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行
(1)
路程 [distance]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
又如:行紀(猶行程)
(3)
道理,事物的發展規律 [reason]
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國語》
天之行也。-- 漢·賈誼《論積貯疏》
(4)
行書 [running script]。如:行分(分書而稍帶行書體勢的書體);行押(行書的別稱);行法(言書法中行書的字法筆勢);行草(介於行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體;亦指行書與草書的並稱);行楷(近似行書的楷書)
(5)
佛教語。戒行,指學佛學道的人遵守戒律刻苦修道的行為 [religious activities]。如:行持(持戒修行);行心(修養心性);行門(佛教語。修道境界);行婆(居家事佛的老婦);行禪(佛教語。打坐靜修)
(6)
指五行 [five elements]。如:行次(五行的位次。封建統治者迷信陰陽家言,以為王者受命於天,以五行之德為運,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並以五行生剋來附會歷代王朝的興衰)
(7)
行為 [behavior]
行為遲。--《莊子·養生主》
此行所負之責。--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行拂亂其所為(做事就使他做的事不順,讓他做的事情沒秩序,顛倒錯亂。)--《孟子·告子下》
(8)
又如:行踏(行為);行景(行為;模樣);行短(行為不大方);行作動步(舉動);行持(行為);行處(行為;動作)
(9)
品行 [conduct]
宣其德行。--《國語·晉語》
改桓之行。
吾子行厚。--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行為士先者。--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辱人賤行。
(10)
又如:德行(道德和品行);行同能偶(品行相同,才能相等);行高(品性高潔);行能(品行與才能);行義(品行,道義);行誼(品行,道義)
(11)
行蹤,事跡 [trace]。如:行述(謂生平概略、履歷;亦指行狀);行跡(事跡);行義(履歷,事跡)
(12)
行裝 [outfit for a journey]。如:行李(白銀的隱語);行程(行李;行裝);行仗(演武用的器械等物);行旅(即行李);行頭(戲曲演員演出時用的服裝道具)
(13)
臨時 [temporary]。如:行帳(高級將領在外的駐所);行窩(可以小住的安適之所);行衙(官員外出的臨時住處);行城(臨時建成的城垣)
(14)
姓
hang
〈動〉
(1)
連續貫穿 [run through]
以次貫行,固執無違。--《漢書》
(2)
用長的針腳將棉衣等活計連綴起來為行。也作「絎」 [quilt]。如:行棉襖;行棉被
相關:行 反義詞、