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貼
(1)
貼
tiē
(2)
補償費 [allowance]。
(3)
如:米貼;房貼
(4)
靶心 [bull's-eye]
射六箭皆上垛,內二箭中貼者。--《金史》
(1)
貼
tiē
(2)
膏藥的一張 [piece]。
(3)
如:一貼膏藥
(1)
貼
tiē
〈動〉
(2)
(形聲。從貝,占聲。本義:典當)
(3)
同本義 [mortgage]
民日貼婦賣兒。--《聊齋誌異·促織》
(4)
又如:貼錢(典錢;質錢);貼典(典質;典押);貼子(典押兒子)
(5)
貼補。補償,補益 [subsidize]。
(6)
如:貼夫(供生活費的姘夫);津貼;貼贈(要民補貼漕運虧損);貼潤(津貼;貼補);貼賠(貼補賠償);貼截銀(贈貼漕截的銀兩);貼費(貼補耗費);貼納(貼補交納)
(7)
粘附;附著 [glue;stick on;paste on]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李賀《馬詩》
無不平帖石上。--《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8)
又如:貼落(室內四壁張或懸掛的字畫等陳設);貼邊;貼花;剪貼資料;貼標語;貼在牆上;貼掛(張貼懸掛);貼例(貼出的條例)
(9)
切近,挨近 [keep close to]
穿花貼水益沾巾。--杜甫《燕子來舟中作》
(10)
又如:貼戀(憐惜,體貼);貼怪(為男女搞不正當關係進行撮合);體貼;貼身(泛指親近的人);貼心;貼襯(墊襯);貼臉(臉和臉相貼);貼靠(挨近;靠攏);貼鄰(近鄰;隔壁鄰居)
(11)
不准入場。科舉考試中,考生犯規被用藍筆書其姓名、事故,貼出場門之外,不准入試。當時習慣簡稱「貼」 [dead]
出了場來,自道頭一個就是他貼出,不許進二場了。--《初刻拍案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