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詞典實有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實有,佛教詞典實有詞彙及解釋

佛學知識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世實有

佛學大詞典:【三世實有】說一切有部所立之教義。意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真實存在。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載說一切有部四大論師之四種觀點:(一)法救之『類有異』說,主張三世諸法唯有形類之區別,而實質相同。(二)妙音之『相有異』說,主張諸法於世轉時,各有三世相,住過去世時,正與過去相合,於余二世相不名為離。(三)世友之『

去來實有宗

佛學大詞典:【去來實有宗】印度古代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作古來實有宗、去來有實論。即主張過去、未來亦如現在之實有者之外道。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大四五·二四九下):『去來實有宗,(中略)有去、來世,猶如現在,實有非假。』印度古代六派哲學中之勝論學派及時論外道皆主張此說。小乘佛教中,如說一切有部宗亦主張此說。〔瑜伽師地

實有

佛學大詞典:【實有】指具有恆常不變之實體。即自體為實際存在者,稱為實有。佛教以真如法性為實有;反之,無實在之自體,依因緣和合而生之一切諸法,稱為假有。(參閱『有無』2444)

實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實有】(術語)非虛妄而為事實之義。凡夫不知一切諸法為因緣生,無其實性,執之為實有也。

三世實有法體恆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三世實有法體恆有】(術語)小乘教中一切有部宗所立。三世實有謂時間的諸法體性實在也。法體恆有謂空間的諸法體性實有也。所見事物之生滅,惟為體上之作用,於自體非有生滅,故謂法體為恆有。參照三世條。

去來實有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去來實有宗】(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計過去未來亦如現在實有之外道一派也。法苑義林章第一所謂:『去來實有宗者,有去來世,猶如現在,實有非假』是也。為勝論及時計外道之所計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說一切有部宗亦為此說。

古來實有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古來實有宗】(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謂過去及未來為實有而非假。勝論,時計之二外道也。義林章一曰:『去來實有宗,謂勝論外道及時計外道等,亦作此計。有去來世,猶如現在,實有非假,雖通小乘,今取外道。』

計我實有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計我實有宗】(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謂獸主等也。是等外道所主張者,為我,有情,命者,生者,皆有之。又謂此我於感覺起時認識,故得此名。

實有

佛學常見辭彙:【實有】實在的有。世人不了知一切諸法都是緣生的,無有實性,因而妄執它為實有。

一切無為皆非實有

法相辭典:【一切無為皆非實有】p0014俱捨論六卷十五頁云:經部師說:一切無為,皆非實有。如色受等,別有實物;此所無故。若爾;何故名虛空等?唯無所觸,說名虛空。謂於暗中,無所觸對;便作是說:此是虛空。已起隨眠生種滅位,由揀擇力,余不更生;說名擇滅。離揀擇力,由闕緣故;余不更生。名非擇滅。如殘眾同分中夭者余蘊。

二十二根實非實有分別

法相辭典:【二十二根實非實有分別】p0046瑜伽五十七卷七頁云:問:如是諸根,幾是實有?幾非實有?答:十六、實有。余、非實有。

十二支實有非實有分別

法相辭典:【十二支實有非實有分別】p0142瑜伽十卷十四頁云:復次是十二支緣起,幾支是實有?謂九。幾支非實有?謂余。

三世實有

法相辭典:【三世實有】p0187俱捨論二十卷二頁云:論曰:三世實有。所以者何?由契經中,世尊說故。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過去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修厭捨。以過去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修厭捨。若未來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以未來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

不相應行皆非實有

法相辭典:【不相應行皆非實有】p0342成唯識論一卷十五頁云:不相應行,亦非實有。所以者何?得非得等,非如色心及諸心所,體相可得;非異色心及諸心所,作用可得。由此故知定非實有。但依色等分位假立。此定非異色心心所,有實體用。如色心等,許蘊攝故。或心心所、及色、無為、所不攝故。如畢竟無,定非實有。或余實法所不攝故

心所實有

法相辭典:【心所實有】p0352瑜伽五十六卷七頁云:有一沙門,若婆羅門,欲令名中唯心實有;非諸心法。此不應理。何以故?且說諸蘊、有五種姓,不成就故。又若彼計分位別故有五性者:分位別計,亦有過失。何以故?是諸分位,展轉相望,作用差別。若有若無,皆成失故。若言有者:由相異故;便應有異實物體性。若言無者:計分位別,

