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則
(1)
則
ze
(2)
多用於文章或藝術品,相當於「章」、「條」。如:新聞一則;寓言四則
(1)
則
ze
(2)
劃分等級 [grade]
鹹則三壤,成賦中邦。--《書·禹貢》
(3)
倣傚,傚法 [follow;imitate]。如:則先烈之言行
(4)
做,作 [do]
眾人聽了,嚇得不敢則聲。--《紅樓夢》
(1)
則
ze
(2)
正相反 [but]
則無可用。--唐·柳宗元《三戒》
則又望其真。--清·林覺民《與妻書》
(3)
又如:人皆好名,我則不然;則不(不但,不止)
(4)
表示相反或對照 [however]
則恥師焉。--唐·韓愈《師說》
(5)
又如:今則不然
(6)
表示平列關係 [and]
則桃李冬實。--宋·沈括《夢溪筆談》
則桃李夏榮。
(7)
表示假設,相當於「若」、「如果」 [if]
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記·高祖本紀》
(8)
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though]
元帥此計好則好,則怕瞞不過諸葛孔明。--《隔江鬥智》
(1)
則
ze
(2)
(會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準則,法則)
(3)
同本義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4)
又如:則天(以天為法,治理天下);則度(法度);則效(則像。傚法)
(5)
等級(由則的劃分等級引申而來) [grade]
《坤》作墜勢,高下九則。--《漢書·敘傳下》。顏師古注引劉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6)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為一則,為子男封邑
(7)
標準權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史記》
(8)
榜樣 [example]。如: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