依所;如是一切,是邪見增上果。

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句有十六業差別

法相辭典:【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句有十六業差別】p0704攝論二卷十六頁云:此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句,有十六業差別應知。此中十六業者:一、展轉加行業。二、無顛倒業。三、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四、不動壞業。五、無求染業。此有三句差別應知。謂無染系故;於恩非恩,無愛恚故。於生生中,恆隨轉故。六、相稱語身業。此有二句差別應

男女二根於二處增上

法相辭典:【男女二根於二處增上】p0709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二卷十頁云:男女二根,於二處增上。一、有情異,二、分別異。有情異者:由此二根,令諸有情,男女類別。分別異者: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別。謂劫初時,無男女差別。後於是處,少造色生;便有男女體類、狀貌、顯形、言音、衣著、飲食、受用、差別。有說:此二

非有為增上法

法相辭典:【非有為增上法】p0717品類足論六卷八頁云:非有為增上法雲何?謂無為法。

非業為增上法

法相辭典:【非業為增上法】p0717品類足論六卷七頁云:非業為增上法雲何?謂無為法。

非心為增上法

法相辭典:【非心為增上法】p0717品類足論六卷五頁云:非心為增上法雲何?謂無為法。

受用果增上

法相辭典:【受用果增上】p0730雜集論五卷七頁云:受用果增上者:謂苦樂憂喜捨根。依此能受愛非愛異熟故。

依增上心修增上慧

法相辭典:【依增上心修增上慧】p0771如四種趣道中說。

依增上慧修增上心

法相辭典:【依增上慧修增上心】p0771如四種趣道中說。

法增上

法相辭典:【法增上】p0758如三種增上中說。二解集異門論六卷七頁云:法增上雲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空閒,學所學法;應作是念: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說之法,善說現見,離諸熱惱,隨順應時,來觀來嘗,智者內證。如是正法,我已了知;不應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數數宜應自審觀察,勿生

念為增上

法相辭典:【念為增上】p0803瑜伽八十二卷十二頁云:問:念為增上者;義何謂耶?答:此增語顯示於少下劣,不生喜足。又云:又此行者,由正念力,審自觀察:我屍羅蘊,為圓滿不?我於諸法,為有正慧,善通達不?我於解脫,為善證不?如是依止正念力持,具學勝利,發上首慧,證堅解脫。又此正念,略有三種。謂或因說法故,或依教授

命根於二處增上

法相辭典:【命根於二處增上】p0814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二卷十一頁云:命根於二處增上。一、令說有根,二、令根不斷。命根若在;可說有根,及令諸根相續住故。有說:命根,於四處勝。一、續眾同分,二、持眾同分,三、護養眾同分,四、令眾同分不斷。

信等五根於清淨品增上

法相辭典:【信等五根於清淨品增上】p0871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二卷十一頁云:信等五根,於清淨品增上。如說:信生能歸趣,越放逸流海。精進、能除苦。慧、能得清淨。又說:我聖弟子、具信伊師迦,能捨不善,修習善法。又佛告慶喜:精進能得菩提。又說:我聖弟子、具精進力,捨不善法,修習善法。又說:念能遍行防護一切。我聖弟子

流轉作者增上義及染污清淨愚

法相辭典:【流轉作者增上義及染污清淨愚】p0915顯揚十四卷三頁云:復次流轉作者增上義及染污清淨愚者:謂計有各別住持身者我已;頌曰:從此生死處,計有流轉者,法非法作者,及彼果增上。於修習邪行,計為染污者。於修習正行,妄計解脫者。論曰:彼愚癡者、於彼彼生死處,計有實我、生死流轉。即此實我、造作後世法非法因。即為

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法相辭典:【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p0990如欲三摩地中說。

殺生增上果

法相辭典:【殺生增上果】p1006瑜伽六十卷五頁云:於外所得器世界中,飲食果藥、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并皆微劣;消變不平,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非時中夭。是名殺生增上果。

貪增上補特伽羅

法相辭典:【貪增上補特伽羅】p0978瑜伽二十六卷二頁云:雲何貪增上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貪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愛事,有猛利貪;有長時貪。是名貪增上補特伽羅。