化是實有

法相辭典:【化是實有】p0386如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五卷廣說。

生老住無常非實有

法相辭典:【生老住無常非實有】p0480瑜伽五十二卷五頁云:復次雲何應知生、老、住、無常、離色等蘊,無別實有?謂已遮未來諸行實有性;當知亦遮生實有性。所以者何?未來世生,自無所有;雲何能生所餘諸行。亦非現在生,能生現在諸行。由此生相,有差別名。所謂諸行若生,若起,若現在性。離此差別,生之異相,定不可得。諸聰慧

去來實有論

法相辭典:【去來實有論】p0534諸內外道,多起此計:謂有過去,有未來,其相成就;猶如現在,實有非假。彼如是思:若法自相安住;此法真實是有。此若未來無者;爾時應未受相。此若過去無者;爾時應失自相。若如是者;諸法自相,應不成就。由此道理,亦非真實。故不應理。由是思惟,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過去,未來,性相實有。如

有對色非實有

法相辭典:【有對色非實有】p0553成唯識論一卷十二頁云:彼有對色,定非實有。能成極微,非實有故。謂諸極微,若有質礙;應如瓶等,是假非實。若無質礙;應如非色。如何可集成瓶衣等。又諸極微,若有方分;必可分析。便非實有。若無方分;則如非色。雲何和合,承光發影。日輪才舉照柱等時,東西兩邊,光影各現。承光發影,處既不

色等外法非別實有

法相辭典:【色等外法非別實有】p0573唯識二十論五頁云:復雲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說有色等處;非別實有色等外法?為色等識各別境耶?頌曰:以彼境非一,亦非多極微。又非和合等,極微不成故。論曰:此何所說?謂若實有外色等處,與色等識,各別為境;如是外境,或應是一。如勝論者執有分色。或應是多。如執實有眾多極微各別為境

色蘊諸色假有實有

法相辭典:【色蘊諸色假有實有】p0573瑜伽五十四卷九頁云:如是一切色蘊所攝色中,九種是實物有。觸所攝中,四大種是實物有。當知所餘唯是假有。墮法處色,亦有二種。謂實有,假有。若有威德定所行境,猶如變化;彼果彼境及彼相應識等境色,是實物有。若律儀色,不律儀色;皆是假有。

我非實有證成道理

法相辭典:【我非實有證成道理】p0651瑜伽六十五卷二頁云:問:於因成道理中,依何道理,能決定知我非實有?答:不可得故。不可見故。雲何不可得?謂若內,若外,若二中間,若離諸蘊,都不可得。雲何不可見?謂如眼等實有諸處,各各別有業用可見。如是所計我別業用,都不可見。如是自相不可得故,又別業用不可見故;應知所計我非

成就性是實有非實有

法相辭典:【成就性是實有非實有】p0668大毗婆沙論九十三卷一頁云:或復有執,無實成就不成就性。如譬喻者。彼說有情不離諸法,說名成就。離諸法時,名不成就。俱假施設;如五指合,假說為拳。離即非拳。此亦如是。問:彼何故作是執?答:彼依契經,故作是執。謂契經說有轉輪王成就七寶。若成就性是實有者;成就輪寶神珠寶故;應

依他起自性通假實有

法相辭典:【依他起自性通假實有】p0772顯揚十六卷十頁云:問:此依他起自性,為是實有?為是假有?答:應知此性、通假實有。問:為由世俗故有?為由勝義故有?答:當知由世俗故,說之為有。

表無表色皆非實有

法相辭典:【表無表色皆非實有】p0794成唯識論一卷十四頁云:表無表色、豈非實有?此非實有。所以者何?且身表色,若是實有;以何為性;若言是形;便非實有。可分析故。長等極微,不可得故。若言是動;亦非實有。才生即滅,無動義故。有為法滅,不待因故。滅若待因;應非滅故。若言有色,非顯非形,心所引生,能動手等,名身表業

計我實有有四相

法相辭典:【計我實有有四相】p0867瑜伽六十五卷三頁云:雲何知我非實有故非現有故而不可得亦不可見?謂諸計我為實有者,遠極彼岸,不過四種。一者、計我即是諸蘊。二者、計我異於諸蘊,住諸蘊中。三者、計我非即諸蘊,而異諸蘊;非住蘊中,而住異蘊離蘊法中。四者、計我非即諸蘊,而異諸蘊;非住蘊中,亦不住於異於諸蘊離蘊法中

