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險
(1)
險
xiǎn
(2)
要隘,險要的地帶 [a place difficult of access;narrow pass]
入險而脫。--《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山溪之險。--《孟子·公孫丑下》
國險而民附。--《三國誌·諸葛亮傳》
益州險塞。
險易遠近。--《資治通鑒·唐紀》
險戰之法,一車當兵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六韜·均兵》
(3)
又如:天險;山險;探險;憑險;無險可守;險戰(險要之地的戰鬥)
(4)
道路 [road]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禮記·中庸》。鄭玄注:「險謂傾危之道」
(5)
防禦工事[defence;fortification;defence works]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易·坎》
(6)
又如:天險(天然的防禦屏障)
(1)
險、嶮
xiǎn
(2)
(形聲。從阜,僉(qian)聲。從「阜」,與地勢有關。本義:地勢高低懸殊,難以通過)
(3)
同本義 [be rugged and rough]
險,阻難也。--《說文》
軍旅思險。--《禮記·少儀》
畢力平險。--《列子·湯問》
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左傳·成公二年》
地險,山川丘陵也。--《易·坎》
險以遠。--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常石險遠。
(4)
又如:險瘠(艱險貧瘠);險易(艱險與平坦之地);險戲(艱險)
(5)
地勢險峻、危險 [high-abrupt]
不登險峰,不識天地的遼闊。--碧野《富春江畔》
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史記·項羽本紀》
(6)
又如:險要;險峰;險特(高峻挺立);險阪(陡峭的山坡);險棧(險峻的棧道)
(7)
地勢不平 [unsmooth terrain]
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左傳·成公二年》
(8)
又如:履險如夷(夷:平;險:不平)
(9)
邪惡 [vicious;venomous;evil]
以險徼幸者,其求無厭,偏重必離。--《左傳》
(10)
又如:險詖(邪佞不正);險譎(邪惡奸詐);險巧(奸邪巧詐)
(11)
艱難;困難 [difficult;hard]
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荀子·榮辱》
(12)
奇特,怪異 [strange]
顯縣帛十匹,約曰:「險衣來者以賞之。」--《南史·周弘正傳》
(13)
又如:險衣(奇異的服裝);險妝(怪異的妝扮)
(14)
陰險,難以揣測 [sinister;treacherous]
[潘夫人]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潛害袁夫人等甚眾。--《三國誌·吳志》
心計險極。--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15)
又如:險怪(險惡怪誕);險汙(險詐惡濁);險謁(不正當的請托);險奸
(16)
危險 [risk;dangerous]
至險絕處。--《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涉險而不傷。--宋·蘇軾《教戰守》
(17)
又如:險段(危險的地段);險束(危險狹窄);險危(危險)
相關:險 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