欲界增上善根

法相辭典:【欲界增上善根】p0987大毗婆沙論三十六卷二頁云:雲何欲界增上善根?答:菩薩入正性離生時、所得欲界現觀邊世俗智,及如來得盡智時、所得欲界無貪無瞋無癡善根、於欲界系諸善根中,最為勝故;說名增上。二解發智論二卷八頁云:雲何欲界增上善根?答:菩薩入正性離生時所得欲界現觀邊世俗智、及如來得盡智時所得欲界無

欲邪行增上果

法相辭典:【欲邪行增上果】p0987瑜伽六十卷五頁云:若器世間、多諸便穢泥糞不淨,臭處迫迮,多生不淨臭惡之物,凡諸所有、皆不可樂;如是一切、名欲邪行增上果。

眼等五根各於四處增上

法相辭典:【眼等五根各於四處增上】p1001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二卷八頁云:問:若增上義是根義者;問:誰於何增上?答:眼根、於四處,增上。一、莊嚴自身,二、導養自身,三、為識等依,四、作不共事。莊嚴自身者:雖有妙身,支分具足;眼根若缺;人不喜觀。故於嚴身,此為增上。導養自身者:由眼根故,見好惡色;捨危就安、令身

無增上慢出離安住心

法相辭典:【無增上慢出離安住心】p1095顯揚十八卷三頁云:無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出世間靜慮無色。

欲增上三摩地

法相辭典:【欲增上三摩地】p0987瑜伽九十八卷六頁云:若有苾芻、依淨意樂、及猛利慾,為欲證得最勝通慧,從諸如來,及佛弟子、殷重恭敬聽聞正法。從聞無間,漸次證得勝三摩地。當知是名欲增上三摩地。

俱有增上

法相辭典:【俱有增上】p0926雜集論五卷七頁云:俱有增上者:謂心於心所,作意於心,觸於受。如是等。

貪慾增上果

法相辭典:【貪慾增上果】p0978瑜伽六十卷六頁云:若器世間、一切盛事、年時日夜月半月等,漸漸衰微,所有氣味、唯減不增;如是一切、是貪慾增上果。

產生增上

法相辭典:【產生增上】p1035雜論集五卷七頁云:產生增上者:謂男女根。由此增上力,得入胎故。

展轉增上力二識成決定

法相辭典:【展轉增上力二識成決定】p0948唯識二十卷九頁云:若諸有情、由自相續,轉變差別;似境識起。不由外境為所緣生。彼諸有情、近善惡友,聞正邪法,二識決定。既無友教;此雲何何?非不得成。頌曰:展轉增上力,二識成決定。論曰:以諸有情、自他相續、諸識展轉、為增上緣;隨其所應,二識決定。謂余相續識差別故;令余相

菩薩增上意樂

法相辭典:【菩薩增上意樂】p1130瑜伽四十七卷十頁云:當知此中淨信為先,擇法為先,於諸佛法,所有勝解印解決定;是名菩薩增上意樂。余如瑜伽四十七卷九頁至十三頁說。

業增上

法相辭典:【業增上】p1218瑜伽九卷四頁云:業增上雲何?謂猛利極重業。當知此業、有六種相。一、加行故,二、串習故,三、自性故,四、事故,五、所治一類故,六、所治損害故。加行故者:謂如有一、由極猛利貪瞋癡纏、及極猛利無貪無瞋無癡、加行,發起諸業。串習故者:謂如有一、於長夜中,親近修習、若多修習、不—善善業。自

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法相辭典:【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p1223如勤三摩地中說。

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

法相辭典:【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p1306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頁云:雲何菩薩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於諦能覺增上力故;揀擇顯示,由無智故,苦、及因起;揀擇顯示,由有智故,苦及因滅住。

增上戒障

法相辭典:【增上戒障】p1314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頁云:雲何名為增上戒障?謂如有一,或是奴婢,或是獲得,或有所言,廣說一切障出家法,而與相應。如是名為增上戒障。

增上慧學分

法相辭典:【增上慧學分】p1316如三卷八頁至十二頁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