無對色亦非實有

法相辭典:【無對色亦非實有】p1085成唯識論一卷十四頁云:余無對色,是此類故;亦非實有。或無對故;如心心所,定非實色。諸有對色,現有色相;以理推究,離識尚無;況無對色,現無色相,而可說為真實色法。

無表色非實有證

法相辭典:【無表色非實有證】p1084俱捨論十三卷七頁云:經部師說:此證雖多種種希奇;然不應理。所以然者?所引證中,且初經言有三色者;瑜伽師說:修靜慮時,定力所生定境界色,非眼根境,故名無見。不障處所,故名無對。若謂既爾,如何名色;釋如是難,與無表同。又經所言無漏色者,瑜伽師說:即由定力所生色界、依無漏定者,

假有實有差別

法相辭典:【假有實有差別】p1027俱捨論二十九卷九頁云:實有,假有,相別雲何?別有事物,是實有相。如色聲等。但有聚集,是假有相。如乳酪等。

無表色是實有證

法相辭典:【無表色是實有證】p1084俱捨論十三卷六頁云:又諸無表、無色相故;毗婆沙說:此亦實有。雲何知然?頌曰:說三無漏色,增非作等故。論曰:以契經說:色有三種。此三為處,攝一切色。一者、有色,有見有對;二者、有色,無見有對;三者、有色,無見無對。又契經中,說有無漏色。如契經說:無漏法雲何?謂於過去未來現在

樂受實有

法相辭典:【樂受實有】p1311俱捨論二十二卷五頁云:對法諸師,言樂實有。此言應理。雲何知然?且應反征撥無樂者:何名為苦?若謂逼迫;既有適悅;有樂應成。若謂損害;既有饒益;有樂應成。若謂非愛;既有可愛;有樂應成。若謂可愛,體非成實。以諸聖者,於離染時,可愛復成非可愛故。不爾。可愛,聖離染時,由異門觀為非愛故。

實有

法相辭典:【實有】p1271瑜伽一百卷十二頁云:雲何實有?謂諸詮表法、有名可得,有事可得;此名、於事、無礙而轉;非或時轉、或時不轉。當知是名略說實有。如於色等諸法聚中,建立墉室軍林草木衣食等相;此相、唯於此聚隨轉,於余退還。色等諸相、於一切處,皆悉隨轉。是故此相所詮實有。當知余相所詮假有。二解雜集論三卷一頁雲

實有九種

法相辭典:【實有九種】p1272此勝論師義。唯識述記五卷七頁云:實有九種。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五、空,六、時,七、方,八、我,九、意。又云:九實體者:若有色味香觸;名地。以德顯地也。若有色味觸及液潤;名水。若有色觸;名火。若有觸;名風。唯有聲;名空。別有空大,非空無為,亦非空界色。若是彼此俱不俱遲

獄卒等類非實有情

法相辭典:【獄卒等類非實有情】p1296唯識二十論二頁云:復次頌曰:一切如地獄,同見獄卒等,能為逼害事。故四義皆成。論曰:應知此中一地獄喻,顯處定等,一切皆成。如地獄言,顯在地獄受逼害苦諸有情類。謂地獄中,雖無真實有情數攝獄卒等事,而彼有情,同業異熟增上力故;同處同時,眾多相續,皆共見有獄卒狗烏鐵山等物,來至

虛空實有

法相辭典:【虛空實有】p1167大毗婆沙論七十五卷十頁云:問:以何緣故,知有虛空?尊者世友、作如是說:以佛說故,知有虛空。謂契經中,佛處處說:虛空、虛空。故知實有。問:為但信教知有虛空?為此虛空亦現量得?答:亦現量得。若無虛空;一切有物、應無容處。既有容受諸有物處;知有虛空。復作是說:以有往來聚集處故,知有虛

實有及假有相

法相辭典:【實有及假有相】p1272瑜伽六十五卷二頁云:雲何應知略說實有及假有相?謂若諸法、不待所餘、不依所餘、施設自相;應知略說是實有相。若有諸法、待於所餘、依於所餘、施設自相;應知略說是假有相。非實物有。謂以色等諸蘊想事,為待為依,施設有我及有情等;乃至廣說。此中色等諸蘊想事,是實物有。我及有情命者生者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